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747|回复: 0

与一位三甲医院西医师的对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师:您是西医师?

西医师:是的,在省城的一家三甲医院。

中医师:什么科?因何缘由信任中医?您对现行的中、西医有何看法?

西医师:精神科,也做心理咨询。可能一是父母是接受中医治疗的,从小也不排斥。二是现代西医在一些领域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想找另一条路。西医可以解决一些急重症,但对于慢性病比较弱。
其实我对中医和西医也有一些疑惑,想同您交流一下。
我对中医真正的接纳源自我妈妈。当时我产后半年,儿子病重住院,不排除白血病,心急如焚,晚上无法安睡,一天中午腹胀、不思饮食、乏力。当时妈妈给我吃了一包丁蔻理中丸,几分钟后就感觉肚子开始运转了,有点胃口,精神也好一些。连续吃了两三天,胃口基本好转。自此觉得有时中医很神奇。
对于西医来说,它的理论体系是微观的,掺杂了很多物理的元素,讲究循证医学。它通过研究人体的解剖结构、消化呼吸等器官是如何工作以及生病状态下各器官有着什么样的变化,细菌在体内会产生什么毒素和机体如何对抗细菌等等,形成具体理论,支撑着整个西医体系。它的壮大应该源自于对抗传染病,以及抗生素的发明。发展到现在成为了一个庞大体系。在它的理论基础上,发明很多有效的治疗手段。急性心梗、心肺复苏急救、骨折固定、主动脉夹层,以及多种疾病的手术治疗等。然而,它强调的是外界对身体的植入。对于自身的修复,重视较少。
据我了解,中医是一个宏观基础上的理论体系。病因分外感、内伤。讲究五行生克。主要依靠扶正祛邪。这两个医学的理论架构是非常不同的。现在西医生几乎是不了解中医的,我怀疑现在的中医学院是否可以培养出真正的中医师出来,他们学习的理论基础会不会混淆,如此的不同,都要同时学习。
让我困惑的是,论坛里的人对西医所有手段的否定。抗生素的使用真的会导致机体的危害?疫苗就没有功劳?现在的手术治疗,有部分可以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真的不能用吗?其实我觉得西医有它的功劳和所长。我仍然觉得,这两个理论体系可以取长补短,结合使用。都是我们追求健康的工具而已,可以供我们选择。
可以谈谈您的看法吗?

中医师:中医是在气的层面看待疾病,较之于西医的从形的层面,肯定是更高一筹也更全面。所谓的治末病,即是在形方面未见异常,而气的层面已经是疾病的状态了。当然,我不会完全拒绝西医,也劝大家不要完全否定西医,否则吃亏的是自己。西医对人类的贡献有目共睹。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的西医与最纯正的西医有偏离,在中国更是如此。

西医师:您觉得这个偏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中医师:一是输液太过随意和泛滥;二是抗菌素和激素的滥用;三是对感冒发烧咳喘等很多疾病认识和治疗的误区。

西医师:其实西医治疗是个相对程序化的过程,每个疾病都有用药指征,有首选药、有次选药。的确现在输液多,抗菌素使用多,激素的使用我倒不觉得医生超范围,可能有,是我没有接触到。这背后的原因有三,一、医疗的无奈;二、患者或家属的急迫和焦虑;三、利益的推动。我认为,西医学在治疗上,有效的手段为手术和抗生素;而对于病毒感染、真菌感染,以及一些功能性的疾病是无可奈何的,简单如感冒,他们没办法。医生无奈,病人又想得到希望,而抗生素在某些疾病又如此有效,再加上利益推动,就会有超范围使用之事。缓解家属或患者焦虑,使医生获得了力量感和感激,同时促进经济发展,何乐而不为。其实在正规三甲医院,有泛化趋势,但不是那么的泛滥。至于输液,也比较多,主要是医生认为输液没有害处,尤其是生理盐水和葡萄糖,可以起安慰剂作用,让患者及家属安心。我儿子感冒去看病,没有一次医生建议输液的,有时烧得虽高,医生抽血后认为病毒感染也没有建议服抗生素。
至于激素,在正规医院,滥用应该不多,不会一发烧就用激素。医生知道激素是个让自己放弃战斗的东西,可降低自身免疫力。而且也没有经济利益,其实还是医学无奈下的医生之举。
这是我的观点,我科班出身,临床又一直呆在三甲的教学医院,整个治疗还是要规范很多,基本上是按指南、守则、教科书来的。至于其他的医院,我不太清楚。

