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5768|回复: 4

宗萨仁波切在北大的开示:佛法的标识——四法印见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8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视频下载(带字幕版本)http://www.allcoo.com/works/film/video/zongsa.html


       编前话:2007年3月15日至16日,宗萨钦哲仁波切应邀到北京大学讲授佛法最重要的四法印见地:一切皆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无自性、涅槃寂静。
  四法印在南传佛教(即通常说的小乘佛教)中的中文翻译是这样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是苦(一切行苦)和涅槃寂静",在《增一阿含经·卷十八》中,以四法印次第称为四法本末。四法印也是佛教核心内容之一
  第三世宗萨钦哲仁波切是从藏传佛教的角度来讲四法印的,藏传佛教囊括了佛教小乘、大乘、金刚乘的全部教义。同时,仁波切又结合现代人的思维来方便地教授,深入浅出,权实结合,很容易使知识分子了解和接受佛法。
时间:2007年3月15日--2007年3月16日
地点:北京大学
开示:第三世宗萨钦哲仁波切
内容:四法印
翻译:姚仁喜先生
整理:佚名
  (根据录音整理,难免会有疏漏之处,在此先诚心忏悔!)
第一天
   
      能够来到这里跟大家说话是一个非常大的荣幸,来到这个世界级的学府跟大家说话是很大的荣幸。久闻北京大学的大名、盛名和所有的光荣历史,从来没有想到会来到这里跟大家见面。

      大家都晓得,学习对很多人来讲是一种热情,特别是学习真理,或学习究竟的真理,是从我们无法记忆的起头来讲就是我们的热情。直到今天我们人类还没有停止学习追寻真理。对我而言,佛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寻求真理的工具。虽然它是起源于印度,可是后来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非常盛行,尤其在今天全世界各地都非常盛行。

      虽然我知道的不多,但当我了解到玄奘大师他的精进跟决心,在追寻真理的过程里面所做的各种牺牲跟忍耐几乎是令人无法想象的。如果你要问我佛教在今天这个社会还有什么作用的话,我觉得还是有很大的作用。不一定完全是宗教方面的,而是作为一个工具来体证这个真理。也许有人认为佛教是起源于印度,所以跟其他地方(比如说中国)没有太大的关系。我认为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我想把这个题目留给沙尔夫教授在下午再谈。
  我想要来谈一下佛教的"见地"。因为见地是驱使我们的东西。在我谈到佛教的见地之前,我们先来谈为什么要佛教?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事实上任何事情都可以这样--为什么我们要科学?为什么我们要技术?为什么我们要其他东西?……为什么要佛教呢?基本上我们都想要好玩,我们都想要快乐,我们都想要好玩,而且是种持续的好玩,最好还要便宜。而且还可以带着走,随身带着。这跟我们做的其他事情一样,不管是科学或技术都一样,不管我们做什么,我们永远是在寻找好玩的事情。当然,好玩的定义各有不同。对不同的众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定义。因此去追寻好玩的工具和方法也就不同。
  根据悉达多这位印度王子的经验而言,为什么我们不能有持续的好玩的这个事情呢?是因为一件事情,我们永远在看着一个事物——我们一直在看一个虚伪的事物——不可靠的、不确定的,而我们认为那是真的。我们认为那是绝对的真实。这就是他(悉达多)所谓的(众生)基本的无明。这事实上完全跟宗教无关。我认为,我们完全在谈论科学。
  如果你想要一双真正的意大利真皮皮鞋,如果有人告诉你,你穿的是双假的。那你就会受苦。你就没有勇气自在地穿那双假的,大部分人都这样子。所以对这位印度王子来说,去寻求真理是他最大的追寻。

