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969|回复: 0

出家的文化背景和真实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5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要:目前,我们正处于未法时代,一提到出家,许多人都抱着否定的态度,这是因为大家不了解出家的真正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先是简单介绍了一下什么是出家及出家的类别,然后从出家的真实意义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以期让大家对出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出家 孝道 拜佛

  引言

  当今社会,许多人不懂佛法,却妄谈佛法。他们仅仅通过从书本上获得片面的知识和电影电视商业化的等等介绍,就主观地认为佛教是一种迷信,出家是逃避。常常把一个人的出家,认为是受到重大打击或挫折,如失恋、事业失败、生活贫困、作恶多端等等,然后遁入空门,面对清灯黄卷而了此余生。很多僧人也不知出家的真正目的之所在,不知精进修行,不问解脱轮回,不行慈悲济世,因此必须了解出家的真实意义。

  1、何谓“出家”

  “出家”是梵文“波吠尔野”的音译,也可译做“林居者”,指离开世俗生活、修沙门净行,原为印度吠陀时代,婆罗门教的遁世制度,佛教兴起后也沿用这种制度。《增一阿含经》说: “诸有四姓剃除须发,以信坚固出家学道者,彼当灭本名字, 自称释迦弟子。”释迦牟尼佛初出家时,曾发四个弘愿:愿济众生困厄,愿除众生惑障,愿断众生邪见,愿度众生苦轮。由此可见,出家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大众,佛教强调凡是脱离家庭到寺院当僧尼者,都应以此四愿为己任。从出家的性质划分,有三种:

  1.1身心俱出家
  身体住于山林寺院,是身出家;心里不再恋慕世俗的五欲之乐,不计名利的得失,是心出家;身心一致,安心乐道,便是身心俱出家。这是出家的正轨,也是出家的本分。

  1.2身出家心不出家
  身体住于山林寺院,但他们的内心与外表不一致,渴想着五欲享乐,这是为了生活而出家,乃至为了社会的声望与地位而出家。这是佛所呵斥的,却又是末法时代常见的一种。

  1.3心出家身不出家
  这是圣位菩萨,他们身体不住于山林寺院,但心里不再恋慕世俗的五欲之乐,不计名利的得失。不过,这绝不是一般凡夫所能做得到的,所以也不是出家的通轨,不能成为一般人出家生活的方式。
  本文所说的出家,指的是第一种身心俱出家。

  2、出家的真实意义
  所谓的“家”,大智慧者认为是束缚身心的牢狱,而愚人则执为快乐、享乐的处所。 《涅盘经》云: “居家迫迮犹如牢狱,一切烦恼由之而生。出家宽旷犹如虚空,一切善法因之增长。”出家最浅显明白的意义,就是舍离俗家趣于非家,剃除须发被服袈裟,以正信心受持净戒。但这不过是出离俗家,由此而引申胜义,是出烦恼家、出五蕴家、出三界家,才是真正出家。这说明出家的真正意义就是了脱生死、成就佛道,本师释迦牟尼佛乃至三世诸佛也都因出家而成就佛道。 《华严经》云: “若有不识出家法。乐着生死不求脱,是故菩萨舍国财,为之出家求寂静。五欲所缚不离家,欲令众生解脱故,示现不乐处五欲,是故出家求解脱。”所以出家非是消极,无所事事,而是肩负着脱离轮回、自度度他的神圣使命。

  2.1出家是对人生的积极面对
  出家是离开家庭束缚。当年释迦牟尼佛示现为太子时,看到人生的老病死苫,毅然舍去王位,出家修道,最终证得无上菩提。出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简单的“看破红尘”,它是伟大的行为,因此占德云: “出家乃大丈夫事,非王侯将相所能为。”出家是出三界火宅之家,是出生死轮回之家,要具备大福报和大悲智,是发扬人性至高至善的第一步。
  出家是出虚妄“枷”入真实之“家”,是脱离苦海的开始:跳出名利私欲的“枷锁”,以追寻人生的真谛。出家是对人生的超越,让自己再向前迈进一步,看破人生的老、病、死苦,以消除人生的迷惑,提升人生的境界,是对人生的积极面对。出家更重要的是出生死烦恼家、出邪知邪见家、出自私自利家,以此完善人格、觉悟人生,统理大众、利益有情,这才是出家的真实意义所在。有一幅对联云:“出离烦恼家,证入菩提门”,难怪当年顺治皇帝在《出家偈》中写到: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
  在凡尘当中,往往有许多人一遇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就会说我要出家或者说我想出家之类的话,其实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理解出家的真正涵义。好多人错误地把寺院当作避难所,以为进了寺院就能清净解脱。但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最后只会觉得心中的烦恼越来越多了。其实心净则处处净,心安则处处安!知见不正心怎能净?德行不够心怎能安?心中不明佛理,即使出家了,心里也不能清净,那只是身出家心未出家。俗话说:“有场无道瞎胡闹,忙来忙去忙六道,不明佛理误众生,造啥业来受啥报。”出家是为承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崇高的信仰是发自内心,即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以证悟佛陀的永恒真理。

