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479|回复: 0

民间组织与志愿精神(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3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尹春涛 社区伙伴青年志愿者实习生项目官员
  
  人们为什么要做志愿者?
  
  人们为什么要做志愿者?而且对有的人来说,这甚至是一种十分强烈的愿望。这个问题使很多人感到困惑。我们的社会已越来越接受这样一种经济学的观点,即人本质上是自私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追求快乐而逃避痛苦的。但偏偏有些人却愿意放弃舒适的物质享受,跑到偏远的地区去做志愿者,而且十分快乐。因此他们在主流社会中显得十分另类。国内学者研究志愿服务时,很关心人们做志愿者的动机,他们发现志愿者其实怀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动机:有的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有的是为了提高自身能力,有的是出于利他主义。但他们进而又发现志愿者在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往往感到自己获得更大的满足,所以他们又提出主观利他客观利己的动机。但从动机来探讨志愿精神,由于脱离不了功利性的思维框架,始终难以深入其核心。其实不管人们出于何种初始动机加入到志愿行动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她们始终是怀着真诚的愿望去行动、去思考,会有一种精神的力量慢慢体现出来,而且这种精神力量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它会激励和鼓舞他身边的人。从他们身上人们可以感觉到信心:改变是可以发生的,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这种精神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至为宝贵的。去年12月,我们曾在成都搞了一个青年志愿者工作坊,当问到他们为什么感兴趣做志愿者,是谁影响了他们时,很多人提到美国和平队的一位医务官,也有人提到绿色骆驼的志愿者,她们的行为对这些年轻人有很大的触动,或者毋宁说是唤醒了他们心中潜藏的那种理想主义的精神。
  所以我倾向于认为,人们选择做志愿者是受到她/他内在精神的召唤,也许一开始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或者掺杂了许多其他动机。但假以时日,倘若有足够的毅力坚持下来,就如同大浪淘沙一样,那种精神的力量便会逐渐凸现。
  
