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509|回复: 1

我喜歡佛學的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喜歡佛學的原因在於,
佛學提倡的做人方式和我的性格很吻合,
其實不止佛學,好的基督徒也是一樣的效果。
例如不去隱藏自己
把自己奉獻給大眾,所以我這個人不喜歡有什麽秘密的想法。
用佛教的用語就是那樣的話,就不夠圓滿了。

捨弃小我,成就大我,
大我就是大眾,把自己和大眾溶為一體,
別人的痛苦也是自己的痛苦,就是慈悲心
我把它稱為等同心。

如果能和大眾溶為一體,那和大自然是不是也可以融為一體呢。
當然是可以的。
把自己和自然也溶和起來。
那自己的感受律動就能影響自然界,反過來也一樣。
無我的狀態大概是指沒有私心的我。

用這種狀態種植,就和舒服,平和。
能感受自然的律動和脈搏,能感受土壤和植物的感受,
這是我今年的種植過程。

我學習佛學的原因還有一個
就是佛學告訴我所有的問題都應該從內心來尋找來對應。
調整自己的內心,外在的境遇就變化了

其實基督也說過“一顆芥菜子大小的信心就可以移動高山”的話。
總之內心的世界是個很重要的事情,
佛家常講“圓滿”一詞
大意就是沒有對立,沒有矛盾,沒有執著“一”或者“無執”的狀態。

我覺得這是自然的一種狀態啊。
你看自然界沒有一片葉子會是和別的葉子相同的。
一種植物起來,另一種就會死去,沒有一個地方會經久不變的只長一種作物。

春夏秋冬又一春,各種草木轉化的那麼有序。
這是上帝的偉大
但這裡面沒有一種植物有抱怨的聲音,
我沒有聽過自然界的哪怕一片葉子會抱怨自己生不逢時,或者境遇不殊。
又或我沒有看見那一種植物對另外一種是殘忍的態度。
也沒有一種生命會去否認另一種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重要性。
自然界所有生命的聲音都沒有不和諧的,
這些不和諧的聲音都是來自人類的頭腦和內心的感受和判斷。

作為一個想從自然中學習的個人,我願意向自然那樣放下那麼多分別心
放下那麼多成見,
不去否定其它生命的意義。

所以有時候會顯得我是個什麽都可以認可的人。
但整體來說,我有個同樣豐富多彩的人生。
所以我大多數時候是不孤獨的,
當我放下自己的執著去融入虛空,去和周圍的一切融合的時候,
我就不孤獨,感受就是祥和順暢的。
當我過多關注自己的麻煩和不滿的時候孤獨就包圍了我

我也在學習如何更多的不去關注這些憂慮的事情。
這種時間延續的越長,就會越來越過得舒服。

有些時候我會反感別人或者厭惡一些事情。
但最后我會想到想擺脫這些苦惱,最好的辦法就是接納這些事情
就像自然界接納一切不同一樣。
我會按照佛陀教誨說的那樣,從自己內心放下這些苦惱。
才能解脫出來。

所以對於各種各樣的人,我是儘量以平和低調的心態去交往。
我承認常規農業的地位,
也承認有機農業的更容易被接納的實際情況
但我自己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對於不同的人我也是這樣想,不管對方屬於那種類型。
只要它願意做農業,我能夠幫助他,就幫助他。
因為大家都是討生活,不是每個人都要做相同的事情。
以善心對人,就無咎了。
如果按照佛經或者聖經上的說法
在心田播種下種子,遇到合適的環境就會發芽。

用什麽心去播種,就是播種什麼樣的種子。
用善心和友好的態度,種子就是帶著這些信息的種子

所以用微笑對別人,用友好和善的態度對別人。
即便別人不接納,或者對自己不友好,有成見。
但總比兩相交惡要好。
因為仇恨和厭惡也是種子,也能發芽。

我在這點上也不能一直做得很好。
但這是我這幾年一直堅持去做的方向。
有時候也會吃虧和被別人瞧不起。
但總體來說,人生越來越豐富精彩。
心胸越來越大,視野就越來越寬闊,人生也越來越有不同的境遇。
而且那些所謂的虧和誤解,
總會覺得無所謂了漸漸就忘記了。
因為有越來越多新鮮和喜悅的事情不斷的走進內心的感受。
那你說我是世俗還是不世俗呢。

我不想讓自己脫離世俗,但我自己過得又的確不世俗。
那世俗不世俗,只是別人的感受。
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自己覺得很世俗又有何妨。
所以這個問題不去追究它,
讓自己內心充滿祥和隨順就好了。
這就是我的人生追求和態度。

只問耕耘莫問收穫。
融入自然的脈搏,那自然有沒有收穫呢,
自然有何曾不豢養那些生命呢。

上帝是不是也是這樣安排的呢。
唯有坦然和付出讚美與和藹的愛。
這不是人生的使命和全部么。
发表于 2010-11-3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感叹.有机会到楼主农场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16:30 , Processed in 0.0215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