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113|回复: 1

【净界法师】佛法教理的学习能够让我们成就无尽的功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3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研究世间的学问,跟研究佛法的教理,两者目的有所不同。世间的学问能增长我们生活上的知识,佛法教理的学习,能够让我们成就无尽的功德。

    从大乘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要成就三种功德:

    第一个最基本的,是安乐的功德。这是透过修持人天法门,比方说布施、持戒、忍辱…以善业力去创造来生安乐的果报,当然这种安乐的果报,是不圆满,有障碍的。

    在本经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韦提希夫人对于安乐的果报,她提出了两种障碍:第一个多不善聚。好比频婆娑罗王,身为一个国王,虽然能在五欲中得大自在,但是过去生跟他的儿子阿阇世王有恶逆的因缘,所以今生注定要被儿子活活的饿死。因此他在受用安乐果报的时候,也是有诸多的忧愁苦恼,身为一个大国王,最后的下场竟是被饿死。所以说在安乐当中,夹带着很多恶逆的因缘。第二个、三涂盈满。对于快乐的果报,我们凡夫众生有所执着,会产生颠倒想,如此就会产生放逸。所以在放逸当中,会造作很多的罪业,来生就可能堕入到三恶道去,所以快乐果报的本身,有三涂的危机,这叫三涂盈满。

    佛陀在经典当中曾经说:人天的快乐是有过失的!是夹杂过失的快乐──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所以在大乘经典里面,佛陀讲到人天乘的快乐,佛陀的口气是诃责的,并不是赞美的。这种安乐的果报,大乘佛法,不把它当作目标,而是当作一种道前基础,叫作持戒为本。

    安乐的果报,进一步就是解脱的功德。从安乐的果报进入到解脱的功德,这个根本心态,是从一种慈悲心转成出离心。这时候,你必须要有出离的道心,开始修学无常、无我的智慧。

    事实上,如果仅只做慈善事业,就不太需要什么智慧,只要有信仰,你相信善业能够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招感痛苦的果报,你有这样的信仰就够了。换句话说,只要你有善心、有行动,就可以成就安乐的果报。

    但是,出世间的解脱,那就得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能够如实的看到生命的真相,而不是看到假相,是看到假相的背后──真如。我们的生命是无常变化的,所以在快乐当中,其实是很没有安全感的;就像你今天和昨天不一样,由此预知明天和今天,绝对也会不一样,所以从佛法的无常观,可以知道生命的轨迹充满了无数的变数。

    其实,三界内的每一个众生,他的心啊,都是没有安全感的,而且福报愈大的人,愈没有安全感,因为他知道总有一天,当生命结束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会失去,这种无常的感觉就是苦──无常故苦。因为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所以你的心会不安稳!虽然无常可以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痛苦,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没有自主性──苦即无我。

    所以从无常故苦、苦即无我当中,而证得我空之真理,从人天的安乐,提升到出世间的解脱;也就是从一种人天的善法,而提升到一种我空之真理,这就是所谓解脱的功德。

    第三个是本经所要诠释的,是一种庄严的功德,不但是从出世间的空性,而得解脱,还创造诸佛无量的功德庄严──依报和正报的种种自在跟庄严。这是我们大乘佛法最高的境界,追求一种庄严的功德!

    我们看经文的序分,其实韦提希夫人受到她儿子的刺激,开始对佛陀祈求: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无忧恼处。感觉上,她的祈请偏重在离开痛苦,也就是偏重在解脱的功德。但是,佛陀知道她具有大乘种性,所以佛陀为她开显庄严的功德,不但无有众苦,而且还但受诸乐。她祈求一种解脱之法,佛陀是给她一种大乘的庄严之法。
        注解:本经指“观无量寿佛经”
发表于 2012-12-17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dhamiufa.org/

净界法师网站主页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03:54 , Processed in 0.01731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