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937|回复: 7

范适安: 大豆的陷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4 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毛虫 于 2012-2-14 05:11 编辑

作者范适安先生多年在国际经融投资领域工作,他讲述了中国大豆怎么从自给自足天然大豆,变成80%进口转基因大豆。

范适安《大豆的陷落》 2008
http://www.talkcc.com/article/1383346
写了一篇《粮食.粮价》的小文,引出不少关于这方面的话题,看来,粮食的重要性从政府到民间都认的很清,看的很透。

“民以食为天”,从古到今,被公认为颠扑不破的真理,是有道理的。

粮食,关乎生存;粮食,关乎发展;粮食,关乎现实与未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是基础,是根本,是保障。

对粮食有清醒的认识,就是对百姓,对国家,对江山社稷负责任。

有网友嘱托,近年大豆市场狼烟滚滚,内忧外患,希望能有个介绍。

我跟踪国际国内大豆价格经年,对研究价格变动规律似有心得,但就大豆产业做深入的描述以前还没有过,好在日久浸淫其中,有亲眼所见,也有道听途说,联系起来,纂成一文。一来应约,二来抛砖。尚望不负嘱托又可引玉于两全。代序。】

大豆,属于蝶形花科,大豆属。别名黄豆。我国许多古书上曾称大豆为菽,《诗经》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记载;西晋杜预对菽字注释:“菽,大豆也”;秦汉以后就以豆字代替菽字了。大豆原产于我国,据推算,我国种植大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欧美各国栽培大豆的历史很短,大约在19世纪后期才从我国传去。本世纪30年代,大豆栽培已遍及世界各国。

—— 引自《中国农业年鉴》

1996年以前,我国是大豆的净出口国。在此之前,国内大豆自给自足,年产1000万吨左右,基本可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一些对豆制品(如豆腐)颇有嗜好的传统国家(如日本),每年从我国会进口一些大豆。

那时,大豆主要是作为一种蔬菜或副食品的补充被老百姓所喜爱。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对膳食消费水平的升级,人们对精炼食用油和以动物蛋白为主的食品需求,如井喷般被焕发了出来。

大豆由一种简单的直接食用和传统的加工副食品原料迅速被转型为用来压榨的,向工业化递进的大宗商品。

大豆经压榨后的产品为豆油和豆粕。

初出的毛油经过精炼,灌装等一系列工业流程上了超市的货架。在城镇,迅速取代着菜籽油等未经深加工的传统食用油的市场份额。如现在超市随处所见的“金龙鱼”,“福临门”等品牌。

豆粕却源源不断的进入了各大养殖场,被用来添加在作为猪饲料,鸡饲料,鱼饲料等饲料配方中。因豆粕的蛋白含量高达43%以上,无论是大型养殖场或中小散养养殖户,为增加养殖效益,都青睐以豆粕做为补充禽畜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大豆的出油率和出粕率大体之比为20%和80%。

工业化的传导使得大豆作为大宗原材料的产业链被迅速拉长。从食品,加工到食用油,到饲料,到养殖。

可以说,目前没有哪一种粮食类大宗商品的产业链有大豆这般长的了。所以,大豆的市场硝烟会比任何粮食类商品都来得直接而惨烈。

大豆的产业整合是注定的;竞争局变的凶险也是超乎寻常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talkcc.com/thread/1384576
中国的大豆种植分布有30%以上的产量在东北地区。

其他如黄淮,江淮等许多地区都有一些大豆产量分布。不过,就规模性来说,东北地区的大豆,无论在产量的集中度还是在品质上,其他地区都是与之无可相争的。

确切的说,真正产大豆的地区是在东北黑龙江省的以北地区。如果你手上有一张中国地图,你可以找到黑龙江省,沿齐齐哈尔,嫩江,北安,绥化,佳木斯,富锦,宝清直至牡丹江,由西到东连接起来,再向北扫到国境线,这才是真正的东北大豆主产区。

以绥化为界,中间让过一个小兴安岭,西部地区以丘陵地貌为主(俗称杠Gang地),粮食品种种植选择不多,一年一季,农民只有种大豆,并赖此为生。

东部的三江平原粮食种植选择余地大,农民会根据农产品的种植效益来调节品种面积。比如水稻,玉米,大豆。还有一些小品种也在这里分布,如瓜子儿,红小豆(赤豆)等,著名的“宝清红”就产自宝清。

