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682|回复: 5

吟诵日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8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17日
今日为晶晶粤语吟诵《伤寒论》。
粤语字里很多一字多音,这个给了很大的挑战,究竟用哪一个发音,这个很重要,不同的音就是不同的意思表达。
在读到“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累”字在广州话里有三个读音:[leoi4(音:雷)][leoi5(音:缕][leoi6(音:泪)]
普通话也有三个读音:[léi]    [lěi]    [lèi]

[leoi4(音:雷)]吟诵感觉腹腔的震动,声音沉而有力。
[leoi5(音:缕)]吟诵感觉胸腔的震动,声音上浮无力。
晶晶说,“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这个脉象是沉、有力而弹性的,她让我去把老张的脉,说他的脉象就是这种。我去把了,老张的脉要用力按才能摸到,是晶晶说的下沉之像,跳动得有力,是晶晶说的有弹性。
晶晶也同意发[leoi4(音:雷)] 音。

通过对声音的感觉来确定发音,这对于我来说真的奇妙无比,我甚至想,中医的经典也是应该通过吟诵来体验,尤其是一些用比喻的文字,更加需要通过音声来体验。我相信古人是不会随意用字的。

不过这可是个大工程,一则是我对粤语一字多音的用法还有很多的疑问,不知道上哪里找参考书,二是对中医的不懂也是障碍。好在晶晶能够给我很多的支持,希望通过吟诵思接千载,能做多少做多少。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2月18日
不知不觉网络的吟诵课就进行快一年了,从一开始吟诵《黄帝内经》,到现在吟诵《论语》,从普通话到粤语,很开心可以一直这样做下来。从《黄帝内经》课只有一个人来听到现在每次有10人以上,从开始是成人在学到现在妈妈带着孩子妻子带着丈夫一起吟诵……与其说是他们在跟我学,不如说是我因着他们的学习而有了动力来做这件事情,从最初燕霞坚持就要把一整本《黄帝内经》读下来,到现在有同学请我为她们吟诵《宗镜录》《伤寒论》……看到有同学从最开始对吟诵不敢开口到后来充满自信的吟诵……如此种种,怎么不让我感动感激感恩?!
其实,在我,最最大的发现就是,去做,少想,跟着感觉走。
吟诵这条路我是走对了的,因为每次吟诵都会让我身心愉悦,尤其是和别人分享吟诵的时候,那种喜悦和自信,除了对孩子的观察之外,没有其他事情可以与之相比了。所以,吟诵和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就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了。尤其是粤语吟诵,里面有那么多我所不知道的东西,而粤语又是我的母语,我用生命去传承和深爱着的语言,而我对其却不甚了解,正因如此,它才吸引着我去了解它探索它,也因此更加珍惜在老先生身边学习的时光。
想起第一次在古老师面前吟诵《春江花月夜》,老师听完后说:“你好好去做吟诵。”当时还有点纳闷,我只是当做兴趣的事情,老师竟叫我好好去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就走上这条路。我想,是老师看到我吟诵的陶醉状态吧,我知道的,我吟诵时可真的是旁若无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
广州最后一次认知课的时候又给老师吟诵,老师很郑重的说了一番话:要开班教孩子吟诵,我很了解南老师,老师要的就是这样快乐的学习,就是这样来教孩子学习传统文化,你要教孩子吟诵,要收费!
老师的话我记在心里的,那是老师给我指出的一条路,怎么走?我会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多做,少想,少规划,少预设。
在教吟诵的过程里,我体会了太多太多了,有机会要好好写下来。
发表于 2013-2-22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对吟诵感兴趣,谢谢嘉静的日记。期待更新。
发表于 2013-2-22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赞叹!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2月19日
为晚上的吟诵课备课,读到《论语·八佾》,发现不明白意思,我就没法对发音的准确性做出选择,于是翻了不少的《论语》的注解,看到那些集注纷繁复杂浩如烟海,虽然看了,但还是没有办法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看到桌边的《论语别裁》,翻开《八佾》章来看,南老的解释真的就是豁然开朗啊,我高声朗读起来,读完一段,再去吟诵相应的一段经文,内心就觉得笃定了。想来当初希望吟诵《论语》和看《论语别裁》结合起来的想法是正确的,尤其是我,如果我无法对经文理解,我又怎样吟诵出来呢?又怎样把我的吟诵传递给别人呢?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2月20日
今晚是《黄帝内经》网络吟诵课。
教吟诵,在我,不只是教吟诵,这个过程里,我会把关于亲子关系的理念传递给妈妈们。


不少妈妈因为自己觉得吟诵好,而希望孩子学,这无可厚非,孩子有时候需要父母的指引来做出选择。不过,在这之后,父母要学着放手,孩子既然已经上了吟诵课,在课堂上我可以感受到孩子的投入和喜悦,那么,课后孩子如何继续学习呢?如果被强迫着继续吟诵,那孩子虽然喜欢吟诵,但也不会把吟诵当做是自己的事情。
今天在课上,听到一个孩子大声的要妈妈告诉他某个字的发音,要妈妈告诉他要从哪里读起。我就觉得不妥了。孩子已经把吟诵当做是妈妈的事情,他的吟诵仿佛是对妈妈的交代而已。


我后来把我的感受和观察分享出来,并且说出我的希望,妈妈们如果想自己的孩子喜欢吟诵,那么就先自己吟诵,自己喜欢了,孩子就会得到熏染,然后把是否要吟诵的选择权交还给孩子,要不要吟诵,要不要上课,孩子自己决定。


很妙的是,课堂上的一个7岁女孩子,她和妈妈一起上课,她是坚持要自己付费来上课的。


还有夫妻一起上课的,听到他们一起吟诵的声音在网络上传过来,真的让我很感动,丈夫是因为要帮妻子弄网络上课的设备,听到我们的吟诵感兴趣而来的。两个那么温暖的声音吟诵《道德经》《黄帝内经》和诗词,真是太美好了。


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参与,我才会更加努力的学习的。


我真的是只有半桶水就倾尽半桶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4-6 00:38 , Processed in 0.0437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