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444|回复: 8

母慈子孝-三十年家庭教育心得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4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良玉女士、钟茂森教授 母子演讲2007年7月演讲于香港)
  提 纲
  前言
  (一) 家庭教育的老师——母亲的第一责任
  (二) 家庭教育的起点——胎教
  (三) 家庭教育的基础——孝为德之本
  (四) 家庭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
  (五) 家庭教育为龙头——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圣哲教育兼收并蓄
  (六) 家庭教育的升华——促进孩子为和谐世界立德、立功、立言
  (七) 家庭教育的原理——教子三十年的感悟
  结束语
  (七) 家庭教育的原理——教子三十年的感悟
  结束语
  前 言
  母亲: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们母子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就家庭教育的话题,与大家交流和探讨,并向各位请教。
  去年夏天,我们母子曾应邀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演讲。我曾以《母亲应如何教育子女,为和谐社会做贡献》的讲题,和东北的乡亲交流请教,反应十分热烈。会议的组织者与编导、摄影人员,冠以《母慈子孝》,制成影碟,一些文化公益网将此上网流通。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教育好儿女,而天下的儿女都想当孝子贤孙。人心思善,社会盼和谐,我们非常感动,非常理解。
  很惭愧,我们母子并不是做的很好。但是今天走上这个讲台,是一种爱心的驱使,是带着一种美好的心愿,这就是:我们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拥有智慧和慈爱,希望天下所有的儿女都能孝顺和成才!
  请允许我们先作一下自我介绍:
  我们母子是来自广州市一个很普通的家庭。我叫赵良玉,今年63岁。退休前曾做过《中国食品报》记者、《广东食品报》副主编,以及广东省社会福利集团公司公共关系部经理等工作。
  我只有一个孩子,就是儿子钟茂森。他今年34岁,于1995年广州中山大学毕业,即到美国留学,攻读硕士和博士。于1999年获得金融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和肯萨斯州州立大学教书,后来移居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商学院教书,是该校最年轻的教授,(昆士兰大学商学院是全澳洲排名第一的商学院)。茂森的教学工作获得优秀评价,并多次荣获国际学术最佳论文奖。茂森还担任广州中山大学的客座教授。茂森除了在大学里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之外,业余时间学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的经典。所以每天生活很紧凑、很充实,至今还是单身汉。
  回忆我们母子走过三十多年的路程,可以说是:母亲爱儿子,儿子爱母亲,是爱的感受,是爱的沟通,是爱的奉献。下面我们就把这爱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仅仅是一得之见,希望能为朋友们提供一点参考,也希望朋友们指正!
  准备从七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 家庭教育的老师——母亲的第一责任
  (二) 家庭教育的起点——胎教
  (三) 家庭教育的基础——孝为德之本
  (四) 家庭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
  (五) 家庭教育为龙头——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圣哲教育 兼收并蓄
  (六) 家庭教育的升华——促进孩子为和谐世界立德、立功、立言
  (七) 家庭教育的原理——教子三十年的感悟
  (一)家庭教育的老师——母亲的第一责任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在八年前,茂森26岁时,在他博士毕业前夕,他寄给我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说:
  亲爱的妈妈:
  我欣喜地向您报告:我的论文即将完成,我在今年八月份便能圆满博士毕业。 非常感激您四年来对我的鼓励和支持,使我在学业道路上一帆风顺。我如今即将戴上博士帽,第一个感念的就是您——我伟大的母亲!
  我诚挚邀请您来我们学校——美国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商学院(Louisiana Tech University)参加我的博士毕业典礼。我将陪您参观美丽的校园;我将穿上博士礼服与您摄影留念;我将介绍您认识每一位优秀的教授和同学;另外,我将陪您游览美国主要风景区。
  您的旅途费用将由我全部负担。随信附上经济担保与银行证明(供签证使用)。我相信,您的赴美旅途一定充满欢乐。
                                                                                                    儿: 茂森 敬呈
                                                                                                    1999年3月31日
  母亲:接到儿子的信,我非常欢喜! 从小学到博士毕业,这中间经历整整二十年的过程,我伴随孩子,走完了这二十年的学习生涯,现在圆满了,孩子可以出来为社会服务了。就像看到自己栽的花,盛开了;就像看到自己种的树,果实长出来了,成熟了,心中自然有说不出的欢喜。
  茂森博士毕业邀请母亲参加毕业典礼
  儿子:感谢母亲把我培养成人,回忆在我二十岁生日的时候,母亲给我一个语重心长的贺卡,她说:你在母爱的阳光下,已长成20岁的青年。一年360天,那是7200个日日夜夜啊!无论我是在忙碌中,还是在痛苦中,无论我是穷困,还是富足,你都是在温饱和安乐中成长。
  从广州第一幼儿园到中山大学,我用心血浇灌你这颗小树,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在你成长的各个阶段,为你策划安排,用智慧之水浇灌你这颗小树,因为我是你的第一任老师。
  与你促膝谈心,共同探讨人生宇宙的哲理,用温暖的友情滋润你这颗小树,因为我是你的朋友。
  茂森儿,珍惜青春的年华,常问问自己:20岁,我是大学生,30岁,我是什么?40岁,我将站在社会的那个阶层?
  ……
  各位朋友,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亲”,最动人的呼喊就是“妈妈”,这是意味深长的字眼,这是平凡而伟大的称
  呼。它充满了温暖与慈爱,它显示了神圣的责任与教化。母亲,您对我的教育,是与我的生命同步。妈妈,您是我的亦母、亦师、亦友。
  母亲:一个农民的喜悦是什么?是面对丰硕的秋收。
  一个母亲的喜悦是什么?是看到孩子的成才。
  为家庭培养一个好孩子,为社会培养一个人才,这是我们每一个做母亲的心愿,是我们作母亲的责任与立志。当我们决心要做一个负责任的母亲时,才可以要孩子。我是28岁才生这个儿子,是有了要把孩子培养成人才的心愿才育儿。
  我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体会到:母亲的第一责任是教子。我也有社会工作,但是它在我心目中是排第二。做父亲的,应该把社会工作排第一,母亲把教子排第一,这样夫妻主外主内,各有重点,使家庭和谐,是儿女的幸福。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太太不用外出工作,在家专心相夫教子,那当然更好。但是现今社会,大多数还是夫妻双方都要工作的。可是,不要忘记,我们做母亲的第一责任。
  有些年轻的母亲觉得认真负责地教育孩子是件很累很苦的事。可是我要问一声:如果你的孩子学坏了,成为社会的败类,你不就更累更苦了吗?如果母亲不把孩子教好,你以为是自己的事情吗?——那是对社会的损害;
  我们看到今年四月份,惊骇世界的美国弗吉利亚理工大学的枪杀案。凶手是韩国学生赵承熙,仅因为恋爱问题的不如意就枪杀了32名无辜的师生。这是因为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长久以来养成孤
  僻、冷漠、仇恨的性格,最终酿成多少人的家庭悲剧!其父母愧对美国人民,因自杀未遂,被送进医院……
  如果母亲把孩子教好,你以为是你一家人的事吗?——那是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的孔母、孟母,她们培养出孔子、孟子这样的圣贤人物,使当代乃至千秋万代的人受益无穷!
  孩子和母亲接触的时间是最多的,从胎儿、出生、婴儿时代,少年,青年乃至以后走向社会,母亲的影响都是极大的。如何看待家庭
  教育?如何看待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在翻阅了许多关于教育的论著,找到了一些古德对家庭、母教的重要性的论述。
  儿子:世少善人,由于家庭无善教。
  而家庭之善教,母教最要。
  1.以人之幼时,日在母侧,其熏陶性情者,母边最多。
  ——摘自《印光大师文钞》复叶玉甫居士书
  2.欲家国崛兴,非贤母则无有资助矣。世无良母,不但国无良民,家无良子。
  —摘自《印光大师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
  3.须知为天地培植一守分良民,即属莫大功德。
  [母亲解释:做父母的也不必太紧张,把儿女培养成一个守法公民,就功德无量!]