大豆的消费分两块,第一块我们姑且叫传统消费,就是直接食用或作为副食品食用,如豆芽儿,豆浆,豆奶,豆腐之类,一年全国的消费量大致在700到800万吨左右,并逐年加大。

大豆压榨工业的异军突起,骤然加剧了供求矛盾。这一块的消费主体在华东和华南地区。

改革开放后,这些地区是最先富裕起来的发达地区,人们膳食水平也快速升级,养殖业规模加大,优质食用油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尽管全国大豆在需求的升温下播种面积有一定的增长,产量在上世纪末也上升到了1600万吨左右,但面对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仍然捉襟见肘。

当南方很多企业采购人员到东北调豆子时,他们发现,购销的大门却关上了。

地方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主产区居然搞了个禁止地产大豆的出省政策。

那些小商小贩跑单帮的经销商也为大豆品质下降而抱怨。作假,掺杂现象层出不穷。

在价格不好,供过于求时,一般大豆从地里下来是要过清粮机进行筛选的,然后根据颗粒大小,品质优劣来确定用途和价格。

但价升货少时,产区奇货可居,啥质量不质量就没商量了。我早年在东北收购点,就亲眼看见给商户送豆子的人,为牟取暴利,打开麻包,在地里掀了两锹土掺和进去。

供求矛盾的激化带动了中国大豆的进口。从2000年至今,中国大豆的进口量,从1000来万吨迅速扩大,7年的载沉载浮,去年已经超过了3000万吨。

应该说,刚开始的进口,对中国的大豆市场乃至大豆产业,还是起到了不少正面而积极的作用的。

一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走向深入。人多地少,特别是农业用地的减少,为保证三大主粮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生产,为保证13亿人口的口粮,适当进口一些非主粮农产品进行调剂,还是切实可行的。

把大豆加工产能留在国内,对大豆产业,对就业也有积极的意义。

二是进口大豆一致性较好,品质稳定,出油率较高,对国产大豆相对出浆率较高的特点是一种补充,本身在用途上并不矛盾。国产大豆在食用性为主的传统市场无疑是世界上最好的大豆,绿色无公害,还有非转基因优势。

进口大豆的刺激会加大国产大豆的技术更新和改良,特别是对高油大豆的科研都会是个促进。

三是救急于国内急剧升级的膳食需求。

但矛盾也随之而来。

到了2004年,中国大豆产业却因进口大豆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地震。这场地震波极之广,对整个产业链的灾害之烈,是国人始料未及的。

接下篇

http://www.talkcc.com/thread/1387809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年开始,国内大豆压榨加工业开始扩张。暴利,是促成这种扩张的原动力。

大豆压榨,在中国民间由来已久。在乡村,或城镇,一些小油坊凭着一台木制土机器,就可以分解出豆油和豆粕饼,仅仅工艺比较粗糙而已。他们在四五月份油菜籽收获时可以压榨油菜籽,然后等到十月份大豆上市时再压榨大豆。这些,都可以在一套机器上完成。只是,过去的小生产模式,加工量有限,况且销售辐射半径只限于周边的很小的一片地区。

国内对豆油和豆粕需求的爆发,使过去的小作坊式的压榨加工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压榨利润的丰厚,使得华南和华东地区率先出现中大型压榨企业。上一个压榨厂项目,门槛并不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含量,况且,一般投产当年就能收回投资成本,是一项不太费力且赚钱快的行当。

一时,或独资,或合资,或国有,或私营,各类压榨企业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

上马的压榨工厂项目,为取得规模效应,日压榨产能一个比一个大。从日压榨大豆500吨到1000吨,或直接到2000吨乃至5000吨,6000吨...

我在江苏张家港的东海粮油,还有连云港的益海粮油,看到的是最现代化的压榨企业。独立于厂区的码头,卸载的万吨巨轮,筒仓,传送带,压榨车间,库房,大油罐,进进出出的大卡车,一派繁忙。

到了2004年前夕,国内压榨产能已扩张到7000万吨。

中国的当年大豆进口量是2500万吨左右,加上国产大豆用来压榨的800万吨(1600万吨总产量—800万吨直接食用量),共3300万吨,也就是说,有一半的产能是闲置的。

压榨产能的扩张,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原料的争夺。

这促使中国大豆压榨加工业一下被推到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前台。

国际大豆的生产格局是,美国年产量在7000到8000万吨左右,巴西在5000到6000万吨左右,阿根廷在4000万吨左右,中国在1600万吨左右。排序下来,美国占第一位,南美的巴西次之,但因土地资源丰富,产量在逐年增加。