  志愿精神
  
  的确,在生活中,我们从一些人身上可以感觉到那种称之为志愿精神的力量,但一定不是他/她在夸夸奇谈地宣扬什么精神的时刻,而一定是在他们的行动中体现出了那种精神性。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可能在某一时刻体现出这样的精神,当她们不是为了名利,也不是被强迫,而是出于真诚的同情心、责任感或公益心去行事,那一刻,志愿精神就会在他们身上散发出熠熠的神采和感人的力量,当这种时刻出现得越多越频繁,这种力量也就越强大。而在有的人身上,当然是极少数的人,他们将践行志愿精神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终其一生他们都会尽力去做善的事情,终其一生都会不断地真诚地反省自身和他们的所作作为。他们不仅向人们昭现了人性可能达到的境界,也以自己知行合一的生活方式体现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给无数处于迷茫、绝望的人们以鼓舞,信心和希望。历史上有名有姓的这类人还是能找出不少,象圣雄甘地、孔子、南丁格尔等,我相信,提到他们的名字,人们依然会肃然起敬,因为他们身上承载并体现了人类一种伟大的精神传统。
  所以志愿精神不是抽象的东西,它是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之中并可以为他人所感受到的一种精神力量。对种精神,我相信是深深植根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愿望,源于我们人性中固有的对于美好事物、对于善、对于真理不可遏制的追求,源于我们对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渴求,源于我们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古往今来、中国外国历来如此。中国古语有很多这样的说法:谈到人性的,人皆有恻隐之心;谈到人与人的关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谈到人对社会的责任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是不同的人由于道德力量、意志力量和智慧力量的不同,而能够达到的境界不同。
  但这种精神又是脆弱的。现代社会,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物质的东西越来越多,而精神的空间却日益狭窄。当人们心中这样美好的精神追求被唤醒的时候,不仅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而且还要与自身种种与身俱来的欲望相抗争。看看那些广告、电视剧,无不在刺激人们的各种欲望(请喝可口可乐,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提神醒脑,喝七喜,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所以当人们准备去践行这种精神时,会遇到无数的挫折。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能给予及时的支持、鼓励,也许只有少数意志坚定的人能够坚持将着精神的火炬传递下去。而大部分的人可能在奋斗过、挣扎过之后,依旧沉沦于物质和欲望的海洋之中。但如果能够创造一个真诚友爱的氛围,让人们之间可以互相提供支持、鼓励和帮助,这样的精神就可能在我们的社会中得到滋生和传播,就能够逐渐强大起来,而不至于淹没在物质的洪流之中。记得当我刚刚进入一家NGO工作时,这种工作的性质让我十分兴奋,在这之前,我从未意识到还有一种工作是让你自由地去思考什么对社会是有益的,然后去试验这些想法。
  在这过程中,又可不断获得新的对于社会的认识和自我的认识。基于这些新的认识,反过来再修改原先的想法,再试验。那种感觉的确无比美妙,做任何事情,都会觉得自己充满了信心和力量,这状态大约持续了两年左右。但之后由于工作和生活方面遇到一些挫折,很多想法也不为朋友所理解,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陷入迷茫和消沉之中而不能自拔。尽管还在NGO中工作,但已感觉不到那种精神的力量,一度也自嘲地认为这就是个谋生的职业罢了。在那些黯淡无光的日子里,我有幸去与一位NGO的朋友做了一次深谈。她们刚创办了自己的NGO组织,社区行动,旨在促进社区建设的公众参与,建立和谐的社区关系,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她向我讲述她和她的同事如何一起在社区里观察人们的生活状态,如何与居民沟
  通并理解他们的想法,如何去发现社区的文化以及存在的问题,如何一起探讨什么是理想的社区,怎样激发社区发展的活力等等。这些亲身的经历、体验和思考被她讲述得妙趣横生,也听得我心潮澎湃。最后她说的那句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她说,在这样的工作中所体验到的精神上的乐趣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替代的。她说这话时那神采,至今历历在目。所以我一直深信,即使够不着,那云彩也总是存在的,所以迷茫也罢,沉沦也罢,生活无意义也罢,还是应抬头多看看那云彩。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相互支持是多么重要,每个人都有意志消沉时,而只要有一点点光,就有可能将另一颗心点燃。志愿精神不是舶来品,在每个社会都存在这样的精神传统,而且也在社会的不同层面得到践行。邻里互助可能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志愿行为,几乎在每一个社会都存在这样的传统。比如美国人在提到他们的志愿精神时,认为宗教的影响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将志愿行为的传统仅仅归于它有关善良的训导。在困境中,有组织的睦邻关系这一广为流传的传统所倡导的相互依靠和帮助同样不能被忽视。在菲律宾,人们认为志愿精神有着悠久的传统,自古以来,人们就在生存与发展之中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之所能结合成为社会,社会之所以能有凝聚力,正是源于人们内心固有的这种志愿精神的阐发。到现代社会,随着组织化的志愿服务不断发展,人们对志愿精神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并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许多新的阐释。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过:志愿者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以及相信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让世界更加美好的信念。
  -菲律宾一耶稣会志愿服务组织认为:志愿精神将不断地鼓舞人们去做一切好的事情,鼓励人们去发现自身最深、最强烈的愿望。他们看到今天很多年轻人在寻找奉献社会、建设社区、发展友谊、提升精神的途径,而JVP正是要向年轻人提供这种快乐服务的机会。
  -菲律宾的志愿服务组织交流网络认为,志愿精神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NGO的灵魂。
  -英国海外志愿者服务社(VSO)认为志愿者是通过与人们彼此分享知识、经验和技能,去促成改变,不仅改变自己的生活,也让所服务的人群的生活有所改变。志愿者不是教人们怎么做,而是鼓励人们他们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志愿者能告诉别人,即使你很穷,但你依然能为他人做一些事情。
  -中国的学者认为:志愿精神是基于个人对人类及社会的积极认识,体现了一种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积极的价值取向。志愿精神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志愿精神是指志愿的、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而工作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推动下采取志愿行动成为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
  以上种种表述尽管不同,但我以为至少都隐含着至为重要的两点,首先志愿精神是关于人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着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意志的公民,而不是商业社会中只会赚钱的机器,或者只会俯首听命的臣民;其次,志愿精神是关于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甚至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有很多环保志愿者),在这种关系中,人意识到自己有种责任感。
  