  ——摘自《印光大师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
  4.世无圣贤之士,由世少圣贤之母之所致也。
  ——摘自《印光大师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
  5.治国平天下,自齐家始。所以治国平天下的权力,妇女操一大半。
  ——摘自《印光大师文钞》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
  6.国乏贤人,其根本皆由家庭无善教所致。而家庭之教,母之责任更重,是以光(印光大师)屡言教子为治平之本。
  ——摘自《印光大师文钞》复安徽万安校长书
  [母亲 解释:国家没有人才,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责任就在母亲身上,教育好儿女是世界和谐的基础。]
  7.人果能善教儿女,自可家道兴隆,天下太平矣!
  ——摘自《印光大师文钞》复沈来澐书
  8.家庭有善教,则所生儿女皆贤善。家有贤子,则国有贤才。穷则自淑,化及乡邑。达则兼善,普益斯民。如是之益,出于家教。家教之中,母教最要。
  [母亲 解释: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儿女优秀。儿女都优秀,
  那么国家就有人才了。有良好的家教,自己做好,即使没有机会发达,也可以影响周围的人及乡里。如果发达了,能够普益天下人民。这样的好处利益是来自家教,来自母亲的教育。]
  9.无贤母,又何由而得贤子女哉。此种极平常之道理,人人皆能为之,所痛惜者,绝少提倡之人。
  [母亲 解释:没有贤明的母亲,哪有优秀的儿女?这是很平常的道理,要大力提倡!]
  10.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
  ——摘自《印光大师文钞》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
  母亲:印光大师是民国年间赫赫有名的大法师,是佛教界的祖师级人物,他对于家庭教育的论述很多、很精彩。这里仅引用十段话,就可以看出古人所说的“至要莫若教子”的道理。
  教育好儿女,为治国平天下做出贡献,有没有人做出这样的榜样?历史上有三位杰出的母亲,是教子的典范,她们真的为治国平天下作出贡献。三位母亲是周朝政权保持八百年的幕后英雄。她们就是太姜、太任 、太姒。“太太”一词,就是从她们而来的。
  儿子:周朝三位杰出的母亲:太姜、太任 、太姒, 太王妻太姜 生子:
  长子 太伯
  次子 仲雍
  三子 王季 ——妻太任 生子
  周文王 ——妻太姒 生子
  长子周武王 生 周成王
  次子周公(辅助武王与成王)
  这三位母亲生的儿子,无论是做君王,还是没做上君王,都非常贤德。太伯和仲雍,了解父亲的心意,主动让贤,让三弟王季继承王位,并传位给周文王。孔子赞叹太伯的德行,说:“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德行达到了顶点了)。什么德行呢?——孝悌的典范! 太伯顺从父亲的心意是孝,成就了弟弟是悌。这孝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太王早就看出周文王继位后会成为圣贤的君王,所以大哥二哥理解父亲,让贤了,让三弟继位,自然传给周文王了)。
  周文王、周武王以及周公都是孔子最推崇的人。都是历史上圣贤国君,都是贤士。
  母亲:原来我们母亲手中操纵着天下太平,社会和谐的大权。咱们做母亲的,是给社会输送人才,还是输送垃圾,岂能不珍重!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很希望为社会培养出一名出色的教授。我觉得教书这工作很高尚。所以当茂森高中毕业时,我就正式对他说:“你好好努力,当上教授,我愿意做教授的母亲,你要满我的愿。儿子果然很听话,博士毕业后,就在大学里教书(教金融学),没有去银行界、企业界工作,也许去银行界、企业界工作,收入会更高一些,但是儿子还是重视母亲的意见,他选择了大学,而且很快地使我当上了教授母亲。
  茂森在大学任教,无论是在美国大学,还是在澳洲大学,校方对这个中国青年的评价都是:“非常优秀”。
  在大学任教获好评
  茂森在昆士兰大学任教,因获得优秀研究奖,《澳洲邮报》特报导此事。(《邮报》是澳洲发行量很大的报纸。)
  茂森在美国教书时,是以杰出专家学者身份,而获得美国政府批准的“绿卡”,移居澳大利亚前,校方以一个月的快速度,同时办好我们母子的“澳洲绿卡”(永久居留)。我们接到移民签证后才动身赴澳。
  茂森在去年(2006年)给我的生日贺卡中总结说:
  儿子:在过去的33个年头里,您用爱心之土培育,以智慧之水浇灌,使我从一个小树种,逐渐发芽、茁壮、长大。回首走过来的路,您现在可以欣慰地说:“我的辛苦得到了安慰。我为社会培养了一名博士。我当上了教授的母亲!”
  博士妈妈  教授母亲
  母亲:可是随着我们母子精神层次的提高,我对教授的含义,对它的深度和广度的认识也不断提高。我不仅希望儿子成为一名出色的金融教授,而且希望儿子成为一名具有中华传统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教授!成为一名君子教授!成为一名圣贤教授!
  我是一个充满信心的中国妇女,深信孟子所说的:“人皆可以为尧舜”!我们做母亲的不仅要立志,为祖国,为人民培养技术人才,还要为人类培养圣贤的种子!要帮助孩子走上圣贤之道。
  今天的世界,需要千千万万个孟母!
  让我们来学习做孟母吧,肩负起教育儿女的责任,肩负起母亲的第一责任!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家庭教育的起点——胎教

  母亲:教育得从源头说起。茂森的教育首先得力于胎教。
  这要感谢我的母亲给我的言传身教。茂森生于1973年。那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期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书籍很少,几乎没有。幸运的是,我的父母都与教育有缘。父亲在大学教书,母亲是师范学校毕业,但没有外出工作,而是在家里相夫教子。当时是处在文化大革命的严峻历史时期,许多传统的文化都被当作“四旧”破除了。“胎教”这一词,我是第一次从母亲那里听到的。
  母亲告诉我,种树要选优秀的树种育苗,育儿要从作胎开始。
  母亲告诉我,因为人在天地之间,必然要受自然变化的影响。
  因此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特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以及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节气前一天,夫妻不宜同房作胎,因为节令前一天,是季节变化交替时刻,很动荡,防作胎不稳;另外雷电交加的日子亦不宜,怕以后生出来的孩子性格暴躁等等。
  母亲告诉我,在怀孕期间,眼睛要看美好的东西,耳朵听庄严的声音,口不说轻浮的话,行动稳重,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到生产时要忍耐,疼痛时不要叫喊,叫喊损伤元气,会增加胎儿的恐惧,要集中心力,忍住痛苦把孩子生出来。
  母亲亲切的教导,我不仅记住了,而且做到了。在整个怀孕期间,我们夫妻分开,我住在母亲家中,生活是清净而庄严的。十月怀胎,是妇女忍辱负重的日子,应该有一种庄严感。夫妻之间虽然互相关心,但没有男女之间缠绵之语。我当时白天还有工作,很少听广播,也很少看什么闲杂书报(当时还没有电视)。我每天的心态很宁静,每天从早到晚看到最多的是母亲的形象,感受母亲的气质。
  我的母亲是一位儒家思想教育出来的典型中国妇女,是在生活中完全做到的温、良、恭、俭、让(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女性,也是至今为止,我心目中最佳贤妻良母的形象。
  我的母亲是一位儒家思想教育出来的典型中国妇女:温、良、恭、俭、让。
  母亲每天早上五点前就起床,操持家务,耐心地做一日三餐,性格柔和,作风稳重,待人宽厚,乐善好施。
