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8707|回复: 4

回头看李可老中医关于中医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论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0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12-2-10 16:17 编辑

李可老中医关于中医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论述

一、2009年4月李老在山东济南会议时谈甲流的预防:     
      从现有手头的资料来看,这个病属于寒疫,还不是温病的范畴,因为它的主要表现是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然后发热,俱秉国内资料介绍这个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比较多,死亡病例大多死于呼吸衰竭和心衰,这样的话我认为这个病基本属于小青龙汤症,《伤寒论》已经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治疗这个病了。刚才朋友们讲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在小青龙汤里要加附子和人参,这是初期;然后开始发热的时候,要变成小青龙加石膏汤,可以加生石膏,克杏仁,清理肺部的情况;如果进入危险阶段,开始有呼吸困难加麝香;如果继续恶化,那就不管它了,大剂破格救心汤救治。我想这样的话,从始至终都守小青龙汤的这个方就可以了。
       另外,没有病的人群在大流行时怎样来预防?古代在这个瘟疫大产生的时候,有一个很有效的方子,这个方子流传在陕西、甘肃、山西这一块,当时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属于那一种类型的瘟病也搞不大清楚,但是用了这么一个方子,就是:贯众、苍术、雄黄、黑小豆、甘草,就这么几样东西,如果来势凶猛就用纱布包起来仍到井里大家都来喝就行了,可以预防。根据目前这个情况,因为日本已经形成很大的流行了,日本又离我们这么近,很有可能传过来,所以这样的话,一旦发生就可以以小青龙汤为主来进行治疗。
       对于未病的人群来说就可以用我们刚才说的那个方子加小剂量的附子、干姜、人参、乌梅,这样的话,一剂药可以供一家人服用3天,有2剂药就可以有效的保护这个家族不受传染。 还有就是我们医务人员处在第一线,可以用这个苍术散,就是苍术、雄黄两味药研粉,用凡士林调成膏,每天早上起床以后洗漱,然后把药膏涂到鼻腔中深部,完了把它洗掉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保护我们医务人员不受传染。
二、2009年11月27日李老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讲学时公布的预防甲流中药方案:
1:口服汤剂
      炙甘草22  干姜11 炮附片11  生黄芪100  苍术10  佩兰10   藿香10
生嗮参15(捣碎入煎) 乌梅18   冰糖15(化入)  生姜10片,大枣12枚
     加水1500ml,文火煮取300ml,可供三口之家二日服用,每人每次热饮50ml,日服2次。
大流行期,服7天,停三天,服至明年立春节,若逢春寒,多服半月。
    本方适用于甲流高危人群、孕妇、肥胖儿童,素有咳喘宿疾,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者,孕妇服之,可以保足月顺产,孩子健壮,久服无弊!
2:外用法
     苍术、明雄黄(黄红色,透明、无杂质者)各等分,共研细末,以凡士林适量调膏,每日起床后,涂于鼻腔中深部,谁前治疗。疫邪多从皮毛,口鼻而入,以苍术雄黄膏涂鼻,可以有效防疫解毒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经过各地临床医生实践结果,并不是如李老先生那样肯定的说只用小青龙加减就可以了 ,现在想起来真感觉心有余悸哪!且待我慢慢给大家发旧日保存的珍贵资料!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发的都是一些经过现代医学确定的H1N1是纯中医治疗案例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李国勤用纯中药治愈甲流危重症病人的案例
治重症甲流,中医有作为
2009年12月14日 星期一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2009-12-14    今日要闻

治重症甲流,中医有作为

本报记者 吴潇湘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李国勤用纯中药治愈甲流危重症病人的案例,引起了与会者的兴趣与共鸣。从肺部几乎发白到逐渐正常的影像图片、患者黄腻渐渐退去的舌苔相片,李国勤展示了治疗病人一波三折的过程。

  患者就诊时已生病10天,转战了三家医院,病情严重,憋气几乎呈端坐呼吸、痰中带血。李国勤迅速制订了清热解毒辅以益气扶正的治疗方案。在使用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加了30克西洋参,同时配合了中药注射剂等治疗。由于担心继发感染,一度使用抗生素,但病人立即出现皮疹、肝功异常等反应,抗生素被迫停用,只好使用纯中医药治疗。为增强药效,他与同事在科室自行煎药,每隔6小时给患者服用一次。经过十多天的施治,患者终于痊愈。在此过程中,李国勤没有使用抗病毒西药达菲。

  当李国勤讲到用药过程中患者一天大便8次并且稀薄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姜良铎忍不住插话赞道,这正是热毒之邪下泻的反应啊,并且也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完美诠释。之后,李国勤又以同样方法治愈了一例不愿吃抗病毒药的孕妇。

