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715|回复: 1

十年荣辱牛根生(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6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4年我的一篇研究《摩根展财技狩猎蒙牛》引起资本江湖震动,我躲在家里忐忑,等待着想象中的摩根士丹利的杯葛。毕竟,我在文中擅解了摩根的牛,踢了人家的场子。   

    摩根没来,孙先红(蒙牛副总,创始股东)来了。

    我不得不承认,孙先红是个很强悍的人,黑白两道悟的都很深,当年一身唐装到处讲烧掉北大毕业证的故事,很有些大侠的风范。他对我的文章明确表示了不满,并“善意”的提醒了我这种文章属于“抹黑”,及“抹黑”的下场。于是,我与孙先红口头约定,从此不再写“抹黑”蒙牛的任何文章。

    2006年,牛根生可能是受牛群启发,玩起了裸捐。上海的《21》有个记者,打电话问我对此事的评价,我说这基本上就是拿破仑加冕——自己左手捐给右手。见报的第二天,我的手机响了,是负责蒙牛媒体公关的杨总打来的,电话里他劈头就问:王总,您不是跟我们说好了不再写蒙牛了么?

    我先是有些郁闷,继而有些恐惧,蒙牛又不是中宣部,你有权炒作,我就有权评论,凭什么不让我说话?话虽如此,但其后的3年,我果然没再提笔写蒙牛。

    很简单,我不愿意违心去写只有牛根生喜欢读的文字。

    直到三聚氰胺爆发,乳业的虚假繁荣被戳穿,一些讲真话的文章才陆续开始浮上水面。

    实话实说,牛根生,确实是值得载入中国当代商业史册的人,因为他做到了两个第一:   

    牛根生是第一个大规模发动农民,运用农民的力量,改写整个乳业游戏规则的企业家。

    牛根生是第一个与国际一流大投行,通过对赌协议实现融资上市的企业家。

    这两个第一,迄今为止,无人超越,同时,也使中国乳业的竞争由太平拳大赛,变成了巨头间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最终,这种恶性竞争,使中国乳业以一种不太光荣的形式,震惊了全世界。

    完成对乳业十年发展史及蒙牛的深度剖析,因此,变得具有特殊的意义。虽然,这种深度剖析,可能很难令牛根生喜欢读。



1999年之前的乳业——草食男中出了猛男郑俊怀

    了解1999年之前的中国乳业市场形势,必须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看问题。

    打个比方,1999年之前,中国这两个层面的代表人事物——政府行业主管、乳业企业,均由快乐的“草食男”组成,他们表现出了市场经济少有的快乐和仁义,因为他们通过分享20年中国发展的社会红利,已经过上了富足的日子,他们真的不知道自己还长着食肉的牙齿,一旦第一个人发现这个秘密并开始食肉,行业平衡就会被彻底打破,一场疯狂的“食肉盛宴”就会开始。



