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9821|回复: 33

空山教育随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4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保护孩子的元气

  在教学中,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凡是农村来的学生,读书声音都很大,有时简直震耳欲聋,而且持续时间很长;城市里的孩子,声音就小很多,个别孩子几乎读不出声来。练武术也是这样,练得最好的,正是农村来的。
  起初我没有太在意,但后来情况越来越明显,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初步的分析,也许城里孩子看电视、玩电脑太多,接触信息太杂,加上娇生惯养,远离自然等原因,大大损伤了元气。而农村孩子生活环境则相对单纯,父母娇惯的也少。
  很多人以为多让孩子接触信息就是学习,殊不知接触太多信息也会消耗孩子的能量;很多人以为让孩子多吃有益于身体,殊不知吃得太多太滥也会伤害身体。我们这个时代,孩子一出生,就面临很多危险。
  元气受损,则精神弱,不是萎靡不振,就是多动乖戾。我们通常以为多动是精力充沛使然,其实不一定,更多的多动症是因为精神太弱,不足以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
  人的学习好坏,事业成败,既靠智力,也靠气魄和精力。没有强大的精力支持,智力也发展不到高深的层次。故为人父母者,当特别注意保护孩子先天而来的元气。
发表于 2010-12-5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0-12-6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啊。
发表于 2010-12-6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的孩子,大多生活起居饮食单纯,孩子自小就帮忙家里干家务,农活,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父母少有过多的限制与约束,很好的保护了孩子的这种天性,无拘无束。说话,读书声音特别响亮,中气十足。
发表于 2010-12-6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的孩子抵抗力强,生病也少。
发表于 2010-12-6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是因为: 农村的父母生孩子早; 农村的父母体质也比城里的父母好. 城市里的夫妻生孩子时基本上也是被朝八晚六的上下班生活折腾得麻木了的时候.

孩子生的早晚也很重要. 昨天一对朋友来我们家, 他们家老大是女孩, 25岁左右生的, 老二是男孩,44岁才生的. 两个孩子的身体体质有天壤之别. 女孩从小就生龙活虎, 男孩从小就生病不断.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空山泠雨 于 2010-12-6 16:21 编辑
我觉得是因为: 农村的父母生孩子早; 农村的父母体质也比城里的父母好. 城市里的夫妻生孩子时基本上也是被朝 ...
燕果 发表于 2010-12-6 13:39

这的确是一大因素。如今年轻人只为了自己而奋斗,不大关心后代的问题了。
发表于 2010-12-6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的人,对生命的质量关注点不对。包括我们,也是走了弯路之后才明白的。

最终,家长们也是会明白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文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的倒挂,吾人如欲改革教育,最要者,莫过于大力推进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的核心在经典,经典不熟则不能入,故必须读经。故吾人如欲改革教育,首在读经,其他皆末事,只要能保证读经为主,其他皆好商量。诸如数学、英文、艺术、武术等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皆可做,但前提是不能淹没了读经。诸如德育、识字、蒙学、讲解等等,亦可做,但前提仍是不能淹没了读经。道之晦塞久矣,世之颠倒错乱极矣,欲救之者,只有先抓住大纲大本,其他无暇计也。此本既立,其他可渐复矣。此本不立,其他复之亦无大补于世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空山泠雨 于 2010-12-21 12:15 编辑

  自上周起,中大班老师和几位大同学每天5:00起床,到教室静坐,然后说些互相策励的话,提示近期所应致力之处,谓之“朝会”。试行一周,效果很好。会上多数由我来讲,会后如有空,就记录下来。不揣浅陋发表出来,期望与更多人共勉。

朝会·存夜气

   人应早起。曾国藩在家信中说:“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人在早上神志清明,早上起来,宜静默,动作宜轻,并提醒自己在一天中尽量保持这种清明的状态。孟子有“存夜气”之说:
  “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孟子是这样重视“存夜气”,认为一个人若不能“存夜气”,将日渐沦为禽兽。“夜气”颇不易说,大概是指人回归本性、良知呈现的清明状态。人不论善恶贤愚,都有良知呈现的时刻,但有的人珍视这种时刻,善加保存,扩充,有的人则不当一回事。白天喧嚣忙碌的生活,很容易使人心情浮躁,良知隐匿,夜间的休息,则渐渐让人平静下来,回复真实的自己。早上是人最清醒的时候,应该缄默以保存此心,还应对一天的事做好安排。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起做好计划,则一天都很踏实安稳。古时皇帝上朝一般都很早,天还不亮,就把事情布置完了。曾读<<老舍自传>>,老舍告诫他的家人,早人起来谁也不准跟他讲话,因为他头脑里都是灵感,一说话就跑了。从修养上说,“存夜气”确实很重要,这种清明的状态,我们在一天中保持得越久越好,学问深粹之人,每时每刻都很清明。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朝会·把握今天
      