  北京地坛医院的王玉光博士回顾了该院甲流病人的中医药治疗情况,通过翔实的资料,让大家看到了通过中医专家会诊、中药配合抗病毒治疗重型甲流病人所取得的显著疗效。“一病有一病的伤寒,一病有一病的六经”,王玉光说,中医药治疗甲流安全有效,但寻找中医早期干预的最佳时间段,如何进行具体的辨证施治还须探讨。

  “中医分析疾病要结合地点、季节、气候等因素,目前看来,甲流与寒邪息息相关,属于感受寒邪入里化热。”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王书臣指出,治重症病人在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大量使用益气扶正的中药,如太子参、红参、黄芪等能起到不错的疗效。同时,由于病人不同年龄、体质、患有各种基础病的情况各异,医生应抓住这个“异”,对有体虚表现的患者可提前加以益气养阴之药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燕萍则认为,重症甲流病人使用清热解毒中药无可厚非,大量使用参类补益药,可能是医家出于气不摄血的角度考虑。但是,热病初期就用大量补益药,对身体也有一定的伤害,是否可以折衷一下?对于一些年纪大、有基础病的体弱患者可适用,而青壮年应慎重对待,补益药用量不宜过大,也可用凉血活血止血之品,以防燥热伤及血络。

  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专家刘景源说,辨证论治,对症下药,症不同,药有异,用药观点有争议也很正常。中医应该抓住疾病的变化,充分利用辨证治疗,在重症甲流的治疗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和特色。

  张燕萍指出,临床发现老人和孕妇更愿意使用中药来防治甲流。姜良铎回应,最近新的中医药预防方案已发布,特别针对老年人及孕妇。在孕妇预防方中,增加了兼有安胎功效的紫苏叶,更具个性化。“冬至将临,这个节气阳热降极而始生,天气寒冷,在大寒的环境下,体内的热邪可能会有重新抬头之势。因此,中医药对重症甲流的防治工作不能放松,还需进一步加强。”

原文地址http://press.idoican.com.cn/detail/articles/2009121456917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12-2-10 17:17 编辑

胡不群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与治疗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作为一种新型的流感病毒,对人体的伤害很大,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因此卫生部已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甲型H1N1流感,早期症状表现轻,治疗效果好,因此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本文拟从中医的角度,对此病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供中医临床同道参考。
一:病机特点
本病初起除一般的感冒症状如恶寒怕冷,流清鼻涕,头身疼痛,发热咳嗽外,最突出的不同就是患者一开始就出现了头晕,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欲不好,有的患者还出现了胸部弊闷重压感、呕吐、腹泻等临床现象,而一个普通的轻型感冒是不可能出现这些临床表现的,从我接触到的患者来看,即使是小孩子都会诉说头晕,因此该病以正气不足、脾胃虚弱为其内在的主要发病因素,当是十分明确的。盖“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此必然之理也。其次,我们再从其畏寒怕冷,头身疼痛来看,显然是以外感寒疫之邪为主,但患者中多有不同程度的咽喉疼痛,且多数患者还伴有口干,则显然又兼挟热邪,所以基本上可以认定寒包火毒为本病的病机特点。此外多数患者一开始就出现了咳嗽与胸弊闷等肺系症状,说明其除寒疫毒气外,也与内蕴温热火毒相关,正所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也。总观以上分析,可以基本认定本病为:外有非时之感,内有元气之伤,属寒疫夹温之病

二:所见方证
1:人参败毒散证
人参败毒散,出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枳壳、前胡、羌活、独活,等分,生姜、薄荷各少许组成。主治: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并皆治之。AN/Rs
是方以羌活、独活祛一身风寒湿之邪,解表止痛;柴胡、薄荷、川芎疏散风邪,助羌、独解表疏风;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理气化湿祛痰;人参益气扶正;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在表散药中配用人参一味扶正祛邪,可鼓邪从汗而解。正如吴昆所说:"培其正气,败其邪气,故曰败毒"。 从上分析来看本方正合“甲流”正气不足,感冒寒疫邪气之基本病机,唯清火之力不足,故临证时,访仲圣小青龙加石膏汤法,加善清胃火解肌热之生石膏一味以主之,根据病情还可再加善清少阳氤蕴之毒邪而升少阳之清气的蒲公英、善清热解毒尤善解咽喉毒邪的板蓝根治之,当收确效
2:柴葛解肌汤证
柴葛解肌汤出自陶节庵《伤寒六书》,由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石膏、姜、枣组成。陶节庵自己说:主治“足阳明胃经受邪,目疼,鼻干,不眠,头疼,眼眶痛,脉来微洪,宜解肌,属阳明经病,其正阳明腑病,别有治法。”张秉成说“治三阳合病,风邪外客,表不解而里有热者。故以柴胡解少阳之表,葛根、白芷解阳明之表,羌活解太阳之表,如是则表邪无容足之地矣。然表邪盛者,内必郁而为热,热则必伤阴,故以石膏、黄芩清其热,芍药、甘草护其阴,桔梗能升能降,可导可宣,使内外不留余蕴耳。用姜、枣者,亦不过藉其和营卫,致津液,通表里,而邪去正安也。”从上解读可知,本方于“甲流”之属于寒郁化热,头痛发热口干之患,再加人参以扶正,用之当收确效