首先,从当年行业主管部门的状态谈起。
    1999年以前,中国乳业协会处于非主流边缘化的状态。那时,中国同时存在着中国乳业协会和中国奶牛协会两个管理组织,混的最不好的农业部副部长,退休以后才到这里当领导。可以说,协会是以指导厂家养好奶牛为宗旨搞起来的,拉经费是协会日常工作的主要课题。
    而改革开放以前的乳品厂,都是亏损单位,故而没有权力来这里寻租。在其他发达国家要被政府协会监管的乳业企业和他们的产品,在中国处在三不管地带。因为其他西方国家的政府知道,乳业是暴利,每个人都离不开它,你不监管,就会有人玩出人命。只有中国政府不知道,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刚吃上肉,还没奢侈到流行喝奶。
    因此,1999年之前后的中国的乳业公司实际上处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空前经营自由状态,真的没有人管你,产品质量、经营模式全凭你自己的仁义礼智信。
    本来大家都可以混的很快乐,经济发展,喝奶的人越来越多了,亏损的乳企逐渐盈利了,虽然包装还是不乐观,虽然味道还是大问题,虽然产品还是隔夜就坏,但是,大家都这样,甚至连外资企业也懒洋洋的,大家都很知足。
    广大的乳业企业,是1999年前后中国各行业中日子最好过的一群,连续的市场需求上涨,使最无能的团队,也能在这一行业中过的很舒服。
    但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郑俊怀。
    今天我们常说,伊利的兴起,完全依赖于郑俊怀的超越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但更世俗的说,郑俊怀是个不安分的人,他爱做事,爱琢磨,不爱混日子,这是他的骨子里的东西,而且他有本事,终于,他用了十年时间,摸出来了一个令行业发生革命的新经济模式——伊利模式——郑俊怀是这个行业第一个长出犬齿,开始吃肉的人。
    所以精确的说,1999年之前的中国乳业企业家由两种人构成——其他所有人、郑俊怀。只有郑俊怀躲在偏僻的内蒙古,认真的搞透了乳业的产销联动大法,渠道构建大法等等革命性的新突破。后来的事实证明,老郑的这一套,真的堪称革命,其他的乳业企业,要么模仿伊利模式,要么倒闭。
    当然,除了乳企的玩法,郑俊怀还有一个更大的成果,就是培养了一个都长着犬齿吃肉的团队,其中学的最透彻的就是牛根生,曾经的伊利生产经营副总裁,郑俊怀的左膀右臂。
    因此,牛根生,其实是师承于郑俊怀的伊利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发展出自己的蒙牛模式。他与郑俊怀不同的是,郑俊怀可以在草食男中慢慢的磨牙,一点一滴的变成猛男。而牛根生不行,他必须一夜之间开始吃肉,因为猛男郑俊怀就在他的身边,牛根生作为伊利的叛将,双方的情节是不难想象的,尤其是郑俊怀时代的伊利。
    郑俊怀家大业大,自居正统,觉得蒙牛如芒刺在背,一日不除,一日难安。
    牛根生反出伊利,起家伊始七八个人三五条枪,疲于奔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灵活多变,匪气十足。
    双方的局面象极了1930年代的蒋介石与毛泽东。
    发动农民和日本侵华,这两个新东西,彻底打乱了中国军阀内战的生态平衡,使毛泽东的崛起具备可能。
而牛根生的崛起,也需要这样的新事物,打乱乳业内战的生态平衡。