位于北半球的美国和中国每年的5月份是大豆的播种季节,10月份收获。美国的大豆出口季节是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4月份。

位于南半球的巴西和阿根廷每年的大豆播种季节在11月份,收获季节在来年的4到5月份。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年的供应缺口,在当年的11月到来年的4月,以进口美国大豆为主。到了5月至下半年的10月份,以进口南美大豆来弥补不足。

国际大豆市场的格局是这样的,美国与南美作为净出口国,存在竞争关系。中国作为净进口国,完全可以利用他们的竞争关系来取得对自己更有利的价格。

但恰恰相反,中国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博弈中却越来越失去自己应有的地位。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让人匪夷所思的局面呢?

因为,国际大豆的定价中心在美国。

美国,既有大豆资源,又有完整的现代金融体系,信息体系,还有发达的物流,仓储,加工等配套设施。

国际大豆的权威价格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在这场中国,美国,南美的三方博弈中,一开始,美国就占据了主动。

接下篇

http://www.talkcc.com/thread/1389155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哪一年布什总统访华吧,对中国领导人照面就谈大豆贸易问题,让国人颇为诧异。

小小的大豆,也能跻身于大国间的国事话题?

后来,在来自美国的许多报道中读到过“国家利益”这个词汇。美国豆农的利益,当然也是美国“国家利益”的一个方面。

人家,是事无巨细,为“国家利益”而奔波呢不是?

1996年,美国开始实施《1996年联邦农业完善与改革法》,该法案对美国大豆生产具有长期的影响。

1996年的农业法案有两大突出的特点:一是改变原来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实施对农民的直接收入补贴政策,即价格补贴改为收入补贴;二是增加了农民的种植自由度和弹性种植面积。

这一系列使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更为自由化和市场化的政策,也使世界农产品市场价格更为易变且富于弹性。

我关注国际国内大豆市场十来年,最切身的感受是,美国的经济体系,就像是一部庞大的,齿轮咬齿轮的,严丝合缝的机器。

从政府部门(美国农业部USDA),金融体系(美元),信息咨询体系(USDA报告),价格体系(芝加哥交易所CBOT)乃至各大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等等,是如此的配合默契而又富于效率。

在中国,美国,南美的三者博弈中,美国对南美的策略是在生产环节渗透钳制;对中国的策略是在加工环节渗透钳制。

控制了南美的生产环节,就是控制了全球的大豆供应;控制了中国的压榨加工业,就是控制了中国的进口。

让我们回溯到2004年以前…

2003年年中,国内正从“萨斯”的阴影中走出。国内经济开始从阶段性低迷里走出,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从500美分逐级上涨,到了十月份美国大豆上市,价格已经上窜到800美分以上。

在芝加哥大豆30年图表上,可以清晰的看到,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大豆价格就徘徊在500到1000美分之间。大体可以划分出这样几个区间。500到600美分是低价区;600到800美分是中价区,800美分以上是高价区。

国内众多的大豆压榨企业,为争夺加工原材料,开始陆续加入到对美国大豆的采购大军之中。

中国的大豆压榨加工业正处于大肆扩张之中,只要你建厂,就不怕你不买豆子,就不怕你不在CBOT点价,这是傻瓜都能看到的事实。

中国大豆加工企业“像一群不谙世事的孩童,捧着一把把钞票,来到了到处都站满流氓的大街上”。

中国企业买的船期是明牌;中国企业的点价也是明牌。

美国基金经理口含雪茄,边得意的推高着期货价格,边在电话里夸大着“中国买盘”的力量。

因为,这符合“国家利益”。

到了2004年4月份,美国的大豆出口季节已经过去,南美大豆即将上市的现实压力和对北半球即将提高播种面积的合理预期,使得CBOT大豆价格在1064美分突然转向,飞流直下,开始了直至2006年年末的漫漫熊途。

一大批“中国买盘”被撂在了山巅上。

起初,一些大豆压榨企业为度过难关还企图制定所谓的“价格联盟”。

但,倾巢之下安有完卵?本来就是一盘散沙,此时,他们更像是一群迷途的羔羊,任人宰割的日子还在后面呢!