     这几天我们早起,大家会发现,我们不但没有因此而疲劳,反而更加清醒,学得更多,做事更有效率。所以人关键是要有精神,精神健旺,一切都可以克服。

  早起做什么呢?先要有意识地存养此心。以前讲过孟子的“夜气说”,就是尽量把这种清明的状态保持下去。然后趁着头脑清醒,认真规划一下一天的生活学习。我们要把握今天。昨天已过去,不可再得;明天还没来,尚属未知。我们能把握的,唯有今天。我们应好好珍惜、充分利用这短短的一天,每一天把握好了,未来自在其中,一生即在其中。

  有的人留恋过去,总念着以前怎么怎好,那是活在过去;有的人寄希望于未来,泛泛地想如果怎么怎么就好了,不肯面对现实,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那是活在未来。其实,人既不可能回到过去,也不可能跨越今天而到达将来。因此这两种人的生活都是虚幻的,生命是被浪费的。圣贤经典就是让人走出虚幻,活得更加真实生动。人只有积极地把握今天,活在当下,才能让每一个明天充满希望,让每一个昨天都变成幸福的回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5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怪异的图景,贫乏的心灵--关于曲阜将建大教堂的感想
  
  据媒体报道,曲阜孔庙附近正在建造一高达四十余米、容众三千余人的哥特式耶教大教堂,“为曲阜本地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信徒提供礼拜场所”,并“将配套建设基督教和儒家文化交流中心,打造中西文明交流平台”。

    “文明交流”、“文明对话”近年来颇为流行,然而以这种方式来进行,到了此种程度,不能不令人感到惊讶。
  从此以后,曲阜是儒家文化的中心,还是基督教的中心?是中国文化的圣地,还是基督教的圣地?
  它将成为中国文化全面沦落的象征。就好象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被推倒一样。
  稍微有点文化情怀的人,都会觉得此事十分怪异。它反映出中国人的文化心灵已经贫乏错乱到何种程度!
  没有自己文化心灵的人,就是这样被人奴役还懵然不知!
  就像春节联欢晚会为了表示自己“开放”,不分青红皂白邀请当年走红的艺人一样,我们为了表示自己“兼容并蓄”,悍然把外人请进自家宗庙,与自己祖先并肩而坐。今天中国人“开放”的胸襟,恐怕连西方人也惊诧莫名、自愧不如吧!
  煞有介事的“文明对话”,其实不过是少数人的自我陶醉。找几个学者,开展几场“对话”,就能化除世界的隔膜与暴戾?其实,世界上的冲突,并不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仍只是善与恶的冲突,正义与私欲的冲突。真正伟大的文明本身是不会冲突的。一个真正的儒生不会去欺负一个基督徒,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也不会向一个佛教徒动武的。每种文明守住自己的本位,既不奴颜卑膝,也不强人所难,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中国人连自己的文化都不清楚,还对什么话?自己是谁都不知道,还交流个啥?

  于是就出现这么一幅怪异的图景:在中国人的文化圣地、世世代代中国人瞻仰崇拜的地方——曲阜,将要矗立起一座比孔庙还高还大的教堂。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假民主”之害甚于猛虎
  
  受现代民主观念影响的父母,往往不敢理直气壮地管教孩子,怕这样做不够“民主”。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不服管教,乖张暴戾,无法无天,如埋在家里的一颗定时炸弹,令父母们烦恼不堪。

  究竟要不要给孩子“民主”?

  其实,“民主”作为现代社会一项重要价值,虽然有其不容忽视的意义,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并不能滥用。从本质上讲,从来没有绝对的民主,认为世上存在一个“绝对民主”的国家或群体,是非常幼稚的想法。此外,民主有其适用的对象和范围,一般适用于素质、地位相差不多的成人之间。还有,“民主”主要是一个权利概念,与利益相关,不能简单套用到亲情伦理等方面。就父母与孩子来说,父母与孩子在年龄、地位、文化程度、社会经验等等方面本来就是极不对等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是利益关系,而属于亲情伦理。所以,父母教育孩子,不宜过于强调“民主”。过于强调“民主”,其实是放弃了做父母的责任,结果反而害了孩子。

  必须注意的是,在今天,传统的严格管教型的家庭已经越来越少,“民主”的家庭越来越多,一种似是而非的“假民主”在家庭教育中大行其道。因“民主”而被耽误、被障碍的孩子,远远多于因严格管教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孩子。如果说过于严格的管教会给孩子身心留下阴影,那么过于“民主”的不管不问、放纵姑息,则让孩子根本不能成长!作为一个教育者,近年来已经遇到太多这样的有“民主”教育背景的“问题”孩子,还有他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家庭。然而孩子已经长大,习气已经养成,软硬不吃,如“虎兕出于柙”,面对一筹莫展的父母,再高明的教育者也无力回天,只能扼腕叹息而已。“假民主”之害,甚于猛虎矣!

