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9825|回复: 23

虚寒体质的人也会得热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1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医,特别是年轻的新一代中医、以及大量的中医粉丝接受并痴迷温阳法,从网上看这种现象就更明显了。近几年以温阳大家李可老、卢崇汉为首的温阳派的兴起,确实改变了中医萎靡不振的局面。温阳法治病疗效高、见效快,对许多疑难顽症和危重病都有很好的、甚至是出人意料的疗效,从而为中医赢得了大量的信奉者,特别是赢得了大量的30岁左右的年轻粉丝,不但一举挽回了中医在中西医大PK中的颓势,也使更多人看清了西医的无能(从我周围看,情况是这样,别的地方我就不知道了),知道了历史悠久的中医确实是好一本好经,只是被许多歪嘴的和尚给念歪了。   
    从临床看,确实是寒症多见,使用温散、温通、温补治法的机会很高、疗效很好,但这并不说明就没有热症。
    纯粹的热症很少见,但寒症中夹杂热症的情况很多见,还有一种情况是,表面看是寒症而病因却是内有郁热。就算是素来体质虚寒的人,也会得热病(往往是夹杂在一大堆寒象之间)。下面我举一些例子。
    例一:09 9 7 *** 男 48 主诉:犯困乏力近2月。一个多月前爬山以后,就经常感到头脑不清、有时头痛,精神差,自汗盗汗,胃胀而热,大便素来不成形、怕冷,舌淡嫩,脉沉。
    辩证:素来脾肾两虚,过劳后外感暑湿,湿蒙清窍故犯困乏力头不清。治法:芳香化湿佐以温补脾肾。处方:藿香15 荆芥12 防风12 香薷15 厚朴15 白扁豆15 桂枝15 白芍15 炙甘草10 当归15 附子10 干姜15 白术15 茯苓15 人参15.
    服药5剂以后,主要症状基本好了,但胃热、胃胀不减,大便仍不成形。再细问,患者还口干喜冷饮。上方减当归、加石膏20、黄连6,再服6副。药后胃热胃胀愈,口干大减,大便基本成形
    石膏大寒,容易导致大便稀。本患者体质偏寒,又素来大便不成形,用了石膏按说大便应该更稀,可事实正相反,为什么?因为,他寒中夹有热症——胃热、口干喜冷饮。患者素来体寒,哪来热症?是因为外感暑热邪气。
    有人可能会疑惑:附子、干姜、石膏、黄连,大热大寒的四个药混在一起用,不会互相抵消吗?——我刚学中医时,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扰我。在这里,附子干姜补脾肾之虚,石膏黄连清阳明胃热,它们各走各的道,不但不会或相抵消,反而会互相帮助。
       例二:2010 4 13 *** 女,主诉:咳嗽3月余。咽痒而热、有异物感,口干喜冷饮(但不敢喝),口苦,颈痛,手足关节凉而疼,素来怕冷,舌淡。
    患者是三七养生、民间中医网的忠实粉丝,常喝姜枣汤保健,不吃一点凉东西(尽管有时很想吃)。
    患者为虚寒体质,常喝姜枣汤是对的,但这次患病却在诸多寒象中夹有不少热象。有热象就可以用凉药,不要拘泥于她体质是否虚寒。
    处方:麻黄10 桂枝10  白芍10 生姜 大枣 甘草6 细辛10 附子15 桔梗10 石膏30 双花10 连翘10 夏枯草10 柴胡10 黄芩10 半夏10,四剂。药后症状即大减。
    石膏大寒,双花、连翘、夏枯草、黄芩都是清热解毒的寒凉药,夹在一堆温阳散寒的热药里,用了以后效果很好,并没有大便溏泄等伤正的情况。

[ 本帖最后由 一三生 于 2010-5-11 16:02 编辑 ]
发表于 2010-5-11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倪海夏也有说,越往里症,用药就是大热大寒合一起。非寒不泄,非温不补。(原话搬不了,大概就是这意思。)
发表于 2010-5-11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厥阴证吧,寒热药并用。
发表于 2010-5-12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用凉药正是为了把热收降进去,而不是消掉。有时候过用热药反而会把热量散出去,所谓壮火食气是也。
发表于 2010-5-13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三七生 的帖子

谢谢先生指点,不然我还以为,里症多有瘀、湿热之毒,非要寒药清掉,温药才能补入内。
发表于 2010-5-13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但胃热、胃胀不减,大便仍不成形。再细问,患者还口干喜冷饮。上方减当归、加石膏20、黄连6,再服6副。药后胃热胃胀愈,口干大减,大便基本成形。----------太阴湿郁化热,---泻心汤类
    石膏大寒,-----不知是看哪写的是大寒,神农本草经 明指 味辛微寒,实为世人误认为大寒而用之少也
发表于 2010-5-13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孙海亮晶晶 的帖子

我也被误听好多年.

感谢孙老师为石膏指正.
发表于 2010-5-13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膏秉白虎秋气,性当为凉,而非寒。黄柏之类才是寒性,寒药味多苦,故苦与寒每每并称。
发表于 2010-5-13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三七生 的帖子

原来如此!俺一直认为石膏是大寒呢。寒药味多苦,故苦与寒每每并称。 学习了。谢谢老师!
发表于 2010-5-13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虚寒的人,内因在虚,因虚而阳气不足,即虚寒症。同样也会因为虚而阴气不足,即虚热证。
发表于 2010-5-14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就是目前论坛里很多人的情况,胃强脾弱。
发表于 2010-5-14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像桂附地黄丸吧,两个热药开道,滋阴的药才补得进吧。仲景方里经常有这样搭配的药,这真很神气。
发表于 2010-5-15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治病与治人

医之用药,或用以消除症状,或用以扶掖体力.
石膏抑制分泌,黄连消除炎症~~此乃治病!
附子扶阳,干姜暖胃~~此乃治人!!
发表于 2010-5-15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标本兼顾

对于虚寒体质者,经常会出现病有余而力不足。
此时应用消除症候的专药,兼用驾驭元气之药~~此乃标本兼顾之道!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七生 于 2010-5-13 16:21 发表
石膏秉白虎秋气,性当为凉,而非寒。黄柏之类才是寒性,寒药味多苦,故苦与寒每每并称。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13:40 , Processed in 0.02091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