洗牌,洗牌,洗牌。

从大豆压榨加工业到饲料业乃至国内的豆农,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震的余波在逐级扩散。

接下篇

http://www.talkcc.com/thread/1390508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大豆压榨加工业在2004年的国际采购中惨遭滑铁卢,事后分析,有这么几层原因。

一是单兵突进,盲目跟风。

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看起来总量不小,但却是各自为战,缺乏定价主动。自以为有钱就能买货,追高跟风的羊群效应表露无遗。

二是缺乏准备,不懂风险管理。

我接触到的不少企业领导,几乎一点国际贸易的经验都没有。他们是从小规模的作坊做起,靠改革开放的大潮高速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靠“十几个人,七八条枪”拉起的队伍。企业壮大后,从管理到经营都存在后续推动力障碍。老板说了算,一言堂,决策随意,无处不在,就更谈不上对贸易对手的了解了。对利用风险管理工具来管理采购风险,大多也是一窍不通。

记得在一次面对诸多企业老板的见面会上,他们最关心的是大豆价格是涨还是跌,就像是一群炒股的散户。我回答他们,对一个企业来说,涨也罢跌也罢,你经营都是要继续下去的,不能说一时价格涨跌,你经营就不搞了,市场就不要了,你要靠管理来化解风险,转移风险,不要有投机意识,不要有赌徒意识。

诚然,这些企业家有不少人第一桶金是靠冒险甚至赌所得到的。但是,那时企业规模小,是“胡传魁”,大不了赌输了脱了皮鞋再穿回草鞋。但现在不一样了,你是成千上万人的大厂,多少人的饭碗就指靠你,你还能赌吗?你赌你犯罪!老板可以随便喊,但企业家这三个字是不能随便喊的,这三个字,是要肩负社会责任的。

三是国际采购规矩已定,国内企业缺乏腾挪余地。

在国际市场采购大豆,一般是先买船期,也就是俗称的买升贴水。然后透过境外期货经纪公司在CBOT期货市场来点价,期转现后再装船在海上漂40来天到达国内港口,即便买南美大豆,也是要透过CBOT点价。这里买船期,点价都是暴露在外,很容易被对手得到这方面的咨询。另外,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瞬息万变,在海上豆子漂40来天,如果缺乏风险管理,等到豆子到港,价格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似乎,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的这一劫难,是在所难免的了。但是,从后续影响来看,这仅仅还是个开头。

随着2004年4月直到跨年度的2005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如水银泻地,直落500点历史低位。

2004年4月前的高价,刺激了国内5月份的春播。当东北农民在田间辛勤的劳作,心里期盼下半年的收获时,殊不知,等待他们的将是疲软的市场,难以消化的库存。

中国农民一样缺乏风险管理经验。

根据头一年的价格来确定下一季的生产,这在经济学上叫蛛网理论。

怎么办呢?我们没有各种得力有效的行业协会!我们没有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性报告!我们从来都是各自为战缺乏协作缺乏统筹!

几千年来,都是如此种地的!

因为国产大豆早已不占国内压榨加工的主流,所以东北大豆的定价,早就随进口大豆的到岸价来确定了。

如果到大连港的大豆价格是3000元一吨,那么,佳木斯的地头收购价就是3000减去大连到佳木斯的运费,再减掉各项杂费。

当然,东北的豆子,最远只能到关里的长江以北。长江以南都已是进口豆的天下。

东北豆再往南去,费用已不划算。

2005年年末的禽流感,对整个大豆产业链都是雪上加霜的一件事。

但对外资来说,觊觎已久的机会终于等到了。

接下篇

http://www.talkcc.com/thread/1393524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2005年年末至2006年下半年,禽流感这三个子,是最夺人眼球的三个字。

各种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电视上血腥的对家禽扑杀的镜头,养殖场里穿白色隔离装的工作人员,疫区村庄到处像下过雪一样的一层消毒药剂…

这一切,搞的人意识上似乎感觉空气里都弥漫着一丝药物和死禽腐败的味道。

做饲料销售的企业老板,几乎个个都是紧锁的眉头,大叹苦经,唉声叹气。

市场的萧条在大豆产业链也如瘟疫般传导着,上游压榨业一把高价原料抓在手上,像烫手的山芋;下游产成品积压滞销。

菜场里,禽蛋类食品,价格哗哗的跌也没人去买。

豆农们怎么也想不通,去年炙手可热的豆子,今年咋就压在手上走不动了呢?贷款要还,孩子的学费要交,还有就在眼前的年关用度。

这豆子,亏本也得卖啊!

