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7621|回复: 29

表达感受中的一些误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6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2-2-16 22:30 编辑

我们在表达感受时,由于没有仔细去体会,心不细,许多时候光在头脑里转,所以体会不到以下两个误解。

1.混淆了感受和想法。

2.把责备自己,或者指责他人,当成了在说感受


以下摘录《非暴力沟通》P41,来对这个话题进行论述。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在生活中去仔细体会这些有什么不同。自己和他人的反应如何。
[以下方法可以用来与他人沟通]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区分感受和想法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2-2-16 20:49 编辑

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
A. 想法。
*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在这个句子中,我评价自己吉他弹得好不好,而没有表达感受。[我们却以为我们表达了感受。]
B. 感受。
*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
*作为吉他手,我很郁闷。
*作为吉他手,我烦透了。
如果认为自己吉他弹得不好,我可能会失落、郁闷或厌烦。(这些才是感受)。
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例如,有时我们会说:“我觉得这不公平。”在这句话中,“我觉得”换成“我认为”也许更恰当。以下是更多的例句:
*我觉得你应该懂得更多。
*我觉得自己很无能。
*我觉得老板很卑鄙。
*我觉得他很负责任。
还有些词表达的是想法,而非感受。例如:被抛弃、被羞辱、被虐待、被打扰、被拒绝、不受重视、被束缚、被欺负、无人理睬、得不到支持、无人赏识、被利用、被贬低。
以下是两个例句:
A. “我觉得我被误解了。”
“被误解”一词反映了我认为别人不理解我。此时,我可能会很着急(这才是感受)。
B. “我觉得我被忽略了。”
“被忽略”是我们的判断。此时,如果想独处,我们就会很高兴;反之,如果想参加活动,就会感到难过。(这才是感受)。

【评:我们平时感受都麻木了,感觉不到了,感觉词汇也几乎不用,非常陌生。问你是什么感受?回答:不知道。或者大谈想法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区分感受和指责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2-2-16 22:33 编辑

请注意以下例句表达失望的方式有何不同。
例1:
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在上面的例句中,甲认为,她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而乙认为,她感到失望,是因为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例2:
甲:他们取消了合同让我很不高兴。
乙:他们取消了合同,我很不高兴,因为我对自己说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这个例句中,甲认为,他人的行为使她不高兴;而乙认识到,她的观点使她不愉快。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还鼓励乙进一步了解她的愿望:她的哪些需要、期待或价值取向没有得到满足?我们把愿望说得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例如,乙可以这样表达她的愿望:
“他们取消了合同,我很不高兴,因为我想重新聘用我们在去年解聘的员工。”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家长也许会和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这种方式最迷惑人,我们常常采用这种方式,还取得了“成功”,社会非常认同这种方式)。
使用以下表达方式时,我们可能就已经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使我很生气。”
“这件事令我心神不宁。”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我生日那天你没有打电话,我很伤心。”
“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3)指责他人。
“我很伤心,因为你说你不爱我。”
“我很生气,因为老板说话不算数。”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例如:
1)“看到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
2)“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很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注意,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非用来要挟孩子,否则又错了,那个语气是不一样的,神态也是不一样的
3)“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真的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往往会露出自己最脆弱的那一面,是不会给出别人不需要的东西的,别人会非常触动。我们都像刺猬,习惯于刺伤对方,不会这种表达。也不习惯于体验自己的感受,承认自己的感受。]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暴力沟通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2-2-16 22:37 编辑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 那反映了她看重亲密关系。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例如,如果孩子把外套放到了沙发上,而没有挂在衣柜里,我们可能就会说他们是懒虫。如果同事没有听从我们的建议,我们也许会指责他们不负责任。
【接下来是作者举得一个他调解农场主与工人纠纷的例子,略,请看原文】
根据我长期以来的经验,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
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2-2-16 22:36 编辑

我个人的几个感触:
1、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搞糊涂了,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自己已经不知道了。
2、需要并不可耻。需要反过来看,就是彼此的联系。否则这个世界就不成立了。这是非常美好的东西。可惜很少人看到这一点。
3、真的懂得这篇文章,就懂得如何表达感受,也懂得如何和别人沟通了。许多朋友的困惑,也就不存在了。
4、贵在实践和体会,光看文字,以为懂了,那个没用。学习就是不断失败,再尝试的过程。然后才能懂得孔子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到底讲的是怎么回事了。否则就变成,学习了知识,并且不断的复习它,不也很快乐吗?(我知道你要笑了,因为你做学生已经做了十几二十年了,你几乎从来没快乐过……)
发表于 2012-2-16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甲认为,他人的行为使她不高兴;而乙认识到,她的观点使她不愉快。”

嗯,这也是拜伦凯蒂的教导。
发表于 2012-2-16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需要”,不错,及时雨,摘点儿喜欢的走
发表于 2012-2-17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的几个感触:
1、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搞糊涂了,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自己已经不知道了。
2、需要 ...
寻找中医 发表于 2012-2-16 20:47



    看到最后,真的笑了,不幸被言中。
发表于 2012-2-17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本帖最后由 小小草草 于 2012-2-17 09:40 编辑

  收下了,谢谢寻版和aliliya,占地总结一下自己的心得:
1﹑学会表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
2﹑表达需要时注意感受和想法的区别,通常说的“我觉得。。“不是感受而是想法,感受按我自己的理解像是在表达心情,比如我的心情很郁闷﹑很烦﹑遭透了﹑高兴之类的;
3﹑甲因为他人的行为不高兴;乙因为自己的想法不愉快;--拜伦凯蒂的教导
4﹑可以用“我(感到)。。。因为我。。。“来表达感受与自身的关系,描述越清楚越好。
5﹑说需要不会刺伤对方
6﹑记得实践表达我的需求
发表于 2012-2-17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
 楼主| 发表于 2012-2-17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收下了,谢谢寻版和aliliya,占地总结一下自己的心得:
1﹑学会表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
2﹑表达需 ...
小小草草 发表于 2012-2-17 09:29


发表于 2012-2-17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寻版,很及时,果然很及时。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12-2-17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寻找中医


    感受和想法的词汇还真有点不太好区分呢。我总结一下,不知道正确与否。
1,“我觉得。。。”这样的是想法,不是感受。通常是通过事情来总结自己的想法的。即自己认为是这样的,但其实真相未必就是自己觉得那样的,也许别人不是这么认为的。

2,“我很+表心情的形容词”这样的是感受,不是想法。通常是内心的真实感受。
发表于 2012-2-17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寻找中医


    的确,乙的说话方式更让人舒服。甲的说话方式应该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方式,可能中国人都有自己的含蓄的特性,不想把话讲得那么明白,喜欢让对方去猜---这绝对是大多数女人的习惯。
   从今天起,我要做乙,不做甲。
 楼主| 发表于 2012-2-17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2-2-17 16:40 编辑
回复  寻找中医


    的确,乙的说话方式更让人舒服。甲的说话方式应该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方式,可能中国人 ...
静夜思 发表于 2012-2-17 16:11


  
    是啊,我们大多数人的习惯认为都是:你应该知道,这还用我说吗?
你应该懂得我啊,
你应该……
你应该……
xxxxxx(此处省略几百千字)
可惜别人就是不知道, 可惜这世界解语者实在太少,最后我们只能无语怨东风了——怨妇怨男产生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02:08 , Processed in 0.02237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