中医师:哦,我接触的是基层的医院和村医,在这些地方是存在着我所说的情况。
关于激素的使用,您所说的“滥用应该不多”是指以“指南”、“守则”作为衡量标准,但这些指南守则里的应用激素的指征、标准、剂量、疗程等,是西医理论体系下的无奈之举,方向从一开始本就错了。
患者或家属的急迫和焦虑——这本就是医者要面对和想办法解决的问题,而不是迎合这种错误的认识和情绪。面对是要医者对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认同,角色的互换;解决是给予正确观念的引导、彼此互动和信任的建立,让患者和家属明白因果,然后一起坦然面对,给身体时间。  
如果医者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观念的宣教上,那么大众的认识也必定会潜移默化,但是我可以理解现在三甲医院病人很多,医生无暇顾及或面面俱到,使得医患者都将目标锁定在消除一时的痛苦和降低理化检查的指标上了。但这不是医疗的宗旨。
整个治疗还是要规范很多,基本上是按指南、守则、教科书来的。——这样的治疗没有具体到个体,更多是因病施治,千人一方,较之于中医的因人、因时、因地、因体施治,高下之别是很明显的。也正因中医强调个体性的辨证,目前无统一的规范和简单可重复的指南,疗效与个体中医师的水平高度相关,使得中医的治疗总体有效率和痊愈率很低。民众的信任度和依从性也大大降低了。依教材来指导临证,有效率实在是太低。
对于一些器质性的疾病,如果以消除可见的病灶来衡量,现行的中医确实有的不如西医。但我是指现行的一些中医。正如中国的西医师,现在的中医师与真正的中医也偏离了太多,或者仅是虚有其名。
输液同抗生素,医生认为没有害处——不是没有,而是观念认知不同不到位所以没有看到。我临床见到不少喘就是输液和抗生素的应用致病的。这点,您多看论坛相关的帖子会明白的。是否认同?而之后用激素也无法根本解决,只是粉饰太平。还包括很多疾病。

西医师:西医的确不会治疗感冒和咳嗽,这是我在我儿子身上得出来的经验。我和老公都是医生,但对自己孩子的感冒无可奈何,这是导致我找您的直接原因。其实按教科书上来说,感冒,多休息,多喝水,待自愈,也就是说西药无能为力;如出现严重的症状,如高烧,等又另当别论。我儿子半岁时发烧,认为是感冒,不去干预,结果烧不退,情况越来越重,直到后来住院。医生说打抗生素,虽知不是细菌感染,可病又不好,烧又不退,不打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就打吧。困境!

中医师:如果西医的教科书和众多的西医师都能如您这般坦然明确承认“西医的确不会治疗感冒和咳嗽”,那么错误的治疗就会避免很多很多。而这些恰是中医最擅长和最适合入手的病种,也最易于进行健康宣教知识的普及,最适合于老百姓借此重树对中医的信心和认识。
其实按教科书上来说,感冒,多休息,多喝水,待自愈,也就是说西药无能为力。——这种能自愈的大体精气较足,正气占上风,多休息就是落实好不破坏,给身体时间;多喝水还是要具体分析,不是绝对一定的。
如出现严重的症状,如高烧,等又另当别论。我儿子半岁时发烧,认为是感冒,不去干预,结果烧不退,情况越来越重,直到后来住院。——这种情况就是身体有求助的信息,正气不占上风,应当及时予外助,多是三阴病或是精气虚体气的虚阳外越等。关于此,我的早期医论和医案解读中多有说明,细看不难明白。
医生说打抗生素,虽知不细菌感染,可病又不好,烧又不退,不打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就打吧。困境!——这样的治疗,更多的是为了安扶大人的心理,大人的心得到安扶,相对不焦躁不担心不害怕,不在孩子面前流露了,让孩子感受到相对平和宽容的气氛,也就是所谓的“安慰剂”,有效的是这种气氛和大人心态的改变,而不是抗菌素。您的体会?作为业内中人的西医师尚且有如此的无奈和不知所措,更何况是普罗大众?所以正确观念的引导、树立和普及是多么的重要!