       当他在宫殿的时候,当他还在皇宫的时候,他看到老、病、死。当他听到说老病死是无法避免的,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时候,他自然就想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如果有一个问题,我们马上的直觉反应就是要解决那个问题。所以他逃出了那个宫殿,离开了他的王位。离开了他的家人,因为他的家人反对他这种追寻真理的主意。
  佛教徒会这么说,最后他终于找到了真理。这并不是说,佛陀找到了一个方法,所以我们就不会死亡。不是说他究竟找到了一种保护皮肤的乳液,所以我们就不会有皱纹。他最后意识到,你必须接受这个真理,当你接受了这个真理,你就不会受苦。他所寻求到的真理后来教导给他的学生。为了比较容易让大家接受跟了解,所以我们把它分成几类。所以对真理做了很多分类。也有很多方法来趋近这个真理。结果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些方法后来就变成了所谓"佛教"。这非常不幸,因为后来我们变成非常被这个“方法”吸引,而不是那个真理
  当然每一个人可以问这个问题,为什么一开始要有这些工具?这是一个具挑战性的问题。给大家两个例子。

  如果这个杯子完全装满了纯净的水,而你又在找水喝。水是满满的到杯子边儿,你不会看到有水,那个水太透明了。你会看不见,看不到它。为了让你能够看到水,我们怎么办呢?我们把水染一点点(颜色)。所以这个黄黄的颜色帮你看到水。所以在佛教里,你看到的所有这些方法。不过类似这个染色的事情。所以,所有这些佛教里的方法,如果我可以很直接说的话,都是虚假的;它们不是真正的真理。但是,如果你问我:这些方法有用吗?非常有用!没有这些方法,你就看不到它。可是问题在于,我们被这个颜色吸引,而不是水。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也许会问,为什么悉达多太子要教授这么多佛教的方法?如果在枪的威胁下,人家强迫你一定要说天是红的,或天是绿的。你完全没有选择,只好说,是的,天是绿的。可是你心里晓得,其实天不是绿色的。这就是佛陀教所有教法时的心情,他别无选择。虽然没有人拿着枪对着他,他没有选择,当然佛教徒会说他有极大的慈悲心。

  让我们假设,诸位现在在做梦。是一个噩梦——你在跟老虎睡觉,你吓坏了。为了从这个噩梦中出来,你可以采取几个方法,我们可以把老虎赶走。这是个还不错的方法。可是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就是一桶冷水。可是你仔细想想,两种方法都不对。为什么?"因为那桶冷水浇在你的头上,并没有赶走任何老虎。"这儿根本就没有老虎。你在做梦!所以佛教的方法通常都像这样。你还是要感谢那桶冷水,因为那对你有好处。你感激那桶水对你的好处就是让你知道梦不是真实的。因此,下次你再做梦的时候,你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现在,我们来谈谈见地。正如先前所说的,见地就是驱使我们行为的"东西"。见地是一种想法或观念。在我们现今社会中,有一种见地,即奔驰车和宝马车是好的;或者,苗条的身材是好的。这是见地。再来就有了发心或动机。当然动机是非常受制约的。在没有那些时尚杂志的宣传之下,事实上一开始很多人并没有想要身材苗条的动机。因为这些杂志的制约,所以很多人想变得苗条。而且认为变得苗条这个主意是好的。这变成了他们的究竟真理。所以怎么办?你就想要变得苗条。你读有关于如何变苗条的书,跑去健身房,基本上这就是"修"。再来就是,不吃米饭,跑步啊,吃各种草药或是茶来减肥,这就是"行"。所以见地非常重要。我现在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悉达多提出来的四种见地。
  第一个,他发现,不管在何时何地,任何和合而成的事物都是无常的。(注:即南传佛教汉语翻译的四法印之一:诸行无常)
  即使是把两个东西和合在一起的这个动作,这个行为本身就是无常。因为形状已经变了,颜色已经变了,尺寸已经变了。这点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很不容易接受。我将告诉大家一个南传佛教中常用的例子。
  佛陀说,每次你看自己的手,你就犯了三个错误。
  第一个,你把它看成整体,而不是部分。你不会跟别人说,我可以握你的血管,骨头和皮肤吗?而你认为这是一只手。我们通常将事物视为整体。事实上,这里没有所谓的手,而是一大堆分子的组合。
  第二点,我们认为今天的手就是昨天的手,昨天的手就是今天的手。你在握的是同一只手。这仍不是事实。如果今天的手就是昨天的手,那所有护肤乳液公司就没有生意可做了。尽管我们看见这只手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糟,我们还认为这是同一只手。
  第三个错误是我们认为它(手)是独立的。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任何其他东西。这个我们稍后会更多地谈及。佛陀发现这个基本的错误见地在引导我们受苦。怎么会这样呢?你认为这会持续下去。你认为这是恒常。那你怎么办呢?你变得执着于它,你不会想有一天这个东西会在棺材里。所以你全世界到处跑,想要保护这个东西。甚至佛教徒也这样做,他们跑到上师面前,希望他加持这个东西,让它健康长寿。我可以跟大家开个玩笑。对中国人来讲长寿是件非常重要的事。不是吗?因为我们常常看到老公公手里拿着个仙桃的景象。正如刚才提到的意大利真皮皮鞋是假的例子,我们把自己跟真理脱离开了,所以让我们去受了一些没有必要受的苦。
  所以记得我们开始所说的吗,因此我们不能够开心好玩。因为我们忙于照顾这个玩意儿(手)。现在让我们转个方向来看看。佛陀的第一个见地:一切都是无常。--这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件坏事。事实上,无常是个非常好的消息。如果你的手越来越干燥,你就应该买护肤乳液。为什么?因为无常,所以护肤乳液真的有用。如果你现在不是百万富翁,感谢无常,因为你可以变成百万富翁。

