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姜与炙甘草

姜枣是药食两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我的做法是在探索一条路子,看如何把良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接起来,既让生产者高兴有劲头种植传统非转作物又让消费者满意放心产品。

我原来是做国际贸易出身,对国内销售不熟悉。在目前严峻的食品安全环境下,只能在摸索中前进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邮政包裹查询http://www.chinapost.com.cn/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地天气一直不好,有几个单子需要延迟多天发货,请多谅解!我担心路上会被捂了。
发表于 2013-7-30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姜收到了,真的很好,味道很正,我妈说这姜确实是老品种的好姜,我们这边几乎买不着这种姜了。
发表于 2013-7-30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小区有个老人说他家年初从农村老家带来的姜用袋子密封起来放着,说放到现在都没坏,也没干。不知道这种方法给可取,我怕这种给人捂坏掉。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6# 姜与炙甘草

希望今年能把这条路走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9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 姜与炙甘草

《协盛全救了同仁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48ed00100cazf.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機農業四大原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d643650101f4m6.html

「健康」:有機農業乃是將土壤、作物、動物、人類與地球視為一個整體,來維持整體健康的生產體系;

「生態」:有機農業乃是基於生態系統及其循環,其操作需要仰賴、學習、以及維護生態循環的生產體系;

「公平」:有機農業的運作需要注意到農民、工人、加工者、通銷商貿易商、消費者以及其他生物的平等、尊重、公道與照顧;

「謹慎」:有機農業的運作需要採取預警的以及負責的態度,來保護環境與今生來世人類的建康與福祉。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休耕原则

   這是樸門新竹家族朋友轉寄的休耕原則,留存一份。

1. 不要让土壤裸露.观察长出来的植物或杂草能了解土壤状况.

2. 不要锄草 .不要翻土

3. 表土20公分的土壤非常珍贵.有许多维生物.翻土使他们曝晒死亡.要整理草可使用猪八戒爬犁一犁.或其它修剪方式.

4. 种油麻菜花恢复地力很好.不再种菜使地修养.

5. 堆肥注意碳氮比例约30比1.才比较没有味道.要记下日期开始制作堆肥的日期与埋进土里的日期.是经验法则.没有确实的量化数据.需要大量观察修改.随时观察.予以增减内容物或水分.堆肥的温度可高达40度.会再降温.又发烧.再降温.许多次.时间可长达半年即可完成至成熟的黑色沃土.完全没有臭味.每种土壤气候都不同.种植者的个性也会影响.

6. 回到大自然节奏.跟大自然学.在自然环境中散步.看书静坐.打开多感官去感受.无言的作中学.

7. 思维观察.亲自与大地互动.对话.

8. 做了再思考.思考再去做的循环中.小而慢的原则下.不要求快.

9. 做纪录.拍照.写下问题.可请教朴门讲师.一定能找到解答.

10. 无论是多了哪些虫.或是树皮.或是杂草的种类等.都是有意义和原因的.都是大自然的线索.大家加油.感觉是一场有趣的旅程!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家石嫣
http://blog.sina.com.cn/u/1436622734

一棵白菜的革命

我叫石嫣,是种菜的。

大白菜是北京冬天主打蔬菜,我记得小时候每年冬天前妈妈都会买很多很多大白菜堆在家里的院子里,然后拿棉被盖住,那个年代几乎冬天吃的都是与白菜有关的各种做饭的菜。一棵大白菜市场价格大概是两三块钱,而我手里的这棵大白菜来自我的农场,我们的售价这一棵白菜是30块钱。

也许你要问为什么这棵白菜这么贵?其实,我想问,你知道为什么我们市场上的白菜价格那么便宜?



