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182|回复: 11

2010年夏令营心理辅导案例(由潜山教育王欣老师执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31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常思己过 于 2011-5-31 16:38 编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949cd20100r3je.html(注:学生均使用化名)


个案一:张爽
背景描述:男,小学五年级毕业,身材瘦小,脾气暴躁,据反应在家会对自己的妹妹使用暴力。初来夏令营有将大便拉在裤子上的经历,右眼皮上一片青色估计肝气郁结所致,脸色苍白。夏令营上海段,晚上给同夏令营同学发骚扰短信,打骚扰电话。以轻视自我的行为换起同学们的关注(有一夜仅仅穿一条短裤在各个寝室乱闯,被同学拍照)。
       情况一:
       地点:兴坪老地方国际青年旅社大堂
       时间:到达兴坪第一天(20日)
       事件:由于某事同夏令营男生曾达荣发生冲突,双方动手。
       当时我正坐在大堂外的摇椅上,突然看见张爽同曾达荣动起手来。内蒙来的李红梅老师当时在现场,就将两人分开。我赶紧上前将曾达荣带到大堂后门,到了后门我拉着曾达荣的手,摸着他的头问他有没有受伤,曾达荣哭了。这个时候我没有急于问事件的原因,只是陪着曾达荣,大约三五分钟后曾达荣停止哭泣。这个过程中李红梅老师将张爽安排在电脑前面的椅子上,我从后门处看感觉李老师应该是在教育张爽。当曾达荣停止哭泣后,我问他现在感觉是不是好点,他说是。刚好到了吃饭时间,我问他是否可以去餐厅吃饭,他说可以,于是我就让他离开了。然后去到李红梅老师和张爽谈话的地方换下李老师。
       我到达的时候,看到张爽很愤怒的表情,李老师在一边批评,李老师越说他就表现越为愤怒。我让李老师去吃饭,然后我面对张爽坐下。我问他,你现在是不是很生气?他说是。同时表现出更为愤怒的表情,双拳紧握,脸色很难看。我接着告诉他,在我们这里是允许生气的。话刚说完,他就开始哭了(可能他从没想过一个大人会允许孩子生气)。我说,你愿意让我握着你的手吗?他点点头。于是我握着他的手,面对他坐着。他开始小声抽泣,哭泣的声音很小,哭不出来(长时间被压抑的明显表现)。我慢慢的向他靠近,将他的头搂过来放在我的胸口。他哭得更厉害了,但是依旧是没有办法大声的哭出来,甚至哭泣的过程都显得不顺当。我一边握着他的手,另外一只手慢慢抚摸他的头部和后背。用轻柔的语调告诉他,每个人难过的时候哭泣时正常的,我们是允许哭的。随着他通过哭泣慢慢的释放,我能明显的感觉他松弛了下来,甚至表现得很虚弱,犹如大病初愈一般。这个时候,积压在孩子心里的创伤已经在慢慢愈合。他整个人可以软软的靠在我的胸口上,直到闵老师打电话来通知我们去吃饭,整个哭泣的过程大概持续了15-20分钟。
       接到电话,我问他是想去吃饭呢,还是想继续坐在这边。他说他想坐在这边,并且表示希望我能陪着他。下午还有活动,我们坐了一会以后我提议我们还是去餐厅吃饭,这次他表示愿意。这个时候的张爽,面部肌肉松弛,并且面颊上开始有了血色。整个人显得很平静,在去餐厅的路上我和他聊起了打架的事情,他表示他也有责任,并且同意和曾达荣和解。这个时候我们遇见了曾达荣(不知道为什么曾达荣没有同其他人一起去餐厅,可能这也是天意吧)我们三个人一同前往餐厅,并且坐在一起吃饭。两个人在饭桌上彼此给对方夹菜(没有任何人要求他们这样做)并且和解。
