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楼主: 燕果

带孩子的随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30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喜欢你的分享。特别的#3的,让自己反省很多!
发表于 2011-11-30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带孩子出去,比如在公园里或者野外,他们会比较合作。在家里经常抢东西。
发表于 2011-12-2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好,很受启发。希望楼主继续写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则

愉快的周末又过完了. 周六去完中文学校带上女儿的好朋友一起去树林散步, 几个孩子跑跑跳跳加探险, 很快乐. 周日又和另一家朋友的孩子一起去坐圣诞火车. 周日晚上, 女儿想到周一又要上课了, 非常惆怅.

睡觉的时候, 我问女儿, 如果可以选择, 你是愿意过现在的生活, 还是愿意去做农民, 春天到秋天要天不亮起来就去下田, 天黑了才回家, 但是冬天一个冬天可以休息. 其实我也不知道农民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这些是在我们家做过的一个农村来的阿姨告诉我的, 她觉得很苦, 宁可要打工也不要做农民. 女儿觉得选择起来非常痛苦, 她不想天不亮就起来, 因为每天早上为了上学起床她都很挣扎, 但她又很羡慕冬天一个冬天不用上学. 她问, "能不能每天不早起, 但冬天不上学"? 我说不行, 她很痛苦地选择了还是继续现在的生活, 毕竟还有暑假, 毕竟每天可以睡到七点半.

人想过点随心所欲的生活真难. 原始社会的人不用发愁上班和上学, 但要躲避天灾和野兽的袭击. 农业社会的人不用东奔西走,逃离野兽, 但要起早贪黑, 看天吃饭. 现代社会的人生活稳定, 不用为了活命担心受怕, 但每天在钢筋水泥房子里朝9晚5, 消磨一生, 不得自由. 看网看一位做金融的网友说, 这辈子的使命就是拼命赚钱, 让自己的下一代能选择他们想过的日子, 至少不让经济问题成为他们的绊脚石, 看完后也让我惆怅了好久.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1-12-12 09:10 编辑

第七则

以前一个做儿童心理咨询的人对我说, 多观察一下陌生人父母是怎么带孩子的, 很有意思. 孔子说, 三人行, 必有吾师. 看别的父母带孩子, 有时候比读育儿书更直观.

周末带孩子们去书店. 书店里有一个儿童区, 全是儿童书, 还有小桌子小椅子, 每天有来讲故事的人, 有玩具, 孩子们很爱去. 找书的时候, 女儿看中了一本书, 怕弟弟抢, 一定也要给弟弟买一本,一人一本,天下太平. 我不想重复花钱, 说干脆一本都不买了,买两本浪费, 买一本你们两个又要打架. 过了几分钟, 看见另一个带着两个女儿的家长, 小女儿要了一本书, 大女儿一定要同样的一本书再买一本, 做妈妈的坚决反对, 说:"没有道理要买两本, 家里的书就是用来分享的。" 最后坚决只买了一本, 我看老大不高兴,但也没有坚持。那个妈妈的话我照搬到了女儿身上,我同意了买她要买的那本书, 但坚决告诉她,“家里的书就是用来分享的, 不是你一个人的, 也不是弟弟一个人的”。女儿反对,闹了一会儿。弟弟也不高兴,抢了一会儿。但事实证明只买一本是对的,回家路上,女儿看了一小会书,觉得还是跟弟弟一起看更好玩,于是开始给弟弟讲书里的故事,两人有说有笑的, 最后姐姐干脆把书就给了弟弟。那个妈妈教我的是,回避问题远不如面对问题。

