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627|回复: 8

从胡适郭沫若的态度看中医反对派的过去与未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5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读书人大致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彻底反对传统文化的革命派,这派以北京大学为中心,以蔡元培、陈独秀、鲁迅、胡适等受过西方教育的文化人为代表,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喊出“反传统,反儒教,反文言”的口号,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甚至试图废除汉字,用拼音取代汉字,但因实用性的限制最终没有实现。

另一派则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清末洋务派的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到民国新儒家的马一浮、梁漱溟、熊十力,都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批判吸收西方现代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派大概被视为保守派,因为他们仍然肯定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并不认为西方的一切都好、都可以随便“拿来”使用。

这两派不只政治主张不同,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也截然不同,尤其是对中医的态度。正如当前的反中医派所津津乐道的那样,民国以后很多被奉为大师的知名学者大都是反过中医的。从大众耳熟能详的青年导师鲁迅的名言“中医都是有意无意的骗子”,到学者大师陈寅恪的“不信中医,以为中医有见效之药,无可通之理“,乃至革命文艺旗手郭沫若的“中医只能治自己会好的病”“我是宁死不请教中医的,因为我觉得若不如此便对不住我所受的教育”。都是被当今自以为有些文化背景的中医反对派们奉为圭臬的依据。

但这些道听途说不求甚解的中医反对派们所不了解的是,当初曾经反过中医的新文化大师们后来大多都改变了对中医的看法。就连其中尤其凛然决绝信誓旦旦的沫若同志,也未能将他一贯慷慨激昂的誓言贯彻始终。而改变他看法的,正是一则有关认为中医不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主将胡适的医案。

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也是反中医的重量级人物。他曾态度强硬地断定中医不科学,自卑地认为“叙述的西洋医学每一个方面的演变过程,我们也可以明白我们现在尊为‘国医’的知识与技术究竟可比人家第几世纪的进步”“回头想想我们家里的阴阳五行的‘国医学’,在这个科学的医学史上能够占一个什么地位。”言语中对西方医学推崇备至,而对“国医”则极尽贬低否定之能事。

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却让胡适极为尴尬。1920年11月,胡适得了糖尿病与肾炎,在北京协和医院用西医疗法久治不愈,被宣判死刑。朋友建议他采用中医方法治疗,胡适开始坚决推辞,认为中医“殊无统系”,后来在朋友的极力劝说下勉强答应一试,不料反被轻易治愈。1921年,胡适在翻译家林纾为感谢陆仲安治愈家人而赠送的《秋室研经图》上题了长跋,详细叙述了自己病情的始末:

“林琴南先生的文学见解,我是不能完全赞同的。但我对于陆仲安先生的佩服与感谢,却完全与林先生一样。我自去年秋间得病,我的朋友学西医的,或说是心脏病,或说是肾脏炎,他们用的药,虽也有点功效,总不能完全治好。后来幸得马幼渔先生介绍我给陆仲安先生诊看。陆先生有时也曾用过黄芪十两,党参六两,许多人看了,摇头吐舌,但我的病现在竟好了。去年幼渔的令弟隅卿患水鼓,肿至肚腹以上,西医已束手无法,后来头面都肿,两眼几不能睁开,他家里才请陆先生去看。陆先生用参芪为主,逐渐增到参芪各十两,别的各味分量也不轻,不多日,肿渐消灭,便溺里的蛋白质也没有了。不上百天,隅卿的病也好了,人也胖了。隅卿和我的病,颇引起西医的注意,现在已有人想把黄芪化验出来,看它的成分究竟是些什么?何以有这样大的功效?如果化验的结果,能使世界的医学者渐渐了解中国医学药的真价值,这岂不是陆先生的大贡献吗?我看了林先生这幅《秋室研经图》,心里想像将来的无数《试验室研经图》,绘着许多医学者在化学试验室里,穿着漆布的围裙,拿着玻璃的管子,在那里做化学的分析,锅子里煮的中国药,桌子上翻开着:《本草》、《千金方》、《外台秘要》一类的古医学,我盼望陆先生和我都能看见这一日。”

面对事实讲求实证的胡适不得不改变了先前的态度,并且希望通过西医的研究解开中医功效的原因。讽刺的是,几十年后胡先生所展望的在化学实验室里拿着玻璃管子,给中药做化学分析的中医学者果然越来越多,而像陆仲安这样可以治愈西医绝症的中医却越来越少。当年被中医治愈的西医的绝症,到了做化学实验的中医手里,也成了绝症。