  我的父亲是一位正直的中国知识份子,崇尚淡泊,不攀缘权贵,在大学里教书,勤勤恳恳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曾发给他荣誉证书。
  母亲对父亲非常尊重,而且六十年的夫妻生活,都是如此。我常常看到母亲给父亲倒茶,端洗脚水。父亲喜欢吃什么饭菜,母亲就做什么。母亲也很喜欢阅读历史、文学作品,很喜欢读孩子们写给她的信。母亲是父亲的贤内助,父母是白头偕老的典范。
  父母是白头偕老的典范。
  我童年时代,父亲教我学习《古文观止》,和给我讲很多历史故事,从“缇萦救父”,“木兰代父从军”,“孔融四岁让梨”等孝悌故事,到“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教育的故事;从“范仲淹划粥苦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等艰苦奋斗的故事,到“蔺相如完璧归赵”,“诸葛亮鞠躬尽瘁”等为国尽职尽忠的故事;以及“李白斗酒诗百篇”,“苏东坡赤壁怀古”等文学家的故事…… 父亲不仅讲述,而且还有评论,这些忠臣孝子,刻苦读书,和智慧做事的典范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中,以后我在生活中都学会运用。在“文革”期间,没有书读的情况下,这些历史的典范仍是我心中的精神支柱。后来,我又把这种精神和这些故事传给了儿子。茂森所受的教育是有家庭的传承。
  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在父母的教育下,有两名成为主任医生,一名是高级工程师,一名是记者和主编。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社会作贡献。
  茂森的童年时代受到外公、外婆以及舅父、姨妈的影响都很深,就是在这样的传统的教育氛围里出生、长大的。
  回忆当年,在怀孕期间,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营养,当时的历史条件,物质生活清贫,一切凭票限量供应。布票,我记得是规定每人每年七市尺(2.3米,一年只能做一件衣服的供应量)。还有肉票、糖票等等。所以我怀孕期间素食多。当时国情是这样。
  由于母亲的言传身教,以及我怀孕时寡欲清净的生活,给茂森奠定了一个良好的胎教基础。国情造成的环境,值得感恩。在茂森以后读书过程中,特别是出国留学后,远离父母,还能保持俭朴清净的生活,远离一切娱乐场所,特别是我要求他在整个读书期间,不谈恋爱,不结婚,茂森完全做到了。而且还能把自己节省下来的奖学金,每月寄回中国,孝敬父母。我深深体会到他能做到这些,是完全得力于清净的胎教。
  “文革”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多起来了,我才看到古代圣贤的国君,周文王的母亲太妊,人们评论:“有胎教,致使文王有圣德”。太任在怀孕期间,“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说傲言。”原来母亲教我的,正是中国传统的胎教。
  我有一位朋友,是朱老师,她告诉我,她的弟媳妇,结婚后怀孕期间,每天下班回来,吃完晚饭,什么活也不干,就坐着不动看电视,听时代歌曲,都是你情我爱之类的节目。后来,她生了个女孩,这个女孩上小学三年级时,居然会主动给男同学写纸条说:“我爱你”。这件事发生之后,她母亲非常惊讶和生气,说:“这孩子怎么会这样呢?谁也没教她啊?”朱老师对她的弟媳妇说:“你要反省一下你的胎教,你天天看电视听时代歌曲,你的女儿在肚子里就学会了这些。”
  我还听到许多朋友告诉我,在怀孕期间,父母都读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佛家的《十善业道经》、《地藏经》等,孩子出生以后,童年时代就表现的善良文明,很容易接受教育。
  是的,胎教非常重要。做母亲的要培养健康的树苗,日后才能谈到为祖国输送人才。
  我们民族的命运,是掌握在千千万万个母亲手中!
  我们世界的希望,是寄托在千千万万个孩子身上!
  母亲的责任多么重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重胎教!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家庭教育的基础——孝为德之本
  母亲:我曾经读过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的事迹。他在数学和物理方面的天才在中学时代就被他父亲发现了。杨振宁先生的父亲是教书人,但是杨的父亲并没有在数学、物理方面强化儿子的知识,而是在杨振宁读初中时请了一位出色的国学老师到家中教儿子学习儒家的经典《孟子》,杨振宁先生从头到尾能背诵《孟子》,他听老师讲解《孟子》,体悟《孟子》,杨振宁先生说他一生的事业都得力于《孟子》给他的思想启发。
  茂森青少年时代的家庭教育,得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经典有关孝道的教育:特别是儒家的《孝经》,佛家的《父母恩重难报经》,道家的《文昌帝君元旦劝孝文》、《吕祖劝孝文》。
  在茂森五岁的时候,我在家中的门板上第一次用粉笔教他唐诗《游子吟》:
  儿子:《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母亲:这首短短的小诗,写出了母爱在生活中的细微处,也写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这是茂森的第一次家庭文化课。然而茂森的天资并不聪明,很顽皮、淘气。这首小诗,他足足学了一个月才会背诵,而且由广州话改说普通话(国语),开始说的很糟糕。但我是很有耐心地教他。克服了初期的困难之后,我们的学习速度就加快了。我们共同学习这些关于儒、释、道孝道方面的经典,有时我讲述,儿子听,有时儿子读诵给我听。我们共同进入学习境界,进入孝的氛围,我们母子都很快乐。对于《孝经》上所说的:“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些教诲,茂森牢牢地记住了。
  在1984年春节,茂森十一岁的时候,在我们家族传统的春节聚会上,兄弟姐妹们都带领自己的孩子来到父母这里,给老人磕头拜年,献上礼物红包,而且各家的孩子都要献辞。小茂森的发言是:
  《怎样孝敬父母?》
  儿子:《怎样孝敬父母?》
  《孝经》里有这样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敬父母,一方面是物质上的孝敬,要让他们丰衣足食,按时给他们一些零用钱,经常给他们买一些可口的食品,尤其当父母患病时,子女应尽全力照顾好老人,也为自己的子女树立好榜样。更为重要的就是精神上的孝敬。我们要关心老人,要尊敬他们,有事同他们商量,尊重他们的意见,使他们精神上感到愉快。
  母亲:这是十一岁时茂森在家族春节年会上的发言主要内容。在我们的家庭文化箱中,保留着这些资料。
  事隔十年,在1994年,茂森21岁的时候,他正在广州中山大学读书,在我那年生日的时候,我收到有生以来见到的第一个特大贺卡,同时也是第一次接到儿子的红包——用勤工俭学的收入孝敬我的人民币三千元。他在贺卡封面上写:“献给我最爱的妈妈,小牛茂森 1994.1.2.”。他的贺词很长,我节录一些与大家分享:
  儿子:亲爱的妈妈:
  在我眼里,您是母亲,也是菩萨!您对我无私无求的布施,给与我衣物、财帛、吃穿用具,使我的血肉之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您教我风度礼仪,人情练达,办事思维,人生规划……您领我走入佛法的殿堂,教我认识三世因果的道理,体悟宇宙人生的真谛。
  您赐给我智慧和力量,使我拥有应付命运风浪的勇气和能力,立志远渡重洋,求学深造……
  啊,亲爱的妈妈,您是位育我、教我的母亲,您是位度我、觉我的菩萨!
  您的恩赐,不仅使我一生受福,还使我百生千生受福。这样似海的恩情啊,千生难以图报!
  您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我发愿为您做护法人,我要在世间取得大成就,以此来供养我最敬爱的菩萨妈妈!