西医师:其实作为西医的业内人士,才会更明白医学的局限与无奈。作为医生,如果告诉了普通大众医学的局限与无奈,但又无法指明一条正确的路,这无异于毁了大众的信仰,让大众更无所适从。这个无奈是医生的无奈,医学的无奈。中医在感冒和功能性疾病上的优势,是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来的,可现在人们找得到的中医又如何呢,有的有名无实,有的只知皮毛,其实是有不少人会去寻找中医的,但找不到好的,所以就会得出中医也没办法的结论,转而再去找西医。拿我来说,如果找不到信得过的中医,我会转向西医的,因为我起码了解西医在做什么,什么有害什么有利什么害较轻我能分得清楚。

至于输液和抗生素多致喘,我看过一些相关的贴子,对此半信半疑。如果说给西医生听的话,百分之九十九认为是天方夜潭,除非能找出数据证据来。
中医在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上,是西医所不能及的。西医近年来也强调个体化,但是依然是个概念。
其实个体化治疗,通过言语来安慰而非通过药物,西医割裂的思维让人觉得没有可能,而且我也不觉得现代社会真有医生愿意花那么多的时间来给病人言语支持和安慰,当然也有,但同时必然是有药的。

中医师:对此半信半疑。——哦,太多太多了,只要各位医生能静下心来,清空或屏蔽原有的西医的认识,用一颗的无分别的心来看待,跟踪一二位病人就明白了。
中医在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上,是西医所不能及的。——所谓的“功能”就是在气的层面出问题了,基于西医的理论体系决定了他的无能为力。而气机失调累积至一定程度就会有形的病灶出现,相对于气病调理的时间肯定更长也相对棘手了。中医在很多器质性疾病也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如化性,不破坏,落实好七分养,带病延年,与疾病和平共处,不急于消除症状和所见的病灶,给身体时间,关注整体,强调病人的自我感觉等等。常人所认为的中医治疗慢,并非真的慢,而是疾病的本质就是需要这么慢的一个过程,是在根本处着手。西医所谓的快更多是在标症上下功夫而非根本处着力,两相对比,事实上西医是真正的慢,但因为西医所认定和传递的“无法治愈,只能控制”,以此老百性们也就欣然接受,无怨无悔了。
语言是有能量和信息的,包括文字也一样,同样能治病,而且有时还非此不可,且有显效,或者是对药治有叠加的效用。
我也不觉得现代社会真有医生愿意花那么多的时间来给病人言语支持和安慰——是的,所以网诊在这方面就有很大的便利,可以让问诊者和父母通过看帖学习,与其他问诊者的交流,提高认识,改变观念,也减少了医师的工作量。不过,有时还是需要医者个体化的语言或文字的帮助,有时就是几个字一句话就让患者有了信心有了希望有了方向。

西医师:“无法治愈,只能控制”,以此老百姓们也就欣然接受,无怨无悔了。——老百姓是无奈接受,只能如此,因为他们一时找不到另外的支撑和依靠。
您的《姜附剂临证经验谈1》和一些论坛的贴子我看过,看时觉得还算明白,但自己是分析不出来的,所以就干脆放弃不去管了。只是看了几遍求助信息那部分。
我儿子半岁生病时,开始家人不急,直到生病一周后去医院检查,发现血相很糟糕,怀疑血液病。当即住院,那个时候才开始着急的,真正着急的时候是住院期间。住院用抗生素一天后就不烧了,有了鼻涕喷嚏等症状,后来又是咳嗽。所以我体会不到是宽松的气氛让他好起来的。但我在心理学学习的时候,明白婴儿对父母等养育者的体会是很敏锐的,但这个气氛会不会致病,我也是半信半疑。
后来咳嗽渐渐好了,但是吃西药吃了有半年。当然不是吃抗生素,而是升白细胞的药,什么维生素B4呀,沙肝醇,还有一些加强免疫力的药,每天都吃,难为他了。
  
中医师:因为他们一时找不到另外的支撑和依靠。——即使找中医,大多数同样让他们失望,或更失望。
那个时候才开始着急的,真正着急的时候是住院期间。住院用抗生素一天后就不烧了,有了鼻涕喷嚏等症状,后来又是咳嗽。——不烧是因为被抗生素、输液或激素压制或耗散正气,没有能力发烧了,身体无法抵抗或者放弃全面抵抗了,“有了鼻涕喷嚏”正是由之前能全面抵抗转为局部勉强的抵抗或表虚放弃抵抗之象,咳嗽是病邪由表入里入脏的,病深入了,误治了。在中医来看,一目了然。
后来咳嗽渐渐好了——身体妥协或自我疗愈的结果。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正胜邪退的病愈,必有余邪潜伏,为之后整体状况不好或病症此起彼伏埋下隐患。
但是吃西药吃了有半年。当然不是吃抗生素,而是升白细胞的药,什么维生素B4呀,沙肝醇,还有一些加强免疫力的药,每天都吃,难为他了。——效果如何?药后身体什么反应?