       总结:这个案例中,两个人之间打架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孩子处理内在情绪的机会,孩子过往的成长经历中受到了不同的伤害,借着这种情绪突变的机会就是很好帮助孩子愈合内心伤口的机会。对待曾达荣和张爽我采用的都是相同的方法,倾听孩子的哭泣,给予孩子安全的空间,然后静静的等待伤口的愈合。同样的事情,两个孩子表现出不同的状态。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孩子内心所积压的不同。每个人内心都有道德观,每个人都知道打架到底好还是不好,根本不用大人去阐明这个观点。我们要做的是消除孩子遇见问题就要使用暴力的内在动力。
情况二:
       地点:兴坪老地方国际青年旅社202房间(我和闵老师的房间)
       时间:21日晚9:00-10:00
       事件:张爽哭着跑到我们寝室,说他在寝室被人打了(由于寝室暂时调整张爽的寝室原来有他和邱藏,后来临时加入周福智过度一下)。根据事后了解情况如下:三个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孩子踢了一脚,不偏不倚的刚好踢到张爽右手大拇指指甲上,导致右手大拇指指甲上翻破折,甲床淤血。
       张爽哭着来到我们寝室,我让他坐到床上抱着他的肩膀倾听他的哭泣,闵老师给他披上一块大浴巾,检查了他右手的大拇指指甲(指甲比较长)并进行了处理(剪掉长指甲,用冰块冷敷大拇指)一系列的动作之后,张爽感觉右手的疼痛减轻了。这个时候我和闵老师到他们寝室把另外的两名当事人也请到了我们的房间。
       孩子们都来了,三个孩子自然的坐在一张床上,面对坐在另外一张床上的闵老师和我。我感觉这种座位的分布显得过于对立,于是就问周福智是否愿意坐到我的旁边。于是周福智就坐到了我和闵老师中间。闵老师就把张爽的伤势告诉了其他两位孩子,这个时候周福智就开始流眼泪了,我问他是不是感觉害怕了,他摇头。闵老师问他,是不是心理对张爽受到的伤害感到过意不去?他点点头,并且很真诚的走到对面张爽的面前给张爽鞠了个躬(这个过程是自发的,我和闵老师并没有要求他怎么做),我们能感觉到他的确满怀内疚,虽然这是一次意外。闵老师问张爽愿意接受周福智的道歉吗?张爽点点头。看来两位当事人都平静了,因为时间已经不早了,我们就让大家回去休息。张爽和周福智走出房间回房去了,但是邱藏没有走,他自己选择留下来。他告诉我们他感觉内心难受,我们问他为什么,他说,是他让周福智不和张爽玩的,才导致了这场意外的发生。老实说,他的举动让我和闵老师都很感动,我们都没有想到他会这样。闵老师接着问他是不是愿意回去后同张爽道歉,他说愿意,于是就回房间去去给张爽道歉了。
       总结:冲突不一定产生仇恨,冲突可以增加彼此的了解。有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这则案例的确让我感觉到孩子的善良与坚强。他们不怕面对责任,并且愿意承担责任。内心道德的评判标准要高于成年人,问题是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是否信任他们拥有的这种高尚品德,是否信任他们拥有这种能力,并给以他们机会去学习和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各种冲突。如果我们只是用自己的一系列道德观来绑定孩子,或许就会屏蔽掉很多孩子美好的品质,并扼杀孩子自由发展和人格塑造的机会。
  
