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知周

遇病念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7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在家念佛,坐立跪绕,心念口诵,声大声小,或声或默,随分随力,取其合宜即可。

在家人不随众,各人念佛,坐立绕跪,皆无不可,但不可执定一法。若执定,则人易劳而心或难得相应。当斟酌其自己之色力⑴及工夫⑵,而取其合宜⑶行之,则有益矣。若常途通行⑷,宜先绕,次坐,次跪。绕跪皆觉辛苦,宜坐念。坐念若起昏沉,宜绕念,或立念。昏沉去,当复坐念。宜按钟⑸,不宜掐珠,以掐珠难养心故。(《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复陈慧超居士书)
注:(1)色力:精神气力。(2)工夫:时间。(3)合宜:合适,适宜。(4)常途通行:常规通行的做法。(5)按钟:按钟点来念。

在家人,恐室小难绕,则立、跪、坐念,皆可。但须按己精神而定,正不必令他人为立法则⑴也。(《印光法师文钞》复马契西居士书五)
注:(1)正不必令他人为立法则:不必让别人为自己订立规则。

念佛虽贵心念,亦不可废口诵。以身口意三,互相资助。若心能忆念,身不礼敬,口不持诵,亦难得益。世之举重物者,尚须以声相助,况欲摄心以证三昧⑴者乎。所以《大集经》云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古德谓大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大;小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小耳。而具缚凡夫⑵,心多昏散。若不假身口礼诵之力,则欲得一心,末由也已⑶。(《印光法师文钞》复濮大凡居士书)
注:(1)三昧:梵语samadhi 的音译,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2)具缚(fù)凡夫:指被烦恼缠缚,而不得解脱的凡夫众生。(3)末由也已:没有道路,没有办法。

念佛过于高声易心火上炎,或至吐血,以成不治之病。也不可太急,急则伤气,伤气则或致震动⑴。亦不可过慢,过慢气接不住,亦致伤气。念佛须音声高低适中,缓急合宜。若高声如赶贼之猛烈,始则心火上炎,或至吐血,以成不治之病。须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即默念,亦须常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相。自己之耳,听自己心中之声,固明明了了也。勿起坏念头,又何有心热如火之恶感乎?(《印光法师文钞》复吴思谦居士书)
注:(1)震动:使人心不平静。

言念佛正行⑴者,各随自己身分而立,不可定执一法。如其身无事累,固当从朝至暮,从暮至朝,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大小便利,一切时,一切处,令此一句洪名圣号⑵,不离心口。若盥漱⑶清净,衣冠整齐,及地方清洁,则或声或默,皆无不可。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时,及至秽污不洁之处,只可默念,不宜出声。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便不恭敬。勿谓此等时处,念不得佛。须知此等时处,出不得声耳。又睡若出声,非唯不恭,且致伤气,不可不知。(《增广印光法师文钞(一)》与陈锡周居士书)
注:(1)正行:净土门所立。往生极乐之正行有五种。对于杂行,故曰正行:一、读诵正行,专读诵净土之三部经。二、观察正行,专观想极乐净土之相。三、礼拜正行,专礼拜弥陀。四、称名正行,专称弥陀之名。五、赞叹供养正行,专赞叹供养弥陀。《观经疏》散善义曰:“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 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2)洪名圣号:南无阿弥陀佛。(3) 盥(ɡuàn)漱:洗手和漱口。

至于念佛,必须按自己之精神气力,而为大声,小声,默念,及金刚念(即有声,别人听不见者,持咒家谓之金刚念)之准则,何可过猛,以致受病。此过猛之心,亦是欲速之病。今既不能出声念,岂心中亦不能默念,何可止⑴限十念乎。况病卧在床,心中岂能一空如洗,了无有念。与其念他事,何若念佛名号之为愈⑵乎。是宜将要紧事务,交代家人,长时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心中不挂一事。于此清净心中,忆想佛像,及默念佛名,并观世音菩萨像及名号。果能如是,决定业障消除,善根增长,疾病痊愈,身心康健矣。
盖阁下之病,属于宿业,因念佛过猛而为发现之缘,非此病完全系念佛过猛而有。使不念佛,又当因别种因缘而得。世之不念佛者多多,岂皆不得一病,长年康健乎。了此自可不误会,谓念佛致病,有损无益也。(《印光法师文钞》复裘佩卿居士书一)
注:(1)止:只,仅。(2)愈:较好,胜过。

