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069|回复: 0

阳光爱心诵读法(熊春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6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阳光爱心诵读的实践,没有什么大窍门,就是首先诵读前强调进行三调。首先要强调调心,要暗示自己的左脑后天智识要退位,要处在一种配合状态。因为左脑经常使用,它已经当惯了官,不愿意退下来,退下来就容易患上一种离休综合症,是吧?它不干,所以要反复地提醒他赋闲休养一下,让右脑出来工作,配合右脑,与右脑相结合。这个暗示非常重要。我们的孩子们,在三岁以后,特别是七岁到十五岁之间,已经完成了先天向后天的转换,就是从使用右脑完全地转向了使用左脑,所以一定要有一个调心的暗示过程,要让右脑的先天慧性登台,心中的正气肃穆,平静而专注。第二条,就是要调身,全身要放松,端正宁静,虚眉垂帘,面带微笑;第三条,就是调息,就是要学会一下逆腹式呼吸,使呼吸平稳下来。有很多孩子搞经典诵读,刚刚从体育场上回来,就马上要求孩子们诵读,这样效果出不来。一定要让他们呼吸平稳,心情宁静,身体也要进入一种松静自然的状态。这三调的内容特别关键,虽然细小,微不足道,但是调好了,效果容易出来。不调好,效果就难以产生。       这个方面,就是恭字诀,要恭敬心,要有一种敬畏心,对圣贤们的经典要恭敬,以感恩心与经文的作者相感格,以大公心、宏愿立志心去与他们亲近。然后,观想这样的一个旋极图,出现在我们的胸腔中央,上面出现老子爷爷、出现孔子、出现伏羲、出现黄帝都可以,然后再进行诵读,那么效果就容易产生和出现。中央的黄让它放出光芒,照亮自己体内,照亮全身。这个阳光爱心,关键是让自己的心灵生出光来,无中生有,通过这个光来达到使自己的心灵光芒能够照亮自己,在这样的前提下,来通过爱使仁德具备。
      仁德备,则忠义、宽恕、义勇、节义都容易产生。仁德备的时候,礼德的诚实、平等、忍让、和蔼才容易具备。从树的这个生长顺序当中(图示),我们也可以看出,首先是道根德干,然后紧接着生的第一个枝就是仁德之枝。这个仁德之枝,生仁德、仁爱。具备了仁德,那么智德的勤奋、自俭、知耻、廉洁就容易诞生、滋生。仁爱备,则信德的诚信、忠信、坚信、真信就能够稳定地生成。所以,我们要注意老子的五德顺序,儒学当中是指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实际上在孔子的那个时代,孔子并没有独立地去建立仁义礼智信,而是把它跟道德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我们用爱心来培养自己的仁德之性,这样使自己的五德能够具备,也就完整地使我们能够良好地进入到阳光爱心诵读过程当中。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再进入到天人合一的内观诵读。为什么说是天人合一的内观诵读呢?因为古代的行文早就为我们奠定了基础。例如古代的行文方式,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这样的行文方式。古代制定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等行文特征,全部都与修身的内求法直接相关。四言,是要求人们在念诵、吟咏的时候,内观诵读地吟咏经典的时候,直接地将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和下面的会阴这四个点牢牢地抓住。我们研究《黄帝四经》和老子《德道经》可以不难发现,大部分都是以四言为主,这就是为什么说古代的经典就是教科书的原因之一,要在这些地方观出字来。比如:“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这四句话最后都是一个“也”,当然在汉代里取消了这个“也”,删掉了。为什么汉代会删掉呢?是因为他们读不懂了,不知道这个经典是教材,是要用到自己体内的,轻率地把“也”字删掉了。哪怕是九个字一句的,都只是加上了一个天和一个地,其中喉区、胃区还可以加两个,体内具备七个点,再加上天地就九个点。所以,古代行文一句话里面一般不会超过九个字,都是用内观诵读的方法去激活自己。我们简单说一下这个“也”字,为什么古代行文要用“也”字?因为这个“也”就是蛇,是指自己肾气的灵蛇。这个灵蛇在哪里发动呢?就在自己的阴蹻,在会阴的上方。要通过自己的音将它震荡起来,这样内部光明才容易产生。在中华文化的性慧、文理、汉字三大基因当中,文理基因是由字进入慧性大开的这个必然桥梁。以甲骨文、钟鼎文为载体的文理基因,是祖先们对人体内在生理能量结构的一种记录,所以不要轻易对古人的经典进行删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22:05 , Processed in 0.02176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