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364|回复: 8

爱,让孩子放松有安全感(1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6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7224162 于 2011-6-26 15:43 编辑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孩子(女,一岁一个月,9.98公斤,78CM左右)昨天下午喝了三豆汤以后,烧已经退了。谢谢先生。向先生反馈一下情况。

1、精神好,眼神好,仍较暴燥,嘴巴不会说话,有什么要求只是哎呀地指着,如果没有及时回应她就很快生气了,举起手打人,嘴里衣呀要骂人。昨天傍晚开始有两次孩子非常烦燥地突然尖叫,当时我忽然有些心痛,我知道孩子这时是在发泄心中不满,排解压力。很自责自己一直未能成功化性,从而给孩子施加无形的压力。

……

回复:……孩子的年龄与性情反差太大,父母学习反思反省改变了吗?

反馈:先生好!关于先生提到的“孩子的年龄与性情差别很大”的问题。其实我们夫妻都是很小心对待孩子,照顾孩子的情绪。但这份小心正确与否我们没有并没探究。


孩子从两个月开始睡前一直吮手指,曾看过一些书籍说孩子吮手指是因为怀念妈妈的奶。确实孩子从两个多月就已经戒掉人奶了,所以对于孩子吮手指事件,我一直抱着怜惜的态度,任由她。直到孩子现在一岁多了,手指已经吮到突起一块肉了。旁人看见问及因由后都劝说:“快点戒掉它,要不长大了手指更难看。”我也很矛盾,抱着尝试的心态在前段时间,我狠下心准备介掉了孩子吮手指的习惯。当晚,我每当孩子放手进嘴里,我就强行拉出来(因为软的方法已经试过不行,只能硬件的来了)。孩子当时当然非常抗拒,发脾气,哭闹,不肯睡。如此反复,我们一直疆持到一点多,孩子累了,睡了。我心中却没有一丝喜悦,因为没有信心这样做是一定成功。


果然,第二天孩子的心情似乎与平时没什么异样。可是吃早餐时,面条不小心粘到她的脸上,我准备用手去帮她把面条拈走时,孩子突然很凶地大喊着拍开我的手,接着又狠狠地打了一下。我呆了!才反应过来,顿时明白了,女儿生气了,对我昨晚的行为狠狠地“报复”了。到现在,每当孩子吮手指时,旁人笑她,说她时,她就非常不开心,或者躲起来吮,或者还会发脾气哭。看来这件事在孩子心里面还记得清清楚楚。


就这一件事,不知道是否造成孩子肝郁的原因之一?我真不知道孩子对我反对她吮手指的行为反应那么大的。或许我们对她的这个行为太在意了。可是我很为难,这吮手指的习惯不改,行吗?我的做法错了,先生我现在该怎么做?


……


先生好,孩子前天和昨天早上起来眼睛都很肿,而且腮处,胸口处长满红点(不确定是疹还是痱),今天却又消失干净了。而且暴躁的性情也随着红点消失也变好转。

回复:孩子的身体因你们受到伤害,在进行自我修复。这次大多不是因为你们的爱也不是因为药。但心里的伤仍没有愈合。

反馈:先生好!看到先生回复,我的心在流泪。我真的很后悔。至今,家人和旁人都对孩子的吮手指这个习惯很在意,而且对孩子现在已经一岁一个月了仍是不开口说话也不走路非常在意。我虽极力地为孩子开脱,但仍感无力。心里面只是一味地跟自己说:“慢慢来,不要太在意,孩子慢慢就会改变过来了。”先生,我的想法对吗?先生,你能给我点帮助吗?我该怎么做才能把孩子的伤口抚平?先生,我觉得很无助。

回复:您的想法对,大多数父母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大多也犯过错。方法就是多看帖学习,然后改变才有方向和方法。

孩子小,家长要学习如何做好父母,建议抽空看看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和《完整的成长》这三本书。看了,您的许多疑惑会迎刃而解,也会知晓如何真正爱孩子。


下面是摘自孙瑞雪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里的一个案例,您看看,对您会有启发。

幼年如歌的畅畅(0—5)