同样还是在书店,有一个玩小火车的桌子,一堆男孩在里面玩,儿子也挤了进去。他和一个比他大两岁左右的大男孩同时看中了一个火车玩具,两人几乎同时抓到,然后开始抢,儿子力气不够,失手。我在边上没有发声,孩子抢东西是常见的事情。但边上的大孩子的妈妈大喝了一声:“xx,把火车给他,你一定要把火车给他,因为你比他大”。大孩子听到最后一句后立刻把火车给了我儿子。他妈妈说“xx,谢谢你”。我也道谢了。儿子玩了一小会儿,我们要走了,我让他把火车给那个小哥哥送去,孩子妈道谢,事件和平而愉快地结束。我一路在想,如果我是那个妈妈,我会怎么干涉?有时候读多了育儿书,所有的情形都会下意识地从孩子的角度想,但反而失去了决断能力。我会犹豫,会想办法讲道理,会想到让孩子们自己解决,但估计不会这么斩钉截铁,不容质疑。大的让小的(当然也是有前提的,比如在东西的归属不明的时候),似乎是中外都认同的规则,做父母的,掌握了原则,坚决果断地执行原则,经常效果是最好的,这时候,要忘记育儿专家。
发表于 2011-12-12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燕果,喜欢看您的分享!获益匪浅。
1.回避问题远不如面对问题。
2.做父母的,掌握了原则,坚决果断地执行原则,经常效果是最好的,这时候,要忘记育儿专家。
谢谢,学习了!
发表于 2011-12-12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真好,学习了。谢谢。
发表于 2011-12-12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自己的感觉,体察自己的心,是比较稳妥的办法。
发表于 2011-12-12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的让小的 ...
燕果 发表于 2011-12-12 02:07


上次一个比较了解家排的老师说:小的应该让着大的,先到的人优先。
只是一个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1-12-13 06:03 编辑

回复 24# aliliya

我见过的美国父母强调大让小,绝对不是从“孔融让梨”的角度来考虑。他们的考量是一个大孩子,在小孩子面前应该是强者,强者在弱者面前应该有一定的尊严。

其实无论大让小,还是小让大, 还是谁先拿归谁,都无所谓对错,取决于你或者你的家庭或者你处的环境认同什么。 重点是,最基本的规则明确了,家长在规则问题上说一不二,管理比较方便,有利于和谐。

我发现和孩子建立规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经常要斗智斗勇斗毅力,这时候家长的果断和坚定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一旦规则建立起来了,得到各方面的认同,简直是苦尽甘来,皆大欢喜。孩子一但遵守起规则来,要比大人守承诺得多。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则

今天看到一个关于'虎妈'的争论, 其中有个贴讲到, 有些名人看起来是从小放羊长大, 实际上父母都是推爸推妈. 摘录如下:

发信人: northbeach (Oops), 信区: Parenting
标 题: Re: 我也来说虎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6 15:12:07 2011, 美东)

小比尔的妈推孩子的劲头和虎妈差不多, 孩子也是要学习好, 搞体育, 学乐器. 学的那
些项目和老中的选择差不多. 小比尔和虎妈的老二比较像, 到了十来岁的时候逆反, 她
妈就没有管得那末严了. 等小比尔开了自己的公司, 她妈利用自己的人脉让儿子和IBM
搭上关系, 从此BILL的公司一发不可收拾. 等儿子成的巨富, 他妈还没忘记推儿子, 推
儿子搞慈善. 甚至自己都得了癌症,时日不多,还念念不望让儿子拿钱出来搞慈善. 不夸
张地说, 没有他老妈, 小比尔很难有今天. 连比尔的老婆, 都是他妈催他去追的.

话说STEVE JOBS他爸, 喜欢买了旧车,自己翻新, 然后再卖. 他爸干这些的时候, 一直
都让小STEVE参与,希望儿子将来能喜欢机械. 他儿子虽然不喜欢机械, 但是搞旧车的过
程中接触了电子元件, 启发了他对电子产品的兴趣. 而跟着他爹买卖车, 学会如何逃税
, 不能不说是他生意上的启蒙.
STEVE最开始住的学区并不好, 他父母为了孩子能上好学校,毅然搬到一个贵很多的好区
, 宁可自己生活的辛苦,也要孩子上好学校. 等STEVE上大学的时候, 他养父母希望他去
BERKELEY或者STANFORD, 人家不去,非常去老贵的REED. 人家父母钱照掏, 这惯孩子的
劲头, 和老中也差不多.

至于Mark Zarkerburg, 上中学的时候就表现出编成的天分, 人家父母二话不说, 请私
人老师教孩子. 学个编程还要请家教, 这比老中还推的厉害.一般老中也就是给孩子买
两本书, 打发孩子自己去看去了.

至于诺奖, 人太多, 不知道. 知道前几年出的父子奖, 儿子小学就进老爹的实验室做实
验. 据说居里夫人也是这末样老大的, 老大后来也诺奖了.