  所以了解佛陀这个无常的见地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把它想成是种宗教的威胁,说:哦,你不好好干,你就会下地狱。根据这个真理,我们要发展一种能接受真理的态度。为了了解这个真理,有很多很多方法,跟修有关系的,跟行有关系的。


[ 本帖最后由 苦空 于 2007-9-2 16:0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8-28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到缅甸或是泰国(注:这两个国家主要信奉南传佛教,即通常说的小乘佛法),你看见那里的出家人剃了光头。剃光头这种行为是为了提醒你有无常这件事情,并不是说佛陀对长头发过敏。然后他强加这种制度说,你要当佛教徒,你就要剃光头。所有这些仪式(的本来意义)不过是为了带你走向真理。可是如同前面讲的,我们对这些仪式太过着迷,以至于忘却了无常

  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要佛教?简单地回答就是,因此我们可以拥有长久、便宜、可以随身携带的好玩。如何办到这件事情呢?就要了解一切和合事物都是无常的,并且变得接受这样的事情。即使有人恭祝你长寿,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即使你正在渡过最沮丧的一段时间也一样。
  我不晓得中文是否有这样的说法:时间治愈一切。这就是很简单的一个(无常)真理。当悉达多太子在追寻真理的时候,在想如何找到真理,他事实上是非常实际的。他的一切教法都非常实际。我确信,当悉达多太子在禅修的时候,他有足够的智慧去很好地研究身边的那些鹿啊、大象啊,都吃些什么。可是一个突破性的有关鹿的消化系统的研究顶多只是帮助了几只鹿而已。而他想要探询的却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所以他意识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一切和合事物都是无常。一切事物都如此。没有一件例外。