在人民大学读博士期间,我到很多乡村地区做调研,当时看到中国农业的污染问题,农民几乎没有指导的使用农药化肥,为了让白菜一年四季都能走上我们的餐桌,而且看起来好看,农民会使用很多化学药品,还要经过长途运输消耗大量能源,工业化养殖场的畜禽粪便任意排放,对土壤、水体都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与此同时,我看到乡村的衰败,村里只剩下386199部队,38是指妇女,61是指儿童,99是老年人。举个例子,如果人工除草一亩地需要接近一天的人工,而用除草剂一天可以除十几亩地的草,这些农民耕作只能用化学品替代劳动力投入。而且绝大多数农民使用这些药品的时候都没有对自身的保护措施。

我很想问大家:我们能够让仍然为基本生计发愁的他们来承担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责任吗?



与此同时,2008年开始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爆发,三聚氰胺、瘦肉精、一滴香、抗生素,这些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化学品的名称出现在了我们的餐桌上。

很多人抱怨我们的食物不安全,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饮食习惯其实也在改变着农业的生产方式?你知道白菜是哪个季节的吗?你知道为什么养鸡的时候要养鹅?你知道黄瓜顶花带刺的到底好不好?

是的,我们离食物越来越远,甚至有的孩子认为鸡原来就是没有羽毛的,因为他从小吃的鸡都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这就叫做“自然缺失症”。



我曾经也是患了自然缺失症,不知道食物是从哪里来,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了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小农场做实习生。

整整六个月的田间劳动和农场生活,我和农场主夫妻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中间我甚至还跟他们有过争执,因为他们坚持吃在当季的理念,不赞成我去超市买反季节的蔬菜。在之后的生活中我感受到他们对于减少自己生活给地球带来负面影响的生活方式,比如夫妻二人连结婚的礼服都是在二手商店买的,在生活中即使有选择的条件下也仍然选择节俭。有很多品相不好的蔬菜,他们都会利用晒干、冷冻、罐装的方式把这些多余的食物储藏起来。

在那半年中,我第一次双手沾满了泥土,我感觉到土地可以给人力量和自由,这种力量是真实的、踏实的。你不用经常去逛街来满足你朋友圈社交更新服装的需求,在土地上生活的生活方式就是很自然的节制生活欲望,追求生活的本质,好的食物一定是从好的土壤中来,农民的劳动价值和智慧也应该被认可,农村应该建设的更像农村,是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地方。



我从过去研究中看到乡村衰败的无力感,到看到一种可以让热爱乡土生活的人可以在乡村中可持续生活下去的可能性。说到底,说那么多高大上的道理,不如帮农民把一棵没有使用化肥农药种出来的大白菜以好的价格卖出去。





于是,我创办了现在的分享收获农场,我们的蔬菜采取的是社区支持农业的销售模式,说简单一点,我是农民,不是资本化经营的,追求稳定和独立,撒贝宁是消费者,我们双方没有中间环节,在一年播种初始,撒贝宁就把一年的定菜费用都先给到我,然后我承诺用有机的耕作方式,然后每周配送这些蔬菜到撒老师家里,我们彼此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共担风险。很多人问我,只凭你一己之力,你要如何改变?其实很简单,只要5户消费者加入,就能让一亩土地保持环境友好型耕种方式;如果有30户消费者加入,就能保证一个农户的正常收入并且有机耕作;如果有100户消费者加入,就能让5个年轻人在乡村生活、工作。



现在我们的农场在北京每周为近1千个北京市的家庭配送食物,同时还能为20个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有25个年轻人因此“返乡”从事农业,有500多亩耕地因此而受到保护。



除此之外我还在筹建一个学校,叫做“大地之子”,让更多的孩子和城市的年轻人来体验与土地近距离接触的感觉,开始改变对于食物和农业价值的意识。



在我们的推动下,五年多全国现在有接近500个这样的农场,涉及到几十万消费者,这些农场就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城市的周边。很多人说我为何要把自己的模式四处分享,不怕别的人盗取你的商业模式吗?我只想说,希望更多人做和我一样的事情,这样我们的食品安全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每个人都为自己的餐盘负责,这个世界就可以因为吃而改变。

这就是我的故事,关于一颗白菜的革命。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有机农业3.0时代?

