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309|回复: 3

推荐博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佟屏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5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佟屏亚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研究了一辈子玉米, 今年78岁了, 不在沉默, 去年到今年开始站出来说话了。
佟屏亚http://baike.baidu.com/view/594247.htm
佟屏亚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88471331_0_1.html
发表于 2011-5-28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淮海夏玉米种业考察记事

金秋季节,正是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籽粒灌浆时期,作者考察了河南、山东、河北等省的玉米生产形势,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展现眼帘,植株整齐,果穗硕大,籽粒饱满。到处见到农民怀着喜悦的心情准备收获。



一、中州大地玉米喜获丰收



驱车驰骋中州大地,途经郑州、开封、焦作、新乡等几个地区。省农业厅一位技术人员介绍说,河南省今年玉米生产形势特别好,是历史上少有的丰收年景。一是玉米面积增加。2010年河南省玉米面积可能达到4400万亩,创历史新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今年玉米价格上扬,激发农民种玉米的积极性。二是减少了一部分棉花面积。三是老天帮忙。因冬小麦收获延迟,夏玉米晚播了5~7天,生育期有所延后,但7月气温较高,加快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后期天气适宜,没有发生太大的自然灾害。四是品种优良。河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是玉米品种是浚单20,其次是郑单958,其他还有中科4号、鲁单981等。

作者在考察过程中,至少遇到5家种业公司召开现场会,展示自家培育的新品种。一位企业经理说:这两年农业部改变了良种补贴方式,取消了“项目”招标程序,我们不再忙于到处“投标”开会,全靠品种优势和服务优势竞争市场。原阳县几位农民特别告诉作者:良种补贴“一卡通”直接发钱了,我们可以自由地选购高产优质的玉米种子。

在豫北修武县考察时,遇到河南秀清种业公司召开现场会,展示新品种秀清77-9,植株清秀,果穗细长,剥开苞叶,露出黄澄澄的籽粒,硬粒型,品质好,穗轴细,出籽多。育种家王先生在田间详细地介绍新品种特点:株型紧凑、适宜密植、穗位适中,抗倒性、结实性好。这块地的主人张姓农民介绍说,这块地是小麦茬,因天旱播种延迟7~8天,下种时施了化肥,并没有特别的技术管理,老天帮忙,估计亩产能有七八百公斤,他的高兴劲溢于言表。农民和经销商都围来观看,当场有很多农民打听种子价格,在哪里能够买到。现场会使作者受到启发:让农民用自己的田间产量和栽培技术宣传品种,正应了常说的谚语:“千好万好不如眼见好,金杯银杯不如口碑”。



二、浚单20玉米种植面积扩大



辽阔中州玉米地,程相文培育的浚单20种植面积喜拔头筹,连续三年位居第一。2009年这个品种在全国种植面积3678万亩,2010年可能达到4000万亩。如加上推广的浚单18和浚单22等品种,浚单号玉米面积可能接近1亿亩了。

育种家程相文因培育浚单20并大面积推广而闻名全国,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已升格更名为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年逾七旬的程相文被尊称为“老院长”。作者重访原来的科研所旧址,看到崭新的办公楼拔地而起,宽阔的院落,平坦的柏油路,洁净的实验室。试验场规划出整齐的玉米地,植株青绿,果穗绽黄,令参观者耳目一新,啧啧称道。

程院长告诉作者,半月前“全国玉米高产创建现场会”、“浚单20产业化研究与开发项目观摩会”在此召开,最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座谈会”刚刚结束。今天刚好有空。他接着又说,刚才接到电话,明天省里领导同志又要来看玉米了。

程相文主持的玉米展示田,可以为满足不同层次的参观者提供的景观:领导看气派,专家看门道,农民看产量。不论谁来参观,都会有所受益,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作者参观了有关部门在浚县设置的全国玉米新品种展示田、黄淮海玉米区试田,玉米高产栽培试验田。可以看出,今天全国玉米育种在植株形态上基本仿效三种类型:一类是郑单958,一类是先玉335,再一类就是浚单20了。程相文告诉我,他培育的浚单号玉米已经有好几个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在生产上应用的有浚单18、浚单20、浚单22;新推广的还有浚单26、浚单29等等,好品种受到种子企业的青睐,争相购买营销权,还有后门硬的经理甚至托请政府高官以获得品种经销权。