西医师:西医的整体观不够。临床会碰到一些病人,胃胀不适,去检查胃,都好。头晕去检查颈椎,头,也没大问题。诸如此类,这类的病人很痛苦,觉得自己不舒服,但又查不出病。觉得嗓子堵,去拿喉镜查,也是什么都没有。现在这类病人有了一个新去处,精神心理科。就是说各科只管自己的事,各科医生不会把安慰和支持病人当作自己的工作,而是把排除或确诊本科疾病当作自己的事。只见病不见人。
语言是有能量的——我同意,只是西医是个形态学的;这个话是形而上的,这是两个系统的语言。西医需要看得见的东西作证据支撑。
当时住院期间,打了半个月抗病毒的针。生病后,孩子精神较差,活动少,吃奶也较少。好象出院后,这些情况慢慢恢复了。但是当时主要关注在检查指标上,这些生活现象倒没有记太清楚。只记得他两岁半前也不太生病,一年大概发个两三次烧。当时只记得医生说要半年查一次血,看看血液是否有问题。哦,同时还给他吃了中药,熬得药膏,吃了两三个月。那两年多,他饮食睡眠活动,都还可以,也不太生病,直到上了幼儿园。

他半岁是有12年5月21,奇怪的是,以后每年的那个时候都会感冒发烧咳嗽。两岁十个月他开始上幼儿园,生病就变多了。经常流鼻涕、感冒、咳嗽、发烧。咳嗽是最痛苦的事情,他咳得晚上无法睡,哭闹,拿着那些药,真不知如何是好,虽然我们都是医生,当时觉得深深地无奈。
因着我儿子的生病,让我怀疑了很多我一直相信的东西。比如,物理降温。有一次我儿子发烧,大概39度,我不想用药,用温水物理降温,根据书上说的用了36度的水洗了个澡。温度倒是降了,只是后来有细细的喘。我立刻想到了肯定是降温导致。还有退烧药,退了复又烧,仍然觉得无力。这一次次在我儿子身上的教训,逐渐我的观念有了变化。

因为对西医的失望,我开始寻找中医,同样也挺失望的。去了省里名望很高的中医那里,排队的人很多,一切诊疗手法与西医一致,最后开了四种西药和一瓶麻杏止咳冲剂。直到后来误打误撞,到了论坛里,然后和您问诊,这个时候才渐渐地在孩子生病时不那么紧张了,以前紧张中带着无可奈何和无力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的妈妈带着我看到中医,我的孩子促使我彻底进入中医。其实,如果人们真的可以做到把疾病当朋友,对医和患都是很好的一件事。只是我目前还不知道要怎样把疾病当朋友。

中医师:但是当时主要关注在检查指标上,这些生活现象倒没有记太清楚。——这就是中、西医最大的不同,中医始终关注“病的人”,真正地“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我感受和心理,关注精神情绪二便纳眠等整体和中气。检查指标会参考,但不以此作为用方药的指南。临床我是遇见过孩子精神不错,纳眠还好,仅是拍片有“肺炎”,且这个诊断是否有误还有两说,父母却因“肺炎”这个名词提心吊胆,医师也因“肺炎”这个诊断输液、抗菌素就用上了,而且还需要不短的疗程。最后肺炎是“好了”,但整体状态更差了,但此时父母往往忽略了整体。

临床会碰到一些病人,胃胀不适,去检查胃,都好。觉得嗓子堵,去拿喉镜查,也是什么都没有。——这类病人大多是情志致病,敏感脆弱的半夏体质,胃胀和咽堵正是半夏厚朴汤的方证,或是合用四逆散,我的老师黄煌教授名为“八味解郁汤”;或是胆小易惊吓,用温胆汤,黄煌教授又名“壮胆汤”;或是烦惊身重小便不利,用柴胡加龙牡汤;或是烦躁焦虑,用八味除烦汤等。不仅可较快缓解当下的症状,而且能改善体质,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和信心。较之于西医用一些抗焦虑抑郁的药,见效不会更慢,且整体情况肯定更好,也没有那么多西药的副作用和产生依赖性。