第六届国际csa大会有机农业社区支持农业在10月9日到11日韩国槐山县举办的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IFOAM有机农业大会上,我关注到两点重要的变化,虽然我只参加过两届IFOAM大会,但却感觉到有些话题似乎是刚刚被提及,而有些讨论又回归到1.0时代。



第一个话题就是关于农业生态学(生态农业)或有机农业内涵外延的讨论



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和生态农业AGROECOLOGY 或者 ECOLOGICAL FARMING到底意味着什么?应该说这些问题在1.0时代的那些经典著作或者思想中,在中国3000年前的农学思想中都已经给出了答案。农业并不只是有机农业最重要的三个问题或者要素就是解决天、地、人的关系,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有机农业目标应该达到天时、地利、人和。天,理解物候、温度、节气、阳光、空气等相关的因素;地,理解土壤,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粪便,用粪如用药,如何使用好肥料,这是种好地的第一步;人,人在自然系统中既不是控制自然的主宰者也不该是自然的奴隶,而是通过人与人合作协调天与地之间的关系。



大家争议比较大的就是有机农业现在太多被认为是一个结果、一种认证,认证体系限制了有机农业的扩大,特别是对很多后发国家来说,有机标准更多参照了欧美国家,就像哥斯达黎加这样的国家,因为主要生产的咖啡豆要出口,必须与出口国家的认证匹配,导致本国的认证体系排斥了很多小农的加入。在中国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当我们提到有机农业的时候有几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中国有真的有机农业吗,土地空气水都被污染了。”“恐怕只有深山里才有有机农业吧。”“北京雾霾那么严重,哪里有有机可能。”“不用农药、化肥,菜肯定都被吃光了。”“我的产品通过了300多项农残检测,是有机的。”有机农业是什么被认证的结果过度简化了,人们不愿意思考我们的农业、我们的生活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每个人该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我们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是每个人造成的。我们都要在自己日常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努力思考更多的问题,特别是已经占有了大量社会资源的人。每个人反思自己的日常,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生活地区的土壤、水等自然资源到底是什么情况,农户从事有机农业的目的是什么,是否有相关技术,是否有市场,是否能够可持续。

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可以涵盖超过有机农业思想之外的内容,比如有机农业可能被简化为无农药、无化肥,但是生态农业需要更多考虑轮作、绿肥、间作、水土保持、肥料使用等问题,是系统的、整全的思维方式。但是,如果了解有机农业最好实践的人肯定知道这也是有机农业的最好的目标。对于生态农业这个提法,最大的争议是生态农业是否要制定标准,因为有的称为生态农业的农场可能使用农药化肥或者本身是很工业化生产的。生态农业意味着3.0时代吗?我觉得只要简化问题的思想存在,一个词的更换并不能解决问题。有机农业也好,生态农业也好,我们作为人本身特别要注意的是简化的思想,而且要特别谨慎简化的做法。



关于有机农业的研究已经不少,从商业或者市场的角度也可以看到有机农业在很多发达国家蓬勃发展的现状,尽管到目前为止有机农业仅占世界土地面积的1%,但我觉得这个数字被低估了,因为有一大部分的小农是没有经过认证的或者天然有机,所以数据没有被统计进去。





第二个话题就是关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实际上,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些词汇如自然农法、生物动力农业、永续农耕、慢食、公平贸易、CSA、食物主权等话题,在这次会议中只听到CSA被越来越多提及了。很多嘉宾提到有机农业的透明,建立更多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信任。如果一种农业模式只是一个产业模式而不能带来整个农业体系的变革,那恐怕就脱离了有机农业运动的宗旨。如果这种农业体系还是带来更多的地域内和全球不同地区的不平等分配和交换,那有机农业自身也会出现问题。