1999-2004牛根生发动农民战争与开始资本运作
    1999年,是个值得中国乳业载入史册的关键年份,这一年,一个叫牛根生的失业者开始创建蒙牛。这个企业的诞生,和其随后与伊利开始的十年战争,直接推动着中国乳业从食草动物时代,进化到了霸王龙时代,乳业竞争开始变得残酷无情。
    很显然,精明的郑俊怀,这辈子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使牛根生变成失业者。
    失业的牛根生不可怕,他没钱一样成不了事。
    但是,牛根生会找钱,更会省钱。因为,老牛出身于农民,他了解最底层民间的力量与规则,从第一天创业,他就在琢磨找钱和省钱这两件事——资本运作和发动农民。
    正是资本运作与农民养牛运动,改变了中国乳业内战的生态平衡,使蒙牛的崛起成为可能。
    发动农民还好解释,问题是,作为一个中学都没毕业的人,牛根生为什么有这么敏锐的资本运营意识呢?
    这还要提到郑俊怀。
    1996年,伊利是第一批带着职工原始股上市的乳业企业,牛根生作为高层,也分得了几千股,套现时已经是十几倍的盈利了。所以,牛根生及内蒙古乳业行业的群众们,都是尝过资本运作甜头的,1999年,深圳创业板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开张,大报小报都在拿着NASDAQ和比尔盖茨对比深圳创业板的前景,牛根生通过资本运作找钱,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
    1999年初,牛根生小团队在呼和浩特四处放风,请亲朋好友、上游合作商以几元一股的价格投资蒙牛原始股。这种行为今天很时髦,叫“私募”,那时候,叫“非法集资”。不管是私募还是非法集资,牛根生两个月的时间就募集了1400万现金搞起了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摆出了上市的架势。
    品牌与渠道,是快消品最重要的两个投入点,牛根生把所有的钱都砸在这两个环节中。
    1999年3月,牛根生一掷350万,买断了3个月的呼和浩特路边灯箱广告。
    灯箱上是这么写的:“蒙牛乳业——创内蒙乳业第二品牌”。
    如果恶搞大师胡戈看到这个案例,肯定甘拜下风,玩恶搞,他是晚辈。
    可惜,即便用了这么刺激眼球的广告语,人民群众还是没有注意到。于是,1999年5月1日深夜,一群“不明身份的歹徒”,把蒙牛树在路边的灯箱砸了。公安侦查无果,呼和浩特满城的媒体都在指桑骂槐,为什么砸弱小的蒙牛的牌子。当月砸牌事件成了内蒙古新闻的头条。
    人民群众一夜之间,就知道了蒙牛的品牌。
    这个故事,令我对“不明身份的歹徒”的品牌运作能力刮目相看,350万起到了3500万的作用,高!
    品牌很容易的做到了家喻户晓,渠道跟着水到渠成,蒙牛还在租用民房办公,销售额就突破了千万大关。
    但是,问题来了,没有奶牛养殖场,没有牛奶运输车,甚至没有办公室,没有工厂,蒙牛怎么做牛奶呢?
这就回到了刚才提到的政策环境空前自由和牛根生发动社会办企业的话题——山高皇帝远,正好发动农民群众干革命。
    牛根生在这个行业里第一个大规模推广了企业省钱的创新模式——中国农民养牛运动的发起人桂冠,非蒙牛莫属。
    牛根生号召农民开展个人养牛,为此还有了个顺口溜“家有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家有五头牛,比蒙牛的老牛(牛根生)还牛。”农民无知者无畏,为了比蒙牛的老牛还牛,纷纷去买奶牛。中国哪里有那么多奶牛呢?没有奶牛,创造奶牛也要养。以前的中国奶牛厂,奶牛的繁育谱系是厂子的核心技术标准,弄错一次交配对象,要罚技术员工资。发动农民养奶牛以后,奶牛需求量暴涨,为了制造更多的小牛,牛爷爷开始与牛孙女交配生产乱伦牛,乱伦牛毕竟还属于奶牛,更有甚的还出现了丰乳牛,镶牙牛,黄牛笨牛染色牛。。。。。。从本世纪初开始,牛奶产业的源头就开始出现乱象,不合格的奶牛横行,不是带病产奶就是不产奶,经济损失最终落在了农民头上。而一哄而上家家养牛,又使养牛的成本暴涨,加之牛奶的供应出现季节性过剩,盲目养牛的农民在所谓的市场规律面前,不要说“比老牛牛”,就连温饱都成了问题,日子过得比牛还苦。
    没有运输车、没有挤奶工,牛根生开始推广“社会合作建奶站”。牛根生说:“每一个自然村庄里,每一个养牛的区域里总有有钱的,也总有有权的,有钱的和有权的加起来以后,完全可以做这个奶站。”个体户买车运奶,送到蒙牛,省了蒙牛的大钱大事。这个,后来居然成就了另一个乳业新兴职业——奶站。奶站所有人以前可能是牛贩子,可能是村干部,总之要么有点钱,要么有点权,他们比一般的农民更加神通。他们办起了奶站,向农民收奶,于是,出现了后来的“盘奶”、“管道奶”,甚至出现了“奶神”、“奶霸”、“关系奶”、“调奶师”。“调奶师”是奶站中很关键的技术岗位,他们的工作环境是这样的:奶、双氧水、庆大霉素、维生素、三聚氰胺、乳清粉、脂肪油、碱、硫酸,一切为了使劣质奶变成“天然牧草的优质奶源”。
    通过发动农民,蒙牛创造了低成本扩张的奇迹。
    摩根士丹利粉墨登场了。