  儿 茂森 叩呈
  一九九四年元月二日
  母亲:茂森在广州中山大学读书时,利用业余时间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在广州的宝洁(P&G)公司打工,所以才能为我的生日献上红包。
  当时,茂森带领的大学生自行车广告队,为宝洁公司在广州市内挨家挨户派送洗发护发的试用装。茂森是骑自行车跑遍广州。在那个年代,政策规定大学生毕业后,如果不直接在国内服务,而是自费出国留学,那么四年本科毕业需要向学校交付一万元人民币,作为补偿国家的教育培养费,茂森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就主动以自己的勤工俭学收入交付了学校这笔费用。
  什么是孝?善事父母是孝。再说的通俗一些:孝,是子女善待父母长辈的伦理道德行为的通称。
  《孝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在“开宗明义章第一”,孔子就明确地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里孔子为我们揭示了,孝,是道德的根本和教育的源头。
  儿子:《孝经》并不长,仅仅1799字,分作十八章。可是它在儒家最重要的十三部基本典籍中(哪十三部?《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是最显赫的。因为历代帝王都纷纷为《孝经》作注解,有魏文帝、晋文帝、晋孝帝、梁武帝、梁简文帝、唐玄宗以及清朝顺治、康熙、雍正皇帝等。据说《后汉书•本传》记载,“汉制,使天下诵《孝经》。” 为什么皇帝都对《孝经》这么重视呢?因为提倡孝道,能使人民心地淳厚,安居乐业,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孝经》里就回答了这些问题:“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儒学以仁为核心,而孝为仁之根本。
  《孝经》 概括了人一生的行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一个人的身体,毛发,皮肤等等,都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不敢使它们受到毁伤,所以,自爱自重,就是孝的开始。把孝扩大,效忠国家,服务人民。如果能修身行道,建功立业,实现圣人的主张,不但使自己扬名于后世,而且也为父母增光,这是孝德最终目标。孝,开始于事奉双亲,中间经过事奉国君,服务于国家,最后达到立德立功立言,建立千秋功业。
  “孝”的层次,是不断提升的,可以分为“小孝”,“大孝”和“至孝”。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所有的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大孝”;能成为圣贤,普利天下众生,使千秋万代获益无穷,是“至孝”。
  母亲:孝,本源于亲子之爱,《孝经》上说:“父子之道,天性也”。
  在茂森17岁时,那时还在中学读书,当他父亲过生日时,茂森填了一首词《念奴娇•子承父志》,献给自己敬爱的爸爸(茂森的父亲是广州人,曾在北方工作过,也曾参过军。)下面与大家分享这首词:
  儿子:父亲大人:
  今天是您生日的喜庆日子,儿感念您养育的恩情,特填词一首,并用以自勉发奋立志,以报答您似海的恩情之一粟。
  《念奴娇•子承父志》
  辗转北南,冒风雨,为国重任勇担。
  半生辛苦,鬓已苍,熬尽人世艰难。
  少小凄凉,年长从战,踏遍沪粤甘。
  保家建国,安图名利饱暖?
  曾忆窗前月下,谆谆育爱子,哪计冬伏?
  逝者飞速,转瞬间,健儿已代小犊。
  子承父志,岂惧寒窗苦,愿仿鸿鹄。
  恩深难报,惟献鲜英一束。
  儿:茂森 敬上
  1990年12月23日
  母亲:孝,在人生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道家的《文昌帝君元旦劝孝文》中说:“今日是元旦,为人间第一日,吾当说人间第一事。何谓第一事?孝者,百行之原,精而极之,可以参赞化育,故谓之第一事……” [注解:参赞化育:孝,是一切善行的根本,是百善之先,爱心的原点。至诚到了精极之处时,就可以帮助天地化育万物,可以与天地匹配,并立而为三(天、地、人)。(语出《中庸》第二十二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历史上的舜王,就是一位把孝做到至诚,“精而极之,可以参赞化育”的典范。据二十四孝的故事记载,舜的真诚孝心感动了后母不再迫害他,感动了大象为他耕田,小鸟为他播种,感动了尧王把两个公主嫁给他,后来把王位让给他。舜因为至孝,纯孝,连父母迫害他,他都不生 怨恨,反而检点自己,在家中更殷勤地孝敬父母,关照同父异母的弟妹,感动天下人民都学习他。舜,是因为孝,而获得家庭的幸福,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百姓的爱戴,而尊贵至帝王之位。
  孝德,是第一重要的事。在生活中如何落实呢?
  茂森在美国留学期间,以优秀的成绩,获得学校的奖学金,他每月按时给父母寄300美元(相当人民币2400元以上),其中给我寄200美元,给他父亲寄100美元。因为他父亲早年与我分手,那时,我们还没有学习佛教,他另成立家庭了。而我和儿子在一起。这笔钱,在当时来说,对一个家庭是一份很好的收入了。而茂森自己的生活情况怎样呢?这里摘录一段1996年1月7日他在留学期间给我的来信:
  儿子:(茂森给母亲1996.1.7信:)冬天的路易斯安那州挺冷。我们这儿晚上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有一天早上起床,竟发现天上飘落许多雪花……目前是最冷的时候,我可以挺过来,便可省些钱,无须买棉被了。尽管冷,我仍然保持每周一两次的冷水浴。
  我目前的学习、生活都较单调,每日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菜饭,走同样的路,读同样的书。我尽量让自己在单调中求单调,使躁动的心熄灭。我每日早、晚警示自己安住单调的生活,直至获得博士学位为止。因为我深深懂得:我来美国不是享受的,而是在欠着父母的恩德,花着父母的血汗钱,若不努力读书,天理难容!
  所以我突然很喜欢寒冷的冬夜,因为在冬夜里我才能体会“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才能享受范仲淹断齑划粥的清净。这个星期五晚上,下了一场冻雨,格外的冷,然而我的进取心却比任何时候都强了。我要以优秀的成绩供养父母!妈妈,请您放心,您的儿子向您保证,向您发誓:我一定会孝顺您,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二位!
  母亲:这信里说的“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我们可以理解为: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就是《文昌帝君元旦劝孝文》所说的孝,是“人间第一事。”
  儿子:当年,母亲给我的回信,这样说:
  母亲:“寒冷能使人如此理智和坚强。感谢路易斯安那州的冬天!感谢清苦、无欲的生活!它使人恢复性德之光!中国六祖慧能大师说:人的本性(佛性)里什么都具有(具有智慧、福德等等),只是人们长久以来迷失,被贪、嗔、痴的尘土封盖了,使其不能显露。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开启人性的宝藏呢?——用“孝”。这是第一把钥匙。孝养父母,扩而大之,孝养一切众生。茂森,你先做一个榜样,给青年们看看!”
  后来,我到美国参加儿子的博士毕业典礼,从同学们的口中才知道,茂森在生活中是处处节省,从各方面节约开支,那段时间,主动停止了冬天的暖气,坚持素食,每月从学校的奖学金中省下钱来寄回中国,孝敬父母。
  儿子:记得当时为了省钱,冬天也舍不得买棉被,只盖着从中国带过去的毛毯过冬,实在冷的时候,就把所有的衣服盖上,甚至连书本都压上。我感到,年轻人身上少一点饱暖和安乐,心里就多一分报恩和进取。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确实如此。
  母亲:每当茂森生日的时候,他总要在给我磕头之后,读一遍《父母恩重难报经》,每当读到下面的句子,他常常是流着眼泪:
  儿子:《父母恩重难报经》
  父母恩深重,恩怜无歇时,起坐心相逐,近遥意与随。
  母年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
  阿娘怀子,十月之中,起坐不安,如擎重担,饮食不下,如长病人。月满生时,受诸痛苦,须臾产出,恐已无常,如杀猪羊,血流遍地。受如是苦,生得儿身,咽苦吐甘,抱持养育,洗濯不净,不惮劬劳,忍寒忍热,不辞辛苦,干处儿卧,湿处母眠。三年之中,饮母白血,婴孩童子,乃至成年,教导礼义,婚嫁营谋,备求资业,……如斯养育,愿早成人……父母恩德,无量无边……
  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绕须弥山,经百千劫,血流没踝,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遭饥馑劫,为于爹娘,尽其己身,脔割碎坏,犹如微尘,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打骨出髓,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欲得报恩,为于父母书写此经,为于父母读诵此经,为于父母忏悔罪愆,为于父母供养三宝,为于父母受持斋戒,为于父母布施修福……
  【注解】这里讲的“书写此经,读诵此经”的意思是:广泛宣讲孝道。古人印刷术不发达,只能靠书写经书赠人,没有演讲光碟,只能教人读诵。今天,不仅要宣讲孝道,而且要以身作则,做孝亲尊师,立身修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榜样,这才是大孝,才能真正报恩。
  在佛经《大正藏》中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报母恩。经于一劫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而未能报一日之恩。」父母恩深难报 ,是佛说的。古人对此深信不疑,力行不倦。中国有二十四孝的经典故事,流传至今,感人肺腑。可是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对商品经济的概念太强了,而忽视了人类文化的根本——孝道。
  母亲:孝,是人之根。比如树有根。没有根,怎么长枝叶花果?