说到这里,我觉得有机农业不应该是建立一种农业耕作模式,而是建立一种农业社会化模式,在这个模式里,有机农业链条中的各个主体都应该具有反思精神,不能因为拥有了短期的利益而忘记初心。



我们有机农业也需要反思,在常规农业体系中,我们有大量的农民、学者、商人,有大量的研究、贸易、加工,可是那个体系并没有变得越来越好,反而日益创造问题,整个食物体系从经济上越来越庞大,但却没有多大程度上改善农民的生计,只要劳动力、资金、土地三要素外流,就不可避免乡土的衰败,没有愿意以土地为生的人,也就难以提及土壤的改良,土壤无法改良,那么有机农业的根基也就不存在,大量技术的研究恐怕也只是空中楼阁,甚至为了研究而研究,研究一些毫无意义的课题,浪费大量资金,如果落地只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技术,技术为谁服务是否是目前农业生产所必须,两者就必然会产生脱离。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警醒,就是我们从事农业生产、研究和政策制定的人必须落地而不是制造空中楼阁,偏离问题的重要方面太远。



所以,我认为的有机农业3.0时代,就是我们在拥有了足够的理念、技术之后,反思在哪些方面我们做过了,在哪些地方我们做的还远远不足。



也许有一天,当农民成为了一个具有竞争力的职业,很多年轻人愿意回到乡村工作、生活,农业更加生态,这个时候我们的农业系统也一定会变得更加健康。



谈到反思,就不得不谈什么样的人可以反思能够及时反思,我们需要一直抱着开放和学习、包容的心态,我们不能用先入为主的意识限制了我们的创新和实践,我们要向其他相关的运动学习,在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比如慢食关于社会公众宣传方面的经验,他们的视频、手册、文章等针对社会大众更具有吸引力;公平贸易,更直接的建立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理念;CSA更好的表达了社会人主体在产消关系中该承担的责任……作为有机运动本身,要多学习并且多交流,引入我们所需要的理念,只要符合生态、健康、公平、关爱四大理念的经验我们都可以拿来学习。



因此,有机农业3.0是不是主流化消费本身,而是通过信息、资源的交流开放共享的平台,让有机农业社会化、生态化。



有人说:中国是现有认证体系2.0时代,然后08年左右开始进入有机农业1.0时代,才开始有有机农业社会运动的部分。但幸运的是,我们的农业文化根底太深,曾经已经有大量的技术、理念的农书可以被我们借鉴学习,农耕体系的断代也许还能接上,让中国有机农业1.02.03.0时代同步。





2015年10月11日星期日

石嫣于韩国槐山县中源大学大会堂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千年农夫》介绍

最近受朋友的邀请参加一个读书会,介绍《四千年农夫——中国朝鲜日本的永续农业》一书,此书是我和爱人五年前翻译的,为了在读书会上介绍这本书的情况,笔者重温了这本书。

《四千年农夫》一书之所以在有机农业领域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应该源于它是最早出版的一本反思西方依赖不可再生能源的农业耕种形态并介绍东亚持续几千年农耕文明的书,金在书中交代了他来访东亚三国的目标“我们渴望了解经过两千年或三千年甚或也许四千年之久的今天,怎么使得土壤生产足够的粮食来养活这三个国家稠密的人口成为可能。”

百年之前,美国因殖民化形成的大农场农业耕种模式,就已经面临种种困境:农业生产高度依赖不可再生能源投入;百年之后,美国农场数量急剧下降,农场规模愈大也就愈依赖农药化肥农机投入,农场陷入“要么变大,要么走人”的困境,乡村地区的社区愈加衰败。

