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534|回复: 10

转:我们该给孩子多少自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1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0d68f501013dko.html

6岁半的儿子是个开朗活泼,明理懂事的孩子。我们从未打过,骂过,甚至也从没罚过他。



不少父母对此感到好奇,我们到底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其实诀窍只有一个:无条件,有原则地去爱孩子。



在今天的博文里,我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点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对有需要的父母有所启发。







在育儿问题上,不少家长容易走极端。




有的像虎妈那样一味逼迫孩子,信奉“不打不成材”;有的则高举“爱和自由”的旗帜,一味纵容迁就孩子,把孩子的无礼无教养当成有个性。




虎妈的育儿方式我是极端不赞成的,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物,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需要爱和尊重,学习更不应该成为一个孩子生活的全部内容。




“爱和自由”的口号听起来很神圣,很高尚,但是一旦没把握好尺度,爱就容易变成溺爱,自由就会变成纵容。




“爱和自由”的育儿方式是由西方传入的,很多国内的父母存在这样的误解:以为西方的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很少加以限制,而是让他们遵循天性,自由发展,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绝对是个误解。




让我们先来听听《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作者,美国的约翰.格雷博士在他的育儿书《孩子来自天堂》里是怎么说的:




给孩子提供的自由和权力,必须要用同样有效的对孩子进行管束并培养合作精神的技巧来平衡。

如果你想开快车,就必须确保你有非常好的煞车。你不能给孩子太多的自由,除非你有办法限制他们,让他们的行为举止守规矩。




溺爱孩子的父母有时候会屈服于孩子的需求和愿望,因为他们不知道还能做什么才能让孩子停止发脾气。他们知道打骂没有用,但又不知道其他有效的方法。




九岁之前,孩子不需要选择。直接问一个小孩子她想要什么,会给她施加太多压力。总是问孩子想要什么或者问他们的感觉如何,也会削弱父母的控制力。(我个人认为这个9岁因人而异,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而定,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要学会逐渐放权;而且这个“选择”所指的内容也因家庭而异。比如说,带孩子上餐馆,他可以有选择自己食物的权力,然而没有可以在餐馆里跑来跑去,不好好吃饭的权力。如果你的孩子年纪尚小,已经是到了你说什么他都不听的话的地步,就说明你给他的自由已经成了放纵。)




自由和责任越多,焦虑就越多,除非我们做好了准备。不到九岁的孩子还没有准备好。他们需要强势的父母,知道对他们来说什么是最好的,同时又能开放地倾听他们的反抗并发现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在发现孩子的需求和愿望之后,父母可以决定是改变做法,还是坚持自己的立场。不管采取哪种做法,父母都是掌控局面的人。




孩子需要父母允许他们反抗和抵制,他们需要试探我们的底线何在,同样他们也需要强有力的父母,能够倾听他们,并为他们决定什么是最好的。




年纪小的孩子还没准备好独立自主。他们需要主导者,没有主导者,他们就开始自我毁灭。严厉养育的结果是:女孩缺乏自信心,男孩缺乏同情心。溺爱养育的结果是:女孩缺乏自尊心,在以后的生活中会付出太多,而男孩会变得过度活跃,缺乏信心和纪律。




最好的做法是父母倾听孩子的抵制,然后决定怎么做才最好,而不是由孩子拿主意。父母做决定并不意味着不接受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能够用充足的理由说服父母,那么父母完全可以采纳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会清醒地知道,父母才是主导者,不会纵容他们为所欲为。




我再总结一下作者要传达的意思:不能压制孩子,不能完全不倾听孩子的声音,但是要让孩子明白,父母才是主导者,是替你做出最后决定的那个人。




我觉得格雷博士的观点很中肯,这也符合了中华文化一直提倡的“中庸”之道。时代不同了,我们不能像过去的父母那样,采用打骂的严厉养育方式来教育孩子。但是,溺爱纵容孩子,不给孩子设立规则和底线,孩子会变得任性,散漫,不服管教。最理想的育儿方式,是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既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尊重,一定的选择和自由,又要给他们设立规则,父母还是最终的主导者。听上去很难办到,因为这个尺度不容易把握,但这至少应该成为我们父母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现在我们用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有些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喜欢随意走动,制造噪音,东摸西碰,甚至不经允许翻看主人家的东西。也许有父母会认为,这样的行为不应该被制止,因为这是孩子在展现其活泼可爱的天性,不应该加以压制,还认为如果是在国外,周围的人们肯定会宽容孩子的这种举动,甚至会鼓励,赞赏他的行为。




国外人真是这么看的吗?绝对不是的!