   世界就是味道

畅畅是冬天出生的。母亲尊重了我的意愿,没有给他裹“蜡烛包”。这样他的小手总是自由地放在外面,但一不留神就就缩回去作“投降状”。

出生后四十几天,孙(瑞雪)院长来看畅畅。观察了一会儿她说:“小晶,你看畅畅在作什么?”只见他抬起手臂使劲往嘴边送,一次、二次、三次,都没成功,畅畅懊恼地“哼哼”了两声,又开始送。

孙院长说:“他用手的敏感期来了。这时应该帮助孩子,否则他会有挫败感。” 畅畅努力了几下后,我们帮他把手送到口里。他立刻手舞足蹈起来,显得很高兴。真神奇!

孙院长说畅畅的衣袖过长,棉袄太厚重,手不容易够到口。我们马上给孩子换了衣服。几天后,畅畅终于能顺利地把手送到口里了。

一天天过去,畅畅的活动能力越来越强,用口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一百天的时候他开始频繁吃手指。几乎一整天小手都在口里。吃完大拇指再吃食指,有时甚至把整个拳头塞进口里。

等他会用手抓东西的时候,抓到手的东西必然要送到嘴里进行“检验”,吮吸小嘴触及到的所有东西。畅畅口的敏感期延续了很久,家人、朋友甚至不认识的人看到他这样都会忍不住制止,每逢这时他就痛苦得又哭又喊。幸运的是我明白这一切,我会在畅畅“工作”的时候劝说大家不打扰他。

然后畅畅开始咬,见什么咬什么,把玩具咬得嘎嘎响。接着就是咀嚼,吞咽,再后来就开始吸饮料管,吃固体食物,还逐渐地学着发音。

有时候我也真担心。比如他要尝瓜子皮,栗子皮,吃笔帽,总担心他咽下去造成险情,但又不敢阻止,怕影响他的学习过程,只能在旁边提心吊胆地看。但每一次他都会原封不动吐出来。有一次他吃了一口带皮的苹果,居然把皮吐了出来,把果肉吃了,真令人惊讶!

这一年里,我对那句教育名言有了更深的理解:孩子初始是用口来感知世界的。

  

孙瑞雪: 孩子首先用口来感知世界。婴儿在喝过糖水后会拒绝喝白水。狗的婴儿(狗崽)也是这样。很显然,婴儿和小狗崽都会用口来品尝味道。

但是,婴儿用嘴来品尝味道和用口来认识世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他用口认识自身之外的各种事物,包括自己的手和脚。

连“软”与“硬”这样抽象一点的概念,幼儿都是用口来认识的。他喜欢用口做对比,打开所有的食品包,吃一口扔掉,再吃一口别的。我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几盒不同的巧克力,几种不同口味的果冻,都被孩子们打开了,吃一口这个,再吃一口那个。而成人的想法是:“吃完这一个,再吃那一个。”孩子吃的目的是认识味道,了解外在,建构自我,成人则仅仅把它理解为吃,并关注节约。当成人强制性地要求儿童节约时,儿童的内心就会不断地挣扎。

通过口认识世界,这个时期能持续到6—12岁,只不过是婴儿早期只把注意力放在口上,这个特点成人容易看到。随着其它敏感期的到来,通过口认识世界这一方式就悄悄地退居二线。

对 接

自畅畅出生以来,我经常对身边的人说:“这孩子太令我惊讶了!”真的,他的成长是如此迅速,发生的一切都像是早已安排好了。

畅畅9个月的时候,有一天,幼儿园工作的大姐来我家陪他玩。过了一会儿,我突然意识到好一阵儿没听到儿子的声音,奔过去一看,畅畅正练习盖瓶盖呢,大姐在旁边扶着奶瓶。看上去他使了很大的劲儿才拔起瓶盖,又想努力盖回去,盖偏了就重盖,反反复复。我当时看了一下时间,这个过程居然持续了二十分钟!