3:小柴胡汤证
小柴胡汤出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 ,其主治范围十分广泛,仅《伤寒论》载其主治功能就有十数条之多,
从《伤寒论》相关小柴胡汤的条文分析,小柴胡汤之所主治,无论从病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来看,还是从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眩;脉浮细而嗜卧;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者;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呕而发热者”来看,均与“甲流”的病机与临床表现相吻合,唯其清热之力稍嫌不足,是以常加生石膏,热毒重者再加蒲公英、板蓝根主之,头身疼痛明显者,仿柴胡羌活汤意,再加羌活主之,疗效十分显著
4:麻杏石甘汤证
麻杏石甘汤出张仲景《伤寒论》,由麻黄、 杏仁、 甘草、生石膏四味药组成,其主治用张仲景自己的话说,是用于“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和“下后,若汗出而喘,无大热”的情况,尤怡在其《伤寒贯珠集》中分析本方说:“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其邪不在肌腠而入肺中。缘邪气外闭之时,肺中已自发热。发汗之后,其邪不从汗出之表者,必从内而并于肺耳。”罗美在其《名医方论》中也认为:“此治寒深入肺,发为喘热也。汗既出矣而喘,是寒邪未尽,若身无大热,则是热壅于肺。”二公之言,于本方主治机理分析透彻,“邪气外闭之时,肺中已自发热”与“甲流”外寒内热病机特征完全吻合,但“甲流”正气不足的一面,尚不能解决,因此当合治“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的小柴胡汤加减,当收确效

5:葛根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汤、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上列诸方,均出张仲景《伤寒论》,原书谓葛根汤证为:“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谓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汤证为:“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谓: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为:“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葛根汤由葛根、麻黄、桂枝、芍药、 甘草、 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
葛根黄连黄芩汤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四味药组成。
黄芩汤由黄芩、芍药、甘草、大枣四味药组成。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由黄芩、芍药、甘草、大枣、半夏、生姜六味药组成。
上述诸方之所治证候及证候之病机与“甲流”之出现腹泻呕吐的病机特征吻合,故可加减主之。
以上方证是我近三个月来在临床上所遇到的,是否还有其他方证,如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桃核承气汤或合生脉散之类或四逆白通汤之类等等等等,因未之见,不敢随意乱说也

三:治验举例i
案例一:胡某某,女,29岁,湖南科枝大学教师,2009年9月28日诊:
患者因准备校庆与国庆,日夜加班,睡眠严重不足,导致身心疲惫,二日前,突觉乏力,困倦思睡,鼻流清涕,自知感冒,请假休息,但因庆典在即,领导不准休假,又带病坚持了两天,遂至病情加重,又增畏寒怕冷,全身酸痛,发热(39•4ºC)口喝,咳嗽咽痛,遂由湘潭回到长沙家里,请我诊治。
查病情同上,且纳食不馨,舌苔薄白稍粘腻,舌边尖红,脉浮濡。
诊为“甲流”疑似病例,属中医之寒疫为患。此患者日夜加班,劳伤正气,外触寒疫邪气,从阳化热,与内蕴之火毒合而为害,不治将深!
治当扶助正气,驱散寒疫之邪气,兼清火毒之邪。人参败毒散加味主之。
处方:柴胡9g、甘草5g、桔梗9g、人参10g、川芎9g、茯苓12g、枳壳9g、前胡9g、羌活9g、独活9g、生姜、麻黄6g、生石膏45g、芦根30g、公英30g、板蓝根30g、杏仁9g,3剂,水煎服,1日1剂。
9月30日,其夫来电告曰:药尽二剂,既诸症消失,谓今已赶去上班云云。
患者返校当日,学校因发现多例“甲流”而封校,此我治疗“甲流”之始也,因未经西医作病毒学检测,故以疑似病例言之