  接下来是第二个见地。所有这些痛苦是从哪里来的?不只那些粗重的痛苦,比如头痛,胃痛等。基本上,是在谈到我们人类那种求不得的痛苦,
而且必须一直跟不确定性生活在一起。我们一直都活在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下,就像下一刻我们还能看到我们的亲朋好友吗?很难说。那这是什么?这个痛苦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悉达多并没有说,哦,他发现有一个来自银河之外的邪恶势力侵入我们,所以我们会这样。没有这种所谓在我们身外的邪恶东西给我们制造痛苦,他发现是因为我执的关系。所以一切心流,一切情绪只要直接或间接跟我执有关系,就会带来痛苦。我们的一切情绪,包括爱、恨、嫉妒都来自我执。这是一个很大的发现。(注:即南传佛教汉语翻译的四法印之三:诸受是苦)
  作为人类,我们喜欢怪罪别人。根据第二个见地,你不能怪罪任何人,如果你要怪罪的话,就要怪罪我执这种习气。这在佛教研究中是个很大的主题。我们在佛教中听过很多关于无我的教法。但我想要跟大家说的是,并不是因为佛陀发现自我是邪恶的,因此说执着自我是错的。完全不是那样。所以再度要说的是,第二个见地也完全是非宗教性的。可是再度不幸的是,这种反思无我的方法又变得非常宗教性。悉达多并不是说发现了邪恶的自我。他也从来没有说过,执着自我会带你到痛苦。事实上,他发现没有自我。因此执着于自我是错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受苦。这个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佛教徒经常说,哦,我很自我,我很自私,所以我们经常批判自己,而且以一种非常伦理或宗教性的态度来批判自己。
  

 
他说,实际上一切都是因缘。一切都是缘起。他基本上是说,无明等于我执这件事情。你看一个东西,这个东西事实上是由一些临时事物组成。可是你认为它是另外一个东西。就像这张桌子,有这个桌脚,有这个桌板,所有东西组合而成,然后成为了一张桌子。几样东西和合在一起,就成为一种(新)东西。  也许大家都已晓得这个诡计,但我将演示个诡计给你们看。我只能用英文来演示。
  (仁波切在一张纸上写:12 13 14。然后指着13说,你会说这是什么?你会说13。如果将纸倒过来,13就变成了B。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AC。当131214中间时,你认为它是13。但在AC中间时,它变成了B)
  当然你可以永远和悉达多来争论这个问题,这是件很好的事情。你绝对不能在表面上就直接接受。根据佛陀,任何事物都和这个13B一样。任何事情都如此。在一个组合的状态下做某种作用。可在另外的事物再来作用它的时候,它会变成其他的事物。

  如果我们在(桌子上)铺上床垫、毯子和枕头,它就变成了一张床。如果把它切成碎片放在厨房里,它就变成了柴火。所以他认为所谓的自我跟这个13B一模一样。基本上,我们在看一些由数种事物组合而成的东西,形状感觉等等,在佛教研究中,这是个大主题。
  我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眼,无耳,无鼻等等。基本上佛陀而言,由几个元素组合而成而让你产生自我的概念,事实上这个根本就不存在,而我们却执着于这些东西。这实在荒唐。说起来简单,但真要和自我的观念战斗却很难。为什么呢?因为自我是个旧习气。事实上就算戒烟都很困难,而抽烟还算是个相对较新的习惯。因为当你刚生下来的时候,你并没有拿着根香烟从娘胎里出来。但是我执是个非常古老的习惯。为什么?基本上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几个元素组合在一起,所以你认为有自我,所以我们就去建造很多可供自我躲藏的地方,让自我感到舒服,安全,有力。像钱财,权利,影响力和友谊等。这是很重要很大的事情,因为没有自我,就没有经济可言。如果佛陀所说的真正可行,而大部分人都这样与自我做斗争的话,市场将会崩溃,因为没有不安全感,没有不安全感,就没有生意可言。大家一定都知道这点。我虽然不懂生意经,不过看起来这就是生意的精华所在。那些商家让很多人来教导我们,什么东西是我们应该有但又没有的。为了让这个不存在的自我感到更舒服更安全,在这个让不存在的自我更舒服的过程中,从较大尺度看,我们摧毁了我们自己的世界,比如环境等等。我们每一个人都这样。在较小的尺度上,即使在朋友和家人之间,我们说我们爱他们,这其实总是因为我们爱自己,所以我们才会爱他们。我们想把他们放在书架上,可以随时拿来使用。这基本上就是佛陀发现的第二个见地。就像刚才所说,这完全没有什么宗教色彩。也无关任何道德伦常。但在佛法中有很多关于道德伦常的教授。佛教中有完整的主题,比如:律。所有这些都设计用来了解真理。如同刚才所说的,在枪口威胁下,你会说天空是红色的。所有这些道都是佛陀亲自教授的。