昨接手书,知久病始愈,不胜欣幸。生死事大,无常⑴迅速。耳闻者之惊惧,远不如身历者之痛切也。当发起大菩提心⑵,以教家亲眷属,外及朋友故旧,及有缘者,则其利溥⑶。
书中言念佛急进,中气虚极,此汝不善用心所致。夫念佛一事,当随各人力量,随便出声默念,大声小声,皆无不可。何得一向大声念,致令伤气受病耶。然汝此大病,虽由伤气而起,实无量劫⑷来业力所现。以汝精进念佛之故,遂转后报为现报,转重报为轻报。即此一病,不知消几何劫⑷数三途恶道⑸之罪。

佛力难思,佛恩难报,当生大庆幸,生大惭愧,生大净信⑹。以净土一法,自行化他。俾家中眷属,与一切有缘者,同生西方。则可不负此病,及佛为现身也。(《印光法师文钞》复刘智空居士书)
注:(1)无常:佛教用语,一切事物是因缘所生,渐而败坏,故曰
无常。( 2) 大菩提心: 自利利他之心。( 3) 溥( pǔ) : 广大、普遍。(4)劫:“劫波”的简称,天地从形成到毁灭的一个周期叫一劫。(5)三途恶道:即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又称三涂。(6)净信:清净的,完全的信仰及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27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生大惭愧,大怖畏心,发大菩提心,力修众善,至诚恳切念佛,方能灭大宿业。

汝之病,乃宿世,或现生,有害人性命之事。此业不消,病决难好。现在吃药无效,即可不吃。但息心念佛,念观世音,以期超度怨家。念佛虽不见效,仍有利益,不可与吃药同作一例。汝家计如何,若无财力,则自己至诚 .切念佛。当生惭愧⑴心,不可生愤恨心。生惭愧,则怨家之怨恨可解。生愤恨,则是欲解而更结矣。以彼怀恨相报,汝又怀恨彼报,则愈结愈深,莫可如何矣。此系解怨释结⑵之最上一著。(《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上)》复许慧舫居士书)
注:(1)惭愧:因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2)解怨释结:解除冤仇。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愧,生大怖畏⑴。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行菩萨之普利众生行。则若宿业若现业,皆被此大菩提心中之佛号光明,为之消灭净尽也。若前生及昔日曾作大业。今虽止恶,未能力修众善。及但泛泛然念佛。则功过不相敌,固难免或罹⑵恶报耳。非念佛之功虚弃也。以未发菩提心,特以恶业广大,不能相掩耳。倘能发大菩提心,则如杲日当空,霜露立消。世人多有作恶半生,后乃改悔。因未能全无恶报,遂谓佛法不灵,修持无益。(《印光法师文钞三编(下)》复康寄遥居士书一)
注:(1)怖畏:恐惧敬畏。(2)罹(lí):遭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27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是小护士 于 2023-2-27 13:24 编辑