对于此事,郭沫若在1945年3月19日《新华日报》发表文章,说“胡适之先生的糖尿病被黄芪治好了,大约是事实”,“肾脏病,戈宝权先生曾患此病服此中医之药而愈。”同时也表示,“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要来讨论,实在还不够格。我自己虽然学过几年的近代医学,但我并未继续钻研,而且已经抛弃了多年。至于对中国的旧式医术,我更没有什么独到的研究。”终于谦逊地收回了认为中医只能治“自己会好的病”的观点,承认了自己先前的武断与无知。

而在另一派对传统文化有精深造诣的国学大师中,则不乏深明医理且能开方用药治病者,章太炎对医理同样有精深的考据功夫,马一浮的方签也常见于收藏著录。易学家尚秉和更是“除著述外,对于方术医药,无不精通博洽,凡家庭妇孺,以及邻舍老幼,偶患病症,无不手到病除”。清末著名医家火神派鼻祖郑钦安的老师刘止唐,更是兼儒道医于一身的大师,蜀中刘门槐轩学派学者众多,影响深远。刘止唐早年体弱多病,后遇高道野云老人,以“仁者寿,大德必寿”、“长生不必药中求”等内丹心法相授,沅从游八载,深得真传。六十以后,连生八子,寿八十八。从一介病夫到多子多寿,足征深得医道养生要旨。

学者读书人为社会精英,一方面其思想会对大众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集中地反应了大众的思想。如当代人对中医的态度,一派是支持的,这些人多半对传统文化有好感,或是曾经得到过中医的有效治疗,可以说在思想上是直接或间接受到了第二派国学家的影响,但更多的还是出于对事实直接的了解。另一派是反对的,这派人大多向往西方的一切,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比中国传统的东西先进优越,就像当年胡适郭沫若最初对西医与中医的想当然一样。这些人不但对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就像不会写繁体字一样),而且同样没有机会真正了解西方,空怀对西方的向往,天生对传统的东西带有抵触甚至仇视心理,就像当年五四运动那些先锋派表现的对传统的决裂与不共戴天一样。

传统的中医在他们的眼中成为了愚昧落后的象征。可以说这些人的反对,正是出于不了解,而非了解,就像当年的胡适郭沫若一样。而当他们所信仰的医学对他们的病情无能为力甚至宣判死刑之时,走投无路的他们或许会想试试中医。如果他们还有机缘遇到能够解决问题的中医,就像当年的陆仲安马二琴一样,这些中医的反对者就会像当年的胡适之郭沫若一样,不得不改变他们的看法。

还有一些对中医失去信心而最终成为中医反对派的人,就像当年的鲁迅一样,遇到了一些没有能力解决自身实际问题的医生,反而因这些医生的表现令他们对中医本身产生怀疑,大多数本来对中医尚有好感但最终对中医失去信心的人,是因为在现实中找不到能真正解决他们问题的中医,于是,中医在现实中就变成了他们眼中确实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意无意的骗子”。

要想改变目前中医自身的形象及其给大众造成的影响,只有像当年的陆仲安一样,重新拿出实际的疗效来,让反对者哑口无言。这样胡适之的信徒们才会有机会像他们的祖师爷一样,在享受到中医福利的感恩戴德中,不得不放下他们对中医的成见与偏见。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回归。


附:陆仲安黄芪汤方

生黄芪4两,党参3两,于术6钱,白芍3钱,山萸肉6钱,牛膝3钱,半夏3钱,黄芩3钱,茯苓3钱,泽泻3钱,木瓜3钱,生姜2片,炙甘草2钱
发表于 2018-1-26 12: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这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6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名人影响较大,他们的信口开河往往被人作为真理信奉。我曾在九江论坛发过一个帖子,一位医院的网友就回帖了一句话:“鲁迅先生说过,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众往往把名人名言作为依据,但又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就需要让他们了解这些名人后来又说了些什么自我修正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3 22: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先生 如何问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4 10: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4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wqq 发表于 2018-1-26 16:24
这些名人影响较大,他们的信口开河往往被人作为真理信奉。我曾在九江论坛发过一个帖子,一位医院的网友就回 ...

名人也许并非信口开河,只是当时他的认识水平只到此罢了。所以名人的话也只是名人自已的判断,是不足为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1 19: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需要从小普及中医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0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云: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这些反对中医的所谓大师们,实在愧为人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13:15 , Processed in 0.0404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