  儒家,视孝为第一善(“百善孝为先”);佛家,视孝为第一福(《佛说观无量寿经》云: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道家,视孝为第一事(“人间第一事”)。
  行孝,要靠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经典的教化力量,然而,父母的以身作则,也是最具权威的教育,是无声的命令,使孩子不令而从。
  儿子:在我们青年学习孝道的座谈会上,常常会向大家问一个问题,迄今为止,你曾做了哪些事,让你的父母最开心,让你的父母常常回味?
  比如,我们年轻人第一次拿了工资会想到父母吗?我的姥姥告诉我说:“你妈妈第一次的工资收入,给家里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每人都买了一件衣服。” 这件事,让我的姥姥高兴了很久,而且许多年后,她还会说起这件事。
  还有令公公、姥姥开心的是:母亲对她的哥哥姐姐们的无私帮助,使老人心中欢喜。我的母亲在她的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但是母亲总是热情地帮助哥哥姐姐们以及他们的孩子:解决工作调动,找房子,孩子的转学、入学等等生活问题。《弟子规》说:“兄弟睦,孝在中”。姥姥看到兄弟姐妹能互相帮助,很开心。
  还有更令姥姥欣慰的事,就是在公公、姥姥最困难的日子里,我的母亲始终和他们在一起,分担痛苦,共度患难。公公在大学里教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家庭出身受到冲击,被冻结工资,到粤北山区劳动,接受审查。姥姥年纪大了,不能去看望公公,而我的舅父、姨妈当时都在外省工作,因此每次都由我母亲去送衣送食,安慰在山区劳动的公公。母亲积极设法为公公落实政策,终于到北京教育部面见部长,陈述理由,递交报告,最后公公的问题得到“平反”,“解放了”,重返高校教书。在那一段政治压力很大,经济生活困难的日子里,母亲始终和姥姥在一起,照顾姥姥。姥姥曾深情地对我说:“你妈妈是和我一同共过患难的。”
  《文昌帝君元旦劝孝文》中说:“事富贵之父母易,事贫贱之父母难。事康健之父母易,事衰老之父母难。事具庆之父母易,事寡独之父母难。”
  在公公去世后,姥姥寡居的日子里,母亲能常常陪伴在老人身边,不仅在生活上、经济上照顾姥姥,直至最后送终,而且在精神上安慰姥姥,让姥姥开心、愉快。智慧的妈妈,把佛教引进家庭,让八十岁的老人,心存信仰,意态安和。母亲亲自给姥姥讲解生命的痛苦与解脱的方法,介绍生命的最后归趣——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致使姥姥完全接受了这些美善的劝导。在姥姥84岁的最后日子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母亲一直守护在旁,给予临终的关怀、开导和安慰,使姥姥怀着安和的心态和最美的笑容,安然离去。母亲遵照姥姥的遗嘱,按佛教的形式处理身后诸事。并在七七四十九天内做各种善事,回向姥姥在天之灵。母亲为纪念姥姥,编写了一本书《如何念佛为老人送终》,后来才知道,在认识和不认识的教友中,这本书已经被一版、二版、三版的翻印流通。
  母亲是一位很会欣赏和赞叹自己父母的人。记得在我们家族的聚会上(1979年),在姥姥69岁生日时,母亲是这样赞美姥姥的:
  母亲:《献给亲爱的妈妈》
  ——祝贺69岁生日
  哪一朵葵花不向着太阳?
  哪一个孩子不热爱自己的娘?
  亲爱的妈妈,
  一个幸福的家庭,
  您是舵手,
  有了您,
  爸爸才有成就!
  有了您,
  哥哥姐姐才能上大学;
  有了您,
  我的户口才能从农村转回城。
  您是我们幸福的源泉!
  您是我们成功的后盾!
  您是大北路之家的砥柱栋梁!
  亲爱的妈妈,
  您的性格就是:
  永远给予,不求报酬。
  您的爱,
  像大海那么深广。
  而我们回敬的,
  却是一滴水啊!
  您给予我们生命、学识和财富,
  您给予我们温暖、快乐和幸福。
  我们说上帝,
  就是指您--亲爱的妈妈!
  我们说您,
  就是指降福于我们的上帝!
  小女良玉 敬呈
  一九七九年正月
  道家的《吕祖劝孝文》说:“世之人,善莫大于孝,不善莫大于不孝 ……我能孝,自无逆子。子能孝,自无逆孙。”
  当我们欣赏自己的父母,赞美自己父母的时候,孩子在旁边就学到了。记得在1992年母亲节的时候,我收到了儿子给我的赞美诗(那时茂森19岁),下面与大家分享:
  儿子:亲爱的妈妈:
  母亲节快乐!
  您和爸爸的爱,
  长出了我的胚胎,
  一团模糊不清的心肉,
  损耗了您的生命精华、窈窕青春。
  才有了嘴巴、耳朵、眼睛,
  创造了未来的大脑和胸怀。
  您以痛苦的受难和乳血,
  使我从无到有,庄严存在!
  您教我呀呀学语,
  您教我认识世界,
  走第一步路,
  念第一个字,
  读第一首诗……
  您凭着伟大的母爱与超人的远见,
  在我很小时就开始了对我的教育。
  您把我送到幼稚园全托,以锻炼我独立生活的能力。
  您在家里的门板上教会了我唐诗宋词,ABCD。
  您手把手教我写毛笔字。
  您是我人生启蒙的第一个教师啊!
  您循序渐进,诲人不倦,
  把一个淘气顽童教养大。
  您孜孜不倦辅导我升中考试,
  使我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州市一流中学——华师附中。
  您犹如一位向导,
  带着我走上了光明之路……
  我上了大学之后,
  您对我又提出了更高要求。
  您为我规划一生的道路,
  给我讲如何处理人际和社会关系,
  提高我的综合素质,
  为我做留学的准备……
  您用心良苦,望子成龙。
  从衣食住行到书本用具,
  处处都有您慷慨的给予。
  您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
  都给予儿子很多很多,
  这,全是基于您无私圣洁的爱!
  如今孩儿的翅膀逐渐硬朗,羽毛逐渐丰满,
  然而饮水思源,
  我一切的一切,
  哪一点没有您的关心,爱护,劳动,智慧,教育和启迪?
  您是母亲中的典范,是我心目中永恒不灭的星斗!
  在母亲节之际,我要深情地说声:
  “谢谢您,亲爱的妈妈!”
  儿 茂森 叩敬 1992. 5. 10. 母亲节
  母亲: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之根,是家庭教育之根。
  你看这个“ ”字,是智慧的符号,我们祖先创造文字,寓意深刻。孝,上面是“老”字头,下面是“子”字,是老一代与子一代的和谐一体。怎么可以存在代沟呢?怎么能分开呢?如果分开就没有孝字了。老一代,追溯上去,还有老一代,过去无始;子一代,下面还有子一代,未来无终,悠悠长远,绵绵无尽,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教育!