(六)娑婆是苦,极乐实乐,一心念佛,求生西方。

1. 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极乐之乐,乐莫能喻。
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娑婆之苦,无量无边。总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此八种苦,贵极一时,贱至乞丐,各皆有之。前七种是过去世所感之果,谛思⑴自知,不须详说,说则太费笔墨。第八五阴炽盛苦,乃现在起心动念,及动作云为⑵,乃未来得苦之因。因果牵连,相续不断。从劫至劫,莫能解脱。五阴者,即色、受、想、行、识也。色,即所感业报之身。受想行识,即触境所起幻妄之心。由此幻妄身心等法,于六尘⑶境,起惑造业,如火炽然,不能止息,故名炽盛也。又阴者,盖覆义,音义与荫同。由此五法,盖覆真性,不能显现,如浓云蔽日,虽杲日光辉,了无所损。而由云蔽故,不蒙其照。凡夫未断惑业,被此五法障蔽,性天慧日,不能显现,亦复如是。
此第八苦,乃一切诸苦之本。修道之人,禅定力深,于六尘境界,了无执着,不起憎爱。从此加功用行,进证无生⑷。则惑业净尽,斩断生死根本矣。然此工夫,大不容易。末世之中,得者实难。故须专修净业,求生极乐。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既得往生,则莲花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等虚空,身无灾变。老病死等,名尚不闻,况有其实。追随圣众,亲侍弥陀。水鸟树林,皆演法音。随己根性,由闻而证。亲尚了不可得,何况有怨。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楼阁堂舍,皆是七宝所成,不假人力,唯是化作。则翻娑婆之七苦,以成七乐。至于身则有大神通,有大威力。不离当处,便能于一念中,普于十方诸佛世界,作诸佛事,上求下化。心则有大智慧,有大辩才,于一法中,遍知诸法实相,随机说法,无有错谬。虽说世谛⑸语言,皆契实相妙理。无五阴炽盛之苦,享身心寂灭之乐。故经云,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也。
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极乐之乐,乐莫能喻。深信佛言,了无疑惑,方名真信。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见,妄生猜度,谓净土种种不思议胜妙庄严,皆属寓言,譬喻心法,非有实境。若有此种邪知谬见,便失往生净土实益。其害甚大,不可不知。(《增广印光法师文钞(一)》与陈锡周居士书)注:(1)谛思:仔细思考。(2)云为:言论行为。(3)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4)无生: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5)世谛:有关世间种种事相的真理。

2. 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既知娑婆是苦,极乐是乐。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娑婆世界,一切众生,于逆顺境,起贪瞋痴,造杀盗淫,秽污本有妙觉明心,乃无底之厕坑。既造恶业,必受恶报。久经长劫,轮回六道,乃不赦⑴之牢狱。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求接引,佛亦无可奈何。倘志心称名,誓求出离娑婆者,无一不蒙垂慈摄受也。阿弥陀佛有大势力,能拔娑婆无底厕坑、不赦牢狱之人,直下出离其中,悉皆安置于极乐本有家乡,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也。(《增广印光法师文钞(一)》与陈锡周居士书)
注:(1)不赦:不可赦免。

3. 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⑴;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⑵,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令暂忘。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印光法师文钞》• 一函遍复)
注:(1)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中下三种根机的众生,都能够收摄在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中。(2)断惑证真:断除一切贪嗔痴等的烦恼,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增广印光法师文钞(一)》与陈锡周居士书)

4. 正助合行,顺水扬帆,速得出离。

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益事,为助行。正助合行,则如顺水扬帆,在此生死苦海,速得入于萨婆若海⑴矣。若不生信发愿,求生西方,泛泛然念佛持咒等,皆只为来生福报而已。净土法门,彻上彻下。将堕阿鼻⑵者,念佛尚得往生;已证等觉⑶者,尚须回向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切勿以密宗有现身成佛之义,遂将往生西方置之不论,则其失大矣。(《印光法师文钞三编(二)》复沈授人居士书)
注:(1)萨婆若海:一切智慧之海,指无所不照的智慧。(2)阿鼻:一般指阿鼻道。阿鼻道:处于阿鼻地狱或无间地狱。佛教认为,人在生前做了坏事,死后要堕入地狱,其中造“十不善业”重罪者,要在阿鼻地狱永受苦难。(3)等觉:为菩萨修行五十二位之第五十一位。中国人最熟悉的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地藏等,便是等觉位的大菩萨。

5.自力修行,万劫千生,难得解脱;乘佛大愿,往生西方,一生成办。
吾人在生死轮回中久经长劫,所造恶业,无量无边。若仗自己修持之力,欲得灭尽烦恼惑业,以了生脱死,其难愈于登天。若能信佛所说之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无论业力大、业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譬如一颗沙子,入水即沉,纵有数千万斤石,装于大火轮船中,即可不沉而运于他处,以随意使用也。石喻众生之业力深重,大火轮喻弥陀之慈力广大。若不念佛,仗自己修持之力,欲了生死,须到业尽情空⑴地位方可。否则纵令烦恼惑业断得只有一丝毫,亦不能了,喻如极小之沙子,亦必沉于水中,决不能自己出于水外。阁下但生信心,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再起别种念头。果能如是,寿未尽则速得痊愈,以专一志诚念佛功德,便能灭除宿世恶业,犹如杲日既出,霜雪即化。寿已尽则即能往生,以心无异念,即得与佛感应道交,故蒙佛慈接引往生也。阁下若信此话得及,则生也得大利益,死也得大利益。(《印光法师文钞》复裘佩卿居士书二)
注:(1)业尽情空:恶业消尽,妄情空了,只有纯想,没有邪见。

