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幸福的阳光 于 2011-11-6 14:02 编辑
学做好妈妈 妈妈们,你们觉得,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妈妈吗?你能为自己打几分呢? 至今国家对妈妈这个职业既没有上岗前的培训,更有没有上岗后的考核. 咱们做母亲的都是无证自然上岗,无人监管,所以合不合格是很难判定的!这也更说明了我们做母亲的伟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起早贪黑,呕心沥血…… 母亲对孩子品格的形成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还没有确凿的数据给以判定。但是,我们可以从伟人的言辞中有所感受。法国政治家拿破仑说:“一个孩子的好与坏,完全是取决于他的母亲。”拿破仑在他的传记中说:“除了他的母亲以处,几乎没有人可以指挥了他。她总是通过诸多的温柔、严厉又极有分寸的方法,让他热爱尊敬和服从自己。从母亲那里,拿破仑学会了顺从。” 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也把自己的爱好和品格的形成归功于他的母亲。他说他的母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人。她生性活泼,洋溢着母爱的智慧,她具有激发孩子形成积极上进的精神的力量。大家请注意这几个词语,激发精神力量,我们教育的实质就是激发唤醒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大发明家爱迪生,大家都不陌生吧,5岁的时候就学着母鸡的样子蹲在鸡蛋上面孵小鸡,8岁上学的时候,由于总是向老师提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老师啼笑皆非,最后老师们以爱迪生是低能儿为名让他的母亲把他带回了家。 幸运的是爱迪生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他的母亲深信自己的儿子不笨,是教育方式不适合自己的孩子,于是这位伟大的母亲就亲自指导孩子进行自学,只在学校上了三个月的学的爱迪生后来竟成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试想,如果爱迪生没有遇到这样一位母亲,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听了这三位伟人的妈妈的故事,我们是不是有一些感受和感触呢? 母亲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她赋予了孩子生命,更在于她对生命的培育与呵护,在于她尽心尽力找寻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做母亲难,做个好母亲更难。如今衡量一个母亲是不是一个好母亲,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给的太多也不好,给的太少也不好,只有给到足够好才是最好的”。 有些事情就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里的足够好到底是一个什么标准,他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作为参考,其实就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的东西最难把握,这对我们这些做母亲的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管是全职还是兼职都应该像对待工作那样,认真负责、全力付出,而且还要与时具进,不断发展。所以我们说,教育孩子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更好一些呢? 教育孩子我没有灵丹妙药,没有高招绝招,我也是在不断地摸索,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中我也走过弯路,走过错路。毕竟孩子是灵动的,个性的,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一种套路去规范。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年龄特点,心理发育都是有规律和循的。所以,下面的五个方面的交流,是希望给大家以启发,给家长以灵感,以希望,尽量避免教育中的失误,不断的找到对于自己孩子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理解多一点,要求少一点 理解必须在了解的基础之上,母亲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所以,我们更应该全面、客观的了解孩子,了解他的学习状况,了解他的与人交往,了解他的睡眠饮食,我们要像对待朋友那样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下面我们就来设身处地的感受一下,假如您的孩子处于青春期,脸上长满青春痘,在学校常被同学嘲笑,感到十分痛苦。当他找您哭诉时,您改怎么安慰她呢?我想妈妈们大多都会这样说:“长青春痘算什么,只要你学习好,就没有任何人会瞧不起你!”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句鼓励和安慰的话,其实,这不仅没有解除孩子的痛苦,反而让他心理上又增添了新的压力――我的学习成绩要好,不然别人会更看不起我。其实,孩子此时需要的只是妈妈的一个拥抱和一句‘没事的,青春痘很快就会过去’的安慰。而做母亲的却不明白这一点,产生的效果也就适得其反了。 