从这天起,他开始喜欢盖奶瓶盖,还学会了把笔插进笔帽里。当时正值夏天,各种各样的饮料盒、吸管成了他最钟爱的玩具。有些饮料盒的吸管孔非常细小,他的小手怎么也对不准那个小孔,插好几次才能成功一次,以致于一插进去他就要出口气,似乎刚才一直是屏住呼吸的。

中秋节过后,家里有了一个圆形的月饼盒,畅畅又把那个月饼盒玩了半个月。接着他又开始玩锅盖。我给他一大一小两个锅盖,他一手拿大的,一手拿小的,一会儿把大盖盖上,一会儿把小盖盖上。但小盖一盖就掉进锅里,他伸手取出来,很奇怪地看着。过一会儿看明白了,把小盖扔到锅里,又把大盖盖上。有趣的是,他的手始终拿着锅盖顶部的那个圆疙瘩,绝不会拿着锅盖边。

从盖奶瓶到盖锅盖大约持续了两个多月。不久前,我给畅儿买了一小瓶AD钙奶,畅儿居然把管扔掉,直接对口喝。回想起那段把吸管当宝贝的时期,真是不可思议。那个敏感期已经过去了。接下来畅畅会有什么令人惊讶的进步呢?

孙瑞雪:蒙特梭利的“圆柱体插座”就是为儿童的“对接”游戏设计的。

在盖、插、拧……这些基本动作的重复中,儿童在建构手的组装能力。但这过程有可能受到成人的阻碍。

在这里,我要特别解释一下手的重要性。

在蒙特梭利看来,有两样东西和人的智慧紧密相关:舌与手(在谈语言敏感期时会详细谈舌)。当一个儿童能自由使用他的手时,这手就成了智慧的工具。

首先,人通过手来占有环境。婴儿出生时第一个能运动的器官就是口,婴儿就用这个他仅能支配的器官认识了手——他不停地吃手。可以想象,当婴儿第一次将他的小手放入口中时,肯定会有“开天辟地”般的惊喜。当幼儿第一次有意识地向外界物体伸出他的手时,他对世界的探索就开始了。

在真正使用手时,幼儿几乎是见圆的就拧,见方的就按,见线就拽,音响、电视机、洗衣机……都成为他探索的对象。随着空间敏感期的到来,幼儿在使用手的同时,还在建立空间的概念:他喜欢插东西,将磁带插入,关上,打开,拿出,反复进行。

成人很害怕这个开始,成人最喜欢说:“不要动。”“安静下来。”不让儿童行动,就等于不让儿童思考。

宝贝,你的玩具呢?

畅畅3岁半了,越来越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以前每晚睡觉时他会要求我讲故事、读书给他听,现在,他要给我讲他的朋友、讲老师、讲幼儿院。看着畅儿的笑脸,我感慨孩子的成长是如此之快。

玩具

一天,畅儿兴高采烈地从幼儿园回来,手里拿着一张“王牌”:“妈妈,看!王牌。”我蹲下来接过那张王牌,显然是一张玩了很久的王牌,不是畅儿的:“是谁的王牌?”“我的好朋友和我换的,就是那个金箍棒换的嘛!”畅儿大声回答,一副得意的模样。这时我才发现昨天小姑给他买的那杆金箍棒没带回来。晚上畅畅睡了,我悄悄告诉老公:“儿子会和小朋友交换东西了。”老公骄傲地说:“那说明我儿子长大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开始遇到一些烦恼。每天早晨上幼儿园,畅畅都要带上好几个玩具。晚上回来时,有的玩具“失踪”了,有的变“陌生”了,不用问,要么送人了,要么和好朋友交换了。一天清晨,他决定把那套玩沙子的工具带到幼儿园。下午接他时,我料定那套玩具拿不回来。果不其然,畅畅用它们换了一杆破损的毛笔,还快乐地说:“妈妈,这是我好朋友换给我的,我好朋友说这个毛笔不但可以写字、画画,还能玩沙子,看!”然后用那支毛笔极认真地刷刷脚趾缝里的细沙:“妈妈看!它真好用。”我只好点头表示赞同,但心里有些不安,担心他在这个“交换”的过程中吃亏。