  《金刚经》在中国文化中很流行,其中有这么一句,诸位都记得,佛说过,若以身(色)见我,是个错误的见地。他说,这些佛的相好都是不存在的,不真实的。当然这很难理解。我们很希望有救世主。一个被用作怪罪和祈祷对象的救世主。当所有可能都破灭的时候,我们会这样想。对于佛教徒而言,是的,我们谈到佛陀,我们谈到金身的佛。因为我们喜欢金子。从来没有人讲过像木炭颜色的佛。即使我们看到佛的这些相好,都是一些善巧方便。我们在谈的这个真理本身就是佛,没有除了真理以外的佛。真理无色无形,它也不是铜做的。

  可是从某方面来说,我们需要人们对真理产生兴趣。如果你爱某个人,你希望令他快乐。你希望给他快乐的因,所以你会做任何能将他引向快乐的因的事情。我想要谈谈佛的慈悲心。慈悲心就是,希望他们可以了解真理。可是真理无色无形。从一般层面上来说,真理是苦的。
  比如,三天前我还在印度的时候,参加了一场非常隆重的婚礼。你总不能跑到新婚夫妇前说:你们晓得吗?有一天你们会死亡。你也不能说,你们俩都是人啊,所以你们会常常吵架,因为观点不一致或是不和谐等等,尤其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面。所以为了传达真理,你要让真理看起来很吸引人,这就是佛教徒开始把佛漆成金色时候的原因。后来事情发展得更为复杂了,因为有人喜欢蓝色,所以现在有金刚持那样天蓝色的佛像;有人喜欢珊瑚,所以阿弥陀佛的颜色就是那种红红的珊瑚色。
  即使我们在谈这个方便或方法,如果这个方便是纯正的方便,它一定会拥有一个将你引向真理的元素。比如说佛的功德之一,就像这个金色,我们佛教徒都为佛身是金色感到骄傲,或者耳朵能垂到肩上。那你想想,认真地讲,你会真的跟这样一个人约会吗?你会很骄傲地对你朋友介绍你这位身体是金色、耳朵垂到肩膀上的男朋友吗?所有这些佛教象征,如果它们纯正的话,都是为了吸引你并将你引向真理。

  只要你受限于这些颜色和形状,你就会被和合事物所限制。
  

 楼主| 发表于 2007-8-28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天
  今天我们要谈另外两个见地。
这两个非常难。事实上,昨天谈到的两个真理,一个是诸法无常,以及一切来自自我的情绪都是痛苦。这两个是相对真理。接下来要谈的两个真理就是绝对/究竟真理。究竟真理就像昨天沙尔夫教授所说的那样,我刚开口想说的时候,就已失败了。正如佛经上所说,要解释究竟真理,佛之口都不足够。
  大家要知道,即使究竟真理没有办法表达,这本身就已是种表达。记得我们昨天所说的吗?为了引导大家趋近究竟真理,我们需要让这些真理有吸引力。


  但这两个真理,我们非常难以把它们变得有吸引力。特别是第三个:一切都是空性。这一点儿都不具吸引力。最后一个是关于涅槃的真理。数世纪以来,我们佛教徒都想把它变得很有吸引力,而且好像做得还蛮成功。像西方极乐世界,莲花盛开,你从莲花瓣里跑出来等等。涅槃是个永远快乐的地方,你的电脑不用再升级等等。


  可是第三点:空性(注:即南传佛教汉语翻译的四法印之二:诸法无我)。这点非常难以讨论。可是我认为,四个真理中,第三点最重要。数世纪以来,大师和圣者们都想试图解释空性。他们吟唱有关空性的歌曲。如果你去藏区寺庙,你甚至可以看到他们把空性画出来。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见过一尊蓝色、赤身裸体的佛像,完全没有装饰。这代表的就是空性。蓝色代表天空,而天空就代表空性。
  记得我们昨天所讲的吗?所有这些工具都只是工具而已,他们不是真理。我强调这点,是因为我们会常常爱上这些工具。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昨天沙尔夫教授所谈的是非常有趣和重要的。因为佛教传播到不同地方的时候,这些工具也要随之改变。我很惊讶地听到沙尔夫教授谈到,一个日本佛教中最重要的传统很可能有基督教的影响在里面。