          张爽没有哭够,他还需要更多的机会来进行内在自我的愈合。第一次的哭泣后我和闵老师对他都有这样的直观感觉,果然仅仅一天后他便再次寻找自我愈合的机会,因为对他的内心来说这个夏令营是安全的。(随后的两次哭泣再次印证了我们的想法和观点)

情况三:
       地点:老地方餐厅
       时间:24日晚7点左右
       事件:晚上吃饭,刚上菜他们所在的小组就开始抢菜,一开始张爽没有参与抢菜,后来看到菜快没有了,也就跑过去,被同桌的史老师批评。张爽激烈爆发,并冲出餐厅。我当时在另外一张桌子上,跟随他跑了出去,在马路的拐角抓住了他。
       哭泣,夹杂着委屈与愤怒。与前面处理他内在的创伤一样,给予孩子爱、理解与支持。倾听孩子的哭泣。抱着他哭泣了大概二十多分钟,他慢慢的安静下来,并能清晰的描述事件的经过。描述的过程中已经没有了负面情绪,然后把他带回餐厅和我同桌吃饭。

情况四:
       地点:茶社
       时间:24日晚7:30-9:00
       事件:晚上请来自韩国的金大叔给孩子们在茶社讲解韩国的茶道,品尝金大叔各种各样的韩国茶和韩国泡菜。金大叔讲解完,大家排队到金大叔处领取韩国茶,张爽本来排在前面,稍微离开了一下队伍,等他回来后,本来排他后面的廖启真就不给他让位,张爽就发作了,大喊大叫。当时正在他们身边的史老师呵斥了张爽。张爽负气冲出茶社,在茶社外面的巷子里我截住了他。
       这次他非常生气,不是生呵斥他的史老师的气,而是生排在他后面廖启真的气,平时他都是把廖视为好朋友的,有种被好朋友抛弃的感觉。故而非常愤怒。这份被抛弃的感觉如此强烈,让我很怀疑应该是来自原生家庭过往的创伤。这份愤怒太过于强烈,以至于张爽爆发出夏令营以来最强烈的情绪。
       闵老师也来了,从理智的层面上同张爽展开交锋,将他更深层次的愤怒与恐惧激发出来。整个过程你来我往持续了大概十多分钟,张爽的情绪爆发到一个新的高度。然后闵老师撤,我上。继续给予安全的环境和爱,让他在哭泣中高声的宣泄,这个宣泄的过程持续了大约半个小时。张爽逐渐平息下来了。我们找了个地方坐下,我静静听他对整个事情的看法。给他讲了一个公交车的故事,最后张爽平静的站起来告诉我他要换座位(公交车故事里,换座位看风景的一种说法)。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感觉到被抛弃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这种被抛弃的感觉会影响到在生活中同其他人正常交往。除了父母没有什么关系是必须而且不得不被保持的,为什么一个同学能带给他这样强烈的感觉?我们认为,在他和同学的关系中可能投射了一些对父母的要求和期许。这里面他和同学之间所发生的事情不是问题的焦点,焦点是要释放出内心深处的恐惧。

情况五:
       地点:茶社
       时间:29日下午
       事件:今天下午是夏令营结束的茶话会。大家相互留联系方式,相互发言本次夏令营的种种收获。外面下着小雨,在茶话会中途休息的时候,发现张爽和廖启真开始动手打架。从上一次张爽爆发到今天过去了5天时间,这五天中张爽的改变是巨大的,友爱、关心集体、愿意付出、服从、并且变得平静。晚上吃过晚饭就要出发了,看到他们动手,我的第一感觉是张爽在寻找最后的机会处理内在的创伤。
       闵老师把两人分开,并带走了处于愤怒中的张爽。我去看廖启真,他没有受伤,并且表现得比较平静。闵老师抱着张,张在挣扎,挣扎的力度之大超乎想象,完全不像一个小学生。闵老师抱着挣扎的张,大概持续了几分钟,然后我接手。接下来对体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个孩子内在有太多的愤怒和狂躁的情绪,接下来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我们都在这种巨大的体力消耗中度过。最后张平静了,通过这种挣扎他释放了很多内在的东西,人也软了下来,在征得他的同意之后我们回到了茶话会。他能安静的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和刚才与他发生冲突的同学的事情,似乎已经不再是事情了。
       晚上在桂林机场通内蒙来的小朋友分手的时候,张哭得很厉害。事后他告诉我,这辈子他是第一次因离别而痛苦。

关于张爽
       刚来夏令营的时候他的右眼皮上一片青色,离开夏令营右眼皮上就只剩一点点青色了。回去的车上他自愿承担了作为车长的工作。
个案二:朱明德
       地点:兴坪
       事件:借钱
       一天早上刚吃过早饭我接到朱明德母亲的电话,说她儿子钱花光了想问我借一百块钱。我答应了。在大厅集合等待出发之前,我坐到朱明德身边。把他母亲来电话的事情告诉了他。
我说你是知道我会借钱给你的,现在我们俩来模拟一下借钱的过程好吗?他表示同意,以下是对话的记录。
       第一次:
       我:朱明德你好,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朱:我想借钱。
       我:好啊,你想借多少?
       (朱,陷入思考状态)
       朱:随便。
       我:好啊,那我借你两块。
       (朱,大汗淋漓,眼光不敢对视)看到这种情况,我叫停,问他是否愿意在准备再来一次,他表示愿意。
       第二次:
       我:朱明德你好,找我有什么事吗?
       朱:我想借钱。
       我:好啊,你想借多少?
       朱:不多也不少。
       我:不多也不少是多少?
       朱:就是不多也不少。
       我:那好,借给你五块。
       朱,开始哭泣。我拉着他的手,整个哭泣持续到队伍出发,大概持续了15-20分钟。
       出发的路上我告诉他,是否愿意有机会再来模拟一次,他表示愿意。第二天一个合适的机会,我们进行了第三次模拟。
       第三次:朱明德你好,找我有什么事吗?
       朱:我想借钱。
       我:好啊,你想借多少?
       朱:我想借一百。
       我:好的。
       然后给了他一百元。
     