  一个孩子心中装着父母,装着祖先,装着孝,装着爱,装着中华民族精神,学习哪有不努力的?成绩哪有上不去的?茂森大学毕业后,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报考本校——中山大学研究生,另一方面报考了几间美国大学研究生。当时(1995年),全国各地报考中山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的研究生的考生有180名,考试结果,茂森成绩名列榜首。总成绩第一名,其中还有两个单科成绩也是第一名,并且同时以优秀的托福成绩和GMAT成绩,获得美国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商学院的录取,成为MBA工商管理研究生,有奖学金的。
  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儿女成才,那么就一定要给孩子扎根的教育。孝,就是人根。这个根扎根得越深越好。牢记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在《孝经》上的教导:“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家庭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

  母亲:何谓素质教育?茂森1995年远度重洋,到美国留学不久,于10月7日给我来了一封信,我摘录一段:
  儿子: “来到美国之后,才深刻体会到我过去在中国锻炼的素质是多么有用!因此,我真感谢妈妈对我的培养。我在国内的一切锻炼,包括学习、写作、谈吐、讲演、交际、佛法、英文、做饭、做家务、购物、理财、交友,规划安排前途,课外向李教授学习,同时承受多种事务……这一切都是那么有价值。”
  母亲:什么是素质?素质是一个人道德水平、文化教养、身心状况、生活经验、办事能力的综合品质。
  走在广州的大马路上,我们会看到这样的醒目标语:“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共建和谐社区”这里提出的是中国公民的素质。而良好的公民素质来自于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如何培养良好的素质呢?——不用到国外去找文献,中国家教集大成者《弟子规》中列出的七方面教育,就是最良好的素质教育。这七方面的素质教育就是“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
  这七种素质教育出自儒家经典《论语•学而篇》原文是:“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对我们子孙后代的全面素质教育。
  下面我谈谈这七种素质教育在茂森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茂森在1996年美国攻读硕士的时候,他在5月3日给我的信中说:
  儿子:亲爱的妈妈,本周来一连收到您的两封信,给我在美国的第一个生日带来了温馨的关怀和智慧的开示,非常感谢!您的两封信充满了智慧与哲理。比如:
  1、“到那里,要学会赞叹主人的优点”——对!我应该在学期结束时写一封感谢信给我的导师,感谢他对我9个月来的严格要求,我从他那里学到很多经济研究的知识方法,赞叹他在经济学领域的成就和严谨的治学之风。
  2、“耐烦做生活的事”——是啊,我见导师Dr.Darrat阿里教授,是一名知名的经济学教授,可是日常工作也同别的教授一样,看书、写作、备课、教书……没有别的,唯长期“耐烦做事”而已。我也要学习“耐烦做事”。期末考试又到了,我还要耐烦应考。5月至8月暑假打工,有什么工作做什么,老老实实耐烦去做。
  3、“用什么方法开启人性宝藏呢?用“孝”。 孝养父母扩而大之,孝养一切众生。——妈妈,您说的太对了!我就听您的,用我这一生写出一个光辉的“孝”字!
  母亲:茂森在美国留学期间,每周保持与我通一次电话,每两周写一封信给我,每月给我寄200美元,每年回中国一次看望父母乡亲。
  有的同学开玩笑地对茂森说:你打那么多的长途电话,每年还回中国探亲,花费不少啊!如果不这么开支,你早可以买部汽车了。可是茂森不这样看,他宁愿在整个留学期间骑自行车,不愿意减少与父母的联系。所以虽然他远在大洋彼岸,却和父母心连着心。
  是的,不能用金钱和物质的砝码,来衡量亲情和孝心。古人说的好:黄金有价情无价。
  儿子:母亲知道了同学们说的俏皮话,于1996年4月25日的来信说:
  母亲:保持和老家的联系,这个做法是心存孝道,养母亲之心。古代祭祀,非常隆重,孔子的学生说:应该废掉那些祭品,因为花费钱财。孔子回答:“你爱惜钱财,我更爱惜这种礼义。”礼义延续下来,使民心淳厚。茂森儿,你的做法,有古人之风范,我很开心。
  儿子:但是,我很惭愧,反思检点自己,常常做出一些令母亲不够满意的行为。比如:我第一次从美国回广州探亲,在出发前,买了不少礼品带给家乡的父母亲友,但头发长长了,却不舍得剪。心里盘算,美国剪一次发要12美元,我回广州剪,一次只要10元钱人民币。因此,我这个金融专业的留学生,打好了算盘,把头发留得长长的,准备回广州剪。
  一路上,三次转机,从学校到达拉斯,从达拉斯到洛杉矶,从洛杉矶到香港,再从香港搭巴士回广州。马不停蹄,风尘仆仆,回到家门口,已是满脸尘土,又加上头发长长的,象个乞丐。母亲听到我叫门声,马上开门,我见到母亲立即深深鞠躬,说:“妈妈好,我回来了!”然后一抬头,看见妈妈从头到脚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满脸的笑意。我心里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母子一年没见,今天团聚,不亦乐乎!惭愧的是,好久没见母亲,怎么今天也没给母亲见到副好样子?母亲把我迎进家中,坐下,母亲已沏好茶等我回来了,对我说:“我知道你今天回来,昨天特别去理了发。”我顿觉无地自容:母亲为了让儿子看到好形象,特别去理发,而自己竟为了省钱而不理发回来见母亲!这不是把那点钱看得比尊敬母亲更重了吗?这怎么算是“孝”呢?
  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了去见异性朋友而打扮的斯斯文文,漂漂亮亮,但是去见父母时,有没有这个心?《孝经》上,孔子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从那以后,我每次见父母都拿出好形象。
  母亲:茂森在美国留学期间,曾经八次组织同学们座谈孝道,思念中国,茂森每次操办这种座谈会,都主动出钱,提供茶水,食品,让中国同学们相聚得很开心。茂森把在家庭中所学的儒、释、道关于孝道的经典与大家分享。《弟子规》中说:“善相劝,德皆建”。这些中国学生们在读诵中,在讨论中,常常泪流满面,都感奋起来,要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自励。大家都表示,要振作起来,努力完成学业。并殷勤打电话给久疏问候的父母,安慰中国的亲人。
  茂森在暑假期间,到美国北方明尼苏达州的一个旅游城Shakopel打工。 九个中国同学租一个单元房子住,睡在地板上。他们每天工作是10小时以上,茂森是在一个大型的游乐园里制作棉花糖卖。棉花糖是美国小朋友喜欢吃的零食。
  茂森是在一个透明的,密封的房子里工作,机器的噪音很大,每天要站立十多个小时,机器不停地旋转,唯有上厕所时才能休息一下,打工将近3个月,净收入三千美元,他给我寄来了1仟美元,这是我此生收到的第一笔最大的外汇。让我们分享一下他1996年7月1日给我的信。
  儿子:
亲爱的妈妈:
  您好!刚刚收到您6月23日寄出的信,非常高兴。适逢今天打工休息日,便可在住处附近的亭子里给您回信(屋里没有桌椅,不得不出来写)。这是我们公寓旁边的一个小公园,全部是郁郁葱葱的绿树花草,并有许多杂色的鸟儿及草丛中窜出的野兔,十分幽静。在这样鸟语花香而又气候宜人的环境中,给远方的母亲写信,有一种说不出的温馨愉悦的感觉。对儿子而言,再没有比和母亲交流心得更愉快的了。
  这一个多月的打工生活,第一感受是:福报来的不容易啊!我们打工是上下班打卡计时的,每一个钟点都非常精确,每小时收入6.35美元。第二“时间就是金钱”每一个小时已经是明码实价了,所以每个人都希望在一天24小时内多一点时间,花在能赚钱的工作上,而不肯对集体宿舍贡献一些劳务。结果,是我去义务为大伙洗炉子、洗厕所、去买吸尘器、吸地毯等等……
  母亲:接到儿子的这封信,我心中由衷地欢喜!孩子在艰苦的打工生活中还能以感恩的心给母亲写信。在完成十小时的劳动之后,还能为集体做点义务工作,我真感到欣, 慰!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而孝悌之道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弟子规》不是光用来读诵的,而是真实的生活实践!不仅在顺利的环境中要做到,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要做到!