  对于这点,尤其是那些研究佛法的学者一定要知道,修行人倒不一定需要知道这些,因为有这样的讯息他们才能避免产生误解。
  我的翻译姚仁喜先生昨天对我说,佛教传到中国的时候,托钵乞食这个观念,整个印度的律法系统都不被中国人所接受。也许中国人作为一个非常实际的民族,他们认为托钵乞食是不应该做的事情,应该要自己去赚钱。可是在印度,即使是今天,托钵乞食游方的修行方式仍被认为是最高行为。他们认为这是种很荣耀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正确的生活之道。


  (附:在第二场开示中,仁波切在谈托钵乞食时,提到一件事情,有次他在印度坐巴士,半路巴士坏了,这一坏不是几分钟的事情,车整整修了四个小时。在等候的时候,他注意到车上有两位赤裸着身体的印度教沙度行者,仁波切说他一直很受印度哲学启发,于是上前想用他不流利的印度语跟沙度谈谈印度哲学。结果其中一位沙度操着标准的英语问仁波切,你会说英语吗?然后大家就开始用英语交谈。后来仁波切发现,这位说标准英语的沙度原来是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生,曾在西雅图当律师当了六年后,有天突然发现,早餐、晚餐、星期六、星期天,这都没有什么用。于是出离一切,来到印度,成为一名印度教行者。他告诉仁波切,他从来不会在身上留超过两天花销的钱。仁波切说他遇到这位沙度后,一连好几天都很沮丧,然后想:我到底在干什么?这当然是仁波切开的一个玩笑。)


    佛教在传播的时候会出现一些改变。在西藏,如果僧人穿蓝色的衣服,西藏人会非常不喜欢。事实上,佛陀允许僧人穿蓝色衣服。可是因为当年西藏的国王认为僧人只能穿红色或是黄色的袍子,所以后来才变成那样。这种文化的影响有时候会变得不太好。比如藏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他们实在不应该吃肉。好吧,就说,西藏实在是没有什么东西长得出来,那就吃吧。当他们来到北京,不是有这么多蔬菜吗?所以他们应该吃素。可是他们也许还会说,我们还是有这样的老习惯。而且他们还以密续作为借口,他们会说,我们是密续修行者,所以我们可以吃肉等等。所以说,做学问的学生了解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文化习惯也是他们应该了解的。我来给大家开个玩笑,中国人特别尊崇常识,中国人有很多常识。是因为中国文化教导中国人要尊崇常识。印度人呢?他们没有常识,因为他们尊崇智慧,超越常识的那种智慧。比如说来生,这跟常识没有关系。常识是有关此生的。我在故意挑衅你们,所以你们会对我感到反感。我之所以跟大家说这点,是因为出于上述原因,佛教也需要去适应不同的地方。

  回到第三个见地。用最普通的话来描述空性,即你看到的并不是它真正的状态,这就是空性。这是我目前能说得最多的。如果你看到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非常英俊或漂亮。你要了解其他很多人也许会认为他(她)很丑陋。美貌和丑陋并不在那儿,且离于美貌和丑陋。任何显现出来的东西并不是它的真正状态。也许你会问:那到底真的是什么?我们人类老是喜欢问这样的问题:那到底真的是什么?显现的不是真正的,那真的是什么?这种需要一个什么东西在那里的习气,非常难以破除。

  就因为这个习气难以破除,所以佛陀在很多佛经中都提到佛性,比如《楞伽经》。讲到佛性,这是个跟中国很有关系的题目。我想玄奘很喜欢佛性这个题目,所有我的中国朋友都喜欢佛性。你看,常识就在这里起作用了,不是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起始点,所以佛性是好起点。
  在印度,像龙树菩萨那代人,他们说什么都不存在。那你会问:关于佛性,佛陀都说了些什么呢?用一种方便的方式来表达,佛性即是给消除二元对立后的结果的一个名称。(附:仁波切在第二场开示中指出,消除的是二元对立)甚至龙树菩萨都说,这非常好。因为那样,你可以用它来表达任何事物。