  父母之所以不敢大胆地管教孩子,主要是怕防碍孩子的自由,压抑孩子的个性。其实,这都是很片面肤浅的观念。正常地管教孩子,不但不会防碍他的自由,压抑他的个性,反而是保护孩子自由,培养孩子个性的必由之路。

  什么叫个性?就是一个人能按自己的理性来行动,不盲从他人。但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因为他还是一个感性的存在,没有理性。让孩子听从大人的话,实际上是让孩子感性混沌的生命逐渐服从理性的过程。在“听话”的过程中,孩子逐渐体会到什么是理性,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从蒙昧走向清明。如果我们不敢要求孩子“听话”,实际上是取消了孩子感受理性的机会。而理性不能建立,人也就无所谓成长。

  一个孩子小时侯不听大人的话,长大了也不会听从自己的“话”——他心灵真正的要求,良知的声音。他只是顺着自己脾气、欲望而盲目地行动。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孩子,他并非完全不懂道理,不知是非,但他就是不依理而行。他不只是不听大人的话,其实他也不听他自己的“话”, 总是陷于无法调和的矛盾之中。因为他根本没有养成按理性行动的习惯,控制不了自己。他的人格是分裂的,身心备受煎熬,严重者其实就是精神病。这样的孩子一生颠倒错乱,痛苦不堪,又有何“个性”“自由”可言?

  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由脾气、欲望控制的盲目的自己和来自天命之性的清明、超越的自己。按先儒的话说,前者是“气质之性”,后者是“天命之性”。气质之性不一定不好,但它需要教育、修治才能转化为德性。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修治气质之性使之合于天命之性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调伏习气欲望使之顺从清明的良知的过程。这个过程进行得好,人就成长得好,心智成熟,谓之有理性;进行得不好,人就没有成长,心智不成熟,谓之没理性。<<学记>>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长善者,长养其善性——天命之性也;救其失者,救治其气质之偏也。不长养其善性,任其气质之偏肆意发展,还做什么父母呢?

  所以,今天的父母们,不要再滥用“民主”了,不要借“民主”而偷懒,也不要怕自己“不民主”或怕别人说你“不民主”而不敢管教孩子。父母管教孩子乃天经地义,是父母神圣的职责,不可推卸的责任。管教孩子要大大方方,坦坦荡荡,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当一个孩子拒不服从父母管教时,我们应该区分他是真有委屈呢,还是任性使气无理取闹?是正常的生理需要,还是欲望的过分膨胀?如果是前者,我们要找出原因,尽量满足;如果是后者,应该坚持原则,稍示颜色。要知道,这时孩子表现的并不是他真实的自己,大人对他的管教,正是对他真实自我的保护。如其不然,孩子脾气将日益粗暴,欲望日益膨胀,最终淹没他清明的天性,变成毫无理性之人。当孩子已经长大还毫无理性,那就非常之可怕,本应充满天伦之乐的家庭,就要变成人人饱受折磨的“地狱”了!如今有多少这样的孩子,多少这样的家庭!见之令人心痛。岂孩子天性如此哉?岂父母本意如此哉?皆“假民主”之过也!
 楼主| 发表于 2011-1-7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朝会·学习是分内事

  大家来家塾的第一目的是学习,但是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有努力的,有不努力的。每人都应该好好的反省一下,如果觉得不够努力,就要找找原因了。对学习的认识可能有误区。
   学习本来是人的分内事,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世上所有的道理,都是人心中本有的,学习就是开发自己本性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视学习为额外的事。人不主动学习,最主要的是辜负自己,对不起自己。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其实所有行业的佼佼者都是“学而不厌”的人。现在中国的学问,西方的学问,古今中外的学问,都在我们面前,为什么不去好好学习呢?一般人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视学习为苦事,他的人生就有缺陷,生命是被浪费的。所以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学习,让生命不停的进步,一步步走向充实、饱满、光辉。学习有阶段性,十几岁以前是被动的,要靠家长和老师的督促;十几岁以后就应该是主动的,家长和老师只是指明方向,人生的路还是要自己走。希望大家都认识到学习的真正意义,自觉自动地来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汝是人,何畏鸡

于某会议闻一幽默故事,甚有味焉,与诸君共赏。

某国有患强迫症者,臆己乃一虫,甚畏鸡。久之不愈,家人送入精神病院。医者悉心施治,三年,始使之信己乃堂堂人类,非虫也,无须畏鸡。问之,则曰:“我,人也,非虫也,不畏鸡。”如是者多日,医者谓愈矣!家人甚喜。出院门,适遇一鸡,患者大骇,疾返入院,瑟瑟不敢出。众曰:“汝既已知为人矣,何畏鸡?”答曰:“吾固知矣,恐鸡不知也!”

由识者观之,世之称读经大有益而不让孩子读经者,殆类此矣。既知读经乃人性之所在,乃成就人才之根本,何畏本末颠倒声名狼藉之体制教育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06:52 , Processed in 0.0209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