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转过头来想想自己小的时候,虽然所处的年代不同,但心理发展规律还是基本相似的,我们小的时候不是也经常出错,缺点很多吗?我们希望大人怎么对待我们,我们也就应该尽可能地怎样对待我们的孩子。 我们只有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多考虑一下,我们才不会对孩子居高临下,才会蹲下身子跟孩子心平气和交流。当我们和孩子处于同一高度的时候,就能体会到孩子的处境,认可孩子,从而更好地教育孩子。这就是理解,因为理解,我们就不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到家里,撒泼到孩子身上来;因为理解我们就不会因为繁琐的家务而烦躁不安;因为理解,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才能从容应对,才会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 二、表扬多一点,批评少一点 我要问问咱们家长们,有谁不喜欢得到表扬而喜欢受到批评的,有吗?如果真有的话那身边的人肯定都会那异样的眼光来看你了,甚至会建议您到医院看心里医生,怀疑您是不是有受虐狂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被他人认可和承认的心理倾向,别说孩子,就连我们大人也喜欢听好听的。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应该多一份欣赏,少一分批评。《不输在家庭教育上》08年下卷有篇文章《有种严不是爱》,这是一位当教师的妈妈写的教子反思,内容不多,但却折射出了我们大多数家长尤其是我们老师的教子观。 这位妈妈对待自己的孩子“严”字当头,儿子上课做小动作要爱批评,讲话要爱批评,写错了题更是要批评,她说,每天大大小小的批评不计其数,并且不讲方式,不注意地点,不选择时机,只要是发现了,哪怕是对其他孩子完全可以宽容的小缺点,儿子也会遭到她一顿暴风骤雨般、毫不留情的批评,渐渐的,同学不尊重儿子了,儿子也没有积极向上的动力了。这位妈妈说,我亲手毁掉了儿子的尊严。从这位妈妈的言语中,我们不难发现她遗憾悔恨的心情,但是,时间不会倒流,给儿子造成的影响和伤害还得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呵护。其实,不管是我们做教师的妈妈还是其他做其他行业的妈妈,对孩子要求大都严格过度,批评过强,殊不知,毁灭一个人自信的武器就是不断地批评,不断的挑错。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得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自强、自立的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 三、平和多一点,功利少一点 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曾讲述这么一个案例:16岁的少年赵小韩,因为不堪忍受母亲的责骂,用铁锤砸向母亲的头部,致母亲重伤。赵小韩上初中三年级,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平时只有母亲在家照顾小韩的生活,督促他的学习。母亲在学习上对他要求十分严格,要求他考试必须进入班级前10名,否则就让他写检查,并将检查贴到小韩班级的门口,让全班同学羞辱他。这天下午要考试,中午吃饭时,母亲又旧话重提:“这次考试要是进不了班级前10名,就把你写的检查贴到你们教室门口。”小韩看母亲心情不错,便壮着胆子对母亲说:“妈,我已经尽力了,我这次只能考到前20名,以后我再努力,慢慢往前进。”谁知话音没落,母亲便勃然大怒,边哭边骂:“我怎么养了你这个没出息的孩子!我每天辛辛苦苦照顾你,你什么都不用做,连学习这么一件事你都做不好,你还能干什么?”这一下,饭吃不下去了,小韩便背起书包要到学校去,母亲还在歇斯底里地叫着:“这次你要考不到前10名,就不要再进这个家门!”已经走到门口的小韩,这时候大脑一片空白,看到门旁一把小铁锤,便不顾一切地抓起来,向母亲的头部砸去,母亲应声倒地,血流如注。又有谁能想到,这个平时乖巧听话的赵小寒,会锤击他的母亲,连他的母亲都不会承认这件事的发生,但悲剧偏偏就发生了,责任在谁,我想更多的应该是小寒的妈妈吧。小寒是个初中生,他的行为似乎还不会在我们小学生的身上发生,但是妈妈们,如果我们不能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健康向上的性格,小寒的悲剧没准就会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做家长的心情都可以理解,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甚至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超过别的孩子。每个做母亲的都希望看到孩子成功的那一天,都希望孩子将来有很好的前途,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种心情人人都能理解。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爱孩子,担心孩子不够卓越,就无休止的要求孩子必学卓越,即使99分,还嫌分数不够最高。小寒的母亲的爱属于“无休止要求的爱”。 有人总结了七种爱的误区,分别是:上火的爱,有条件的爱,唠叨的爱,补偿的爱,风云莫测的爱,不负责任的爱,打乱规则的爱,不管哪种爱都是不健康的,对孩子的性格的形成是没有益处的。 其实,我们做家长的尤其是做妈妈的也很委屈,感到孩子一上学好像一下子变得不那么乖了,有些不听话了,让他练10遍琴,他总是要讨价还价少弹一遍,让周五写完作业,他偏偏磨蹭到周日,让他睡前洗刷,他总是做不到,有时,还会跟妈妈顶上一两句嘴,耍点小脾气,怎么看就是没有小的时候可爱。