修禅定⑴人(指四禅八定),及参禅⑵人,以唯仗自力,不求佛加,故于功夫得力真妄相攻⑶之时,每有种种境界,幻出幻没。譬如阴雨将晴之时,浓云破绽,忽见日光。恍惚之间,变化不测。所有境界,非真具道眼者,不能辨识。若错认消息,则着魔发狂,莫之能医。念佛人,以真切之信愿,持万德之洪名。喻如杲日当空,行大王路。不但魑魅魍魉⑷,剗⑸踪灭迹,即歧途是非之念,亦无从生。推而极之,不过曰:念至功纯力极,则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而已。此理此行,唯恐人之不知,不能合佛普度众生之愿。岂秘而不传,独传于汝乎。若有暗地里口传心受之妙诀,即是邪魔外道,即非佛法。(《印光法师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注:(1)禅定:禅那与定的合称。禅那是指修行者高度的集中精神,努力对某对象或主题去思维。定是指心住在一对象的境界之内。禅那是过程,定是结果。禅定依修习的层次可分为“四禅”和“八定”。但在中国,禅定的定义常是混合不区别。(2)参禅:将心专注于某一个对象,通过反观内心,觅求心性,达到明心见性的一种修行法门。(3)真妄相攻:是在潜能刚刚得以开发时出现了幻景的特有名称。练功到达一定程度后,潜在智能如透视、意识感知、预知等功能即能得到开发。这些功能可以不借常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来认知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4)魑
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iǎng):鬼怪。(5)剗(chǎn):消除。

大家要晓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种力?但是无始⑴以来的“业力”!所以万劫千生,难得解脱。仗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力,自然一生成办。(《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四)》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
注:(1)无始:没有起始,指太古。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下)》净土指要)

6. 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
既有真信切愿,必须志心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无论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及大小便利等,总不离此六字洪名(或四字持亦可)。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若能念兹在兹,念极情忘,心空佛现。则于现生之中,便能亲证三昧⑴。待至临终,生上上品。可谓极修持之能事也已。至于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穷。然须发菩提心,誓愿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⑵法界众生回向。则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⑶胜行。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⑷自利之见,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印光法师文钞增广》与徐福贤女士书)
注:(1) 三昧:梵语samadhi 的音译,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2) 四恩: 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义同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 。( 3) 大乘: 译意为车乘, 运载之义。谓之诸大菩萨众将无量无边众生从生、老、病、死的苦难中度化到西方极乐世界,故名“大乘”。(4)二乘: 声闻乘和缘觉乘。凡属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人,总称为声闻乘;凡属修十二因缘而悟道的人,总称为缘觉乘。

7. 佛不离心,心不离佛。
从此随分随力⑴,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无论语默动静,行住坐卧,迎宾待客,着衣吃饭,务令佛不离心,心不离佛。譬如切事系心,凡百作为,不忘此事。或有公私众务,了无少暇,须于早晚十念念佛⑵,至心发愿,亦能往生。(《印光法师文钞》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
注:(1)随分随力:随分即根据自己身分(社会家庭职责),以及相应的忙闲程度;随力即根据自己的精神气力。(2)早晚十念念佛:早晚各正身合掌念十口气“ 南无阿弥陀佛” 。尽一口气为一念, 念至十口气, 每口气念佛数随个人气力长短即可, 不可勉强多念,过则伤气。只能念十口气,不可多念,多亦伤气。