  回到美貌和丑陋的问题。如果你的男朋友实在很丑,别人就不会认为他英俊,因为丑陋就是实相。那空间就会被丑陋占据。不说其他人,就说说你自己。晚上在烛光下,你说不定发现你的男朋友其实长得还可以。可是早上起床的时候,你一看,哎哟,这是谁啊?你看,有改变吧。如果丑陋真的外在在那里的话,那这种变化就不会发生。
  这就是目前我用一般语言能讲得出来的空性。虽然空性不是个能表达讲述出来的东西,但是它可以被体验。有三种方法可以去体验空性。这些方法有高低之分。最低的一种,通过例子,比如像一场梦,像幻术,如同《金刚经》结尾所说的那样。这是最初级的方法。更高级一点的方法,用理性分析。就像刚才提到有关丑陋和美貌的分析。这大概就是一般大乘修行者所采用的方式。有一些大乘修行者,尤其是金刚乘,他们会说,如果你有一位上师能直接指出那个有关空性的经验的话,那是最好的方法!可以通过很多形式达到这点,比如,禅宗里有谈话的形式。让我做个结论:目前为止,空性的定义是,你看到的或它所显现的并不是它真正的样子

  接下来是涅槃(注:即南传佛教汉语翻译的四法印之四:涅槃寂静)。这是第四个真理。
  涅槃在我们脑子里是一个我们会在很久以后将获得的东西。类似像天堂一样的东西。这是对涅槃不好的想法。佛说,涅槃是离于极端的。当所有极端都被耗尽的时候,那就是涅槃的经验。
  给大家举个例子。这是佛经上提过的一个例子。有个女人,她很想要个小孩。有次她在做梦,梦中她怀孕了,然后生了一个小孩,她非常开心。可是在同一个梦中,这个小孩死了,她变得很悲伤。当她醒来的时候,快乐和悲伤都没有了参考点,它们都不存在。她远离了这两种极端……。就像我前面说过的那样,很难理解涅槃,因为我们画了很多关于涅槃的画像,比如说西方极乐世界啊,莲花等等。可是这些很重要,我们需要这些。《阿弥陀经》里有很多关于莲花净土的详细描述。

  我总是给大家举这样的例子,现在就给大家举一个。如果你问我:你是不是真的想要证悟?我恐怕不想。并不是因为我有慈悲心,所以我要永住轮回来帮助众生,跟这个无关。我不想要证悟是因为我想看世界杯足球赛,而且很开心地看。我还想看侦探小说和惊悚片。如果你证悟的话,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时间没有了,时间这个极端不存在了。没有过去、现在、未来——这实际上意味着全知。下届世界杯足球赛的结果,你当下就能知道。如果你去看神秘电影,电影刚开始时,你就已经知道结尾,甚至你不用看,你都会知道。这就不好玩了。通常我们在找的证悟是部分全知,那种足够让我们去知道情人日记里都写什么的神通。

  刚才讲这些是想给大家描绘出一个超越空间、超越时间的涅槃的景象。我知道大家会认为:哇,这怎么可能,这超过了我的能力,我怎么可能变成这样。你们不应该这样失望,因为这是做得到的,如果你真的能够循从此道,比如说,每天禅坐几分钟,或每天修心。我特别要讲的是,很多人总喜欢谈——我有一种特别的觉受,比如我额头这里有点痒啊,我的第三只眼是不是要打开了,或者我又有一个殊胜的梦境啊等等。拜托!不要谈这些,谈这些是很羞耻的,不高雅。
  修行的真正结果是你开始有一些转变。比如你是那样一种人:有一点点赞誉你就会骄傲,或者遭受一点点批评就会很沮丧。假设经过几年的禅修后,你开始对那些东西没有什么感觉,变得不在乎了。那么这是很棒,非常殊胜的。这等同于佛陀头上的顶髻。即使你有的是那种极小的执着,比如你每天晚上都要去熨自己的内衣,或者有洁癖。经过几年的禅修后,说不定你的内衣两年不洗,你都不会在乎了。我会说,这是一种小局面的涅槃。这是我们要寻求的