一天下午去接畅畅,远远看见他正在和明明交谈,神情非常认真。走近了,听到明明问:“你同意了吗?你说呀!”畅畅答:“同意,都说好了嘛!”看到我,两个孩子严肃地站在我面前。畅畅说:“妈妈,我把我的枪和明明的碟交换。”明明问:“阿姨,你同意吗?”“畅畅的玩具,他说了算呀。”说完我就后悔了。那支玩具枪是一个朋友专门在上海给畅畅买的,价格昂贵。我知道不可以干涉孩子,但还是忍不住给他讲了一些道理。交涉了一会儿,畅畅说他有个好主意,先互相交换两天,然后再换回来,我很高兴,只是不知道两个孩子是不是真心高兴。第二天晚上我提醒畅畅,他说:“妈妈,我就想把枪换给明明。”我轻柔地又讲了些道理给他,最后说:“这些都是妈妈的意见,枪是你的,你自己作决定吧。” 畅畅沉默了一会,有些懊恼地说:“妈妈,你烦人,你不给我自由。”我愕然。

第二天,畅畅把枪带回来了。接下来的几天,他总会问家里的用品比如衣服架、电脑、杯子是不是他的,可不可以拿它们去交换。我认真地告诉儿子:“宝贝,这个家里,你的玩具、书、衣服都是你自己的,电脑、电视等用品是属于我们三个人共有的,你的东西由你支配,共有的东西我们共同支配。比如说你要把枪换给明明,妈妈应该尊重你的意见,由你来决定,以后妈妈会努力作到,好吗?”我希望儿子能恢复他自由的心智。

一个晚上,家人正在看武侠电视剧,畅畅突然说:“我的宝剑送给好朋友了,我没有了,我想要回来。”老公说:“儿子,说话要算数,送给别人就不能再要回来,你说呢?”“那我想个好办法,明天我给他拿个玩具把宝剑换回来。”

我和老公相视而笑。

孙瑞雪:我们学校有个规则:孩子们解决不了问题时,教师才能出面。因为价值观念的不同,常有家长来学校讲理。比如一个孩子用一颗话梅换走了另外一个孩子的电子宠物;一个孩子用一颗掉了的牙换走了一辆摇控车。在成人看来交换的东西价钱差距很大,常担心自己孩子吃亏受骗,大人有大人的得失标准。实际上,孩子是各有所需,他通过交换获得的东西大人可能看不见,据我10年的观察,孩子获得的远比失去的多。我们常安抚家长,要尽可能保护孩子之间的这种交易关系,直到他们的敏感期顺利渡过。

假如每位家长都能像畅畅妈妈这样具有自我反省能力,孩子的成长就有了保证。

  

幼年如歌

畅畅就要4岁了。常有朋友对我说:“早着呢,慢慢熬吧。”可我从来没有“熬”的感觉,怀着对孩子的爱、对生命的感激和对蒙氏教育的崇拜,时间像飞一样过去,畅儿在飞速成长。在宽松的环境中,他的一些敏感期度过得很快,比如玩水、玩沙、语言、走路等等。但也有几个敏感期过得很费劲。

我家住在三楼,每天回家都要经历这样一个程序:畅畅按亮每一盏楼层灯。我打开门,他再为我按亮家里的灯。有时忘了这个程序,畅畅会大哭,一定要我关了灯,等几秒钟,再由他重新按亮。喝牛奶更是如此:上床,脱衣服,坐进被子里,拿过瓶装牛奶,撕去外包装,用瓶盖扎一个小眼,用手把小眼抠成小洞,插入吸管,开始喝!每个步骤都不能变,不能漏,否则不仅仅是哭喊,还要重新拿一瓶奶。

一天中午,畅畅的爸爸非常累,吃完饭躺下就睡。过了一会儿,我和畅畅也准备睡。一上床畅畅就不高兴起来,使劲拽爸爸的被子,用脚踢爸爸。我劝他他不听。我突然明白了:每天睡觉我在畅畅的右边,爸爸在他的左边,今天爸爸睡在右边了,还盖着我的被子。我叫醒老公,让他睡回原位,盖上自己的被子。这下畅畅安静了。