在玉米试验场,有农业院校或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在实习或工作,田头挂牌北京或省级试验单位的“项目”。据作者了解,这些“项目”有的为当地科研或生产有所贡献,但也有研究单位只是选块地,挂个牌,不见有人来,秋收时匆忙来测个产取个数,就“借鸡下蛋”“完成”了从国家争取到的科研任务。

作者询问程院长育成的玉米新组合什么时候参加区试。他略一思忖说:总觉得新组合还有不足之处,不忙于审定,还要再观察几年。程院长的话语,彰显一位严谨科学家的作风和品德。程院长告诉作者,浚单20已经通过国家玉米专家组评定,拟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科技奖励。



三、“超级玉米”黄淮海折戟沉沙



在黄淮海大地玉米一派丰收景象中,也出现了很不协调的声音。作者9月中旬在山东、河南、河北考察玉米,听到政府官员、管理人员、农民、经销商强烈反映山东省登海种业“超级玉米”的严重减产事故,表现出的是小穗、秃尖、粗缩病、青枯病。

《河南日报》等报纸连续发表文章:“登海662玉米种带来绝收一片”、“登海玉米种致豫鲁冀等省农户损失惨重”、“开封30多万亩玉米得‘癌症’农民损失高达3亿元”、“两万亩‘高产’玉米缘何成了秃头?”矛头直指登海种业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国审品种出了问题谁之过?是造福农民还是坑害农民?天灾乎!人祸乎!

“超级玉米”最先在河南东部地区发病。河南日报报道,杞县、兰考等县农民种植约5万亩登海662发生粗缩病,其中约3万亩发病率30%~60%,约2万亩发病率90%以上,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每天有成百农民到县委、县政府上访。文章见报后,河南省的中牟、开封、通许、西华县,山东省的济宁、金乡、成武、巨野、嘉祥、单县、滕州、枣庄、淄博市,河北省的曲周、鸡泽、磁县,江苏省的邳州、高邮、六安市等,农户均因种植登海“超级玉米”发生秃尖、粗缩病、青枯病大面积减产致电报社,急切盼望登海种业公司能给个说法。作者在山东枣庄、河南新乡、河北石家庄等地考察,所见登海662玉米,植株虽矮健,但穗小、秃尖、感病,减产至少在1/3或更多。

一位参加新乡地区玉米减产事故调查的专家告诉作者,新乡地区8个县有6个县“超级玉米”发生小穗、秃尖。在原阳县某村,调查车辆被100多位农民包围,群情激愤,要求政府主持公道,赔偿农民损失。豫东某县一位政府负责人代表农民意见到山东登海种业交涉遭到拒绝。河南日报一位记者说:电话采访登海种业公司,没人接听;给董秘办打电话,回应“不了解情况”;给河南区销售负责人联系,答复两点:一是玉米粗缩病是世界性的难题,登海种业的种子没有问题。二是要怪当地政府不作为,没有做好预防玉米粗缩病的宣传。这位经理最后说:“你们愿意怎么报就怎么报吧!”接着登海种业公司迅速调整了各区销售人员,新任经理都说“不了解情况”。明摆着是要拖上十几天玉米收了就没有“保全”证据了。

省农业科研同行提供的一份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公告:“国审玉2009010*登海66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感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矮花叶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瘤黑粉病,高感玉米螟。”这样一个什么病都不抗的品种,昭然若揭地要发生重大事故,怎么会堂而皇之地通过审定并让大面积推广呢?