--------------------------------------------------------------------------------
以前看过一本畅销书, 将到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 不外乎目标明确, 意志坚决, 性格乐观。换句话说, 这些都是高能量的人。他们的父母, 我相信也是高能量的父母。高能量的人, 即使不做名人, 大概成为快乐人的可能性也比普通人要大得多。虎妈的教育方式我不佩服,但她的能量我很佩服,一个耶鲁法学院的教授,能花这么多精力在孩子身上, 同时还到处出书签售,这种精力我很佩服。

今天带女儿去学钢琴的时候,看见一个华人妈妈在等儿子学钢琴的空隙,极有耐心地和四岁的女儿玩拼字游戏。她那四岁的小姑娘简直是个小天才,拼写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年级的水平。不过我最关注的还是那位妈妈的耐心,不急不躁,一直给着孩子鼓励。等她儿子从钢琴室出来,从老师的赞口不绝中听出来这家的老大(大概六岁左右)也是个天才。这位妈妈的另一个细节又引起了我的注意, 就是他们要离开音乐学校的时候,突然从哪个房间飘来了演奏的声音。这个妈妈开始即兴舞动并打拍子, 同时不忘点拨儿子音乐的节拍。有这么上心的妈妈,有两个小天才孩子不足为奇。

说了半天, 想说什么呢? 想说的就是, 父母如果想要孩子有出息,先要提升自己的能量,自己的能量不够,却急于让孩子高负荷高能量,最后结果一般是着急上火。除非孩子造化大, 碰到了高能量的老师和学习工作环境。

我和孩子爸, 都是能量级别很成问题的人。所以我们目前的重点是提升自己的能量级别,孩子就以保证吃喝拉撒少生病为重点了。孩子的能量提升,主要交给学校了,我们以不着急上火为目标。
发表于 2011-12-19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燕果看你的文章让我有很多收获!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则续

周六在中文学校, 有一个中文书的书市, 等女儿上课的时候, 我在那里翻书. 刚好就看到了一本虎妈战歌的中文版. 翻了几章, 基本证实了我对虎妈的猜想. 这位虎妈精力旺盛得无法发泄, 即使她在最后意识到了自己教育方式的错误, 开始给老二自由, 让她放弃了小提琴, 去学自己喜爱的网球, 而背着女儿, 她对网球的方方面面做了仔细的调查研究, 每天背着女儿和她的网球教练进行沟通, 和女儿的对话里经常有意无意地对她进行网球的指点. 文章的最后, 她的决定是再去养一条小狗, 观察另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她已经有一条狗了). 也许虎妈也该学学中医, 学一下"收藏"能量?

虎妈的不幸和幸运的地方是, 她遇到了对手, 一个高能量的老二. 这个女儿在各方面都是她的翻版. 同时有力量和她进行对抗, 使她开始反省. 这个女儿是她的"克星", 让她开始略为收藏.

高能父母如果能学会收藏能量, 合理支配能量, 是孩子的幸运.
发表于 2011-12-19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1-12-19 22:31 编辑
第八则续

周六在中文学校, 有一个中文书的书市, 等女儿上课的时候, 我在那里翻书. 刚好就看到了一本虎妈战 ...
燕果 发表于 2011-12-19 21:47


In the Chinese culture, the tiger represents strength and power. In her book, Ms. Chua writes about how she demanded excellence from her daughters. For example, she threatened to burn her daughter's stuffed animals unless she played a piece of music perfectly. She would insult her daughters if they failed to meet her expectations.
在中国文化中,老虎代表力量和权威。在她的书中,Chua女士写了她怎样要求她的女儿的。例如,她威胁她女儿,如果一首音乐不能弹得完美无缺的话,她就要烧她女儿的动物玩具。如果她的一双女儿没有达到她的期望,她就要辱骂她们。

Larry D. MooreAmy Chua

Ms. Chua told NBC television that she had a clear list of what her daughters, Sophia and Louisa, were not permitted to do.
Chua女士告诉NBC电视太说,她有一个清晰的单子,上面列举了她女儿Sophia和Louisa什么是不允许做的。