8. 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
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颅上,挂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体相⑴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闻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气不来,定向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⑵里受苦,不知经几多劫⑶。纵出地狱,复堕饿鬼,腹大如海,咽细如针,长劫饥虚,喉中火然,不闻浆水之名,难得暂时之饱。从饿鬼出,复为畜生,或供人骑乘,或充人庖厨⑷。纵得为人,愚痴无知,以造业为德能,以修善为桎梏⑸,不数十年,又复堕落。经尘点劫⑹,轮回六道⑺。虽欲出离,末由也已。能如是念,如上所求,当下成办。所以张善和、张钟馗临终地狱相现,念佛数声,即亲见佛来接引往生。如是利益,一代时教,百千万亿法门之所无者。吾常曰,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⑻者,此之谓也。(《印光法师文钞》复邓伯诚居士书二)
注:(1)体相:形体相貌。(2)镬(huò)汤炉炭剑树刀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皆为地狱景象。(3)劫:“劫波”的简称,天地从形成到毁灭的一个周期叫一劫。(4)庖(páo)厨:厨房。(5)桎梏(zhìgù) :脚镣和手铐,比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6)尘点劫:佛教术语,譬喻时间极长久远之词。又称尘劫。(7)六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又称六趣。(8)群萌:众民,百姓。

9.一心念佛,不期见佛,若欲见佛,反易着魔。
又现在见佛之志,可谓真切。然此事颇不容易。当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期一心不乱,为决定主宰。于未得一心前,断断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欲见即可顿见。不见亦了无所碍。倘急欲见佛,心念纷飞。欲见佛之念,固结胸襟,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则多生⑴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现作佛身,企报宿怨。自己心无正见,全体是魔气分,一见便生欢喜。从兹魔入心腑,著魔发狂。虽有活佛,亦末如之何⑵矣。但能一心,何须预计见佛与否?一心之后,自知臧否⑶。不见固能工夫上进,即见更加息心专修。断无误会之咎,唯有胜进之益。
世间不明理人,稍有修持,便怀越分⑷期望。譬如磨镜,尘垢若尽,决定光明呈露,照天照地。若不致力于磨,而但望发光。全体垢秽,若有光生,乃属妖光,非镜光也。光恐汝不善用心,或致自失善利,退人信心,是以补书所以耳。永明云,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今例其词曰,但期心不乱,不计见不见。知此当能致力于心与佛合之道矣。(《印光法师文钞》复永嘉周群铮居士书)
注:(1)多生:众生造善恶之业,受轮回之苦,生死相续,谓之多生。(2)末如之何:犹言无法对付,莫可奈何。(3)臧否(zāng pǐ):善恶,得失。(4)越分:超过本分。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帘(即所谓如佛像之目然),则心便沉潜不浮动,亦不生头火。汝念佛头上若有物摩抚,及牵制等,此系念佛时心朝上想,致心火上炎之相。若眼皮垂帘,及心向下想,则心火不上炎,此病即消灭矣。切不可认此为工夫,又不可怕此为魔境。但至诚摄心而念,并想自身在莲华⑴上坐或立,一心想于所坐立之莲华,则自可顿愈矣(若不敢作莲华上坐立,恐致或有魔事,但向脚底下想,此种心火头火,均可不生矣)。(《印光法师文钞》复沈弥生居士书)
注:(1)莲华:莲花。

10.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不求世间福报,自得世间福报。
又举凡⑴礼拜读诵大乘经典⑵,及作一切于世于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回向西方。不可唯以念佛回向西方,其余功德,另去回向世间福报,则念不归一,便难往生。须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而心不专一,往生便难决定矣。
注:(1)举凡:表示总括;凡是(下文大多列举);列举其大要。(2)大乘经典:乘,是乘载或道路。大乘,即乘载无量众生从生死苦海的此岸到达菩提涅槃的彼岸。这是不但期求自我的完美与救度,而且也广泛地救助他人的自觉觉他的学说,这种学说就叫做大乘佛学,代表大乘佛学的著作称大乘经典。