登海种业是一家上市公司。7月31日公司发布2010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87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系销售“超级玉米”所得。

在一次座谈会上,经销商抱怨登海种业采取“诱骗式”暴利营销,每袋(单粒播种1亩)种子售价50~60元,返利20~30元,经销商看到有利可图,花大力气促销“超级玉米”,声称抗各种病害,亩产1400多公斤。农民为获取高产出高价购种上当受骗。一位农民气愤地说,我是冲着中央电视台宣传的“登海”品牌去买的,太坑人也太寒心了。这辈子再也不种登海玉米了。一位经销商叹息说,“超级玉米”完了,我连本都赔进去了。一位基层官员说,登海种业老板是全国人大代表,要是别的企业,早就抓起来了。

农业部确定2010年为“种子执法年”,旨在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发生如此大面积减产绝收事故,应该秉持公道,依法行政,给弱势农民合理的赔偿。登海种业应高姿态发表道歉声明,承担责任并赔偿农民减产损失。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也要认真检查,汲取教训。

0 M

四、为经销商创造公平的法制环境



作者在山东、河南、安徽等省考察时,遇到有的基层种子管理部门反映种子执法人员实行“自收自支”不合理现象,给“权”但不给钱。机构要运转,运转要经费,人要有饭吃,这就靠自己去“创收”。职能部门本应为企业提供服务,但却把被服务者变成了寻租对象,随意下达收费罚款指标。这么一来行政执法成为占有权力资源的方式和分配既得利益的手段,并将这种规则“合法化”。

基层经销商最怕的是“乱收费!执法人员每次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罚款。”一位经销商掰着指头数乱收费、乱罚款项目:你经销的种子每袋缺1两,罚!你经销的种子水分超标5%,罚!你进货记录和经销票据不完整不规范,罚!你销售的郑单958包装袋标注千粒重420克,而审定品种为360克,属“发布虚假宣传”,罚!标注“产量超过农大108品种10%以上”,违反国家《反不正当竞争法》,罚!标注品种产量“接近吨粮”,属虚假宣传,罚!如此等等。罚款有一个自由裁量权,从罚1000元至罚10000元,无非是给一个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时老板要赶快找人说情,请吃一顿饭,塞上一个信封,就万事大吉了。

山东省某县种子站有6名执法人员,全为“自收自支”,就是说全年工资福利和经费完全依靠“执法”解决。一位企业老板说:大部分企业都守法经营了,去罚谁啊?为了生存,只有没事挑毛病找碴儿。经销商天天提心吊胆,随时罚款临头。这样下去不是长事啊,于是双方共同商定了一条“规则”:全县7家注册1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每年上交7000元的保护费共4.9万元;全县167家种子经销店,每年交600元的管理费共10万元。两项加起来约15万元,这样平均下来可以保证每位执法人员年收入25000元,在县域经济可也算是衣食无忧的好差事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相安无事的生态平衡利益链,还去执什么法打谁的假啊。市场品种多、乱、杂,假冒伪劣种子泛滥。上面要来人检查,事先都给老板打过了招呼;检查人员走了,就发个短信:平安无事喽!

《人民日报》10月12日发文评论说:中央政府历年来对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三乱”问题非常重视,尤其是对其中的乱收费,三令五申要求各级政府予以清理整治。然而,一些行业的收费项目却呈日益增加的趋势。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合法的与不合法的,听命行事的与自行其是的,界限不清,繁杂混乱。一些乱收费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蚕食着改革发展的成果,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今天应是法制社会,但“法治”却成了“罚治”,一些地方执法人员动不动就实行“重罚”。“罚治”一旦成为执法的惟一行政手段,社会矛盾恐怕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与建设法制环境的目标背道而驰。



五、夏玉米收获偏早是一个共性问题



中秋节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发山东省潍坊市机械收获玉米的新闻。第一个印象是,收获太早了吧?第二天,作者驱车潍坊市的几个县的农村,看到2/3的夏玉米已经收完了,乡间道路,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晾晒的玉米棒子。一位基层官员告知,十几天前就有农民开始收获了,现在有的农户已经整完地准备播种小麦了。

收获时间为什么这么早?官员说,这是本地农民的习惯。进入9月,只要有一户开镰,很快一个村子的玉米就陆续收获了。

据山东省农机管理办公室发布资料,“山东省玉米机收面积3610万亩,机收率达到71.51%,标志着我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第一省的诞生。”