  怎样培养优秀的志愿者
  
  前文对志愿精神做了详细的探讨,结论已经十分明显,志愿精神是深深植根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愿望,也深深植根于我们社会的传统,对这一精神的追求和践行,能够让个人得到真正的成长,让社会更加美好和谐,正缘于此,它才让我们感到激动和鼓舞。但是当这种精神被唤醒,它可能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脆弱的,无法对行动提供真正的引导,而且盲目的热情并不一定能导致好的结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也是常有的。因此这种精神需要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正是在志愿者不断的行动和反思之中,这种精神才会慢慢成熟起来,它将是激情和理性的结合,它会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行为。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使得这一培养过程更显重要,谈到培养,就不能不涉及到究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志愿者,一个合格的有能力的志愿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不同的社会可能有不同的问题需要应对,不同的组织由于所关注的议题和采取的策略不同,可能对于志愿者的要求会略有差异,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仔细思考。不过这里介绍两个国外对于志愿者培养目标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泰国志愿者服务(TVS),TVS于1980年4月,由泰国十九家NGO共同发起成立,致力于支持NGO开展社会/社区发展工作。青年志愿者项目是她们开展得比较成功的一个活动之一,每年TVS从大学招募一批大学生,经过培训之后送他们到不同的NGO去进行为期两年的实习。在两年实习期间,TVS将根据不同阶段志愿者所面临的问题设计若干次集中培训,这种方式有力地支持了青年志愿者的学习和成长过程。由于志愿者共同走过一个两年的学习和工作过程,彼此之间很自然地结下深厚的友谊,无形中加强了志愿者之间的联系。经过25年的发展,TVS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志愿者,其中三分之一仍留在各个NGO工作,并成为组织中的骨干,此外志愿者之间的个人关系又加强了NGO之间的合作和网络建设。TVS具有很强的理念,他们的理念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她们对理想社会的理解和期待,“一个和平和正义的社会,必须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体得以充分发展他们自身的潜力,并有能力参与到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其次是达到这一理想社会的途径,“具体到社区和社会发展工作,TVS认为应该专注于为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体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理解自身处境,提升他们集体行动的能力,以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并自主地发展自己的社区。”因此从他们的理念出发,TVS对于志愿者有一个清晰的培养目标,他们希望两年之后,志愿者能成为思考者和研究者,充满热忱地去学习、探索和研究,寻找有关人类、社会状况和发展问题的答案;有能力学习和辨别社会发展不同概念的强点和弱点,并且能够提出自己的新想法;理解人性 , 尤其是以理解和同情的角度理解别人和自己;理解社会传统、价值观、信念、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目标群体的问题和合宜的解决方法;能够分析泰国社会的角色、权力、受益者、社会力量、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第二个例子是英国海外志愿者服务社,VSO (Voluntary Service Overseas) ,它是一个透过志愿者推动其社会发展目标的非政府组织。VSO的志愿者来自欧洲、加拿大、菲律宾、肯尼亚以及乌干达,VSO资助这些志愿者到在发展中国家,与当地民众一起为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世界而齐心协力。在多年经验的基础上,他们总结出对于一名优秀的志愿者而言十分重要的7个方面的素质,并将其应用于招募志愿者的实践之中:第一是积极而现实的承诺,即能够基于现实的的期望并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从事志愿工作;第二有诚恳学习的态度和愿望,即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欲望和谦虚的学习态度;第三具有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第四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第五能自信、独立、平等地与他人相处,并具有幽默感;第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即具有与他人合作的社会技巧,能鼓励他人解决问题并说服他人实施计划;第七对他人需求具有敏感性,能尊重他人以及其他文化,态度开放,不带价值判断,良好的倾听技巧,富有同情心。
  尽管是在两个不同社会独立发展出来的标准,但是两者具有一些共性,比如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愿望,富有同情心,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的理解等。这些都对我们有所借鉴。此外从菲律宾和泰国经验中,我们深深感觉到,对志愿者的培养,对志愿精神的倡导,关键在于创造一种真诚、友爱、团结、自由和宽容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们可以就有关社会发展、人类发展的问题进行自由的探索,并展开坦诚的辩论;彼此之间能感受到在精神、情感、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支持;人们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尝试,可以去探讨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但人们心中会清楚地意识到,我们追求的是一个所有生命相互依存的、共同的理想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有尊严地生活,免受饥饿、暴力的威胁,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当我们谈到民间组织的网络建设,我期待这样一种氛围、文化能够在你们中间出现,这才是NGO的文化,公民社会的文化,也是NGO不同于企业、政府的根本价值所在。
  