所以,我们的妈妈还幽默的说:“我们做家长的给孩子搞得累死了,气死了,烦死了,苦死了,愁死了,一句话,全死了,其实我们跳出来观察一下,不是孩子把我们父母搞死了,而是父母把孩子搞死了。”其实,我们的孩子依然是那么可爱,相比之下,他们比婴儿期还要可爱好多,不是这样的吗?我们的孩子个头长高了,力气更大了,他们再也不要你一勺一勺喂他吃饭,不要你抱着哄他睡觉,有时他们还会给你讲笑话听,陪你逛街,陪你散步,爸爸不在家的时候,他还会趁机钻到你的被窝美其名曰怕你孤单。这么可爱的孩子我们喜欢还来不及呢,可为什么我们当妈妈的总是忍不住要唠叨、埋怨、训斥甚至是责打他们呢? 妈妈们回忆一下,我们的孩子在婴儿期间我们是怎么照顾和呵护的:孩子尿了,我们换,尿布不卫生我们换尿不湿;孩子拉了,我们洗,卫生纸太硬我们用湿巾代替;孩子烦了,我们逗,我们唱儿歌、哼小调、看转铃、抓气球、玩娃娃;孩子饿了,喂;孩子哭了,哄……我们照顾得是那么的周到,体贴。 不管孩子出了什么问题,我们都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去解决、去克服。但是,在这段时期,不管我们付出了多少,我们好像都没有感到丝毫的委屈和抱怨,我们觉得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对吗?因为孩子小吗,我们做母亲的必须这样做。这确实是我们做母亲的伟大之处——无怨无悔,任劳任怨。 那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尤其是上了学之后,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还是像婴儿期一样那么有细心和耐心吗?到底是谁变了?其实说到底,是我们的妈妈变了,我们把自己实现不了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没考上大学,孩子一定要考上大学,自己干不成的事情,孩子一定要干成。由于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自己的虚荣心太强,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导致方法简单,沟通困难,引起与孩子交流的障碍。虽然我们的嘴上很强硬,不愿承认对孩子的不适教育,但事实上,我们都在自觉不自觉的给孩子过度施压,对孩子苛刻要求。殊不知这样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应该平和多一点,功利少一点,这样不仅能加强我们和孩子的沟通,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情趣多一点,说教少一点 有这样一位母亲,看见女儿在愁眉苦脸地读英语,知道她刚开始学,对英语还没有兴趣,于是便拿起一本书对女儿说:“这里有一个故事你听听。”接着就正经地朗诵道:“老鼠妈妈带着一群小老鼠大步走过厨房地板,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只猫,猫叫‘咪呜、咪呜’,老鼠妈妈也回叫‘咪呜、咪呜’,猫被弄糊涂了,便转身走了。老鼠妈妈对小老鼠说:‘你们看,我说的没错吧?我告诉过你们,多学一种语言总是有用的。’” 女儿开始没反应,等听完便忍不住笑了起来,然后高高兴兴地拿起书读了起来。试想,如果这位母亲直接对女儿说:“你要克服困难学好英语,不能愁眉苦脸地学。”效果又会如何?所以,必要的幽默会使孩子感受到母亲特有的智慧与宽容,他们的心会与母亲靠得更近。 五、宽容多一点,严厉少一点 我们一直提倡宽容,但是遇到事情的时候,大人更多的是训斥和批评,真正蹲下身子跟孩子交流,跟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的症结,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家长真的是少之又少。 所以孩子为了讨好家长,总是报喜不报忧,对于自己的过错躲躲闪闪,甚至是撒谎骗人,就是为了博得家长的一笑。想想我们的孩子多么的不容易,可我们做家长的又是多么的不近人情。一旦谎言戳穿,家长不是从自身找问题,而是把所有的怨恨都倾泻到孩子的身上,当我们做家长的大声责骂孩子的时候,又谁能想到孩子的过错是大人造成的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过失,面对孩子的过失母亲应该有“大将”气魄,既不大惊小怪,也不听之任之。 母亲需要在理解孩子、宽容孩子的基础上引导他、帮助他,并且把您对他改过的信心传达给他。要耐心的听孩子讲自己的理由,与孩子一起分析错误的危险性,当孩子认错后,我们一定要给予表扬,并告诉孩子改正错误的方法和要求,即使孩子有隐瞒,也要耐心的引导,给孩子一定时间,让他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能因孩子主动承认错误而令其遭受皮肉之苦。俗话说“好习惯是养出来的,好成绩是帮出来的,好沟通是听出来的,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好母亲是学出来的”。 那么,我们这些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行为品德的培养者、社会化的最早引领者以及情感世界的支撑者——母亲。应该潜下心来不断学习,转变自己的观念,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技巧,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能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习的方法很多,买书学习,在网上学习,现在我们在这里,也是网上学习的一种方式,妈妈们,让我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加油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