案例二:卢某某,男,11岁,学生,长沙市新奥燃气公司职工子女。2009年10月23日下午3时就诊。
患者同班同学已有“甲流”三人,他于昨日早上上学时跟其母亲说:“我头晕,没有力气”,家长未予注意,晚上回家后喊畏冷、没精神,赶紧让他吃了饭,喝了点姜汤,让他睡觉,次日早晨,才发现孩子高烧。因其舅妈是长沙市卫生防预专家,长沙市首例“甲流”即由其发现报告,是以咨询了他的舅妈。经其舅妈检诊为“甲流”。又因我与其舅妈交流过湖南科大的“甲流”疑似病例,她听我介绍后肯定地说:“你所治的就是‘甲流’,你看,要不了几天,病例增多,就会立即封校”,后果如其言。所以患者的舅妈建议找我中医药诊治。
查:患者仍头晕头痛,全身疼痛,畏寒怕冷,咽喉疼痛,稍伴咳嗽,无精神,疲乏嗜睡,高热(41º4C)口干饮饮,不欲纳谷,舌苔薄白而中心黄厚,舌边尖偏红,脉浮数。
诊为“甲流”,乃素体脾胃偏虚,抗邪无力,加以外感寒疫之邪,与内蕴之火毒互相为害之证。
治以外解寒疫之邪,内清火结之毒,佐以扶助正气。柴葛解肌汤合自拟解毒利咽汤加减主之。
处方:柴胡48g、粉葛24g、黄芩15g、白芍12g、白人参6g、甘草6g、生姜15g、大枣5个、生石膏90g、羌活9g、桔梗9g、白芷9g、板蓝根24g、北山豆根24g、蒲公英24g、芦根30g,2剂,水煎服,每剂煎3次,每4小时服一次,计24小时服完。
次日下午5时复诊:体温降至37º6C,但上午开始出现呕吐,腹泻,至此刻已泻了7次了,仍然无精神,疲乏无力,食欲全无,舌苔中心薄黄,舌尖仍有点红,脉数而无力。
此脾胃正气不足,邪气下陷脾胃(含肠)之变也。
治宜升其脾胃之清气,清解内陷之毒邪。葛根芩连甘草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合方主之。
处方:葛根24g、黄芩9g、黄连9g、芍药9g、甘草6g、大枣6个、姜半夏15g、生姜15g,2剂,水煎服,每剂煎3次,每4小时服1次,计24小时服完,若食欲恢复,则不能让其吃多,只能吃稀软不油腻易消化的饮食。
早上吃了一点面食,中午吃了一碗稀饭,晚上问能否吃干饭,建议晚上仍吃粥,以养胃气,精神恢复,疲乏消失,改小柴胡汤合异功散加减3剂,以善其后



病例三:
姜某某,男,8岁,某小学学生,住长沙市赤岗村,2009年11月14日下午就诊。
患者三天前开始发烧,咳嗽,胸闷,流清鼻涕,已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门诊治疗,诊为“甲流”轻型,西药点滴两天,体温未降,咳嗽胸闷加重而来就诊:症如上述,同时伴有头晕,全身无力,口干,喜饮,纳谷不馨,几无食欲,舌淡红,边尖红,舌苔黄而少津,脉浮数。
据此脉症,结合西医论断,诊为“甲流”,为中医之疫感,究其因,内则脾胃素弱,元气不充,外则感触寒疫毒邪,蕴而为热,外犯肌腠,内舍于肺,发而为咳。
治以扶助正气,开其肺气,调其寒热,解其毒邪,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加味主之。
处方:柴胡35g、粉葛24g、羌活9g、黄芩15g、黄连9g、旱半夏15g、党参15g、 甘草9g、麻黄6g、 杏仁9g、生石膏60g、蒲公英30g、板蓝根30g、贝母9g、生姜15g、大枣10个,3剂,水煎服,每日1剂,煎3次,混均,分3次温服。
11月16日下午复诊:药进2剂,诸症消失,唯食纳未全复,要求开一调理方,以增体质云云,因予小柴胡合异功散加减5剂,调理善后

本文根据我所见的“甲流”病例,从症候特征,对其基本病机的特点,作了一点粗浅的分析,认为本病的病机特点为:外有非时之感,内有元气之伤,而所谓非时之感者,寒疫夹温之病也。并对我所用到过的有效方剂作了一点粗浅的说明,希望能对我们广大的基层中医工作者,在应对“甲流”流行时,起到一点参考的作用,此该用之有显著疗效者,此外还建议学习运用杨栗山先生《伤寒温疫条辨》的几首效方,可能对“甲流”重症能起到相当不错的作用。最好还了三个案例作为参考,从我所治病例来看,效果均极佳,说明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是非常显著的。当然,限于条件,我没有接触到重症患者,未能对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意见,甚为遗憾,以上所见,乃个人的一孔之见,意要抛砖引玉,诚心地肯请方家,不吝指教是辛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12765&show=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0-1 23:34 , Processed in 0.01996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