  茂森的姥姥是1994年去世的,在守孝期间,我们母子开始吃素。等到纪念老人家49天之后,我们也就一直坚持素食了。《弟子规》说:“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当时茂森是21岁,一直到今年34岁,坚持素食十三年了,我们母子身体都很好。素食确有很多好处,素食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能使人头脑常常保持清醒、不昏沉,而且使人性格柔和,心地慈善。所以我们母子很愉快地坚持素食。
  茂森在留学期间,写信给我说:“我每天坚持吃素,每月吃的费用(美元)80元。营养丰富。精力充沛。(主食就是米饭,卷心菜,红罗卜,蕃茄,水果等等)”。 茂森在信中还说:“穿衣不讲究,心不花俏;饮食不讲究,心不贪恋。”落实《弟子规》 “对饮食,勿拣择”;“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茂森忍耐每天单调的学习生活:系里、宿舍、图书馆、三角形移动。实践《弟子规》所说的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茂森在美国留学期间,不看电影电视,不逛商场,不留长头发,不穿奇装异服,不乱花钱,不乱交朋友,不谈恋爱。(“七不”),保持心不浮躁。实践“非圣书,摒勿视,蔽聪明,坏心志”。能严谨专心治学,实践“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珍惜留学的时光。因此当茂森1997年硕士毕业时,全部成绩是A,而荣获学校500美元的特别奖。茂森马上给我寄了200美元。让母亲分享他的成果。真使我喜出望外。
  安住在这种专心清净的学习生活,茂森提前博士毕业了,他以四年的时间完成了硕士、博士课程。1999年,茂森写信告诉我“顺利完成全部博士课程,一次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在美国,金融博士资格考试,从早到晚,历时8小时左右,是一个人头脑、心态、身体、学识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有的人会因为考试时间太长,身体不适应,头脑昏胀,心情紧张;有的人因为复习准备的不够等等原因,不能一次通过博士资格考试。而茂森是幸运者,而幸运是来自平时的努力和积累。
  儿子:我好比是一颗小树,我的背后有一个勤劳的园丁,这位园丁就是我的母亲。无论是在母亲身边,还是远离母亲,母亲的关怀时时伴随着我。
  妈妈在给我的生日贺卡曾这样写道:
  “茂森儿,我的祝福,将伴随你走遍天涯海角;我的心愿,将附丽于你清净光明的一生!”
  在我博士毕业的前一年,时值25岁生日的时候,我接到母亲给我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生日贺卡,这里面由我从小到大的,四分之一世纪不同历史时期的照片,而且母亲的祝福也极富有禅味,愿与大家分享:(解说辞:左上角是母亲的照片;荷花中的婴儿,表示十月怀胎;幼稚园—小学—中学(华师附中一流中学)—大学(中山大学重点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美国留学);下边是我们母子登长城时的照片。寓意:在前进的路上不断地攀登。)
  茂森儿:祝贺你25岁生日,回头看看自己的脚印,你反省了什么?你又领悟了什么?
  寄语茂森儿: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完成人格,成就佛道,慈心清净,住真实慧。
  在生活中解脱,在社会中奉献!
                                                                                                  母亲写于1998年春。
  母亲:《弟子规》的素质教育中有句话说:“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茂森在美国留学期间,曾两次义务去献血。当时美国医院很需要健康青年的鲜血,茂森欢喜地应征,以此与美国人民结缘了,让美国人民的血管里也流淌着中国青年的鲜血。当时的茂森,还中一个穷书生,但是中国的青年有爱心有热血,中国人不穷!
  茂森打电话告诉我献血的事,我很嘉许孩子的奉献精神,只要孩子愿意为大众服务,我做母亲的一律支持!母亲要呵护孩子的一切善念,随喜赞叹孩子的一切善行。这样做,是不是吃亏呢?不是,绝对不是!从自己的角度讲,鼓励孩子为他人奉献的精神,那么孩子的心量会开阔,素质会提高,道德精神会升华。从他人的角度来说,能帮别人获得利益。这是自利利他。所以为大众奉献,就是自利利他。
  茂森在读博士研究生时,发现学校金融系没有提供为研究生从事学术活动的经费,比如博士研究生若跟随导师去参加学术交流会议,所有的费用包括会务费、住宿费、交通费等等全部由学生自己负责。茂森向学校提出申请,要求设立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基金。并向校方表示,毕业后参加工作,将每年为这个项目提供一千美元赞助,并希望校方早日立项。
  茂森博士毕业后,即顺利地应聘于德州大学教书,第一次领工资时,立即汇款给母校,《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当时母校商学院的金融系主任安德森教授,收到款后,对茂森的这份爱心十分赞叹,对中国学生这种履行诺言的作风,竖起了大姆指。这件事促进了母校对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基金立项。使后来将毕业的同学,就享受到这种待遇了,茂森连续五年,每年为这个基金捐款一千美元。由己推人的这份爱心,是至圣先师孔子教的。
  儿子:孔子教“仁”: “仁”字含两个人,想到自己,也想到别人,关心自己,也关心别人。《论语》记载:学生樊迟向老师孔子问,什么是仁?子曰:“爱人”。“凡是人,皆须爱。”
  母亲:在《弟子规》的素质教育中说“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老师,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我非常留意茂森的老师和同学,从小学到大学,每次的家长会,决不缺席。特别注意他的校长、年级组长老师、班主任以及各科老师的气质,谈吐,工作的责任感,和注意听取他们反映孩子的优缺点。其中发现优秀的老师,我一定带孩子登门拜访,我很愿意让孩子接近这些优秀的老师,听他们的谈话,看他们的接人待物,让孩子感受他们良好的素质。
  茂森读大学时,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王屏山先生,是一位教育家,我时常带孩子到他家拜访。王院长谈起教育是兴趣勃勃,无有疲厌,他的教学计画,他对师资的要求,对学生的期望等等,会在交谈中滔滔不绝流出。老院长的敬业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年轻的茂森来说是一种良好的熏陶。
  茂森小学的班主任,中学老师、校长,大学的系主任、院长,只要我认为是优秀的,没有不礼敬拜访的,而且一定是带着孩子去,让孩子看看这些优秀的教育者走下讲台之后的言行举止,让孩子学习,让孩子感受。
  我的眼光还移向校外,我在工作中和社会活动中认识到优秀的老师,也礼请到家中赐教。有一次,我参加一次报告会,主讲人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方面的一位教授,而担任中文翻译的是广州外语学院的陈老师。这位年轻的陈老师,英文水准很高,他的翻译快速准确,文雅。我心中非常赞叹!我想:我的儿子要是能得到这位老师的指导有多好。报告会后,我就走到陈老师面前,赞叹他的出色翻译,而且勇敢地表达了一个母亲的心愿:希望我的儿子英语学习能得到他的指导,我邀请他能抽空到我家来,给孩子们(包括一些亲友的孩子)谈一谈如何学好英语。这位陈老师真是充满爱心,他的心量和气质不凡,我虽与他初次见面,他却答应了我的请求,星期天,真的到了我家里来与孩子们坐谈,指导英语学习,他完全是义务的。后来我听说这位陈老师已经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副校长了。
  寻找优秀的老师,在校内,在校外,我的眼光也移向了社会和宗教。1990年,在父亲去世后的悼念日子里,为了缓解母亲的哀思,我陪着80岁的老母亲来到广州最大的寺院——光孝寺散散心。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正式走进佛门的寺院,第一个见到的正式的出家人是方丈本焕老和尚,后来才知道,本焕老和尚是全国著名高僧。
  他今年101岁,还健在。本焕老和尚安详宁静的气质,让我和母亲的心绪平和了很多。正巧11点,他们开饭,于是老和尚又留我们一起吃了素食。以后我就带茂森到寺院去见本老,让当时还在读大学的孩子,看看德高望重、清心寡欲的老和尚形象,让孩子跟出家人说说话,请教些问题,在寺院吃素食。
  不久,净空老法师到光孝寺讲《阿弥陀经》,我们亲听了五天,我看到一位光彩照人的出家法师的形象,心中很敬佩,并打电话叫茂森来见法师(茂森当时在广州中山大学读书)。但是老法师在光孝寺逗留的时间很短,所以匆匆之间,不能多谈。
  以后幸运的是,茂森出国留学,所在的大学与净空老法师在美国的道场,达拉斯净宗学会很近,我告诉孩子,常到佛门里走动,学习清净自律。所以茂森利用假日,常去达拉斯净宗学会作义工,吃素食,参加放生护生活动,恭听净空老法师讲经说法。以后慢慢地知道了,这佛经里可有大学问了:宇宙是怎么形成的?人生的痛苦与幸福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会有人富贵,有人贫贱?有人幸运有人不幸?等等问题,居然在佛经里都有答案。才知道佛经里有智慧,佛教是一种教育。
  儿子:佛教,是公元67年从印度正式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永平十年)。释迦牟尼佛,原来是古印度的一位王子,因看到生活中的生老病死等现象,人人无法回避而感悟,于是舍弃了王位,离开了眷属出家修道,最后证道,断尽烦恼,彻悟心源,使心中本具的智慧光明圆满显发,成佛。
  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简称佛陀的教育。
