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7929|回复: 10

《喜悦无处不在》(拜伦凯蒂与《道德经》的对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4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喜悦无处不在 (拜伦凯蒂与《道德经》的对话)
~ 拜伦·凯蒂 (Byron Katie) (作者), 史蒂芬·米切尔 (Stephen Mitchell) (作者), 陈曦 (译者)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0月1日)
丛书名: 心灵书坊系列
平装: 26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38548778, 7538548777
条形码: 9787538548778
产品尺寸及重量: 22.8 x 15.2 x 2 cm ; 358 g
品牌: 北京磨铁图书
ASIN: B0046ZSPUW

内容简介
《喜悦无处不在》简介:真正内在的喜悦就是无论是在和年幼的外孙女跳舞,还是发现家里被贼偷盗一空;无论是面对一个要杀自己的男人,还是走在通向厨房的探险路上;无论得知自己考砸了“你是一个好情人吗?”的考试,还是被诊断得了癌症,内心都满怀欢喜。拜伦•凯蒂认为:生活是简单的,一切为你发生,而不是发生在你身上。对抗现实是令人痛苦的,因为在与现实的对抗中,你对抗的恰恰是自己。只有全然地接纳了现实,才能随性自在地拥抱喜悦之心。这是凯蒂的思想和中国古代经典《道德经》结合而生的智慧。《喜悦无处不在》不仅深入地分析了老子的《道德经》,还向我们揭示了如何把古老的智慧应用在现代生活中,探索生命、死亡、爱、工作以及如何获得真正的自由等最重要的议题。也许你从未想过要做一位像老子一样的圣人,因为圣人的智慧,是我们现代人不可企及的。但凯蒂却认为,圣人既不神秘也不崇高,他可能是名技工、一位小学五年级的老师、一家银行的总裁或街上一位无家可归的老人,他和我们大家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他不再认为想象中的事物应该与它们的现状不同。因此他总是轻松喜悦的,不管发生什么,都影响不到他的心情。他正是那个理解了你自己心智的“你”。
编辑推荐
《喜悦无处不在》:新时代心灵导师拜伦•凯蒂结合中国古代道家智慧经典《道德经》,教我们怎样质疑自己的思想!让我们放下痛苦信念、从痛苦中自由,自然无为地行动,踏上喜悦的旅程!埃克哈特•托利、韦恩•戴尔、张德芬感动推荐!与现实争辩是场必败的战争,而现实永远是仁慈的。不管你是否理解,实际发生的是有可能发生的最好的事。在你理解这点之前,你没有安宁。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录
序言
介绍
喜悦无处不在
附录:如何做“功课”
感谢
序言
本书是一颗觉醒的心智(mind)的真实写照,它也是拜伦•凯蒂对被称为人类最具智慧之书的中国经典——《道德经》的回应。
《道德经》的作者老子,可能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或只是个传说中的人物。我喜欢想象他是位身着旧袍、蓄着纤细胡须的老人,他大部分时间沉浸在愉悦的静默里,对他人总是有求必应,安详地观察着人们让自己不快乐的层出不穷的方式。在《道德经》的许多章节里,老子借用“圣人”之口来描述自己。圣人是一个成熟的人,他(她)超越智慧和神圣,达到包容一切、拯救一切的清晰。圣人既不神秘也不崇高,他(她)只是明白现实(reality)和他所认为的现实的不同。他可能是名技工、一位小学五年级的老师、一家银行的总裁或街上一位无家可归的人,他和我们大家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他不再认为此刻事物应与它们的现状不同。因此任何情况下,他都能轻松自在于世间,且行事高效、毫不费力;不管发生什么,都影响不到他轻快的心情,他自然地对自己和所有人都充满善意。他,就是那个理解了你自己心智(mind)的“你”。