11.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寿若未尽,则当速愈,寿若已尽,决定往生。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
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迴⑴,唯有阿弥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轮迴。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寿未尽,就会速好。若世寿已尽,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
往生西方,好处说不尽,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过无数无量万万万万倍。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监牢里,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
你若能出声念,则小声念。不能出声念,则心里默念。耳朵听别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著阿弥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著阿弥陀佛。有别种念起,当自责曰,我要仗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种念头,坏我大事。你若肯依我所说的念,决定会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劫⑵常受快乐,了无一丝一毫之苦事见闻,又何有此种之疾病苦恼乎。傥心中起烦恼时,要晓得这是宿世恶业所使,要坏我往生西方之道,要使我永远受生死轮回之苦。我而今晓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随他转。除过念佛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与佛心心相应,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记我语,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下)》示华权师病中法语)
注:(1)轮迴(huí):同轮回。佛教认为人行善行恶,来生都有报应,在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等六道中生死相续,像车轮运转一样循环不息。(2)劫:“劫波”的简称,天地从形成到毁灭的一个周期叫一劫。

病人一心念佛待死,寿若未尽,则当速愈。寿若已尽,则决定往生。倘于病时,急于求好,绝无求往生之念。即或寿未尽,以急于求好,不肯一心念佛。纵念佛,以求好之妄念过重,反致与佛不相应矣,决难速愈。若寿已尽,以求病愈之心切,决无往生之事。则成求堕三途⑴六道⑵,永不出离耳。(《印光法师文钞》复温光熹居士书四)
注:(1)三途: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又称三涂。(2)六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又称六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27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是小护士 于 2023-2-27 13:22 编辑