2004-2009,恶性混战,良心被狼心替代———中国乳业的现状
    2002年,摩根士丹利拉着鼎辉、英联两个小兄弟,开始以对赌协议的模式,对蒙牛进行投资,赌局很简单,分成前后两场开赌。
    首先,是上市前赌局,2002年9月开赌,蒙牛必须在赌局开始之后的一年,实现超过100%的业绩增长,否则,蒙牛控制权被外资没收。
    幸运的是,到了2003年8月,牛根生就已经提前完成任务了。“蒙牛股份”的财务数据显示:销售收入从2002年底的16.687亿元,增至2003年底的40.715亿元,销售收入增长了144%,税后利润从7786万元增至2.3亿元,增长了194%。
    然后,是上市后赌局,2004年开赌,到2007年截止,三年中间,蒙牛必须保持业绩增长率达到50%,2007年底销售额超过120亿,否则,蒙牛控制权被外资没收。
    这种只强调增长的对赌风气,很快传遍了行业。从而埋下了中国乳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恶性循环的种子。
    原因很简单,售额在短短的几年内从0增长到40亿元,再从40亿元增长到120亿元,意味着必须达到中国乳品行业从没有人到过的高度,而其他的乳业巨头并不会善罢甘休,坐以待毙,大家只能一哄而上,争夺市场份额,而这势必引起乳业巨头之间的没完没了的战争,在政府监管缺位的环境下,这种战争后患无穷……
    2004年之后的事实,基本印证了“劣币驱逐良币”理论。
    农民运动的招数,伊利学的很快,三鹿学的更快。
    乳业巨头之间价格战,使得任何涨价的行为无异于自杀,各大企业在超市中的零售价格犬牙交错,咬到分毫不差。你买一赠一,我就买一赠二,总而言之,亏钱可以,不能丢掉市场份额。
    于是,2005年到2009年,我们看到:牛饲料在涨价,牛在涨价,唯有牛奶却在降价,那么,大家只能是在牛奶的成分和成本上做大胆、创新的文章。
    三聚氰胺是揭露出来的黑洞,我们丝毫不要怀疑还有没有没揭露出来的,更加隐秘,更加匪夷所思的民间创新发明,因为土壤还在,深层次矛盾根源还在。
    农民养牛,农民奶站,对赌协议,席卷华北、西北大地,伴随乳业企业之间无休止的恶性价格战,加上政府的监管缺位,毫无疑问,才是促使农民智慧大爆炸,争相研发假奶化学成分的深层次矛盾根源。
    “不法奶农”与“调奶师”被枪毙了几个,但是,其实他们都是蒙牛、伊利价格战下的蛋。
    该枪毙的,绝对不只是那几个“调奶师”。
    今天,我们除了不喝国产牛奶,其实,没有任何其他的选择。三元集团的董秘王小姐曾经在六年前婉转的告诫我:“不要喝天天在电视上打广告的那些奶,里边有脏东西”。
    我从此戒奶,但是,戒奶真的很痛苦。
    可是,没戒奶的中国人,才是绝大多数,他们怎么办?
    这时候,我就忽然想起了完达山乳业,完达山是纯粹的国有企业,没有农民养奶户,养牛的都是黑龙江农垦局国有企业农场职工。前几年他们公司亏损的一塌糊涂,没有资本找它对赌,正是这种完达山的不合时宜,估计它的奶还算是奶吧,不知道农民养牛、农民建奶站的牛氏发明,传染到了黑龙江没有,如果他们还是老样子,那他们的奶,应该是能喝的。
    作为牛根生,2004-2008是他最顺的几年,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各种光环聚焦到他身上。隐藏着养牛的农民的痛苦与农民奶站“调奶师”横行的混乱,他站在台上,享受到了创业者的全部乐趣与回报。
    于是,我看到牛根生从当年《对话》节目上的紧张拘谨,到从容的在电视上,在论坛上,讲述人生信条,传授产品如人品的真经,树立自己伟岸的企业家精神领袖形象。
    当他赢得金钱和时间时,他没有把精力灌注在农民军“专业化、正规化、革命化”上,而是把精力灌注在设坛讲法上。这是牛根生2004-2008年期间犯的最大的错误。
    学会牛奶搀假的人多了,人杂了,林子大了,总有一天会出事。
    蒙牛没出事,伊利没出事,三鹿出事了。
    但是,中国人不是傻子,三鹿是个案,还是群体犯罪事件中的倒霉鬼,大家心里有数。
    令人忍俊不已的是,牛根生在三鹿事件后居然在博客中撇清自己,声称自己完全不清楚牛奶中掺杂使假的行为。舆论操控大师,也有翻船的时候——你早知道,证明你是坏蛋;你一直不知道,除了证明你是傻瓜,就是证明你是撒谎的坏蛋。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博客一出,牛根生名誉受损,蒙牛销售滑坡,股价狂跌,摩根士丹利趁火打劫,威胁要收回控制权,牛根生进京哭诉告摩根士丹利的御状。
    在三聚氰胺的震动中,我们看到了2009年牛根生从名利双收到危机四伏的快速转变,也真切的感受到了他的那句名言——“产品如人品”。
    2009年,牛根生必须重新选择,是继续维系蒙牛产品如人品的神话,还是以退为进,寻找新的靠山。

