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848|回复: 11

心净则国土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8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净则国土净
    到了秋天了,秋天是一个美好收获的季节还是一个肃杀凋零的季节?恐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心情好的时候,看什么东西都是那么美好;心情低落的时候,看什么都会心生哀怨。事物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坏,随着观察者的心情不同,就观察出了不同的结果。
    在佛经中有这样一个典故,佛告诉宝积菩萨“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里说到了净土,估计大部分学佛者都想往生到净土,去享用这个净土的美妙,而净土是如何得到的呢?佛说要“净其心”。
    心净了,国土就能净吗?我们相信吗?估计绝大多数都不相信吧。不但我们,就是舍利弗,也起了疑心,他想,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这么不清净,而世尊在此成佛,难道是世尊的心不清净吗?此时佛陀知道舍利弗的心念,就问他:太阳和月亮是不是很清净呢?但是盲人却看不见。世尊随即以足指按地,整个世界马上就变了,变的无比庄严,成了净土。
    佛陀还说,如果一个人的心净了,就会看到这个净土的庄严。我们都是凡夫,所看到的就是五浊恶世,如果我们的心净化到一定程度,就能看到世尊的净土就是我们的娑婆世界。这里就是说明,心净则佛土净。我们之所以看见的是五浊恶世,就是我们心中五浊的东西太多了。修行就是去掉我们心中的污染,把我们的心镜擦的干干净净,这样多映照出的世界才是干干净净的净土。
    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所应着眼的不是外界的是是非非,而是逐步消除内在的分别心念。这个分别的心念如同一层层的污垢,试想被污垢所蒙蔽的镜子能照出什么美好的映像呢?因此,如果老发现别人的不对,那可能就是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作为凡夫,不会去想这些事情,故心也是随之外界的不同而起伏,也正是如此,所以凡夫才在生死中不断的轮回,不断的把众苦招感到自己身上。
    古人也曾经说过: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一个心清净的人是不可能天天讲是非的,经常讲是非的人,便是其心中充满了是非。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就是自己内心的映像。所以作为想离苦得乐的人,一定要对修心狠下功夫。如果不能把自己的心修好,身在释迦摩尼佛的净土中,看到还是五浊恶世,那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能看到净土吗?
发表于 2010-8-28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净则国土净
    佛陀还说,如果一个人的心净了,就会看到这个净土的庄严。我们都是凡夫,所看到的就是五浊恶世,如果我们的心净化到一定程度,就能看到世尊的净土就是我们的娑婆世界。这里就是说明,心净则佛土净。我们之所以看见的是五浊恶世,就是我们心中五浊的东西太多了。修行就是去掉我们心中的污染,把我们的心镜擦的干干净净,这样多映照出的世界才是干干净净的净土。
月含山 发表于 2010-8-28 15:59
发表于 2010-8-28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0-8-28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卷四》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8-29 14:45 编辑

尔时世尊,哀愍会中,缘觉声闻。于菩提心,未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萨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惓。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云何初心,二义决定。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则汝身中,坚相为地,润湿为水。暖触为火,动摇为风。由此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心。为视为听,为觉为察。从始入终,五迭浑浊

云何为浊

阿难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明之为浊。汝浊五重亦复如是

阿难,汝见虚空,遍十方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
汝身现抟,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
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
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
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

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如澄浊水,贮于净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沈,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盘,清净妙德。
发表于 2010-8-28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可见,月含山先生所说的心清净,是第六意识的小小浪花,所谓的烦恼浊众生浊中的一部分。
真的清净,是《圆觉经》开始文殊菩萨章所谓的清净心,因地发心,懂得这个,般若智慧就来了。
心意識,佛法所谓的心,远远超越我们所谓的意识部分,所谓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里的心,即是哲学所谓的本体,一切的根源。只不过中国文字简单,一个字能代表很多含义。
发表于 2010-8-28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净心跟清净境界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道是无关却有关。
《维摩诘经》亦云:烦恼即菩提。
发表于 2010-8-28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寻版主上过古老师的圆觉经讲座?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主要在读《楞严》,结合《圆觉经》,师兄上述很有理,在下对不生灭法也偶有所得。我发此文的目的是引导烦恼重的初学向道,原意是本着不用佛教术语讲一些佛法道理,谈不上讲法,只算把个人的一点体悟发上来罢了。文中典故是《维摩诘经》中所讲。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头仔细思考了一下,翻了一下经典,在《圆觉经》有“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可见心净则国土净,中的这个心净,并不是第六意识的清净,如果只是第六意识的清净的话,则秽土也不会变成净土,只有第八识中的种子变了,所看到的世界才是净土。
    南师在讲《维摩诘经》也提过“不是大家现在所用的知觉感觉第六意识的妄想心,而是包括身心内外,心物一元的全体真心。至于怎么净,要先从妄念开始清净,渐渐的使意识清净,然后是身净,然后进入到身心内外心物一元完全的清净。这样才是真正的心净,真正的净土,真正的佛法”
发表于 2010-8-29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寻版主上过古老师的圆觉经讲座?
好了 发表于 2010-8-28 20:35



    我是《圆觉经》的惭愧老学生。
发表于 2010-8-29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寻找中医 于 2010-8-29 14:58 编辑
回头仔细思考了一下,翻了一下经典,在《圆觉经》有“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 ...
月含山 发表于 2010-8-29 07:47



    月含山先生所言甚是。
清静心超越第六意识的清静面,很多人都把第六意识的清静面当清静心了。差之远矣。
由第六意识清静面入手悟到清静心,则是可以的。六祖慧能当年在山上接引追他的师兄慧明,所谓无梦无想时,主人公何在?慧明由此理则顿悟,领旨而去。即是典型的一个公案。
即使从心清静开始,这里的心清静,跟第六意识的清静面还是有区别的。
悟到清静心之后,就明白了禅宗所谓的无门为法门到底是怎么回事了。真明白了,也就明白了烦恼即菩提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我人本具清静心的境界极为广大,《楞严》所谓“虚空生汝心中,如片云点太清里”。尚不能究其穷尽。
富丽堂皇之《华严经》,尚不能描写其万一。
发表于 2010-8-29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觉得这些都是需要用功夫来实证的,说,只会越说越陷到理论上去了。
个人看法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17:07 , Processed in 0.0195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