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1496|回复: 28

如何学习中医?小新老师一席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7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学习中医?小新老师一席谈
本周在新浪微群和qq群的聊天话题是“如何学习中医?”

小新老师和大家共同探讨,气氛很好。以下是内容整理,与大家分享:

好,今天的主题是如何学习中医,开始。
很多人在学习中医前,都迷茫这个问题。如何学好?从何下手?

一般来说,学好中医三个条件:
一、依止经典。
什么叫依止经典?经典在中医里,简单的讲,几部书,《内经》《伤寒》《神农本草经》。这都是学好中医的必修课。后世的医书,比如《针灸甲乙经》黄元御的《四圣心源》都很好,都可以做为参考。依止经典,就是要从这些经典里吸收营养。

古代凡成为大医者,没有不学经典的。比如说金元四大家,有些同学可能比较熟悉。这些都是开宗立派的人物,但是他们最早怎么学的?经典!那到了清代,学习中医的方法有了新的途径, 从《药性赋》《汤头歌》《医学三字经》开始学。也就是自下而上的学习法,上面说的从经典入手,是自上而下的学习。有一点基础了,再学经典。这样有一个好处,简单,易上手。有一个坏处,就是高度不够,他日成就未必高。自上而下的学习,也有一个坏处,难,不易学。但也有一个好处,居高临下。当你有一天掌握经典的神髓时,你会发现,你与古人站在一个高度看问题。后世的中医书,太简单了。

清代的经方医师,陈修园。可能大家都知道。《医学三字经》就是他写的。他说什么,他说:除了经典,后世的书全可以烧掉。虽然说极端,也说明了一些问题。然后大家看现在中医学院的医学教育。为什么成不了大家?只学教科书,不学经典。医古文变成选修课。古文看不懂,如何阅读那么多的文献?如何与古人对话呢?

再说第二个条件:师承。
师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如果一个同学,没有老师,完全自学,看经典,能不能出来。答案是,当然能。但是你当中会有曲折,会迷茫,会痛苦。比如人家跟师,有了问题,老师一教就懂了,你可能得很久的摸索。也就是说,学得比较寂寞了,哈哈哈。以前人说,自小在门中,出手强三分。就是这个道理。在同样的努力条件下,有师承与无师承是不一样的。比如说,针灸。首选要选穴。如果老师在你身边,教你,这个地方是穴位。你一下子就知道了。然后,下针。老师在身边,你有底气,一下就扎了。但是你是自学,就比较惨。先得找一个愿意给你下的。而且你得胆大,敢下,做好应对针灸意外的心理准备。
这就是无师的痛苦。

但有没有好处呢?当然有。那就是没有门户之见,比较开阔,有一天悟道了,也可以开宗立派。以前山东中医药大学有一位老先生,也是经方家。叫李克绍。他原来是小学老师,后来自学中医,无师自通。他有一本著作,叫《伤寒解惑论》,以后大家学伤寒,一定要看看。与他同时代的伤寒家,刘渡舟先生,是有传承的。自小学的是《医宗》。两人一对比,就看得出两人的不同。不是说谁高谁下。就是一个是气宗,一个是剑宗的那种感觉。关键是,你能不能耐得住寂寞,熬出来。我有一个朋友,六代中医。七岁能将《脉经》整本背下来。出手看病,家学的风气就很盛,什么病,用什么药,而且效果确切。这都是传承的好处。所以凡事皆有利弊。比如说,千古寒温之争。到底温病是什么?历代书上说了一大堆,越说越迷糊。如果老师有传承,一句话说透了。有时候,真传就是一句话。但是你悟,那就痛苦万分。再比如,现在流行火神派。比着吃附子。谁敢开附子,谁就是名医。是这样吗?如果你有传承,你就不会这样用。为什么要学经典?学经典就是有高度。让你一看就知道,何为对,何为错。这样就少走弯路。这才是经典的意义。没有师承,就以经典为师,以往圣先贤为师,也是可以。

还有第三个条件:热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有没有兴趣,这个其实是最重要的一点。没兴趣,有经典,老师逼你也不成。你得真想学,真觉得这是个好东西。这样你就肯下工夫。肯看书,肯问人,肯找资料。有时候,老师一句话,同行一句话,让你受益终身。很多人为什么喜欢中医。是原来对传统文化有喜爱。最后一看,中医很好玩。抱着这个心态就来学习了。这样才能入门。
以上是三个条件。