  2.2出家是大孝
  出家是世出世间的大孝,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举动,非世人想象的那样——出家人无情无意,甚至误解为出家就是与六亲眷属断绝关系,是不孝父母的表现,其实这是一种错误思想。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用觉悟的心去生活,如果和生活脱钩脱节,那就是佛呆子。佛陀所说的断是叫你断掉“执著”,不要执著情感的妄念,而不是叫你断掉父母恩、断掉一切,而是把私情升华到大慈大悲,如果断掉一切,那就是断灭法,法都没了还出什么家、学什么佛,修行也就没有用,像枯木一样毫无意义。
  佛陀教我们要恭敬一切众生、感恩一切众生,以自己的解脱而报答父母恩。佛陀成道之后,还回去孝养父亲、姨母。父王生病而为其开示佛法,父王往生后又亲身为其扶棺,佛陀这种做法能说不孝吗?再看看虚云老和尚,为了报答父母的恩德,从浙江普陀山三步一拜去朝礼五台山,风雨无阻历时三年,把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给已经亡故的父母,能说出家人不孝吗?只有不懂佛法的人,才误解佛教不重视孝道。假使不孝父母, “人”都做不好,怎能修佛道?佛陀要出家人慈悲为怀,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利己利彼,普度众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连小小的昆虫蚂蚁都要关爱,又怎能不孝养自己的父母?出家人行孝的方式,主要是以修行宋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若父母生活困难,戒律也要求出家人供养父母,甚至接到寺庙或附近居住。我们多劫的轮回,有无数的父母。我们在有生之年出家,精进修习善法,度化有缘的众生,通过生活环境和方式的转变,为修行带来突破与助缘,以达到身心的解脱,然后才能更好地救度今生以及多劫的父母,故说“一子出家,九族超升。”所以说,出家是对父母的最敬。小孝孝于家庭,大孝孝于天下。
  出家不足为了贪图享受,以为吃着十方供养、自由随便,看看经书、打打坐就是修行。出家是先使自己超脱三界,再用证悟的智慧去服务众生,让众生真实受益,从迷走向悟。众生也包括自己的父母,用佛法来照顾,用修行宋照顾,把“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般若、禅定”的功德都回向给父母、众生,俗话说: “一人学佛,全家受益。”这才是真正的大孝!因此,出家是有情并非无情,道似无情胜有情!故此很多人都在网上礼佛为家人祈福。

  3、出家的现实意义

  3.1出家对自己的意义
  出家人须依戒修行,因戒生定,由定开启自己本有的智慧,最终获得彻底解脱。太虚大师云: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若自己能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就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娑婆世界当下即是人间净土,无处不自在,无处不快乐。剃度出家,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首要的是发菩提愿“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就意味着别人快乐自己才快乐,别人幸福自己才幸福。那么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就会是一个没有很多烦恼的人,即使烦恼生起,也能很快调整心态,回归淡定与自在。是佛法给予了我们生命的真义,我们就必须以欢喜心接纳一切人,以柔和心理解一切人,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人,以恭敬心尊重一切人,以感恩心对待一切人1

  3.2出家对佛教的意义
  佛法赖僧弘传,多一个剃度出家的人,就多一份弘扬佛法的力量,佛教的兴盛也就多一份希望。要想佛法常住世间,只有僧宝才能荷担此重任,佛法的弘传与延续全靠僧宝的力量。 《赞僧功德经》强调出家众能住持三宝命脉,延续佛陀智慧明灯的不共功德,经云: “出家弟子能堪任,继嗣如来末代法。万德无量在俗人,不能须臾弘圣教。”纵观印、藏、汉三地佛法传播的历史与现状,可知佛陀正法赖僧弘扬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
  现代人对佛教很难接受,最大的障碍是对佛教的无知和误解,这一方面与大家长期以来所接受的教育有关,同时也反映了佛教弘扬力度的不够。长期以来,佛教的弘扬始终被纳入在现行教育体制之外,民众在接受国民教育期间,无法从教科书上获得对佛法的正面了解。仅有的一点介绍,也是从唯物论角度出发所得出的结论,大多停留在错误的片面认识上。因此,振兴佛教任重而道远,佛教需要更多的出家人。

  3.3出家对整个社会的意义
  社会的健康发展,不仅要提高物质文明,更要建设精神文明,否则社会发展就会失衡。积极弘扬佛法,将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经济才不会走向片面、盲目的极端。佛法是心法,佛教是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而现代社会提倡和谐,这就契合了佛教的根本精神。佛教不讲对立而讲圆融,人人皆可学习佛法,倘若世人都能信仰佛教、学习佛法,世界将无纷争,人与人则和睦相处。
  出家人要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个人的力量虽小,但若能真正说佛所言、行佛所行,必能带动更多的人,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出自己一份微薄之力。出家人以利生为事业,净化社会、改善人心,这是出家人的责任。能够以慈悲心使人心潜移默化地改恶向善,这样世界上就少了纷争和不安,这个“五浊恶世”也就成了清净佛土,每一个人都是莲花化生,再没有杀人流血的事件。所以说剃度出家乃为真正利益社会,这样的人生才过得有意义。http://www.baifo365.com/
  结语
  出家是一种宗教信仰,故此网上拜佛也是朝善之举,更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追求自在、真诚、解脱的生活。选择意味着自愿,没有任何的强迫。出家通过团体的生活,将个体的生命融入大众,在大众的生活中提升生命质量,实现自利利人;同时,又通过团体的辐射力,将生命的智慧传达给世人,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共同进步,最终使人间成为一片祥和的净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2-12 05:04 , Processed in 0.02868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