四、遇病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当吃长素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为六斋。加初一,十八,廿四,廿八,为十斋。遇月小,即尽前一日持之⑴。又正月,五月,九月,为三斋月。宜持长素,作诸功德。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杀生,其家便成杀场。杀场,乃怨鬼聚会之处,其不吉祥也,大矣,是宜切戒家中杀生也。(《印光法师文钞》• 一函遍复)
注:(1)遇月小,即尽前一日持之:遇到农历只有二十九天的月份,就在月底提前一天吃素,如把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提前为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二)节欲断欲
生病、生疮、出痘之后,不是十分复原,万万不可犯淫,犯淫多半必死。眼病未痊愈或者刚痊愈,犯淫必瞎。虚劳证,虽然养好强健,还须断欲一年,如果认为复原而犯淫,多半必死。伤损筋骨,愈后须要戒一百七八十天,未过百日,犯淫必死,纵过百日,犯淫也会导致残废。(《〈寿康宝鉴〉白话选译》)
褚尚书在《广嗣⑴》中说,古时候的男子三十岁才娶妻,女子二十才出嫁。就是要使其身体发育成熟,所以婚后一交合就受孕,生下的孩子体质健康,将来也得长寿。后世的人就不能遵从了,男子未满十六岁,女子未满十四岁,过早的知晓男女之事,由于人的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五脏)发育尚未成熟完满,后来往往发生奇怪的病症,生下的孩子多数不能长大成人,所以民多夭折。这都是由于世人不知道如何去当父母的道理和方法所造成的。此道的关系实在不小啊!当父亲的不便教子,为师傅的不便传徒,后来发现,祸患已成,后悔已经晚了!现在特用粗浅的文字讲说,使后生之辈都能明白。
女子十四岁后,月经每月来一次,三天才停止,但总以三十天来一次为正常,如果二十几天就来,或三十几天才来,就是月经不调,多数难以生育儿女。那么就要吃中药,先调理经期。月经调理正常,然后夫妇相交,但也必须等月经干净三天之后才可以同房。袁了凡说,凡是妇女月经干净后,只有一天是受孕最好的时机,就是所谓春意发动。但因女人害羞不肯说,作丈夫的,平时要秘密地告诉她,叫她到时相告,可以一举而得受孕。张景岳说,男女交合形成胎孕的精血是后天的有形之物,只有等那一点先天无形的气到了,然后才能成孕。男子先天之气强胜的,多数生男孩,女子先天之气强胜的,多数生女孩。但都是在男女二人的先天之气一齐到来,恰巧碰到那个时机才决定生男生女。但女子非到情动之极先天之气不易到,若到了,子宫必然打开,吸而受孕。但恐男子精气薄弱不能成胎,施予无用。故上等者,保精数月才相交一次。古人说“寡欲多生子”就是这个道理。中等者,待女子月经干净之后则可行,或月明晴朗没有风雨之夜也可以。而平常之日,则不接近女身,或另睡一间房,或别睡一张床,再不然就各盖一床被。这样不单生育儿女容易成人,就是对自己的身体也是一种保护。若是下等之人,无论时间日期,或三五夜一次,此人必定导致内伤。又有下而下者,夜夜一次,或一夜两次,如此亡命之徒,精液必定如水一样薄,要不了多久就会得暴病而死。凡是朔望日(朔日为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日农历每月的十五)的头一夜不可行房事。五更半夜身中的阳气初生,行一次当百次,不可行。身体有小病不可行(轻病转重,重病必死)。酒食过度之后,坐船后,走远路之后,二三天内不可行;大风大雷、严寒酷暑、日食月食、神像前、棺材旁、持斋日、祭祀日都不可行。日光、月光、灯光之前不可行。农历的庚申日⑵、甲子日⑶、本人的生日、每月的二十八日(人神在阴⑷)不可行。而且男女性交或梦遗之后,三五天内不下冷水,不吃一切冷饭菜及瓜果,也不能吃凉药。如必须要服药治病,宁可对医生说明此事,就像孕妇不能全靠切脉,要说明有孕在身,这才不会误事。盛夏时,性交之后不可贪凉(包括冷水洗浴、开冷气、电扇、吃冷饮等——译者注),冷天不能顶风冒雨,如果犯了,必然有阴厥(中医学名词)之症,男缩阳,女缩乳,四肢冰冷,肚疼而死,即使人参附子也不能救。女人月经后身体虚弱的人,也不可行房事。
再说小产,大多是由于夫妇不知节制房事所造成的。怀孕三五个月流产的,人都知道。而一月半月内暗中流产的,多数人就不知道了。因为一月属肝,肝主疏泄,夫妇之间不谨慎,常有前半月受孕后半月流产而不知道的情况。甚至有屡次受孕屡次流产的,由于肝脉屡屡受伤,导致终生不能生育的大有人在。