还有,学中医,能不能上层次,上到什么样的高度。这就取决每个人的悟性。中医不像西医,是工业化生产的。中医是手工的艺术品,好中医都是工艺美术大师。西医是工艺品工厂的流水线工人。两者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有人说,你看啊,现在西医好,干的人多,医院多,病人也多,中医就不行了。是不是?其实,中医可能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无法超越西医的这种“繁荣”。

因为,西医是工业产品。中医是艺术品。工业品可以大规模生产,艺术品不行。中医只能如诗经说的: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家明白我意思吗?

中医是一种很模糊的医学。什么是模糊的?艺术是模糊的。两个人弹琴,一样曲子,一个弹得好,一人不好。如何评判?感觉。感觉是什么?不可量化的东西。学中医上不上层次,说到底,就在这个不可量化之上。可量化的,都是等而下的,工的层次。不可量化的,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又客观存在。这就是中医中的“神圣”的层次了。你一听人的咳嗽声。一个处方就出来了,就能治病了。不要以为很玄,我就这么干过。当中是有道理的。而且道理都在内经中。我也可以讲出来。有些人学习很努力,但不一定上境界。有些人嘻嘻哈哈,但却能上境界。这就是悟性。

小叮当:提问!中医初学者适合学习针灸吗?
回答:初学者,学习针灸,是一条很好的道路。
张子和说,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针灸的学习,离不开内经,熟悉了内经,你的中医基础也就打实了。
有一些中医学家,一辈子只针灸的,不开药,也很厉害。

小叮当:穴位有365个,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吗?
回答:正经的穴位,不算奇经的,是361个。常用的穴位其实并不多。
有一些针灸大夫,一辈子可能就用三十个左右的穴位。
你要全记住,就背歌决。不过,你不用很快就忘。
内经以五俞穴为主。十二经脉,六阴六阳。阳经穴六,阴经五。所以一共是66个。
而66个里有三分之一可能你都用不到。把五俞穴用好了,也是个很好的医生。
以前全真派的马丹阳,用十二个穴位治病。如果有老师带你,很快就能上手。
如果没有,只有穴位按摩,或用灸法。

小叮当继续问:有什么推荐的针灸书吗?
回答:最好的当然是内经,甲乙经,针灸大成。
初入门级的,看看求医不如求已都可以,也不错,简单易懂,绝大多数的知识来源于针灸大成。

信,提问:中医到底要不要用西医的方法? 比如感冒之类的病症?
回答:中医与西医的差别,不在方法。而在于指导哲学与思维方法上。这一点上,两者相冲突,完全不相容。
所以造成方法各异。中西医结合了这么多年,结合出什么来了呢?结合出了中国特色的西医。

橘子:我想问的是.缺少实践的情況下.如何理解经典?
回答:合自然不是有口号吗?中医生活化,只要你注意,中医就在你身边,你到处可以实践啊。
比如说,内经讲四气调神,就是讲人如何作息养生。这个你就算不看病也能做起来的,内经可不是一本专门讲看病的书。

星宇:真正的中医是不是都需要做到身体力行——养生?
回答:是的,中医看病是以不病调病人。医生首先要健康,才能去治人。中医师的普遍寿命长。一般中医师都比较注重养生保健的。

信:中医有那么多派别:温热、寒凉、滋阴神马的,迷惑…….不知道该随哪一个?
回答:哦,中医有派也无派。最好的派是经典派。经典说对的,就是对的,不符于经典的就是错的。这样就不容易走弯路。神马派别都是浮云。
发表于 2011-2-27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坦白说,想跟大师级的人学习。但人家不愿意教你,咋办?最后只能自己学习,有些人坚持不下去就放弃了。所以说,学中医真的要讲缘份。我形容自己就象一只蚂蚁,没有人指点路径让我走,只有自己慢慢学习、领会,不止下问向论坛的高手请教。虽然爬得慢,但相信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的。现在是沿着三七网向前走。说真的,没有三七网,自己不知又要走多少弯路。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家有好几个层次。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比如有人适合去开诊所,有人适合去公立医院,有人适合在民间,有人适合保护自己的家人,有人适合去做医学教学,有人适合去为中医摇旗呐喊,有人适合办网站,有人适合唱反调,有人适合去跟西医决斗,有人适合去振兴传统中医和传统文化。

