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5169|回复: 13

北方旅行见闻之一,黄土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4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从北方到南方,觉得农耕方式区别很大吗?至少作物和天气是很不一样的。如果跟你在崇明学习一段时间再回北方做自然农耕会有什么问题吗?

---------------------------------------------------------------------------------------------------------
给你回这封信的时候,我正在华北平原上穿梭,当汽车沿着山东驶向河南境内时,我感慨祖国山河的广阔和丰富,南北方的差异是如此之大,我赞叹北方平原的辽阔和土壤肥沃,黄土是如此的肥美,在这片黄土海下面蕴藏着巨大的水体,不知为什么它给我的就是这种直观感受,上面是肥沃干燥的土,下面是蕴藏丰富的水,把这种循环转起来,就能体悟到在这片土壤上耕作的乐趣。

虽然我是在河北长大的,但是对于土壤的认识,是我最近才注意的事情,没有对比就没有这么深刻的体会,以前我天天看见田野,也不认识它,直到我从事了农耕,才晓得土地原来是如此的不同,我才能体会为什么北京城里会有五色土的祭坛。
他们是如此的不同。有着巨大的差别,它们每一方上都有主宰它们的神秘、
在农作上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
我赞叹之余也踌躇无从下手,我对黄土地太不了解了。对北方的气候和草的变化毫无经验。
请别诧异我这种白痴的语言。
因为生活在北方和对北方的农业了解是两回事。
尤其是从观察自然尊重自然的角度入手。
我还是一个新手。

所以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去安金磊大哥那里去学习一下。
或许明天开春以后我会这么安排的。

北方的土壤太肥沃了,非常适合种植,它最大的问题是水的渗漏和蒸发。
请恕我的思考还不够深入,还没有更多的认识。

我目前能想到的就是如何能增加土壤的水份涵养,这是个关键的话题。

南方的土壤也是水的问题,但通常是水太多了,要排掉多余的水。

不过现在气候通常会比较反常,旱涝比较集中和持续时间长。
那如何做好地表覆盖和秸秆还田是基本的功课。

我目前的经验还不足以支持北方的农作生产。
不过仍然欢迎你到南方来旅行一圈
虽然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很多,
但基本的农业精神都是一致的。
而且农耕的游学经历会让你增益不少的。

欢迎你来

老贾。
发表于 2011-1-14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兴安岭的土地都是黑的,97年第一次南下,火车上看到辽宁的土地是黄色的,当时的感觉是:真奇怪!
发表于 2011-1-17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的土,华北的土,西北的土,华南的土,这几种我都见过,区别也是非常大的。
发表于 2011-1-17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老贾来衡水
发表于 2011-1-17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番禺。小时候看邻家建房子打地基,地面两米一下就是黄泥,很好看。
发表于 2011-1-19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这边,我们看见的泥土几乎都是黄色的,深浅不一而已
发表于 2011-1-19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后小子

春天希望能拜访老贾师兄,学习水稻种植:)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行程很短,比较匆忙,没有能够走更多的地方,
知常,春运过后我要去武汉看看那边做自然农业的朋友
应该能住几天
那到时候我们见。
发表于 2011-1-19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山东盐碱地还多呢,咱家里种的白菜,因为是开荒,第一年第二年菜很苦,这今年第三年了,倒甜起来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发表于 2011-1-20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老贾,平安吉祥!
 楼主| 发表于 2011-2-6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知常


    你的电话是多少,我到时候去武汉的时候联系你。
发表于 2011-2-6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后小子

老贾师兄新年好啊,发了短信息给师兄:)
发表于 2011-2-19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的一年,看这样的帖子让人心得安慰,转基因让人太郁闷了。祝福知常版主和老贾,祝福一切支持自然农业的人们。
发表于 2011-4-9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土好象不怎么肥,因而也储不了多少水。可能还是得增加有机质的含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03:32 , Processed in 0.0221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