2008-2009国进民退——中粮的一小步,牛根生的一大步,牛根生的政治头脑
    2008年,蒙牛跟摩根士丹利撕破了脸,但是,牛根生带领蒙牛做了更加顺势而为的大手笔转移——投靠中粮。
    如果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改革形势有什么大的转变的话,就是国进民退的贯彻和落实。
    中央领导班子终于悟到,美国人是靠不住的,民间暴发户更是家贼,只有央企,才是真正应该大力支持的企业。
    于是,投靠央企,成了2009年民间企业家的一种时髦潮流。
    牛根生冲在这股潮流的最前面。
    宁高宁的个人爱好,本来就是玩资本运作,搞知名品牌。当年就鼓捣出来了华润、雪花等等一票知名企业,今天,蒙牛有难来投,宁哥自然喜不自禁。况且,中粮得中央“国进民退”政策的东风,资金来源是空前充沛。宁哥一出手就是几十个亿,给牛根生解燃眉之急,顺势拿下中国乳业半壁江山的控制权,宁哥何乐不为。
    2009年的牛根生,经历了三聚氰胺的洗礼,经历了人生的大荣,早已经悟到了做企业家的真谛,那就是——“不求首富,但求不倒。”
    其实,这一点,王石同志那一拨人早在十年前就悟到了。
    郑俊怀、黄光裕没悟到,倒了。
    牛根生中年雄起,出道虽然是迟了一些,但是终于得道了,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牛根生还年富力强,中年闻道就是最大的胜利。
    于是,2009年,蒙牛变身成央企,背靠祖国背靠党,永远不会倒。永远没有人再敢说它不是民族品牌。永远没有人会追查它当年的第一桶奶是不是“调奶师”的杰作。
    牛根生放弃了控制权,得到了“不倒”,划得来!
    2009年之后的蒙牛与牛根生,虽然还是牛,但是牛皮漂红了,变成了和谐主流牛。
    用英文说,它不再是BULL(公牛),而是OXE(骟过的公牛),并且向着COW(母牛)勇敢前进!
    以奇胜,以正合。
    十年荣辱牛根生,人家玩的就是漂亮!
发表于 2010-8-27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东东贴财经论坛差不多,贴养生论坛让人气不和。这些国籍不明的洋买办,洋帽子不好戴了,就戴个民族帽,与房地产商一样,在国内巧取豪夺,破坏环境,出事马上躲国外去,反正家人财产都转移了。“富则兼济天下”都兼济洋人去了。---吐出这些不平之气后,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了---嗔心太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6 12:36 , Processed in 0.02752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