AMY CHUA: "Attend a sleepover, have a play date, watch TV or play computer games, be in a school play, get any grade less than an A."
AMY CHUA: "在外过夜,与人玩耍约会,看电视或者玩电视游戏,参加校园剧,分数低于A等。"

Many people have criticized Amy Chua. Some say her parenting methods were abusive. She even admits that her husband, who is not Chinese, sometimes objected to her parenting style. But she says that was the way her parents raised her and her three sisters.
许多人批评Amy Chua。有些人说她的养育方式是虐待。她甚至承认她非中国籍的丈夫,有时也反对她的养育方式。但是她说这是她的父母养育她和她姐姐的方式。

Ms. Chua makes fun of her own extreme style of parenting. She says she eased some of the pressure after her younger daughter rebelled and shouted "I hate my life! I hate you!"
Ms. Chua取笑她自己极端的养育方式。她说在她的女儿反抗并喊出"我恨生活!我恨你!"的时候,她放松了对女儿的一些压力,

Ms. Chua says she decided to retreat when it seemed like there was a risk that she might lose her daughter.
Ms. Chua说当她看到也许她会失去她的女儿的时候,她决定后退了。
----from VOA Special English 'Comparing American and Chinese Parents'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1-12-20 00:21 编辑

第九则

在中文学校逛书摊的时候,看见了儿童区有世界地图卖。女儿最近学校在讲国家和国旗,她对这些非常感兴趣,我决定给她买一张世界地图。但是儿童区的世界地图,我很不喜欢,花里胡哨, 每个国家上面放了些动物植物等。比如中国上面就画个熊猫,日本就画两个相朴运动员,表面增加童趣,实质上把这些国家的内涵简单模式化。

回头看看所有的儿童书, 无不如此, 趣味数学,趣味中文,趣味读经,趣味。。。 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趣味”? 无非是想引诱孩子来学这些东西。为什么需要“引诱”?因为很多孩子对这些东西没有兴趣。为什么没有兴趣?因为这些东西对他们无用。

孩子真的对一样东西感兴趣了,是不需要任何“趣味”来引诱的。 这些趣味, 无非是大人以为的趣味,对多数孩子来说, 是索然无味。有一次碰到一家人, 说起他家的老大开始不爱读书, 阅读能力差,怎么鼓励,上辅导班都没有用。后来爱上了电子游戏,玩游戏里要读各种攻略, 于是找来大堆游戏指南开始读, 练就了奇快的阅读能力,而且一读东西就能马上发现重点,以至于很快阅读在班里名列前茅。就如大人, 比如我,搁在没有孩子的时候,多少中医书, 不管他们多通俗易懂我都不会感兴趣,但当家人有了疾病需要治疗的时候,多难读的古文书也可以抱着啃。

学校里的老师也费尽心机地“引诱”孩子学习, 各种游戏法, 教学法教孩子读书, 拼字, 数学,科学等等. 而他们学的这些东西, 在远古时代是毫无意义的。那时候的古人, 过着最简单的生活, 但切身体会着宇宙和自然的“大道”。慢慢地, 因为私有制,人和人有了区别。富有的人希望自己的子孙少受点饮风餐露的日子, 多过点好吃懒做的日子, 就发明了书本,期望他们读书来领会人生而不是通过劳作。人的生活越来越复杂, 书本上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以至于几十亿人从小上学,上到20多岁, 也学不完这么多东西。

牢骚发了这么多, 孩子该上学还是上学,该趣味数学还是趣味数学,只是想在抱怨孩子不爱学习的时候提醒一下自己,他们学的这些东西对他们毫无用处,只是为了满足大人对未来和生存的不安全感,大人应该对他们格外宽容。

---------------------------------------------------------------------------------
另转一篇我喜爱的网文

汉文化扫盲(114):已知与未知 [ 语迟 ] 于:2005-07-27 17:06:54


  大约在牛顿盯着苹果发呆的前一百多年,在中国也有一个人对着竹子发过呆,这个人就是王阳明。王阳明凝视竹子7天,之后病了一场,于是明白了。
  一开始,牛顿在得到结论以前,世界对他来说是未知的,似乎他以为前人都是一些什么都不知道的昏聩之辈,牛顿仿佛具有耶稣般神圣的使命感,将由他来描绘这个世界的本质。他感觉可真好。而我们的王阳明则也想搞懂同一个问题,但是他并不狂妄,他依循着圣人的教诲来格物至知。他想搞明白圣人们到底明白了什么。
  人类对世界的态度分为两类,一类认为这个世界是已知的,另一类人则认为这个世界在等待我们去探索,是未知的。哲学因此也分为两个派别,已知论与未知论。