儿子上过两个美国幼儿园,还在小学上了一年的K班(相当于国内的学前班),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接触了很多西方的孩子和家长,带儿子去很多小朋友家做过客,也曾邀请不少孩子来家里玩过。可以说,从来没有一个孩子到我家里作客时表现得像我上文里叙述的那样。事实上,孩子稍有不当的举止就会立刻被父母制止,说了还不停止的话父母会向主人道歉,然后马上带孩子离开。




美国的孩子去别人家做客时,一般都被要求遵守主人家的规则。如果主人不希望孩子进某个房间,会事先声明。比如有一次,我带儿子去一位朋友家玩,她孩子比我的孩子大两岁多。该男孩想邀请小客人到楼上去玩耍(父母的卧室也在楼上),去征求妈妈的同意,妈妈委婉地拒绝了他,要求他们只在楼下玩耍,两个孩子虽然有点失望,但还是遵守了规则,只在楼下的几个房间里玩耍。




有孩子来家里作客,你想给他吃东西,得先经过其父母的同意,因为这个孩子也许对某些食物过敏,或是其父母不希望孩子吃某种食物(比如甜食)等。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规则。




美国人很看重一个人的家庭教养,孩子宝贵的天性固然值得尊重和保护,但是到别人家任意妄为,在美国人看来不是个性的表现,而是父母没有教育好自己孩子的表现,他们不会当面给孩子难堪,他们也没有权利教育别人的孩子,但可以肯定的是,下次他们可能不会再想邀请你的孩子到家里来玩了。




在自己家里,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在沙发上蹦蹦跳跳,你如果不介意也不觉得这样做危险的话完全可以随他去。但作为父母,你有责任教给孩子正确的社交行为准则,要告诉他,在自己家这样做是可以的,在别人家这么做就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孩子也应该具备这种基本的社交礼仪常识。




而且,如果你的孩子在别人家里无法无天,你内心里真的也会认同自己孩子的这种表现吗?还是无力管教之下的无奈妥协?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次,儿子到班上的一个同学家玩,该男孩有两个哥哥,也在同一所小学,一个7岁,一个9岁,三个男孩都是教养良好的孩子。四个小男孩玩了一会儿,妈妈叫他们吃点心,两个哥哥马上帮妈妈摆桌子,拿纸巾,帮弟弟和小客人打开盒装果汁包装,妈妈说吃点心只能在桌边吃,不能带到房间里边玩边吃,四个孩子在厨房里愉快地吃完点心,还将垃圾扔进垃圾桶,然后就到后院打篮球去了。这是到美国朋友家做客时发生的常见的一幕。




儿子上K年级的时候,我每个星期都会去班上帮忙,做课堂志愿者,得以近距离地观察美国的小学教育。




在美国的小学里,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孩子们自由自在,想做什么都做什么,相反,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每天都要花时间学习正确的行为准则,比如说老师会强调讲课期间不得随意起身走动(当然,也不必像国内的孩子那样,一动不动地端正坐在桌前) ;大人谈话时不得随意打断,必须在一旁等待谈话告一段落才能开口,除非有紧急情况需要报告;课堂上不能聊天,老师还鼓励孩子们有问题之前先问三个同学,没人能够回答再问老师,因为老师很忙,无法一一回答孩子们的每个问题;学生有问题需要问老师时,需要先举手,老师点名后才能开始提问;甚至还有咳嗽时要弯曲手臂,用内肘弯遮住嘴再咳嗽,避免细菌传染这样的小细节都照顾到了。扰乱课堂纪律的孩子老师会提醒他,再不听就让他一个人坐到教室后头,以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屡教不改的就要送到校长办公室反省去了。美国老师不会当面批评孩子,更不会用侮辱性的言辞羞辱孩子,但是,课堂规则也是每个孩子都需要遵守的。