  
  志愿服务的种类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可能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从事志愿服务。在一些志愿服务发达的国家,已经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种类。根据志愿者来分类,则有专家型和非专家型志愿者、全职和兼职志愿者、海内与海外志愿者;根据志愿者活动分类,则有正式和非正式的志愿活动,个人和集体的志愿活动;根据提供志愿服务的组织分类,则有NGO志愿服务组织、大学组织的志愿服务项目、宗教团体组织的志愿服务、公司员工志愿者服务计划、政府员工志愿服务计划、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在这些国家还相继成立了志愿者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项目之间的网络,以促进志愿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志愿者提供持续的教育、增强志愿组织的能力、倡导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的价值。
  前面提到的泰国TVS就是专门面向NGO和基层社区组织提供志愿服务、培训志愿者的机构。他们在大学中招募和培训全职青年志愿者,派送他们到不同的NGO去实习。这些青年志愿者在NGO的项目点,就象催化剂一样,他们带入新的理念和信息、他们的努力促成了社区组织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而社区组织的工作反过来又为NGO的工作提供了支持,它使NGO更了解基层社区的情况和需求。此外TVS也支持村民志愿者的能力建设。他们为村民志愿者提供一年的生活补助,提供机会让不同社区的村民志愿者走到一起共同分享经验,鼓励不同的社区组织之间加强相互的支持与合作。正如同一个活跃的市场经济依赖于大量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们来推动,而一个活跃的公民社会同样需要大量富有社会企业家精神的志愿者来推动,这样的志愿者应当有坚定的信念、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深切的同情心、富有合作精神、勤于思考、对社会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因此TVS 25年来始终不改初衷,坚持培养全职志愿者,确是深愔公民社会发展之精髓。
  今年3月,我们邀请四川一些NGO的代表去菲律宾考察当地的志愿服务发展情况,也因此了解到更多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
  菲律宾大学各个地区的分校都设有专门办公室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它招募在该校就读的大学生、毕业生、并各学院的成员加入成为志愿者,派送他们到边远的社区提供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社区服务、农业、环境等方面的志愿服务。菲律宾大学束木分校与教育部合作的一个志愿者服务项目是将志愿者派送到边远社区的公立中学,进行一学年的志愿服务。志愿者在服务期间将得到由政府提供的生活补助,他们去之前会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志愿者不仅仅是老师,他们会住在一个社区里,参与社区的活动,提高社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比如他们帮助社区农民理解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拜访学生的家长,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等。他们也帮助社区与政府进行沟通,他们的作用就如同桥梁一样,沟通社区与大学及外界的联系。12月份圣诞节期间,项目组织召开志愿者分享会,让志愿者分享彼此的经验,帮助评估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建议。此外每隔两三个月项目工作人员会到社区进行拜访。
  菲律宾耶稣会志愿服务团(JVP)是一个有着宗教背景的学校志愿服务组织。致力于推动志愿精神,促成社会的变革,传播并深化其关于服务、简朴、团结、为社会公正而工作的精神传统。JVP招募、培训、组织并派送年青志愿者到全国资源不足的学校、民间组织及教区,为这些机构工作最少一年时间。他们的工作包括:教育青少年;参与组织青少年团体;培训基层社区领袖;协助合作社运作;协助实施发展生计的项目;照顾残障和受虐者;倡议环保议题;维护原住民尊严等。JVP为志愿者提供10天的入职培训,5天的中期培训以及5天服务期结束后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心理测试,让志愿者了解他们自己,理解志愿者服务,以及如何进入社区,与社区建立关系等。此外JVP的工作人员每年至少到志愿者服务的项目点访问两次。JVP提倡志愿者之间的友谊和相互支持,鼓励志愿者之间保持定期的联系,这样他们不会觉得孤独,他们会从同届的志愿者和前届的志愿者中获得激励和鼓舞。JVP理解父母对于志愿者的担心,因此专门针对志愿者的父母组织见面会。通过这些会议,志愿者的父母将会加深他们对JVP工作的理解和欣赏,并成为JVP志愿者社区的一部分。
  反观中国的志愿服务,形式还比较单一,而针对农村地区的志愿服务就更为稀少,有少量个人的志愿行为,缺乏有组织的志愿活动,能为去农村的志愿者提供培训的机构则更少。共青团正在大力推动大学生志愿者西部行动计划,说明政府开始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但政府色彩太浓,如大学生多被派往基层政府部门;此外志愿者的培训和支持体系急待完善。
  民间也有一些NGO组织的支农志愿者活动。从2000年开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启动了“大学生支农调研”项目。在他们的支持和指导下,许多来自农村,关注农村、关心农民、希望为农民做些事情的大学生,在各自的学校建立了涉农社团,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的活动,例如寒暑假、“五一”、“十一”下乡支农调研、支教扶贫活动,日常的三农方面知识讲座和培训。各支农社团的发展和支农活动都得到其所在学校团委和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
  到2003年12月,已有120多个支农社团成立,遍布在除西藏、台湾、青海、海南之外的各个省市。国内名牌高校基本都建立了涉农社团,北京地区的社团数目最多,已达30多个,其次是重庆和上海。 “大学生支农调研项目”主要为这些社团的成立发展提供指导,支持一些社团活动的开展,并且组织各地社团参与他们策划的活动,召开支农调研经验交流会,定期组织大型的培训会,对各社团进行支农调研培训,同时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每次下乡他们会开展各式各样的支农活动:给农村贫困户募捐衣物,为孩子们带去同学捐赠的文具,组织当地文艺活动和村民联欢、协助建立乡村文艺演出团体,帮助村民组建政策法规学习小组,成立“老年协会”、“妇女协会”,建立适合当地农村发展需要的合作社。为形成高校和农村的互动,在一些比较成熟的农村地区,他们建立了大学生与农村的共建基地,与当地农村签订长期合作的共建协议,和村民保持长期往来和协作关系,推动当地农村的多方面发展,同时也为大学生找到一个社会实践、锻炼才智的基地。到目前为止,已在许多省市农村地区成立了多个共建基地,包括安徽阜阳三合镇南塘村,湖北房县窑淮乡三岔村,山东招远县辛庄镇白石夼村……
  