  一个已知论者也许也会去探索和发现,但是他只是在感悟前人已经明白了的事理。未知论者则在不停地创造,创造新的名词概念,也创造这个世界上本来没有的事物。一方面前人的智慧在未知论者眼中不值一提,另一方面未知论者却极其尊崇他们的前辈——前未知论者。这是一个很傻逼的事情。

  未知论者创造了许多事理和事物,世界在他们不懈的工作中变了模样。似乎很少有未知论者停下来思考:这个世界在未知论者的努力下,未知的程度是否减轻了一些?世界是否变得已知了一些?——要知道,使世界变得已知是未知论者的目的。

  2500年前,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知道的事情比现在的科技人士少,但是今天的科技工作者不知道的东西,却要比这个农民多许多——世界在未知论者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未知了。这与未知论体系的初衷是南辕北辙。

  简单地说,你知道的越多,你不知道的也越多。在已知部分以算术级数增长的同时,未知部分却在以几何级数增长。正所谓“博者不知”。未知论者就象蜣螂那样使这个未知的粪球越滚越大,然而未知论者依然幻想着有一天,可以使这个世界变得已知。这似乎有些滑稽。

  与此同时,世界事物在蜣螂们聚精会神地工作中变得极其复杂,人们必须比驴还辛苦才能应付当今如此之多的复杂事物。2500年前中国农民听天由命式的清闲自在成了遥远的梦。如今人们为这个复杂付出了很多,他们为了度过几十年的人世生活付出的代价太大,他们于是变得执著于生存,变得很怕死。


  如果一个人什么都知道,前生后世,宇宙万物,所有的一切,他都知道,那么他会怎样?他在众人面前是什么表现?他表现出来的,也许恰恰是什么都不知道。他可能不会做任何事,不会说一句话。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就象两个同时精通相对论的人并不会讨论相对论。他们之间不会因为相对论说一个字,仿佛他们对相对论毫不知情。

  也许我们不需要去搞明白任何一件事,就可以达到明白所有事情以后才能达到的状态,我们可以象上帝那样活着,只要我们能做到,不去思考、幻想、妄想、梦想,不做任何事,不说一句话。这就是“无为”。

  当然,人们不可能不做事不说话——这只是理论上的理想模式。那么他就会表现出来该干什么干什么,是农民就继续种地,是乞丐就继续要饭,在当今,科技人士则继续推你的粪球。除此以外,他什么都不会去想,去思考,同时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说。事情来了就应付,事情过去了就忘,生便生,死便死,如此而已——这就是通晓万物万理的圣人模样,恰恰象一个大山深处最愚昧不认字什么都不懂的农夫。所以,

  孔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老子说——“太上、下知有之”
  六祖说——“下下人有上上智”
  主席说——“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那么圣人为什么还要说话做事呢?无为则无不为也,圣人什么都不做同时也可以做任何事。老子要不是尹喜拦着不让出关,老子本不会写一个字。佛陀讲法49年,最后却说“49年未说一字”。这就是做与不做,说与不说的悖论。

  大山深处最愚昧不认字什么都不懂的农夫,如果和他谈相对论,农夫会笑笑,不和你说什么。看起来很象高人。学科泰斗对于粗浅的问题往往也是笑笑,不和你说什么不是?农夫也可以解释一切事情处理一切事情,比如儿子死了,农夫解释为“这就是我的命”。不管对不对,这个解释的确可以帮助农夫度过难关。

  上智下愚之间的我们是最愚蠢的,我们好象知道一些事,但是我们不懂的事情更多。我们知道的事情/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趋近于0,所以无论你知道多少事情,无论你是博士还是院士,你终归还是个文盲。无论什么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等等,其中"99.99% 都是骗吃骗喝的寄生虫"。我们愚蠢不是因为文盲,而是我们本来愚蠢却自以为聪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5-19 03:13 , Processed in 0.03075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