还有一个例子:儿子今年放暑假前的一天,我和他爸爸带他去上了一堂钢琴视听课,下课后老师跟我们聊天,儿子坐在琴凳上等我们,中途一时没忍住,用手按了几下琴键,因为速度慢,声音不大,而且只有几下,我一时忙于跟老师谈话也没制止他,结果,老师(西方人,大学老师)马上转头对他说:我们在谈话,不要这么做。儿子马上将手放下,在剩下的谈话过程中,他没再发出一点噪音,一直安安静静地坐在琴凳上等我们谈完话。




美国老师的教学方式可能不一样,但是对教养的要求都是一样的。比如说,儿子想知道钢琴是怎么发声的,老师就打开琴盖给他看内部构造,跟他详细解释原理。这就是尊重孩子天性,灵活引导,但是孩子不能在大人聊天时玩钢琴干扰他人谈话,这就是教养问题,规则必须遵守。




再举一个反面例子:我认识的一位有博士学位的美国妈妈,信奉“爱和自由”的教养方式,什么事情都是由孩子做主,吃饭,穿衣,购物,学习,玩耍......事事都要先问过孩子的意见,最终怎么样了呢?这个才8岁的孩子虽然非常聪明,但非常任性,父母说什么他都不听,完全凭自己的喜好行事,在学校里也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服管教,什么事都要争论一番,最终被学校劝退,不得不进了一所特殊教育的私校,每个月得交付昂贵的学费。




这位妈妈,她就把孩子的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跟老师狡辩的行为当成了孩子的个性,老师和学校可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这是没礼貌,没涵养,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所以把这孩子劝退了。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一位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感受如何?




国内的孩子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他们的父母认为这样的孩子只要往国外一送就解决问题了,就不会再有人“压制”孩子的天性了。殊不知,礼貌和教养准则在全世界都是通行的,谦虚低调,教养良好的人在哪都会受到人们的赞赏和尊敬的。




众所周知,德国的驾驶执照是全世界最难考的,规则之多之细可想而知,而德国的高速公路又是唯一不限速的,想开多快都可以。可见,有规则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要求孩子遵守规则,可能会让父母产生这样的担心:创新、创造和规则有没有冲突呢?太多的规则会不会挫伤创造性?



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给孩子定的规则多半是行为规则,而并非思想上的禁锢。生活中,西方的孩子普遍要比中国的孩子更懂事守礼,懂得社交礼仪,可他们的创新,思考能力比一般的中国学生要强太多。



中国孩子失去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最根本原因在哪?不在于行为上遵守规则(这点其实恰恰是国内很多孩子都缺少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老师和学校的不当教学方式所致,填鸭式教育,背标准答案,不鼓励孩子自己找答案,不鼓励创新,不同意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这些才是挫伤创造性的根本原因,而非由于行为规则过多所致。




美国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在学校里都被要求遵守很多行为规则,但是在学习上,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会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创造创新,文科的考试一般都没有标准答案,只要你能说出道理,老师一般都会认可你的答案。


由此可见,创新、创造和规则毫无冲突,规则,只是教你如何做人,不是如何做学问。



这个学期,我们给儿子报了一个科学兴趣班。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就组织了一个家长会,发了一些资料,其中谈到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强调纪律:Be prepared to listen and learn(注意听讲);Be polite and positive(有礼貌),Be respectful of the "lab"(fellow scientists,materials and yourself)(尊重自己及他人);Be ready to work together with classmates(与同学们合作).




