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485|回复: 2

音律的起源(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1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时,人们想把音律记载下来,相互传达、表达。但说的人和听的人都没有一个标准,声音和旋律过耳就不存在了。


      为了制定音律的标准,古人在昆仑山之阴,用不同长度的竹子,把当中打空,在天气转冷时,埋在接天地之气的山凹,只留一孔以地面平齐,并用竹内薄膜将露出的孔封住。第二年,随着气候转暖,大地积聚的气流开始涌动,一天,聚地气最多的大竹管首先涌喷出地气冲破竹膜,发出“嗡”的一声响,古人就把这定为“黄锺”之声。并用三分损益的方法定出其他十一声,从而制定出十二声律。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

  后因昆仑路途遥远,每年气候也有变化,“是故天子常以冬夏至御前殿……陈八音,听乐均,度晷景,候锺律,权土灰,效阴阳。冬至,阳气应,则乐均清,景长极,黄钟通,土灰轻而衡仰。夏至,阴气应,则乐均浊,景极短,蕤宾通,土灰重而衡低。……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隙”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之者灰动。其为气动者其灰散;人及风动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候灵台,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历。” 《后汉书·律书上》  《吕氏春秋》 载:“皇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俞“昆仑”之阴,取竹于塮郤之谷,以生空窍后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四舍少,次制十二筒……以制十  音符二律……黄帝又令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这里明确了黄钟三寸九分的制度,为三分损益形成十二律作出了较早的文字记载。为今人研究中华音律提供了明确的文字依据。《后汉书·律历上》记:“竹声不可以度调,故作准以定数,准之状如瑟,长丈而十三弦,隐间九尺,以应黄钟之律九寸;中央一弦,下有画分寸,以为六十率清浊之节。”在此明确了律准、弦律的关系。

  不同旋律的音乐表达出人的不同情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此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今天的“国歌”、“军歌”、少先队的“队歌”,满怀对国家、对军队、对组织的敬意,“其声直以廉”;“民歌”、“山歌”、“情歌”,以其爱心感人,“其声和以柔”;圆舞曲、迎宾曲、间奏曲,抒发欢乐之情,“其声啴以缓”;当然,哀乐、丧乐、悼乐不可避免地“其声噍以杀”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美了!
发表于 2013-7-1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等闺女再大些也要让她感受感受我们老祖宗古典的音乐之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16:44 , Processed in 0.02323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