       为什么这么一件小事给这位孩子如此大的压力?谁剥夺了他自我选择和控制的权利?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第一天和第二天同一个人面对同一件事情上所表现出来的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二天的对话过程双方都非常轻松,自信。夏令营后期朱明德同其他孩子的交往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同内蒙的其他小朋友。

案例三:
       曾达荣
       地点:兴坪
       事件:借钱
       曾达荣的母亲给闵老师打电话,希望闵老师能借五百块钱给曾达荣,闵老师表示同意。闵老师找到曾达荣,告诉他已经接到他母亲的电话,可以把钱借给他。闵老师问他,你需要借多少钱?曾达荣:20。闵老师再次确认,你认为20就够了吗?曾达荣很坚定的点头,20就够啦。
       单人独木舟活动中,小学五年级的曾达荣第一个划到终点线。小学三年级刚毕业的周福智第二个到达终点。本次夏令营中最大的初三毕业。
       作为成年人或许我们真的不知道孩子想要的是什么。
发表于 2011-5-31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这里是允许生气的。话刚说完,他就开始哭啦(可能他从没想过一个大人会允许孩子生气)。我说,你愿意让我握着你的手吗?他点点头。于是我握着他的手,面对他坐着。他开始小声抽泣,哭泣的声音很小,哭不出来(长时间被压抑的明显表现)。我慢慢的向他靠近,将他的头搂过来放在我的胸口。他哭得更厉害了,但是依旧是没有办法大声的哭出来,甚至哭泣的过程都显得不顺当。我一边握着他的手,另外一只手慢慢抚摸他的头部和后背。用轻柔的语调告诉他,每个人难过的时候哭泣时正常的,我们是允许哭的。随着他通过哭泣慢慢的释放,我能明显的感觉他松弛了下来,甚至表现得很虚弱,犹如大病初愈一般。这个时候,积压在孩子心理的创伤已经在慢慢愈合。


这一段真感动。
发表于 2011-5-31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感觉到被抛弃时非常严重的一件事,这种被抛弃的感觉会影响到在生活中同其他人正常交往。除了父母没有什么关系是必须而且不得不被保持的,为什么一个同学能带给他这样强烈的感觉?我们认为,在他和同学的关系中可能投射了一些对父母的要求和期许。这里面他和同学之间所发生的事情不是问题的焦点,焦点是要释放出内心深处的恐惧。


小时候离开父母,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被抛弃的感觉。真的很严重。而且,孩子也会伪装自己的伤痛。这个非常真实,是我的亲身经历。
发表于 2011-5-31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闵真棒,欣真棒
发表于 2011-5-31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呀!真希望可以和孩子们在一起。
发表于 2011-5-31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美丽村姑 于 2011-5-31 18:58 编辑

很认真的看完,很震撼。

我在孩子7个月——1岁半的时间里,也曾经抛弃了他!因为我没有条件带着他在同一个地方工作。

在孩子2岁半——3岁这段时间里,我又一次抛弃了他!因为我没有能力抚养他,那个时候我自顾不暇。

这些一直让我心怀愧疚。
发表于 2011-5-31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美丽村姑


没关系的,越小的时候,越容易疗癒。
发表于 2011-5-31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美丽村姑
发表于 2011-5-31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
预祝顺利!
发表于 2011-5-31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常思兄转来这样好的帖子,我还需反复多读几遍。这几段文字里的宝贝太多了,得细细拣。
发表于 2011-6-1 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啊。
懂孩子的人做教育,孩子幸甚,家庭幸甚!
发表于 2011-6-1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疗愈,然后放手,让小大人们自己解决自己的纷争,我越来越喜欢小大人打来打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07:59 , Processed in 0.02215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