书的作者是美国土壤局局长,他于1909年2月2日离开美国西雅图,7月下旬返回,在中国停留约为4个月20天,在太湖流域前后两个半月,还访问了香港、珠三角和西江流域、青岛、济南、天津、长春,金考察了稻作农业和旱作农业,在他的书中反复提及的核心观点就是那个时候的中国城乡之间、乡村内部进行的物质循环,特别是农业与人的衣食住行的关系,文中的描述让传统农耕社会的图景展现在眼前,“地力常新壮、用粪如用药”,中国传统农业倡导的“种养结合、精耕细作、地力常新”,核心就是处理好农业与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农业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农人则需要处理好这几个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这便是农事的管理。

这让我想到很多人经常会随口说:“我都种了几十年地了,不用农药化肥会颗粒无收!”这样的描述其实也反映了农人了解物候、增强地力与作物管理之间的关系,农业耕作技术正体现在农人对这三者关系的把握上,技术当然也就有深浅之分,并不只是跟从事农业时间长短有关。正像我们通州顺义两个蔬菜种植基地的技术员郎师傅和马师傅在同样种植一种蔬菜上,尽管都是有机的耕作方式,但还是存在着技术的差异,进而会影响产量。这种差异本身来自于经验。这也说明仅就耕作技术本身而言有机耕作技术并不能与常规耕作技术比较优劣,无论有机耕种还是常规耕种,农业具体操作中的差异性都是巨大的。

在中国传统农耕思想中,施用肥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肥土壤”,而不仅仅是美国农业模式中满足微观上营养的需求,中国农耕的思想是整体性的。本书中就提到了当时使用的十几种肥料:人粪尿、家畜禽粪尿、蚕屎、蚯蚓粪、草木灰、草木落叶、绿肥、堆肥、骨肥、泥肥、土肥、秸秆、蜗牛壳、豆饼、灶灰等,同时书中还描述了中国农民种植技术的核心准则是“如何集约有效利用时间和空间”,因此像间种、套种、一年多熟、轮作等,都是为了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获得更多的产出。

当然,作者在中国的四个月也体验了不少中国的风土人情,农业提供给了中国人衣食住行的原材料,养蚕、种茶、种烟草、建筑、燃料、织物等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乡土生活有关的就是在这种生活方式下形成的乡土文化,诚实、节俭、幸福、满足、忙碌、平和……这次词汇所描述的那个时期中国人生活虽然不能从书中黑白照片中看出来,也肯定有人会说金浪漫化了当时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但是在农耕文明的条件下,这样的生活方式或许就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与土地近了,人类无论是在主动还是被动的条件下,都会更接近自然的节奏。生命过程中包含了丰富的物理、化学和心理反应,而时间是所有这些反应的函数。农民就是一个勤劳的生物学家,他们总是努力根据农时安排自己的时间。

(百年后的今天,农民被远远的抛在了激进现代化浪潮的后面,社会反应条件已经大不相同,能够认识农民的价值以及农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都与百年前大不相同。此处,书的作者及笔者都没有下价值判断。)

费孝通读过此书后写道:“中国人像是整个生态平衡里的一环,这个循环就是人和土的循环,人从土里出生,食物取之于土,泄物还之于土,一生结束,又回到土地。一代又一代,周而复始。”



有机农业的阶段式发展

很有意思的是,在金完成了这本书之后,一个英国的土壤学博士霍华德被皇家派往印度教授农业耕作技术,在印度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他却产生了对英国农业耕作方式和科研体系的批判和反思,并完成了同样对有机农业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一本著作《农业圣典》。

之后,鲁道夫史坦纳、罗代尔、福冈正信代表的生物动力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法等都有相似的核心思想,只是在技术操作上有所不同,不过,它们都是国际有机农业运动的一个部分。

我们从这个发展阶段中可以看到有机农业并非像很多人认为的是寻找最纯净没有污染的食物,就像很多人都会问:“北京的空气都污染了,怎么种有机?”其实这个问题里混淆了有机农业和有机认证的产品之间的差别,

这个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直到20世纪的7080年代,都是各类有机农业思想、哲学发端的时代,这个时代所面临问题的背景是西方大农场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何能够让农业更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这是这个时代农业思想孕育的基础。这个时代也被称作有机农业的1.0时代。



