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858|回复: 0

关于“一气周流”理论的一点想法和看法(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3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一气周流”理论的一点想法和看法

关于我的个人的意见,我认为自己同《伤寒论》和《黄帝内经》比较起来,就象金庸先生在《雪山飞狐》还是《飞狐外传》中写得平四得到了胡家的一页刀谱,就在众人中堪称出众了,但比起真正的大侠来,还远得很。个人的见解不过来源于多年临床的一些体会,在今天早晨之前,我根本没有听说过“一气周流”,赶紧从网上查了一下,大体看了一下,这位朋友让我谈谈看法,就说点。

个人认为,如果李先生说的“一气周流”指的是元气,那么他说的大部分正确,请恕我冒犯。如果他说的“一气周流”的一气是强调木气郁滞,那我认为肯定不对。

因为在临床上,我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经脉、血脉甚至小到细胞,包括细胞的复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都是一体的,是元气的表现,而元气无分内外,无所不在,我们眼睛的明亮,头发的乌黑光泽,皮肤的细腻或老化,精神的好坏,都是元气的表现,一个细胞也在不停的“一气周流”。为什么说,是大部分正确呢?因为他说,木气郁滞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就可以了。这个观点我不同意。原因是,我发现,如果一个人不太虚,精血还算足,而只是寒气比较重,那么遇到夹杂外感的发热,(记住,前提是有内里的寒),那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没有问题,因为《伤寒论》中提出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就那么一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而如果此人是因为元气虚,没有力量推动气机,导致的木气郁滞,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就大大的危险了,麻黄发汗,附子虽然通行十二经脉,但附子不能补虚,精血不足的人用了,一定脉浮大中空,气火盛而内里空,只是一股气火的空转,在临床,我遇到过不止一个这样的病人。有用附子过量导致的,有别人治疗的,也有我自己治疗的,开始效果不错,一旦运行过度,病就开始走下坡路。所以现在临床上,我非常注意保护病人的元气,就是精血,这是物质基础,病再重,不要着急去攻击。精血充足,自身流转,元气自己会发动攻击疾病,想拦都拦不住。这个结果不是单纯补肾或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单纯的推动气机流转就可以达到,在脉络不通的情况下,补药是补不进去的,如果有人说,脉络不通,我可以理气、活血来通脉,请记住,元气如果虚,理气活血也只是运化一部分气血,那么整个的身体没有动力,能用那么点理气活血药就推动化开吗?还有,如果血活了,血栓脱落怎么办?中药就那么好,正好不会有血栓吗?精血虚的人,有个很大的表现,就是脉率快,心悸,所以,现在我在临床,无论大人小孩,一律测心率。有个糖尿病女性病人,曾在我这里治疗,后来因为离我太远,就在她女儿家附近的一个医院看病,那个大夫就给她用附子类的药物,还有补肾的等,她的血糖当时是下降了些,她告诉我,那个大夫的病人特别多,我知道,那个大夫的整体思路没有错,只是在细节的把握上,火候有点不当,当时到我这儿时,她的脉90多次。就象炒菜一样,如果火候大了,菜就糊锅了。还象开车,如果只是踩油门,不知道该踩刹车,那么是很危险的。就象《伤寒论》中所言,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所以,医圣张仲景先生在《伤寒论》中,太阳经脉症并治篇写了三篇,将治疗疾病的很多大的原则都写在里面了,太阳经的病是疾病初起,内里不虚,但张仲景先生因为害怕大家将有内里病,复又感受外邪的情况,当做单纯外感病来治疗,所以他写了数条的发汗禁忌(亡血家、尺中迟者、尺中微者、疮家、淋家、衄家、汗家、咽喉干燥者、病人有寒者等等不可发汗),其余还有不可下之禁忌,不可利小便的禁忌,还有不可火攻的禁忌,病人脾胃虚寒,不可用寒凉药物的禁忌,以及病有表里症,先救里再救表的原则,等等、等等,可现在,又有几个医生真的能遵守呢?