  

[ 本帖最后由 苦空 于 2007-8-28 17:0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8-28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结束之前,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点点金刚乘。事实上刚才谈的那些是大乘和金刚乘共同的基础。同时金刚乘是大乘。如果没有小乘,就没有大乘。没有小乘和大乘,就没有密乘(金刚乘)。我知道金刚乘在某些方面很性感,但不要忘记它也有它的危险。举个很经典的例子。如果你有黄疸病,你在看一个白海螺,你看它是黄色的。大乘和金刚乘分别怎么处理这件事呢?小乘和大乘会这么说:你要吃药,你对海螺是黄色的这个见解是错的,你要把黄海螺的那种显现去掉。而金刚乘会采取一条捷径,为什么说是捷径呢?因为金刚乘绕过黄海螺是个错误见解,你应该吃药,然后把黄海螺这个显现去掉这一段,金刚乘不强调这一点,他们认为你直接就想它是白的,因为它本来就是白的。你再看一看海螺,觉得它还是黄的,因为你有黄疸病,那你就一再想、一再想,想它是白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金刚乘有很多仪式,所有仪式都有关本尊。每位本尊的修行都和自我观想有关,比如我是六臂,等等。观想本尊就如同刚才白海螺的例子一样,不是说,我有一天会变成本尊,而是说,我就是本尊。但这点经常被误用。

  事实上,很多小乘和大乘都不相信金刚乘是佛教。他们认为它是印度教。特别是藏传佛教受到很多学者的批判。我觉得也应该如此。我忘了这位大师的名字,这位藏传佛教大师要前往印度,在尼泊尔的时候碰到一位印度教大师正要去西藏,他俩在路上相遇时,藏传佛教大师问印度教大师,你去哪里。他回答道,哦,我要去西藏教佛教。西藏大师说,可是你是印度教的呀。印度大师回答说,没错,我属于印度教,可是我懂佛教啊。现在西藏很热衷佛教,所以我去教他们,他们会给我很多金子。
  还有一个更有趣的故事。是有关阿底峡尊者的。当他听说某大师(附:对不起,名字有待考证)在印度圆寂,他哭了。尊者的弟子问他,你听过这么多坏消息,为什么唯独为这个哭泣呢?他说,是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人能区分印度教的密续和佛教的密续。我在西藏,而另一个在印度已经圆寂了。再也没有其他人能区分了。我们在说的是一千多年前的事情。我跟大家说这些,是希望大家能想想,然后跟像沙尔夫教授这样的人谈。

  听众提问:
关于闭关。
  闭关有很多定义。闭关是要建立一个范围或边界,一种外在的边界,比如不离开自己的房间,洞穴或是寺院,把自己锁在里面,持续一天,一年,或一辈子。这只是外在的界限,这类闭关也只是一般的闭关。而最高境界的界限,是建立在过去心和未来心之间:呆在当下,甚至在你刷牙的时候也这样。这种闭关是最好的。
(英文略)


宗萨钦哲仁波切在北大开示的视频:
http://v.blog.sina.com.cn/b/mplay.php?vid=1808220x1806961x1805383x1796394x1811144x


宗萨钦哲仁波切与翻译在讲座中



全球首位拍电影的活佛




  (前一世——宗萨蒋扬钦则仁波切(1893-1959)为本世纪西藏极杰出及教证俱备之完美上师,亦为上师中之上师



[ 本帖最后由 苦空 于 2007-8-31 19:4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三七养生加入

x
发表于 2010-4-4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的帖子, 惭愧自己现在才看到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11:18 , Processed in 0.0279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