有机农业所面临的农业问题百年来在西方仍在加剧,20世纪的6070年代,随着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发展代价的转移,农业污染、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也就随之产生了对有机农业更大的产品市场需求,这个时期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成立了不少民间有机农业协会,也有不同的区域联盟的生产标准,也就产生了标准不统一造成的贸易困难,因此,在7080年代,各个国家的国家标准开始出现,不过,这些国家标准基本都是参照了行业内的不同区域的标准,也是对有机农业各个不同利益主体的平衡。有了标准,也就容易形成市场规模,1970年代到2010年代,这段时间是有机农业贸易大发展的时期,在有机农业运动舞台上都更多活跃着有机产品的进出口、国内市场开拓、大型展会等现象。这个时代有机农业的特点是有机农产品更为市场化、产业化、全球化。这个时代也被称作有机农业的2.0时代。

当然这个阶段也有很多问题出现,比如有机农业也被工业化,为了压低生产成本,以更低的价格销售,美国很多大型有机农场都会雇佣墨西哥非法移民工作,很多人认为有机农业在这个阶段偏离了“生态、健康、公平、关爱”的四大原则,尽管有机产品对消费者有了更多好处,可是公平关爱的理念并未在有机农业体系中体现出来。也就是在有机农业体系里经济又脱嵌于社会了。还有一些关于有机农业标准降低的讨论,很多人认为有机农业的标准降低是为了不断扩大国内有机产品的市场份额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比如是否允许使用转基因的种子的问题。还有很多人认为有机认证本身简化了有机农业的思想,在认证标准中仅能体现对种植方式的要求,而没有体现有机农业对人与人关系特别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思考,一件商品是否体现了四大原则中关爱的原则,或者说关爱的原则是否可以被标准化,这也是这个阶段一直有争议的问题。因此,我们看到这个阶段出现了一个平行于有机认证的第三方体系TPS的另外一种有机农业认可方式参与式保障体系PGS,这个体系最早出现于巴西的一次有机农业的会议上,很多人提出现在的有机认证重新割裂了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关系,而变成一个中间获利部门,应该有一种新的认证体系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拥有,而认证过程对于双方来说的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巴西、印度、新西兰、美国有了国家认可的PGS体系,他们所认证的产品有的可以贴“PGS有机”的标签,有的只能使用“生态”的标签。在有机农业2.0阶段的1970年代在欧洲和日本还出现了一种倡导“直销、当地、友好”的产销模式,在日本被称为“teikei提携”,在美国被称为社区支持型农业CSA,这种模式本身因为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建立长期的关系,很多人认为CSA模式本身就不需要包括PGS模式在内的认证。在中国,我们将这类模式统称为“社会化农业”,意即区分于产业化农业只重视经济功能的模式,产业化农业只是将农业看做一种生产方式,农产品看做一种商品,而忽视了农业的环保、生活、休闲、就业等其它方面的功能和价值,社会化农业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农业生产和流通方式,2008年后兴起的市民CSA农场、农夫市集、消费者共同购买等模式都属于社会化农业的类型。



2010年起,在世界有机农业的舞台上更多的农场主越来越活跃,他们提出有机农业应该回到关注生产者的本质上来,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主席就是澳大利亚的一个有机农场农场主。于是,有机农业3.0时代出现,这个时代仍然会发展有机农产品贸易的部分,但会更多回归有机农业四大原则的核心部分。这个3.0时代,我们看到IFOAM开始推动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对接的CSA,降低认证成本让更多小农加入有机农业运动的PGS参与式保障体系。IFOAM曾经与CSA国际联盟URGENCI谈判希望将URGENCI变为IFOAM平台下的一个分支机构,但这个提议被URGENCI理事会否决。IFOAM后期对于PGS的推动力度越来越大,在2014年土耳其的第18届国际有机农业大会上,专门设置了会前会讨论PGS的发展,并通过国际交流项目将国际PGS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派到中国来交流一段时间。

