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6000|回复: 15

中医究竟如何看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9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之中医看病虽云四诊合参,实际是以症状为主,兼看舌脉,此种诊疗方法为教科书所教授,这个固定思维为一入中医之门就已经被深深的灌输,于是在这种灌输下中医执迷者越走越深,越走越不会看病。为何?方向错了,只能越走越错了。下面以一例病例说明我理解的中医究竟该如何看病。
    某男,41岁,主诉:乏力、怕冷、男性功能差多年。同时伴随睡眠差,每晚必须饮酒方能入睡,口苦,厌食,大便干,四肢冷。该患者患病多年,四处诊治,观其病例,曾服用过大剂量附子、红参之属,服用一剂后即烦躁,两夜未合眼。后改他医一边滋阴一边补阳,服用两月余无效,反而逐渐加重。后分别服用过燥湿健脾之药、补气消食、化痰祛湿等药无数,均未见好转。观其舌质淡,舌苔黄厚,脉象:太阳脉,关尺沉弦有力,寸脉滑而散大。余诊完脉便言此病易治(余在临床均会告知患者病是易治还是难治),处大柴胡汤原方两剂,大概剂量为:柴胡9克,枳实5克,生大黄2克,黄芩5克,白芍5克,清半夏6克,自加一片生姜一枚大枣(因时间较长,只能记得大概剂量)。病人言语中还时有怀疑,取方而走。两日后复诊曰所有病都已去大半,且非要款待我,曰多少年从未感觉身上如此轻快,且服药后泻了几次,晚上睡觉出了一身汗之后身上就再也不怕冷,四肢亦温,而且男性功能也很好,睡觉亦好。余诊其脉关尺弦已减,仍有弦像。观舌质变红,舌苔还厚,原方再处两剂,愈,后此人给我介绍很多病人。
    由此病看,此病关尺弦有力,为中下焦郁滞,当因势利导,通下便愈。若再遇与此病证状完全一样之病人,若再出此方未必有效。乏力、怕冷明显的少阴病证状,但是如果没有脉象微细就一定不敢用四逆汤之属;口苦是少阳病证状,如果没有小柴胡汤的脉象就不能用小柴胡汤(此病若关尺脉弦而不甚有力即可用小柴胡汤);大便干的阳明病证状,如果没有脉象有力就不能用泻下之法治疗。所以如果见到怕冷手足凉就用温法,最多可获半愈之疗效。所以以余个人之见,当先见到微细脉,然后问病者有手足冷、但欲寐等任何一个证状,便可证明咱的脉是没问题的,处温补之四逆汤便可获愈。中医将病人的表现称为“证”而不以他字代之,即说明这些表现只是表象,如果有了脉象这个反应人体整体气机状态的象,再加之表象的“证”证明,则我们便可放胆用药。就如小柴胡汤但见一证便是,很多医家争论到底是哪一证,而且为之争论不休。以余见随便一证便可。如果追着证不放,就如同只看表象,古人称之为“夸父逐日”。日为表象,东升西落,追逐表象,只会落得“夸父”累死的下场,而且往往追求表象的人总是喜欢夸夸其谈,所以是“夸”父。故而《伤寒论》的书写体例为“辨某某病脉证并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总是脉在证前,即辨脉、再证,然后论治。
    还是我常举的一个例子,一病人胃痛,喜冷饮。请问此病诊断为胃寒还是胃热?如果单纯通过这两个证状你就下一个诊断,那就是臆断。因为你如果诊断此病为胃热的根据是:因为病人喜欢吃冷饮所以胃是热的;如果诊断为胃寒亦可以找到很好的根据:由于病人长时间喜欢吃冷饮,所以必然导致病人胃寒。究竟该诊断为何还需有脉诊做依靠。
发表于 2011-4-9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生 于 2011-4-9 10:21 编辑

某男,41岁,主诉:乏力、怕冷、男性功能差多年。同时伴随睡眠差,每晚必须饮酒方能入睡,口苦,厌食,大便干,四肢冷。
不把脉的话,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应该可以。用黄元御先生一气周流的体系也能解释。交流之语,请指正。
发表于 2011-4-9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所言甚是,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发表于 2011-4-9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
发表于 2011-4-9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脉证合一,药方无敌!
发表于 2011-4-10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很想学会把脉,自己自学在别人身上把了一年也发现脉象的确很有用,倘若只观其证而不能脉准,终是把握不了病人气机。脉象也是反映一气周流全身的,我的问题是楼主可不可以建议或者说你自己推崇些关于气机周流全身的书籍,不胜感谢!
 楼主| 发表于 2011-4-10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颠勒


    《伤寒论》,我个人感觉讲一气周流最好的书。
发表于 2011-4-10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先生可以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呀.
发表于 2011-4-10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jiangxiao8041

那什么时候舍脉去证? 什么时候又舍证取脉?

就在医者的意念中吗? 中医, 意着也.
发表于 2011-4-10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什么时候舍脉去证? 什么时候又舍证取脉?

就在医者的意念中吗? 中医, 意着也.
---------------
成文法辅以案例法,论域自然缩小,“什么时候”的边界自然逐步明晰,当然仍然会留有个别机缘病例留待医者发挥。
发表于 2011-4-10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诊脉,再结合表象是这个意思吗。不要光看了证。
发表于 2011-4-11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我个人感觉讲一气周流最好的书。 ”

  谢谢楼主。虽然从今年2月份开始自己读伤寒论原文,每天细读一小节,但真的发现自己基础知识不扎实,看来还得好好读,去内经里头找点东西。
发表于 2011-4-11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王庸医先生


    先生如何联系?讫请先生诊治不知可否?
发表于 2011-4-11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姜与炙甘草
望而知之,闻而知之的时候就可以舍脉舍证了。
发表于 2011-4-11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jiangxiao8041

如何练习望和闻的本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23:04 , Processed in 0.0208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