简单地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拜伦•凯瑟琳•瑞德(大家都叫她凯蒂)。三十多岁时,凯蒂陷入了严重的忧郁。她曾是一位女实业家和母亲,居住在南加州沙漠高原的一个小镇上。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她的状况不断恶化,渐渐陷入妄想、愤怒和自我怨恨,自杀之念萦绕脑际。最后两年,她几乎无法离开自己的卧室。一九八六年二月的一天早上,她突然无缘无故地经历了一个改变她一生的领悟。佛教和印度教对这样的经历有很多名称,凯蒂称它为“醒在现实(reality)里”。她说:
在那个“无时间”的一刹那,我发现当我相信我的想法时我痛苦,当我不相信它们时我不痛苦,并且每个人都是这样。自由就是这么简单。我发现痛苦不是注定的。我在我内在发现了一种一刻也未曾消失过的喜悦,那喜悦也一直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在。
在那之后不久,巴斯顿(Barstow)有个“发光的女人”的消息很快传开了,人们开始来找她,询问他们如何也能发现她身上散发的那种自由的光芒。她确信,如果他们有什么需要,那决不是需要她这个人,而是需要一种方法;运用这个方法,他们可以自己发现她所领悟到的东西。凯蒂自我调查(self-inquiry )的方法——她称之为“功课”,是二月的那个早上,在她内在醒来的那“无言的询问”(wordless questioning)的文字表达。它是一种简单然而极具威力的方法,它只需一只笔、一张纸和开放的心智。当人们通过“功课”生命发生巨大变化的消息传开后,凯蒂被邀请到各地向公众介绍这个方法;从加州、美国、欧洲乃至世界各地,至今她已一路奔波十五年了,有些时候她几乎马不停蹄。在免费的公众讲座上,在监狱、医院、教会、公司、受虐妇女保护中心以及大中学校里,在周末的强化培训班和她的九日“功课学校”,她不知疲倦地把“功课”介绍给成千上万的人。
凯蒂对精神世界的经典著作知之甚少。事实上,在我们相遇之前,她从未听说过《道德经》,但她知道什么是喜悦和宁静。她了解心智,她知道它如何让我们痛苦,我们如何可以利用它来解脱。在她看来,老子就像一位同事,一位做同样的工作、尽管仙逝仍可与其对话的人。这本书就是那非常有趣的对话。像《道德经》一样,作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阐释,本书在很多情况下,多方面地表达了同样的基本认识。
本书是这样的产生的。当我第一次遇到凯蒂,我被她内心(heart)的开放和智慧深深吸引,她的心似乎是透明的。她绝对单纯,她什么都没读过,她对佛教、道教或任何其他精神传统一无所知,她只有自己的经验可以参照。最了不起的洞见从她嘴里脱口而出,有时它们和佛经或《奥义书》中讲的一模一样,可她自己却完全不知曾经有人说过同样的话。婚后不久,部分出于好奇,我开始给她读那些伟大精神导师的教诲:老子、佛陀、禅宗大师、斯宾诺莎等(她称他们“你那些死去的朋友”)。她会悉心体会他们的话,有时点头,有时说,“那很准确。”或“是的,就是那样!”偶尔,我惊讶地听到她说:“那大体上真实,但有点‘偏了’,若我会这样说。”
最后,我把我解读的八十一章《道德经》全部读给她听,并记录下她的回应,那些就是本书的素材。有时,在我的敦促下,她对每句话都会做出回应,但通常她只针对一段或几句话做详细阐述。(本书每章开头的开篇词,引用的是《道德经》中与她所谈论的内容最为相关的句子。)整个过程中,我会请求她进一步推敲或阐述原文中的某些段落,或把她引导到某个似乎有帮助的方向上去。有时,她对一个问题完全没有概念,我觉得自己好像在问一条鱼活在水里是什么感觉。比如,在第二章里,我对“美”和“丑”给了我具体的意见,因为我喜欢莫扎特不喜欢饶舌歌曲。我这些强烈的好恶很有用,它们让凯蒂对诸如“噪声”这类的概念有了参照,这类概念完全在她对现实的体验之外。
在我们刚开始讨论《道德经》原文时,凯蒂问我“道”是什么意思。我告诉她,那字面的意思是“道路”,它是对终极现实(ultimate reality:实相)的称呼,或者用她的话来说,“实际的发生”(the way of it):“实际是什么”(what is)。她听了非常高兴。“但我不理解‘终极’这样的概念”,她说,“对我而言,现实(reality)非常简单,没什么在它背后,也没什么在它之上,它毫无秘密。现实就是你面前的一切,是正在发生的一切,如果你与之对抗,你将失败。不爱现实是痛苦的,我不再自虐了。”