直到现在,我们都还遵守畅畅的这些习惯。

接着就是追求完美的敏感期。这段时间畅畅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从头来”。他喜欢看碟,影碟机一启动,在座的谁都不能做别的事,不能接电话,不能去卫生间,否则就要“从头来”。有一天我一个人陪他,我们“从头来”了12次!那一刻我真快要撑不住了,差点就要发火了。但我管住了自己。我知道“完美的敏感期”对孩子一生非常重要。

如今的畅畅有许多优点,心态非常好,安静、顺从、快乐、充满爱。

孙瑞雪:畅畅正处在秩序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程序和秩序给儿童以安全感。如果程序和秩序被打乱,会给儿童带来极大的混乱和不适。

对这时的幼儿来说,世界是以不变的程序和秩序而存在的。这种程序和秩序进入幼儿内心,成为幼儿最初的内在逻辑。这就是儿童的思维,有时称“直线式思维”。后来,儿童的这种逻辑开始改变,不变的逻辑核心被抽象出来,在此基础上,事物的形式可以变化,甚至千变万化。


发表于 2011-6-26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明白这些道理。
发表于 2011-6-26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可惜,我在孩子快5岁的时候才接触孙老师的《爱和自由》,开始尽可能的给儿子自由,儿子持续了一年多的咳嗽只是生病时才会有了(当然这里有庄先生一直给儿子调理的功劳,儿子身体越来越好,我一直心怀感激)。有时候我还是忍不住不耐烦而发脾气,这是更需要的是化性了。
发表于 2011-6-26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星星月 于 2011-6-26 18:42 编辑

我一直给孩子自由,她想做什么的时候,我尽量在旁边看着,希望她能自己解决。可是老人就总是说,你不能帮她一下么?你怎么能站在旁边看着?你怎么这么懒?你怎么怎么。。。。

真的是很无奈啊。

如果,我帮她做了,那么她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学会或者永远都学不会。


记得第一次玩沙画。她不会,我就很细心的帮她撕掉图案的贴纸,然后给她自己撒各种颜色的沙子。玩了几次以后,我觉得自己非常的累,而且她总是学不会。

后来,我干脆直接给她自己玩。她一开始,把整张画全部揭下来,然后撒各种颜色的沙子,结果可想而知,根本没有图案,就是各种颜色混在一起的画。但是她很开心。我就把那张画贴在墙上。接着第二张开始了,她发现第一张虽然完成了但是完全没有正确的图案,于是她开始学着一个一个的揭,揭掉一个,撒一次沙子。第二张完成的时候,已经是比较完整的图案了,虽然有窜色,还有些因为全部揭掉,就只有大块的颜色,没有形状。第三张开始了,这次她更小心了,对比着图案,完成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张漂亮的沙画,虽然小细节不完美,但是非常漂亮了。

我很惊讶,费劲力气去教她反而不如她自己去学,而且你教的,她总是记不住。看来,有的时候,因为家长的爱,反而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

所以,每个妈妈都应该信任心爱的宝宝,其实他们是很棒的。
发表于 2011-6-27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穿上西装就是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是父母”。真正的爱和幸福都是一种能力,不是天生而得,要去学习,要去体悟,要去反思,要去经历,要去犯错,要去提升。
发表于 2011-6-27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勉
发表于 2011-6-27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在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感觉很受益匪浅,感谢三七老师推荐这么好的书,马上上网去找这三本书,买来看,越来越体味到做一个合格的父母真的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思维。
发表于 2011-6-27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我发了一个关于孩子玩水的贴子,先生就建议我看这三本书,我就上当当买来看了。现在我的做法就是在孩子敏感期到来的时候顺着她,甚至还要创造条件让她玩。最近发现孩子很专注,我家孩子现在27个月,最近晚上睡得很晚,有一天晚上10:30了还不睡,还要下床,结果在床头发现好多她以前看过的书,小家伙就站在那边一本一本地翻看,翻得蛮快的,大概翻了了15-20分钟,才上床睡觉,我看她这么专注就没打扰她,其实看到她这样心里还挺开心的,哈哈。
发表于 2011-6-27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尹老师的书我也看过,不过我觉得庄先生建议的三本书更要看一下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7 08:43 , Processed in 0.01993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