这个兴趣班的内容有趣极了,可以做很多科学小实验,内容涵盖生物,化学,物理,天文等等,还有一次野外露营,观察夜间生活的动物,猫头鹰,蝙蝠,青蛙,昆虫等,还会在湖边的小木屋里过夜。课堂上,老师更是鼓励孩子们尽情探索,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但是,有一个前提,遵守课堂纪律,尊重他人和自己。这也很好地体现了美国奉行的教育原则:行为上规范,思想上自由。




给孩子设立规矩并不代表压制孩子的天性。相反,清楚规矩,懂得如何遵循规矩的孩子心里更有安全感,因为他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并知道该如何应对。他还知道,他的父母知道什么对他最好,会支持他,引导他,让他不至于走错路,而不用忧虑父母要他做出超过他能力的选择并承担责任。




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如何给孩子设立规则并如何遵守的方法:




1)婴儿期要给孩子足够的关爱,不要怕“惯”坏孩子,这么小的孩子哪会耍什么“心机”?他们需要的,只不过是父母的温暖和爱而已,多抱抱孩子,多亲亲孩子,多跟他说说话,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婴儿哭闹总有原因,父母应该耐心找出原因并予以解决,让宝宝身心愉快。




2)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绝不能妥协,一次也不行。

如果孩子的无理要求你扛不住而退让了,那么,等待你的将会是无穷无尽的烦恼,孩子是天生的谈判家,会不断地试探你的底线,跟你讨价还价,所以,你认为对的事,一次也不可以退让。




3)年纪小的孩子无理取闹时可采取分散其注意力的方法解决,不要让他长时间哭闹,以免形成暴躁的坏脾气。但是父母家人的态度应该保持一致,不要对孩子让步。




4)即使是对孩子说不,也不要大发雷霆,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说理教育为主,应避免大喊大叫,脾气失控和动用武力。学会温和而坚定地说“不”,孩子很快就会明白在你面前讨价还价没用,他很快就会终止这种尝试了。若孩子执意哭闹可暂时不予理睬,等他平静下来后再跟他讲道理,但是决不对孩子妥协,对他许下的承诺一定会实践,说到做到。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先不要动怒,而是要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和引导孩子。孩子就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父母平静的态度就教会了孩子将来在遇到挫折困难时该有的态度。




儿子很小的时候,曾经也有不爱刷牙的时候,他非常不喜欢牙膏的味道。这个时候,我不会去试图说服他,因为为什么要刷牙的道理他早已知道了,我会抱起他,走进浴室,再在洗脸池里放上几个杯子,他可以用来倒水玩。小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儿子果然马上就忘了刚才的反抗,一边玩水一边乖乖地让我刷牙。




就这样,我没有跟孩子起正面冲突,也不会让他产生反感的情绪,但是,他收到这样的信息:妈妈决定了的事是不会更改的。所以,几次下来,他就会乖乖地去刷牙了。




有的妈妈可能会采取威逼或利诱的方法,可是收效甚微,比如承诺刷完牙给他读书呀或是给他一个小奖励什么的。孩子很聪明,很快就会发现你的弱点,下次你想要他干什么,他就要开始跟你谈条件,没有好处就不答应了。




5)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态度一定要一致,有分歧要背着孩子解决,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如果一方已经对孩子表明了意见,另一方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唱反调,要不,以后孩子凡事都会寻求同盟者,你的话将不再有威信。




6)不要打骂孩子,打骂没有用,只会损害亲子关系,用点心去理解孩子。多替孩子着想,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多跟孩子交流谈心,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不要指责他。




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你希望孩子遵守规则,其天性又不受到压制,那么倾听孩子,理解孩子,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就非常重要,否则,孩子会认为你是一个专制的暴君,感觉父母不理解自己,进而对你的规则心生反感,产生反抗和抵触的心理。




我之所以可以要求儿子遵守规则而不会遭到他的反弹,我想正是因为注意到了这一点。我做出的决定都是从他的角度来考虑的。平时给儿子安排作息时间时,我很注意劳逸结合,玩耍时间远多于学习时间,很适合他这个年纪的生长发育特点。教他中文时也总是寻求令他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他在班上跟哪个小朋友玩得好,我会联系该孩子的父母,安排两个孩子到各自家里做客。平时我总是想办法多陪他,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予以肯定。我不打他,不骂他,还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告诉他,他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为他感到骄傲。




7)父母的情绪会影响孩子,教育孩子要从修养自身开始,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我觉得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成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应该成为那样的人。




8)孩子还小时,不要给他过多过大的选择权利,孩子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太多的选择会让孩子感到恐慌,无所适从。