潍坊市农业科学院一位研究人员告诉作者:他们以郑单958和金海5号作过两年的玉米分期收获试验,都证明本地玉米适收期应在国庆节前后,早收10天,分别减产10%和18%,这相当于每亩少收了50~100公斤的产量。他领作者到试验田看一块6月20日播种的郑单958,从果穗上抠出籽粒,胚线还很高,用指甲掐一下,胚部溢出白浆,估计至少含有40个水。他说现在本地白天最高气温24~26℃,夜晚最低气温12~14℃,温差比较大,正是玉米灌浆增重的好时期。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去年曾向市政府提出玉米适进晚收的书面建议,但宣传乏力,执行起来收效甚微。

玉米丰收可喜,收获偏早可惜。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收获时期偏早是一个共性问题。作者9月上旬在豫北地区考察时,玉米基本上都是青枝绿叶,但个别地区有不少农户已经开始收获了。省市农业科研单位通过研究都认为,夏玉米临近国庆节收获比较合适。专家建议,在不影响秋播整地前提下,适当晚收促进玉米灌浆,降低水分,提高品质,增加产量。每推迟1天收获,千粒重提高2~3克,每亩增产5~10公斤;如延迟10天收获,每亩增产50~100公斤。按黄淮海地区1.5亿亩玉米计算,减收产量可是一个惊人数字啊!



六、玉米大国呼唤“秋收革命”



秋收时节,在黄淮海地区考察时,玉米机械收获作业只是偶尔看到,更多的是农民手挥镰刀,砍秆掰穗、奋力劳作的情景。与夏收时小麦联合收割机轰呜着驰骋田野的景观相比,玉米机械收获作业却显得有些冷清。

据农业部资料,我国小麦机收率达82%,跨区机收已为夏收的一道风景线,全国共组织跨区作业队7600多个,投入各类抢收作业机械1000多万台套,高峰期日平均投入联合收割机20万台,日收获小麦1200万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农机技术人员告知,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受间作套种影响,机播面积为58.2%;而收获机械化程度很低已成为制约玉米发展的“瓶颈”。

在潍坊地区考察时,适遇玉米收获机械田间作业示范。管理人员介绍:玉米收获是玉米生产中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约占整个玉米种植投入劳动量的55%农机技术告知,在玉米生产过程中机械化占重要地位。人工收获玉米,每亩摘穗、剥叶、装车等费用约需42元;而以玉米收获机替代,不仅把农民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降低成本,包括机具折旧费、机手工资、燃料费用、修理费用全等,每亩花费不超过25元。因此,玉米机械收获是减轻农民“三秋”劳动强度,增收增效的有效途径。

但是,农民认为,这个数字并不代表“完全”的机收,而是把单一工序的摘穗、粉碎秆秸也列为全盘机收。有些农户认为每亩25元仍然偏高。因为相对来说正是农闲季节,“3861”部队很从容地就把玉米摘穗、运输、脱粒工序完成了。

在山东省考察,正值农业部在潍坊市召开全国玉米机收暨“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座谈会。据会议资料,山东省是全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程度发展最快的省份,今年机收面积预计达到70%,河南省为40%,河北省为25%。据农机专家介绍,黄淮海地区应用最多、性价比最好的是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其技术成熟、作业性能稳定,3行背负式是主推机型;近期开发的小麦玉米互换割台式联合收获机销量持续增长,但其动力配置偏小,其他技术性能、使用寿命等有待实际应用的进一步考验。

玉米生产大国呼唤“秋收革命”。在一次座谈会上,农业科技人员讨论推进夏玉米收获机械化存在问题。一是家庭承包地块偏小,不适宜大型机械操作;二是种植方式多样,有平作畦作,有间作套种,有宽行窄行;三是玉米品种多乱杂,植株高大,偏晚熟,籽粒含水量高,机收只能摘穗和秸秆粉碎,很少能剥除苞叶和脱粒。这无异涉及到一场种植制度、育种方向、经营体制的变革。实现玉米机械收获任重道远。
发表于 2011-5-29 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真好,近来都不敢吃玉米了,看来过段时间又有玉米吃了
看到姜姐回帖,赶紧跟着冒个泡
发表于 2011-5-29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金的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6 15:04 , Processed in 0.02262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