两岁十个月他开始上幼儿园,生病就变多了。经常流鼻涕、感冒、咳嗽、发烧。咳嗽是最痛苦的事情,他咳得晚上无法睡,哭闹——这就是我之前所说的余邪隐患,妥协之时相安无事,人体的正气稍足就要奋起抗争排邪,但能明辨敌我能有几人?更多的是在助纣为虐,致正气屡被打击,所以缠绵反复。此中因果,可参看《向左还是向右》:http://www.37ct.com/viewthread.p

有一次我儿子发烧,大概39度,我不想用药,用温水物理降温,根据书上说的用了36度的水洗了个澡。——治病求本,烧仅是结果,不是原因。只要是常人,即使是文盲,因有明确的受寒史后发烧头痛,都能将二者联系并明确因果关系,那么治疗就要针对寒。而西医只针对结果就是想着要退烧,却不去除因。临床所见孩子的大多数发烧都是因为寒。
“幼儿园开了空调,对着孩子吹的,午睡时鼻塞比较厉害”——这是一位母亲的反馈,二者就是明确的因果关系。

我立刻想到了肯定是降温导致。——这就是西医理论治法致病致喘的例证了。如此,您是否认同前面我所说的?只不过破坏有限,之后转问中医,喘也就没有如影随形了。

西医需要看得见的东西作证据支撑。——同理,只要常人,即使是文盲也可体会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相向六月寒”,如此直接简单,这样的人人时时可证的证据还不够吗?下面是一位母亲的反馈,或许可作为您所说的证据:“孩子的班主任早上因四个孩子没有按要求着装,大声批评了那四个孩子,四个孩子从办公室回来都哭了,还被罚站在教室后面,还批评班上的同学运动会上嘻嘻哈哈,没有尽力,只拿了没几张奖状,批评到后来孩子忽然感觉想吐却吐不出来,头越来越晕、眼越来越花,感觉有冒点冷汗,人觉得很难受,有点要晕过去的感觉,老师离开教室后,孩子凭着感觉拿起保温杯,倒了些温开水,喝了几口,然后趴在桌子上休息了一会儿才缓过劲来。孩子因此心情不好,易怒,把沙发上的书报全扔到地上,我坐旁边学着帮他说出感受,孩子也跟着一起说,说到他以前看到老师拧孩子的脸蛋,捏孩子的脸颊时眼泪都掉下来了,现在我也更加明白您为什么会建议:类似这样的老师尽量避免才是上策。还有补救的办法是帮孩子说出感受。孩子述说完后,情绪好转了不少,中午吃饭时已能笑了。现在性情还可以,人也算有精神,眼睛也有神。”