一九七三年我就了解《道德经》了,一九八六年开始写我的译本时,我对它。我尊重《道德经》如同我尊重世上任何一本书一样。它对我帮助很大,我了解它的威力。(有位朋友曾对我说,当他还是个深受情绪困扰的年轻人时,每天他都会把我的译本从头到尾通读一遍,连注解也不拉下。他整整坚持了一年,那帮他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能发现一本这么智慧实用,并可作为生活艺术手册的书,真是太棒了。但读或读懂了如何与现实和谐相处是一回事,把它实际活出来,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即使最具智慧的书,也无法给我们它的智慧。当我们读了“停止掌控的企图”、“全然地在当下(Be completely present)”、“把世界看作你自己”、“放下”、“信任现实”这类深刻洞见,并点头称是之后,关键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做到?我们怎样才能学会做到呢?
凯蒂写了两本书,教大家如何通过质疑(questioning)造成痛苦的念头来终止痛苦。没人知道如何放下,但任何人都能学会如何质疑一个有压力的想法。比如,当你生气时,要放下那感觉似乎根本不可能,但你可以质疑类似这样的念头:“我不安全”,“我受不了了”,“她不该离开我”,“我太胖了”,“我需要更多的钱”,“生活不公平”。质疑后,你决不可能再和过去一样。也许你最后做了点什么或什么也没做,但不管生活如何呈现,你都能更加自信和平静地去面对。最后,一旦你的心智变得清晰,生活带着老子为我们指出的那种喜悦和善,轻松地通过你活出它自己。凯蒂说:尽管现实本身无法命名,但喜悦有无数个名字,因为没有什么是分离的,内心深处,喜悦是我们所有人的本性。
在下面的章节里,当凯蒂用“调查”(inquiry)这个词时,她指的是“功课”。“功课”包含四个问题和她称为反转的练习;反转是一种方法,用以体验你所相信的东西的反面。那些问题是:
1.这是真的吗?
2.你能确定这是真的吗?
3.相信那念头时你有什么反应?
4.没有那个念头你会怎样?
当你第一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它们看上去只是些理性的问题。了解它们如何起作用的唯一方式,是自己去应用它们,但观察他人应用它们,或许也能让你从中瞥见甚至体验到它们的威力。当我们诚实地回答那些问题时,它们变得活了起来,它们像镜子一样地把我们目光向外时看不到的真相反映给我们。在随后的章节,你会读到一些详尽的实例,在这些例子里,人们在凯蒂亲切敏锐的指导下,把“功课”应用在他们有压力的念头上。(本书的附录有如何做“功课”的介绍,你还可以在凯蒂的网站www.thework.com,或她的著作《一念之转》中发现更详尽的说明。)
“功课”被称为自我帮助,但它远不仅是自我帮助,它是自我觉悟,它导致痛苦的终结。当我们调查(investigate)一个有压力的念头时,我们亲眼见证它的不真(untrue);看到它产生的因果关系,并清醒详尽地观察了相信它所造成的具体的痛苦和困惑;接着,我们得以一窥“空”镜,看到那超越“我们故事中的世界”的世界,看到如果没那念头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最后,我们得以体验我们深信不疑的事物的相反面。一旦我们深刻质疑了(question)一个念头,它便失去了给我们带来痛苦的力量,最后它甚至不再出现。“我没放下(let go)我的念头,”凯蒂说,“我用理解迎接它们,然后,它们放下了我。”
质疑那些看上去真实的念头,那些甚至也许让人觉得是我们身份的一部分的念头,是需要勇气的。在《喜悦无处不在》里,凯蒂详尽地让读者看到了存在于“功课”另一边的那份自由,这将给他们巨大鼓舞。就像你可能已经认识到的那样,本书不仅是对《道德经》的解读,它还让你得以一窥不同深度的存在,见识了一位二十年来像老子讲的那样生活的女人。书中体现的那些既深刻又轻松的智慧,并非理论,而是完全真实的体悟,这是为什么这本书读起来那么生动和令人信服的原因。它描述了一位泰然自若的快乐女人;无论是在和她年幼的外孙女跳舞,还是发现家里被贼偷盗一空;无论是面对一个要杀她的男人,还是走在通向厨房的探险路上;无论得知即将失明、考砸了《你是一个好情人吗?》的考试,还是被诊断得了癌症,她都满心欢喜。本书不仅描述了一颗觉醒的心智,书中那些在任何情况下都完全轻松自在的故事,还让你看到并感受到实际行动中的它。
也许你认为,尽管几千年前曾有少数几个开悟的圣人实现了自由,但那样的状态,任何一个活在现代社会的人都不可能达到,你就肯定达不到。《喜悦无处不在》这本书具有改变那个看法的力量。