我曾经治疗过一个患者,她来时手是冰一样冷,而且两个食指都比正常人短,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说是因为手太凉,烂掉了一截。协和给她诊断暂定病是“雷诺氏证”,来我这时在吃环磷酰胺,我问她为什么吃,她说当时手痛的不得不吃,我知道那是治疗癌症也用的西药,当时在山东时,我们科护士都不愿我们收癌症患者,因为仅仅加药,她们也担心药物毒性对她们的损害。后来治疗了一年,我说最好尽快能停环磷酰胺,她说这个疗程用完就不用了。当时她的脉很弱,有心悸的症状,还有腰痠等症状,我基本是当归建中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几个方子来回倒着用,她的脉率一快,就用当归建中汤,脉率慢下来,就用四逆汤去寒,这样治疗了一年后,她的手变温暖了,当然再也没用过西药,手也再没痛过了,然后她就没有来找过我了,我想她一定手没有太大的问题了,她是打工妹,当时不能干家务活,自费吃药。

所以,陈修园先生写得《伤寒论浅注》,大家该好好读读,不好意思,我只是读了他的这篇多些,这篇是在《新校注陈修园医书》中的,其实,早就想写篇关于《伤寒论》治疗疾病的大原则的文章,可写了一点,觉得太难讲清楚了,用小小的一篇文章,所以就罢手了,今天,看到了评论,有感而发,就写了一点,把他的两个问题都答了一下,当然,我可能理解有误,那就请李先生和这位朋友原谅吧。下面附上陈修园先生的一些注解。

1、凡用栀子汤,若病人旧微溏者,为脾气虚寒之体,病则不能化热,必现出虚寒之证,不可与服之。

2、由此法而推之,脉浮数之外更有脉浮紧之证。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麻黄汤发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其然?以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之于脉。今尺中迟,乃知中焦之营气不足,血液虚少,不能入于脉故也。前云脉浮数,因误治而虚其阴,尚可勿药而俟其自愈。今则浮紧之脉,不易出汗,阴气本虚,不因误治所致,又不能俟其自复而作汗。若云先补后散、补散兼用,更为妄语。吾观虚人于未病时,服人参、地黄等药无效,尚且未见大效,岂邪盛无汗之际,得之即能补虚而不助邪乎?是必无之理也。当于本原处而求其治则得矣。

3、汗之不可轻发,必于未发之先,审查辨别而预断其不可。咽喉为三阴经脉所循之处。考脾足太阴之脉,挟咽;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三阴精血虚少,不能上滋而干燥者,不可发汗。或误发之,命将难全,亦不必再论变证也。

4、太阳伤寒,医者误下之,因误下而正气内陷,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虽明知一身疼痛,为属表者,而此时不暇兼顾,急当救里;救里之后,审其身疼痛,知表证之未解,兼审其清便自调者,知里证之全廖,于是复筹所急,曰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以复其阳;救表宜桂枝汤,以解其肌。生阳复,肌腠解,表里和矣。(这段写得是表病里病兼有的人,当务之急是先救里,再救表,这是大原则,也是我反复强调的,现代人,哪个没有里症?一有外感症状,就只治疗外感,不管里症的情况,是否危险?另外,请注意,这里的桂枝汤只是代表用太阳经的方子,四逆汤只是代表用少阴经或三阴经的方子,不可拘泥。)





这是陈修园先生注解的四段,讲得多好啊。大字是伤寒论本文,小字是其加的注解。

当然,黄元御先生和彭子益先生也是我的老师啊,虽然他们的书我只是读了一点点。

我一边打文章,先生一边在旁边给我纠错,并说我打字错误,让人笑掉大牙,并反复劝我不要写博客,怕别人骂我,怕我挨砖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7 22:41 , Processed in 0.0198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