顺便再说一下选择服装的事:儿子一般都是我让他穿什么就穿什么,对自己穿什么衣服从不在意。(除了万圣节,他可以自由选择打扮成什么,我们根据他的选择买服装)




我知道有的父母为了尊重孩子,让孩子从小就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我不太赞同这种做法,那么小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就开始对外表那么在意了,并不是件值得鼓励的事情。如果你想借此提高孩子对服装的品位,那么大可以在给他挑选服装的时候多留点意,买些有品位的衣服,孩子天天穿这这些衣服,估计品位也差不到哪里去。再说了,品位完全可以稍后再培养,学龄前的孩子过于重视外表不值得提倡。我知道不少孩子早上出门上学前常为了穿什么衣服的事跟父母较劲,搞得上学都要迟到,你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这样做吗?




9)孩子小时候教育好了,一辈子都省心了,否则,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出了问题再自我安慰以后大了会改变的只能是自欺欺人的想法。




10)多陪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




11)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孩子更快乐,情绪也更平稳。




12) 给孩子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保证睡眠,不要轻易变动。否则孩子上学后如何叫他起床就会让你心力交瘁。有规律的生活还会让孩子情绪平稳,有助于培养好性格。




家长应该意识到,规律的作息对孩子来说极其重要。从出生开始,我们给孩子安排的作息就很规律,这使得他身体健康,也因此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还给了他很大的安全感。一个成人都需要有规律的作息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身体才能健康,更别说正处在性格培养和长身体的关键时期的孩子了。



13)带孩子出去玩或到朋友家做客,时间到了孩子却不愿意离开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出发前跟孩子约定好玩的时间,两个小时,两个半小时还是三个小时。。。让孩子做到心中有底,明白自己可以玩多长时间。时间快到时可以采取倒计时的方式提醒孩子,还有半小时,还可以玩15分钟,还有最后5分钟。时间到了就得离开,不要让孩子习惯于讨价还价,要遵守约定,即使孩子哭闹也要坚决带他离开。反复几次后孩子就会明白应该怎么做了。
发表于 2012-9-21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尊重,平等是根本。

爱是信任,理解,尊重平等是双相的。溺爱和放纵已经不尊重自己和孩子了。
发表于 2012-9-21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3,4,5,8条不敢苟同。
发表于 2012-9-21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禅音,3,4条有什么不妥吗?
发表于 2012-9-21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哪里能有什么自由?
我们不给他她自由,他她没有自由。

我们给他她自由,他她若没有达到我们心目中所想象的自由,最终恐怕也是不自由的。
发表于 2012-9-21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规则的自由感觉比较安全,起码我自己感觉是这样的。
发表于 2012-9-21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规则的自由感觉比较安全,起码我自己感觉是这样的。
发表于 2012-9-21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家长往往是思想上规范,行为上自由。
发表于 2012-9-21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孩八岁了,国内国外都呆过,与作者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的体会。
发表于 2012-9-21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发表于 2012-9-21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的父母和学校, 和中国父母的侧重点不同. 美国的教育更注重对社会秩序的关注, 行为规范的培养; 中国的父母更注重知识的学习.

我一直更赞成国外的这重侧重点, 但是从成人看, 美国的成人和中国的成人比心理问题只多不少,同样没有安全感, 只是安全感缺失的点不同. 我在学校的导师是个欧洲人, 她非常聪明, 非常自立, 非常有思想和反抗精神, 同时也很自律, 是来自良好教育的家庭. 但她大把大把吃抗抑郁证的药的样子, 和有时候在聚会上的失态, 让我发现她其实非常不快乐. 公司里的美国同事, 大多抽屉里有各种止痛药, 抗抑郁药, 但中国同事吃这些的很少.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想来想去, 父母和教育者都不是上帝, 不管你在这里上支架, 还是在那里给树整型, 还是让树自己疯长, 到了一定的时候, 树都会按他该走的轨迹生长. 父母在把自己当上帝一样讨论要给孩子多大自由的时候, 先考虑一下, 如何给自己自由. 自己的心灵有完全自由的人, 大概不会在这讨论该给别人多大的自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22:25 , Processed in 0.02364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