  佛教,教我们什么呢?教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我们自己;宇宙,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佛教是觉悟的教育,内觉人生本身,外觉宇宙环境。觉则支配人生宇宙,得大自在,获大解脱;不觉则被人生宇宙支配,受它束缚,不得自在。所以人人都应该接受佛陀教育。
  佛教的教育纲领,就含在“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字里。“释迦”,含有仁爱慈悲的意思,佛能给众生以安乐,能拔除众生的痛苦;“牟尼”含有寂默清净的意思,佛在因地修行,能回光返照,断除烦恼,圆满智慧。所以,佛教是慈悲仁爱智慧的教育,是圣哲的教育。
  什么是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开解:“诸恶莫作”:一切违法乱纪、损人利己的事不做;“众善奉行”:一切利国利民、利益众生的事都去做,那么肯定是社会和谐、世界和谐,有幸福美满的人生。
  “自净其意”:清净身口意三业,“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自净其意”是恢复“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的状况。佛门里有许多方法,让人能“自净其意”:或通过参禅打坐,或通过诵经念佛等等法门,来净化自己的心。)
  佛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人恢复本有的圆满大智慧。有了圆满的大智慧,就能解决人生宇宙的一切问题,真正能离苦得乐。
  佛教的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孔子的教育,是讲一世的,从生到死的教育;而佛陀的教育,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母亲:茂森亲近净空老法师,接受佛陀的教育,做妈妈的发现孩子的胸襟开阔起来了,心地愈加善良,智慧愈加增长。佛教的内容极为丰富,而根本的基础是“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十种基本美德。茂森在生活中学习以十善业自律。
  在留学期间,茂森也希望家乡的亲友们,能学习到这些善知识的教导。他把美国达拉斯净宗学会设备更新后剩下的一部录音带复制机(一拖三),背回广州。(那年暑假,茂森由美国回广州探亲,甚至连自己的衣服一件也没带,就只是带这部机器回来。)并在香港买了电压转换器,然后送给广州佛教协会(当时是云峰会长受理此事),希望能复制讲经说法的录音带,使更多人觉悟。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接受圣贤的教育,使我们能完善自我,而达到忘我、无我,这方面的好处,更详细的,我还会在“四种教育兼收并蓄”中介绍。
  《弟子规》素质教育中,最后提到:“有余力,则学文”。茂森在读中学(初三毕业)的时候,放暑假时,我指着书柜对他说:“假期里,你把书柜整理一下,选出几本书看看。”茂森居然选择一套《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来阅读书中对儒家学说的四书五经,以及老子的《道德经》等都有详细介绍。
  这里请茂森把过去所学的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简单扼要地介绍一下:
  儿子: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没有儒家思想,就没有中国文化。儒家思想究竟包含哪些基本内容呢?《汉书•艺文志》中曾有几句话概括说:儒家思想“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
  这段话中有四个关键词:
  (1) 六经
  (2) 仁义
  (3) 尧舜文武
  (4) 仲尼
  这就是儒家思想的四个基本要素。
  (1)六经——是儒家的六部经典:《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乐经》,基中《乐经》早已失传,现在剩下五经。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以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的正统,至宋朝时,朱熹从儒家著作中选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而编成《四书集注》,一直被帝王定为国家考试的内容,直至清朝末期。
  (2)仁义——儒家思想的两个核心范畴。
  《孟子•告子上》篇中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所以教导人内心存仁,而行事循义。
  (3)尧舜文武——这四位帝王是儒家所尊崇的古代圣王的典范。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儒家推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谈到修身,是“首孝悌”。尧舜二帝,树立了“以孝治天下”,“以德治国”的典范。 周文王、周武王制定了完善的典章礼仪,以礼乐教化百姓,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典范。
  (4)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前479年),鲁国人,今山东省曲阜,享年73岁。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的六部经典据说是经过孔子亲手册订和整理的。孔子之前,数千年的文化,因为有孔子而得以流传;孔子之后,数千年的文化,也因为有孔子而得以开启。所以人们赞叹:“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又赞:“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册述六经,垂宪万世”。历史学家司马迁赞叹:“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记录孔子言论的书《论语》被誉为华夏圣经。
  以上是对《汉书》里所提到儒家思想四个要素:六经、仁义、尧舜文武、仲尼的简单介绍。如果把儒家比作是一棵大树,那么这四个要素,好比一棵大树的四个枝干,而其根,则在《弟子规》中。没有《弟子规》的基础,那么上述的四个要素也没有办法做到。
  那么《弟子规》讲的什么呢? 我们前面介绍过,是做人的基本素质。
  如果说,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那么道家精神就是渗透在中国文化中的潜意识。儒家入世精神强,道家超世特点浓。
  道家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尤以老子的《道德经》举世闻名。道家精神,一言以蔽之,就是“道法自然”,这个自然,不是指自然界或自然科学,而是指一种宇宙空寂的自性本体,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道家提出的“无为”,不是说人无所事事,而是教人心里放下得失分别,顺应自然而不妄为。
  我当时学习《道德经》,对文章的开头一句和最后一句,印象很深。《道德经》文章开头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凡是说出的叫出名字的,都不是永恒的道。)而文章最后一句:“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的道理和做法是努力为大众做事而不争功,不争名,不争利。)我们可以通过这两段话多少体会一下“道德经”自然的风格和达观的态度。《道德经》与《论语》,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而道家的根,在《太上感应篇》,这是一部讲因果报应、自然感应真相的典籍。因为只有深信因果报应,才能循着自然而行事,才最终能做到“道法自然”,“ 为而不争”。
  母亲: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说“以书养德”,“开卷有益”。家中要有些藏书,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气氛,对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有良好的影响。前不久,我们看到汕头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于2007年5月27日举办了“书香伴我行”家庭读书论坛,提出“与书本为友,与知识为友,打造书香家庭。”论坛上,特别研讨了“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读书习惯”,这些活动都可以帮助落实《弟子规》中“有余力,则学文。”
  以上是家庭对孩子的种种素质培训,包括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个方面,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弟子规》是家庭教育素质培训的优秀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上传简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三七养生加入

x
发表于 2012-11-1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体味,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难怪说母亲素质的高低决定孩子成长的好坏。
真是好文。努力提高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6 03:46 , Processed in 0.02634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