中医是内视法,是以人体作为最大的试验场,并非主观臆想,而是实证;而西医是外观法,一切都以眼可见的外在试验来推断,强调客观,却并非全适用于人。

西医大多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中医是既见树木还见森林,有时还必须暂时忽略局部,着眼于整体。忽略于局部,是因为整体更重要,整体好转,局部也好转了,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如肿瘤病人,中医着眼于“病的人”,重在人的体气、心理的调节,即调神、调气、调体三者兼顾,而不是拘泥于局部的癌细胞或肿块或扩散等。这些对中医来说更多时是参考,并不是决定用药治则的关键。
五六十年代,缺医少药,现代医学不普及,偏远之地的人一辈子没有检查没有经过西医的治疗,能享终年。给这些人做尸检,也发现体内有不少肿瘤,但他们并不死于癌症,反而能安静相对无痛苦地离世。而现代人受一些错误观念的误导,太过在意、拘泥于局部和现代医学诊断的病名,总是想着要消除眼见的肿块或癌细胞等,反无法有尊严地离去。
即使不论中西医,有时都无法逆转癌症病人的转归,但中医的正确治疗相对来说在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可以让病人有尊严地走到终点更有优势,可以明显地降低医疗费用,也让家人少经济和精力上 的负担。
当然,我也看到了西医用手术和其他方法治疗肿瘤病人方面的成效和成功案例,这点也不可否定。也有许多现行中医力所不及和可学习的地方。
请看下帖:《请把疾病当做您的朋友,了解他,善待他》http://www.37ct.com/viewthread.p
去了省里名望很高的中医那里,排队的人很多,一切诊疗手法与西医一致,最后开了四种西药和一瓶麻杏止咳冲剂。——解放后中医院校的教科书和教学水平培养出的不少是“香蕉型中医师”,中皮西骨,中药和中医仅是点缀,大多是在以西医的理念指导中药的应用,如有菌或炎就是清热解毒,有痛就是止痛,心脑血管疾病就是活血化瘀等。老百姓骨子里对中医是认可的,但大多数人所遇见的中医并不是真正的中医,这就决定了中医日益被边缘化和弱化,年轻的一代对中医也渐趋陌生和疏远了。根子还是我们这么一群中医人的过。
直到后来误打误撞,到了论坛里,然后向您问诊,这个时候才渐渐地在孩子生病时不那么紧张了,以前紧张中带着无可奈何和无力感,不知道该怎么办。——回过头看,除了药治,您是否认为医者能让作为父母的你们放松坦然面对,能有正确观念的引导和树立,还有相互的信任,对于之后的治疗是多么的重要?

西医师:《请把疾病当做您的朋友,了解他,善待他》这个贴看过,只是还是做不到。
这样的人人时时可证的证据还不够吗?——西医既严谨也刻板,它需要的证据是那种非常有力的证据。比如象那种双盲对照的研究。这既是西医的成功之处,也是西医的失败之处。因为人这个个体又岂是那些数据就能表达出来的,可它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就注定了它的局限。只见数据只见病不见人。

而西医只针对结果就是想着要退烧,却不去除因。——西医并非不去除因,而是认为的“因”不同。西医认为感冒发烧病因为病菌、受寒为诱发因素、身体抵抗力低下为基础。西医同样认为发烧是身体抵抗的现象,故而细菌感染则细菌为因,用抗生素,显效;病毒感染则病毒为因,但目前对病毒无特效药,所以无法对因。无法对因,则落到对症。而且并非所有的症都要消除,只是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的症,如高烧,如剧烈咳嗽。也是因着这些观念的影响,就算之前,我们家里对宝宝流鼻涕,稍微咳嗽都不会用药。

重温一遍《向左还是向右》,似乎明白了些,但体会仍不深刻,慢慢来吧,有些东西是需要机缘的。
只是儿子的事情很感谢您。他三岁的时候,大便不好,四五天不解,肚子胀不舒服但解不出来;发展为每天早上只要上幼儿园就解,节假日不解,一到过节就发愁;在论坛里学习后,就慢慢放松,不在意他大便的事情;最近开学后几乎隔天一次,也无所谓上学放假。孩子脸色有时也红润。对他的身体放心不少。
对待零食上,觉得不好的就不买回来,不诱惑他,也不严厉地禁止他。现在也不是非闹着要吃零食不可,吃蔬菜也多了。这些都是从您那里和论坛上收获到的。

中医师:他三岁的时候,大便不好,四五天不解,肚子胀不舒服但解不出来;发展为每天早上只要上幼儿园就解,节假日不解——这就是经误治,由表入脏,伤及中气的表现。一时的烧是退了,咳是止了,喘是停了,但体质却弱了,整体更差了。这样的情形在各地每天都在重复。

西医师:您是否认为医者能让作为父母的你们放松坦然面对,能有正确观念的引导和树立,还有相互的信任,对于之后的治疗是多么的重要?——找到一个信任的医生对于之后的治疗和相互交流,当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但是我一直在担心一个问题,我的这种信任是否是盲目的。就象我对西医之所以在某个部分上不相信,是因为我深刻地了解它,知道它的局限和无奈。那么我对中医体系,甚至于对您的信任是否正是因为我对它的不了解,象别人信任西医一样,也是盲目的。

中医师:可以理解,这样的疑惑也是人之常情,也是我换位思考后有考虑到的。所以我常常对问诊者说,我是凡医有局限,也会误断误治。也常要求如效不显或无法及时跟进,要在当地看看。

平时的诊治我也有无奈之时,我也会主动要求问诊者转问他医的。而且我始终认为,不论中医或西医,好的医生都会将自己力所不能的病患主动转诊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5-19 20:23 , Processed in 0.02581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