外资瞅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开始进攻大豆压榨加工业。

国内的大豆压榨企业,是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在进口大豆上一般都是依赖银行资金操作,一船货5万吨,按500美分蒲式耳算,也要差不多一个亿的资金支持,一些自有资金不足的中大型企业首当其中,一但出现诸如宏观调控,收紧银根,或是市场萧条,经营不善的局面,倒闭关门就难以避免。

这一阶段,压榨企业老板脚底抹油,卷款潜逃的事也时有耳闻。

不费吹灰之力,外资攻城略地,几无任何阻力。

据估算,在2006年的下半年,全国已有近70%的压榨加工产能为外资所控。

他们对中国的长期发展信心十足!为何?

因为,他们看到,中国的压榨产品需求,即便在禽流感肆虐的当年还有4%到5%的成长,在正常年份里,需求成长都在8%到10%,如此一块又大又香的蛋糕,焉可不争?

此段,保住国内民族加工业的呼声也不是没有。位于哈尔滨的93油脂老总田礼仁先生就多次呼吁于媒体。据其透露,外资谈判代表也多次与其接触,试图购买他们的企业股份。

在这一轮市场动荡中也有少数利用价格管理工具成功避险,并在后续经营中稳步成长的企业。他们合理利用了期货期权的保值避险手段,在国际采购中甚至提出“每船必保”的经营方针,虽然短期付出了一些保值成本,但在风雨飘摇的深海怒涛中,却避免了被颠覆的厄运。

在2006年的夏季,我在上海参加一个南美大豆产业研讨会。会上,巴西和阿根廷的商务代表也是郁闷有加。

以巴西为例,他们主要以公路交通为主。物流,种子,化肥,码头,甚至工会都为几大国际粮商所控。外部的能源上涨,雷亚尔与美元的比价等等,都扯动着他们的神经。他们唯一可控的,就是老老实实的种豆子。

难怪业界流传着“中国买豆子,南美种豆子,老美卖豆子”的说道。

想想挺贴切,但也不全面,现在买豆子也不完全由中国说了算了吧,企业性质发生变化了嘛,不是吗?

我们虽然不能说美国粮商为进入南美的种植业和中国的压榨加工业是早有图谋,处心积虑。但最起码,从过程和效果上看,他们几乎有效利用了市场的每一次局变。

上帝果然就老是站在他们一边的吗?

格局已然廓清。

2007年贯穿全年的涨价潮是必然的,贸易对手已掌控了一切,现在该中国的消费者来买单了。

最新的国际大豆,豆粕,豆油价格都已穿过了30年的高价圈。

这几年的油脂油料市场局变,不可谓不令人惊心动魄。但万幸的是,中国的粮食大品种的话语权始终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调控的筹码始终都在。

很难想象,要是粮食大品种出问题,中国会是怎样的局面。

以大豆市场的局部牺牲,如果能换来从政府到国民在粮食问题上的警醒,并窥探到国际竞争的内涵,那么,我个人认为,这个牺牲是有价值的,这个学费就没有白交。

保护中国自己的大豆产业,有不少有识之士,也提出了不少好的方法和建议。

今年的5月播种期,产量恢复是可以预见的,千万不要再落入一个“价高种粮,价跌卖粮”的恶性循环里去了。

在价格保护上,农场,种粮大户,甚至国家储备,如何有效利用避险工具,来保护种粮利润,是个问题。

压榨企业,要进口国际市场的大豆,必须按地区,按比例配购国产大豆,保护国内豆农的利益也是值得考虑的方式。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

我,或我们,企盼中国的粮食,粮食市场,越来越成熟。中国人的日子,越来越好过…

(全文完。感谢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的感想:
我们中国人与世无争,但是虎狼一般的西方人不会放过我们,偌大的中国,已经无逃避之地了。
中国种植大豆千年,世界的大豆品种都是善良的中国人输出到欧美解决他们生计。但是他们回馈我们的是通过操纵世界粮食价格,让中国大豆种植业破产,推销转基因毒大豆,继而占领中国粮食市场让千万中国人成为他们的奴隶。当然奴隶只配食用他们用来喂牲口的转基因大豆。 现在他们买通中国政要,学术界,新闻界,商家,企图让中国人相信只有转基因才能有粮食安全。这篇《大豆的陷落》揭示推广转基因根本不能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反而抵制转基因才能保卫中国的粮食主权。
发表于 2012-2-14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不知有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08:01 , Processed in 0.03174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