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318|回复: 2

信心和治病效果好坏有关系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5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悠然子 于 2012-8-25 18:33 编辑

唯物论者,认为只要有效果,信不信都是有效果的。是因为 ,唯物论者对生命的理解,就是物质层面的会跳会动【体现为各种数据的正常】,而无视于“精神”的内涵【体现为功能、精神状态的正常】。所以,对健康的判断,治疗有效标准的判断,自然也就没有精神层面的的内涵了。唯物论者根本就没有气的概念 ,功能的概念 ,能量的概念 ,以为药物作用于人体就像化学反应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改变。殊不知,精神、情绪、性格、信心正是健康的一部分,不同的心力信念,当然也就会影响健康。信念对治疗的作用,就是体现在“神清气定,气机不乱” 。中医治病,本质就是在调气,调心。心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体,作用点。



对治疗越有信心 ,越开心,开心则喜 ,喜则心气旺,心为君主,主安则天下【五脏六腑】安 。


对治疗越有信心 ,越沉得住气 ,气沉则肾根稳 ,肾为君火的寝室【心火藏于肾水】,上安下稳 ,气机顺畅  ,对药气的感应就很灵敏 ,也很顺应 ,效果就越明显。

心还主百脉。全身的血管通道(包括无形的气的通道-经络)都随心的动力变化而张合。心喜则血管通道扩张,心悲则血管通道收缩。血管收缩则通道狭窄,垃圾易于堵塞,微小血管堵塞则疼痛发作。生活中我们就能够体验到“气到胸口发痛”,“吓到脸青嘴青”甚至于“气绝身亡”。所以,出于安心,中医传统倾向于鼓励病人;西医出于法律责任的避免,趋向于加重病情以减责、免责,而实际导致了病人“被吓到”。有这么一种说法:癌症病人不是病死的,而是吓死的。也就不是空穴来风了。

因为认识到心的作用,所以中医很重视与病人之间的感觉,认为有缘的,效果才好。就像谈感情,相爱的爱情才是甜美的。正如科学检测不出爱情有几斤几两,所以缘分也就不是科学所能检测的。中国人就用一个智慧的标准:不问缘由,只问你,“信不信”。正如“真爱不需要理由”,真信也不需要理由。一见面那一刻,就知道有缘无缘了。

相比而言,西医就像流水线工作,绝对理智,没有任何感情,也不需要任何感情。对人对病都是如此。

一个重感情讲道理,一个只有道理没有感情,你认为哪一个更能调理好你的身体呢?哪一个更能明白你的心,哪一个更能调理你的心呢?


中西医的本质区别,就在这里:一个把病人当人看,一个把病人当机器看【无情、无心】。中西医,岂可同日而语?



人的身体本身具备所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能量(水热)不足就会肚子饿,口渴,太热就会流汗泄热,太多水就会撒尿加速加量,能量补充足够就会肚子饱,口不渴,自然就不吃不喝,热性太多就会长痘痘拉黄尿泄热,中毒了会呕吐,深入了会腹泻,在血液了就会发烧排毒——身体其实就是一个超智能生物机器人,只需要补充足够能量,就会走动安排所有的程序修复调整升级。所以,治病很简单,补充能量即可。让心脏君皇更有力量。


君皇有力量 ,带出来的国民素质高 ,应对战乱时 ,就会有条不紊 ,军心很重要!精神意志,情绪很重要!往往是胜败关键!特别是半夜面对孩子发烧咳嗽的时候,妈妈的心情定力,有着决定最终胜败的力量:坚持不下,就又退烧去了,前功尽弃。


不考虑情绪、性格、信心的治病思路 ,就像一群机械军团 ,徒有其形 ,只会硬碰硬 ,以为四肢发达就可以不用大脑 ,是个悲剧。


信则能安,安则能虑,虑而有所得,方能了然于心,淡然面对。知道了几点几点就会发烧,将会如何退烧,时间一到,果不其然,那一刻,还有什么好恐惧和焦虑的呢?治病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安心”。惟“信”,才能安“心”。

这就是心物一元论的中医治病思维。

信心有两个意思:一个信医生,一个信自己。

开始信医生很容易,但是一旦出现症状变化不稳定,这个信念就动摇了,所以这个“信”,没有定力,因为信的根是扎在别人身上;

信自己,包括两个意思:

1、了解身体变化的原理(也就是我说的“观念比治疗重要”);

2、相信自己才是恢复健康的主要作用(正确的生活习惯改正才是健康恢复的主导因素,身体具备恢复健康的能量储备才是健康恢复的决定基础,前面是“想要”,后面是“能要”。也就是我说的“养生比药物有效”)。

唯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解身体变化的规律,明白现在的症状为何,预知接下来会如何,明白如何变化的依据在哪里,才能建立真正信心!这个程度的信,才是真信!才不会为现状而迷惑,为未来而担忧,出现什么情况都能够认识到这是情理之中还是医疗错误,不盲从也不会因为结果不好而怀疑医生,相信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真是油尽灯枯了,不会妄想名医救活,不会因为救不活而认为是医生医术不够高明。明白病由心生,心结未开,医药罔效,不会再苛求必须治好(成年人应该承担自己该承担的结果),不愿意把心打开,就要承担生病的结果。“因为他很重要,所以他必须好起来”,这也是一种心结。即使面对至亲的人,都要相信“各人因果各人了”,孝不孝只和是否尽心有关,不和结果有关。承担该承担的,放下该放下的,这也是建立在“信心”基础上的一种洒脱。

高明的医生,高明的患者,都必然是洒脱的。才能够转病,而不被病转。

信心同时也是一个陷阱。对医生如是,对患者如是。

于患者而言,不明理之信,为迷信,自然难免误信庸医,治病不成反伤医药。所以,为患者首要明理,粗浅的医理大道先当学习,观念比治疗重要。明理之后常思己过,正心诚意,冥冥之中,必有善好医缘得以亲近。观察之道,在于一心,以心印心,是否大医大德,一面即知。


医生自信过度,自以为医术高明心怀天下,就可以救一切所能就的人,治一切所能治的病,这是自欺欺人,必然会受到教训的——区区三分之医力,岂可匹敌七分之养?区区医药之力,岂可逆转人心!名医之过,就在于误病人自省自悟之心。越相信医生,越把所有希望寄托于医生,越失去自主自主自省自律的方向和能力。一朝恶化,当初的崇仰之情立马会化为愤愤之心甚而恶毒攻击。其捧之盛,其怨也深。名可用之,不可居之。大医之心当淡如水,成而弗居,方可善后。

大医精诚,不限医术,犹重在育人成人,防患于未然。让患者明了“自心即病,自心即医,病由心生,心生万法。有所不遂,反求诸己,天下皆医!”

愚以为,此可为新时代大医之标准。


唯有用心交心信心,方有神效!




发表于 2012-8-26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但终究“空中无色”,色空还是有差别的。
发表于 2012-8-27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偏颇;
就马克恩学说而言,并没有否定意识(相对于佛学的识,涵义固然浅)对物质的反作用,决不至于忽略意识的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5 10:14 , Processed in 0.02436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