路很多,会遇到的指点你的人也很多,不一定要跪下来磕头,才叫做师父的。

真的拜师,道法侣地才,每样都要具足啊。应当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定位,来发展。
发表于 2011-2-28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美好的文章。医道也。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美好的文章。医道也。谢谢。
师承好 发表于 2011-2-28 11:28


老兄你这几年还好吧?
发表于 2011-2-28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受教了。
我也觉得自已像一个漫步在沙漠中的人,找不到方向。不明白自学什么时候才能成才,但是我不会放弃,穷我一生的精力来学习。
发表于 2011-2-28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正见难得!久违了!欢迎常来这里交流心得。
发表于 2011-2-28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的经方医师,陈修园。可能大家都知道。《医学三字经》就是他写的。他说什么,他说:除了经典,后世的书全可以烧掉。’
这段话虽说极端,但说的也不是没道理。
与阵修圆的主张相反的是,有几位国医大师主张经典能浏览就可以,尊崇温病学,强调细读清代近代著作。这就是我们的国医大师,自己没悟透经典医学,还主张后学者只能浏览经典就可以,没必要去学习。。。。
现在的国医大师著书立说之风如他们大小便失禁一般一发不可收拾,所谓临床验方没几个能经的起患者的验证,盛名之下又如此吹牛皮误导后学者,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
发表于 2011-2-28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上而下, 應該從《易》開始 , 沒有《易》, 何來《神農百草》?
要通《易》,則要靠靜定功夫了,學是是學來的。
发表于 2011-2-28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我恶意攻击他们,我学医当初,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只能买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的著作学习,因为他们是当代大医,我没有别的选择,用了十年时间,头悬梁,锥刺股,回过头来看看,看过的很多是废品,一个人用十年时间看不能治病的温病学著作,简直是对自己人生的强暴和糟蹋。后来看到李可的著作,看到扶阳的兴起,才叛变到经方。。。。
主攻经方之后,用经方治愈过很多原先治疗无效的疾病。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杏林医怪

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盅和气二陈汤。

沒有一番寒徹骨,哪有梅花撲鼻香。

現在批評誰,罵誰,都是次要的。批評李可的人也有不少,但是沒有一個水平超過他的;連跟他差不多水平的,也不會批評他。

所以我覺得,中醫學到家了,也不用去跟西醫決鬥,那是做給外行看的三流熱鬧。
真正的上工治未病,是從自身做起,逐漸影響周圍的人的,不是喊口號打群架的把式。
发表于 2011-3-1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天下无医才好呢,呵呵。
发表于 2011-3-1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彤 于 2011-3-1 10:59 编辑

纠结于孩子和自己的身体问题(孩子6岁多,有哮喘,我自己一直月经不调),感叹中医的神奇,让我走上了自学中医之路,   
  看了老师的帖子,我对学习中医更有信心了!而且,看来自己是幸运的,我是从唐云老师的《走进中医》开始的,后来看了不少当代的中药书籍,主要是当代中医的教材,也翻开了《伤寒论》,《黄帝内经》等经典,但是太难,于是在网上看一些老师讲解的视频,自以为入门了,但是后来来了三七网,看了三七老师对于病症的判断解读才发现自己仍是门外汉呢!一度非常迷茫!后来看了三七老师的关于如何学习中医的帖子,于是最近开始认真钻研《伤寒论》,看关于解读《伤寒论》的著作,读《医理真传》,渐渐的有了一种拨开迷雾的感觉,理解了什么是六经辨证,理解了生病于气候的关系(以前总纳闷问诊单里怎么会有天气这项!),至此才感觉自己似乎真的开始入门了!于是我对于学好中医又有了信心,感谢三七老师,感谢无私分享的前辈们 ,但愿自己有足够的悟性。 最高目标:大医天下!最低目标:医好自己。
        感谢命运,让我有幸了解了神奇的中医
        感谢老师们,让我走进神奇的中医殿堂!
        最后,希望前辈们不吝赐教,再次感谢!
发表于 2011-3-1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
发表于 2011-3-1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一定顶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09:59 , Processed in 0.02831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