——斯蒂芬•米切尔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摘
精彩摘录:

我用理解迎接我的念头,然后,它们放下了我。

心的本性是无限的,一旦它质疑了它的信念,它便能在所有事物中发现美,它就是那么开放和自由。

如果你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坏的,你怎能看到其中的好?如果你把一个人当作坏人,你怎能理解我们生来平等?

未经质疑的头脑会抗拒任何带给你喜悦的事物。

让生活流经你吧,反正它已经这么做了。

当你让生活像水一样流动,你就成了那水,你看着生活活出极致,给你的总是超出你的需要。

每件事都为你而发生,而不是发生在你身上。

在你内心平和之前,世界没有和平,因为你就是世界。

事物中有某种自然的平衡。如果你往一个极端走得太远,生活将仁慈地把你带回中心。

寻找你永远无法在身外找到的东西是令人痛苦的,你就是你想要的。大部分人认为世界在他们身外,他们活得本末倒置,拼命追求安全感和认同,好像只要赚到足够的钱或得到足够的赞美,就可以永远幸福似的。但我们身外根本就不存在我们真正要找的东西。只有通过找寻内在真相,你才能发现你永远也不会失去的爱,当你发现它,你自然的反应是感激。

每做一次“功课”,现实就变的仁慈一些。

如果你想要开放你的心,就质疑你的思想吧。

我想寻找悲伤,而我只发现喜悦。

念头就像风或树上的叶子或落下的雨滴,它们不针对谁,它们不属于我们,它们只是来去。当它们遇到理解,它们是朋友。

你不可能清空你头脑里的念头,除非你能穷尽海水。念头似乎不断回来,这是现实。你可以每分钟有一万个念头,但如果你不相信它们,你的心依然平静。

如果不是由于困惑,没人会去伤害另一个人,困惑是这星球上唯一的痛苦。
世上不存在错误,也不缺任何东西,我们永远都将得到我们所需要的,而不是我们认为我们需要的。当我们认识到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我们有的,我们有的也正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变得只想要现实,那样无论发生什么,我们总是成功。
当你是一个热爱现实的人时,你的痛苦结束了。
现实——完全以它本来的样子,每一刻都是仁慈的。是我们关于它的故事模糊了我们的双眼,隐藏了事物的真相,让我们以为世上有不公正。你不可能痛苦,除非你相信了一个不真实的念头。

当你感到悲伤时,你可以注意到你的悲伤是相信前一个念头的结果;发现那个念头,把它写在纸上,出于对真相的热爱去质疑它,然后把它反过来。让你感到悲伤的是你——没有别人,能够让你自由的也是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当你为了对真相的热爱质疑自己的思想时,你的生活总是变得更加喜悦和仁慈。
……
发表于 2011-7-16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实——完全以它本来的样子,每一刻都是仁慈的。

是我们关于它的故事模糊了我们的双眼,隐藏了事物的真相,让我们以为世上有不公正。

如果不是由于困惑,没人会去伤害另一个人,困惑是这星球上唯一的痛苦。

你不可能痛苦,除非你相信了一个不真实的念头。

每件事都为你而发生,而不是发生在你身上。



谢谢中医生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1-7-17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版客气了
只是觉得是非常好的书,忍不住想要分享给更多可能也会喜欢的人
发表于 2011-7-18 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版客气了
只是觉得是非常好的书,忍不住想要分享给更多可能也会喜欢的人 ...
中医生 发表于 2011-7-17 22:59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寻找中医
发表于 2011-9-21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沿途观景
应该感谢拜伦凯蒂!还有斯蒂芬!还有中译者,等等!
发表于 2012-4-8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电子书下载么?质疑念头,的确是个好办法噢。
发表于 2012-4-8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个好方法噢,质疑那个无意识抗拒的头脑、思想。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1-22 17:03 , Processed in 0.02622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