凡是妇女怀孕之后,只要谨慎不犯禁忌,就不会流产,这是百不失一、非常稳当的。况且胎儿在母腹中,全赖母亲的血液来保养,同房一次,胎元就损伤一次,有幸得生下来,病患必然很多,痘症等病发生时,必定危险,多数难以养活成人。世上爱儿女的人,对子女从小到十六岁,细心照料保全,无非是希望孩子的根本不受损伤,终生少病痛。却不知在母腹中,因不慎房事,已令子女受到重伤,致使出世后也不得长大成人或体弱多病。无知之过,岂不令人痛惜!还有用各种丸散药物放入子宫而帮助生育子女的。难道父母精血能和这些渣滓混合吗?古人说:这样用药物帮助生育的,所生子女会筋骨受伤而夭亡。因此,这样的方法不但用了未必有效,即便能生,其子女也很难养育长大,只是白白地造孽而已。以上这些,都是当父母的人所应当明了的道理和方法。以前我常喜欢对人宣传 .解,现在老了,不能一一劝说了,用此文代替口说而传世,希望人人都能知道,爱护自己就是爱护自己的儿女呀!
孙真人说,人的这个身体,不是金属铸成的钢铁之身,而是气血凝聚而成的血肉之躯。人如果对色欲一事不能自我控制,开初认为偶尔放纵,没有什么妨碍,接着便是日损月伤,精髓亏,气血败,而导致死亡了!
人的气血,行于六经,一天行一经,六天而周遍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称为六经),所以外受风寒感冒最轻的人,也定要七天六经行尽,才汗出解除,因为气血已行走一周了。人在欲事正浓之时,无不心跳出汗,身热神迷。当此之时,骨节豁开,筋骨离脱,精髓既泄,一经的气血就受了损伤。一经既伤,必须等七天气血周流到此一经时,才能复元。《易经》中说“七日来复”就是说要休养七天的意思。世人还没有七天就又泄精,经气不能复元。如此一伤再伤,以致外感、内伤,百病丛生。而世人都将此归罪于一时的运气不好,偶尔得病。岂不知哪里是一朝一夕的缘故,其由来已久,都是因为未能严格遵守六经七天来去一周的规律呀!今天制定如下规矩,作为节欲保身的根本:二十岁时应当七天一次为准,三十岁时十四天一次,四十岁时则应二十八天一次,五十岁时四十五天一次,到六十岁时,天癸已绝不能发生(男子二八天癸至,即十六岁;八八天癸绝,即六十四岁。女子二七天癸至,即十四岁;七七而天癸绝,即四十九岁。天癸是天一之水,是说精髓血脉流通宣泄可以发生,天癸绝就不能发生了),应赶紧断色欲,绝房事,固精髓,以清洁闭藏为根本,万不可走泄了!
以上限制日期,专指春秋两季而言,若是冬夏两季,一则是火令极热,发泄无余;一则是水令极寒,闭藏极密,即使是年轻时期,在这两季中也应断欲为主。否则的话,二十岁时或可十四天一次,三十岁时或可二十八天一次,四十岁时或可四十五天一次,到了五十岁,由于气血大大衰弱,夏季或可六十天一次,冬季就应当谨慎守护,不使走泄。这是由于天地与人之气,冬季闭藏极密,是专为来年春天生发的根本,所以更重要于夏季十倍。能够依照此规定而遵行的人,可以消除疾病,延长寿命;而违犯此规定的人,必然多病短寿⑸。
王莲航说,从前莲池大师对王大契说:明明白白地放毒药于粗劣的食物中,这是比喻杀生的惨状;暗中置毒药于美食中,这是比喻色欲之惨呀!古往今来,那些才人志士,一生能够实现远大理想有所作为的人都很少,而且多数也不长寿,究其原因,几乎都是由于欲事过多造成的。他们在行事之前,也知道要爱惜自己,在事后也知道后悔,但当淫欲浓烈之时,所有伟大的志向也都忘记了,认为一次不会有多大伤害,以后不再如此。谁知下次又这样想,以至每次都这样想。色欲这东西,愈放纵愈强烈,直到不能控制的时候,已经无可奈何了。人的精髓因此枯竭了,身体虚弱了,然后病了,最后死了!人就是这样被自己的淫欲一步步推向死地的。
所以说,事前自知爱惜也无益,事后追悔也来不及,而必须要在将要行淫时控制住,赶紧想想此事究竟有何乐趣?事后又有什么危害?一旦想通,一定哑然失笑,欲望顿消。
遏制一时的淫欲,可以施展毕生的才华,成就伟大的功业,有才华有志气的男儿,想必都乐于遵从吧?而那些甘愿落入下流,自己减损其寿命的人,我就不知道有什么方法救助他们了!
特别提示读者,莲池大师的教诲,很显然,是对已守禁戒之人而说的,告诫他们要节制房事,并不是仅仅指不犯邪淫。
总而言之,纵欲招致祸殃,夫妻正淫尚且如此,何况那些邪淫嫖娼、渔猎女色之徒,更是自取灭亡,甘愿沦堕于畜生之类,实在是太悲哀了!(《〈寿康宝鉴〉白话选译》保身广嗣要义)

注:(1)广嗣:多生子嗣。(2)庚申日:三尸神在人身中,庚申日是三尸神离开人身,上天奏报人罪过的日子,此日当遵行戒律。(3)甲子日:甲子日是北斗下降日,又是雷祖出巡日,此日当遵行戒律。(4)人神在阴:人神在一月之中不同时间,会在人体不同部位循行,每月农历的二十八日,人神行至阴中,此日不可行房,犯者得病。(5)以上所列之房事频次是对身体强壮的健康人而言,现如今人们因起居无常、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错误医疗等原因,往往体质偏弱或虚弱,这类人群应当更加减少房事频次或断绝房事,切不可听信网络上误导人们的言论,频繁地损害自己保身立命的根本(肾为先天之本)。

知周于2022 年暮秋搜集整理注释,知合、演灵、演益参与校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5-2 21:16 , Processed in 0.05928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