有机农业在中国的呈现有着与西方不一样的内容。如果将现代话语中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作为首要评价标准的话,那么乡土文化则是在这个标准下最高的文明形态。农业在乡土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同时也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文明的形态下,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自少数对多数的“剥削”,如若农业价值高,城市不能再源源不断向乡村抽血,则城市化本身的低价劳动力就难以获取,中国农民安土重迁,如果能在乡土获得一份足够体面的收入,并不一定想要进城务工。而乡土文化本身的正外部性并不能通过经济效果去简单评价。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的政策导向仍然沿着不断城市化的方向前进,越来越多的乡土社区被破坏,则城市也要为此承担更高的风险成本。低廉的农产品价格使得农民不能在依赖土地为生,只能进城务工,成为城市里的打工者,多数在建筑业;低价也给予城市人一个维持城市生活的低廉生活成本,都市的生活消耗着无数“低价”的产品,从食物到服装,而这些低价的产品却有着极高的环境和乡土社会的成本。因此,有机农业在中国不应是简单的对农业生产标准的一种认定,更应该包含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认可。中国有句俗话:“人没有吃不了的苦,却有享不了的福。”人的欲望无止境,只靠人类自己的道德约束恐怕要求太高,而保护和珍视现有的文化,并不是一种抱残守旧,这反而是对中国文化中“大道中庸”内涵的发展。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瓶颈

有机农业的发展是为了什么,如果只将有机农业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或者贸易产品,那么有机农业的发展也一定会走上如现在“产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的困境,那就是发展不知为了什么,这些化本身都是有一定价值的,但如果为了化而化就一定会出现,为了使用大型机械而流转土地,让小农无法生存,资源掌握在少数大农场手里。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大量的农业支农资金补贴的方向基本上都给了大型农场,而拿到这些补贴的农场因为与农产品收益相比非常简单就能拿到,也就越来越不重视农业的生产,进而我们看到大量受到补贴的项目越来越多荒废的设施,与此相比,真正承担质量和产量基础的小农户却很少能拿到补贴以及获得进入市场的机会。

如果说在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根本其实是保护乡土文化,则必须要给予这些小农进入市场的机会和支持,以及技术公平有效传播的方式。农民作为一个生产主体,选择种子、农药、化肥等投入品,所获取知识是在地化的还是受到被专家学者大农业公司垄断的。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有机农业的困境是由于农业政策本身都是有利于工业化农业发展的模式的导致的,而推动多样化、非标准化、小规模、本地化的农业政策非常有限,方向不是让大公司进入替代看似“落后”的小农户,而是给予农户组织的基础,形成合作对接市场,真正把农业的方向放在让农民通过农业可以生活在乡村并且维持一个乡土社会的稳定基础上,让政策如何切实有效落地,降低农业部门利益在其中的影响。政府直接对接农户的确交易成本会很高,那此时就必须允许农户的行业组织或者协会的建立,政府转变服务观念变为行业组织的服务者和利益协调者,这样也不会再形成政府总是变为危机的应对主体,每次一出现“草莓农残过量”的事件,政府就需要应对,反而难以形成有说服力的解释。



有机农业倡导:公平、健康、生态、关爱这四大原则,希望在有机农业3.0时代回到有机农业起源地中国,重新探讨城乡关系、生活方式、生态价值。



石嫣

2015年6月7日星期日于北京分享收获农场顺义基地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近找吃的

刚才,这几个字突然蹦跶出来,让我灵感一把,是否联合大家一起“就近找吃的”,既符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又节省物流快递费用,关键是可以保护当地老品种,保护各地生态的多样化。
发表于 2016-4-6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1# 姜与炙甘草


    为什么不直接开个淘宝店呢,这样查询、交易、阅读起来都方便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5-18 23:22 , Processed in 0.02582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