  志愿服务的影响
  
  也许很难去量化志愿服务对社会的影响,不过让我们来听听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志愿服务的理解以及那些有过志愿者经历的人们的心声,或许我们更能理解,它对于我们的社会,对于我们自身意味着什么。
  
  美国人的观点
  
  所有的志愿参与坚定了我们的国家、巩固了我们的社区,使我们个人更坚强、感到更满足。
  如果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从我们的国民生活中消失,我们美国人的特征就不那么明显了。这一事业增强我们的创造力,激活我们的社区,培养个人责任感,激励社会基层的生活,并提醒大家我们生来自由。志愿事业的活力源自良好的土壤 — 公民自豪感、同情心、慈善传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愿、个人责任感,以及对齐心改进我们的生活这一伟大的共同任务无法抑制的责任。”
  通过我们的志愿活动,更多的美国人得以自由地信仰,安静地学习,得到充满同情的照料,富有创意地试验,卓有成效地服务,积极地倡导,慷慨地贡献。这些国民秉性始终绚丽多彩,并将绚丽多彩地持续下去。
  
  菲律宾志愿者的心声
  
  -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极好的机会,让我认识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愿望
  -志愿者的经历,点燃了我内心中平静的愿望,希望做更多事,更多地给予
  -与学生讨论我的理想,与人们分享上帝的爱,在给予和分享的过程中,又不断加强我们为改善同胞的状况而工作的愿望。
  -当志愿者的第一年经历就象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真正的自我。
  -志愿者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按照人们本来的样子的去接受他们
  -我的学生教会了我谦逊和简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06:45 , Processed in 0.02445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