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5920|回复: 15

【读经资料】经典诵读,可以从《教女儿学〈论语〉》开始(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部独特的《论语》教材。关于本书的风格,作者如是说——

        讲解和讨论,尽量停留在平常的、情境的、动态的层次,不去上升(或者说下降)到深奥的、理论的、封闭的体系——不然的话,女儿听不懂,孔子也不同意。
        平常的:孔子的特点,就是平常。常是日常,平是平等。围绕日常的道理,孔子从不作惊人之语,也从不高高在上显得高深莫测。我们也尽量这样,就如《论语》所呈现的,平白如水,如见其人。
        情景的:孔子的风格,是喜欢聊天。《论语》不是孔子一个人在家里写的格言集,其中每一句话都针对具体的人和具体的情景。我们也尽量这样,给出一个情景,避免把孔子塑造成一位孤独的思想者。
        动态的:孔子的心态,是开放。《论语》不是一个封闭体系,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过程;孔子讲的道理,都是与特定对象的一种互动,在互动提供一个领悟的平台,没有固定结论。我们也尽量这样,重过程的互动,不重结论。


【目录】

约定
约定说明
例言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团结出版社出版
陈小云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三七养生加入

x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约 定


1.每天花半小时;
2.每天读1段(特别短的,每天读2段);
3.每段读20遍(读到第10遍时试背一次,读到第20遍后正式背一次);
4.每天读之前,对意义进行简单讲解,讨论;
5.特别长的段落,另行处理;
6.一年完成。
.
.


[ 本帖最后由 sanyang 于 2010-5-2 17:5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而第一(1)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这三句不需要解释了,都懂。
    ● 先别忙着说都懂。我问你,孔子这三句话,一会儿讲学习,一会儿讲远方来客,一会儿讲人知人不知的……是不是有点乱啊?
    ○ 这个……
    ● 我再问你,这三句很平常的话,孔子为什么要用反问句?通常我们使用反问句,一定是发生了什么问题……
    ○ 嗯,他为什么不正面讲这三句话呢?比如:学而时习之,很悦;有朋自远方来,很乐;人不知而不愠,很君子……
    ● 是啊。我想,眼前这本《论语》,不是孔子在家里独自一个人写的,里面的孔子语录,大多是回答学生或者其他人的提问,还有就是,针对某些具体事情有感而发……
    ○ 你是说,孔子这三句话,是针对某个同学讲的?
    ● 是的,一定是孔子对班上的一位同学有意见,那天下课后特意留下他,关照了几句……这位同学呢,平时功课很好,但最大的问题是不太合群,有点孤僻──对了,你们班有没有这样的同学?
    ○ 嗯,有一个,就是刘雨辰,功课也很好,老师都很喜欢她,可她总是一个人,不怎么和我们一起玩,我们玩的时候也不大叫她。
    ● 孔子的这位学生,和刘雨辰一样,平时也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同学们在一起演习礼乐,他却一个人关门读书;同学们为远道而来的朋友举行party,他也没兴趣参与;同学之间有什么误会,他总是耿耿于怀……
    ○ 哦,是因为他不太合群,所以孔子才留下他,对他说……
    ● 孔子对他说:“学了之后,经常和大家一起练习,不也是很开心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拜望大家,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你,你却不抱怨,不也是很君子吗?”
    ○ 这三句话,讲的就是一个合群的道理……
    ● 是啊,孔子最重视合群了,整部《论语》,讲的也就是人与人怎么好好地相处。
    ○ 那这里说的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吧……
    ● 学习的习字,我们通常解释为复习、温习,其实孔子这里讲的习,是大家一起练习、演习。孔子教的不是数学、语文、外语,他教的是礼仪、音乐、舞蹈、诗歌、射猎、驾车等,是需要大家一起互动、一起演习的……
    ○ 很有趣啊,他专门教一些副课……
    ● 他觉得这才是主课,他教这些课程,就为了让大家在一起,学习人与人相处的道理和规矩,培养合群的快乐感觉。
    ○ 君子,就是一些合群的人吗?
    ● 是啊。通常越聪明的人,越不容易合群,他们一般比较自以为是,也比较敏感──比如说,有同学误解了你,或老师不赏识你,你心里会有抱怨、会思前想后吗?
    ○ 这个,没那么严重吧,郁闷会有一点。
    ● 所以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即使人家误解你不赏识你,你都看得开,不胸闷也不抱怨,这就象个合群的君子了。
    ○ 所以,这一段应该是孔子关照那个优秀学生,除了人聪明、功课好,还要学会与人相处──这道理,其实也蛮简单。
    ● 简单的道理,要做到也不容易。孔子喜欢的,是大家相处,都有一种心胸很开阔的君子之乐,一种单纯的、合群的快乐。
    ○ 这很重要吗?要放在《论语》的开头……
    ● 要知道,那时的社会很混乱的,不要说抱怨和胸闷了,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事天天发生,到处是诱惑和竞争,人与人的关系非常紧张──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有一班优秀的子弟,在老师带领下,远离名利的争夺,保持着单纯的学习之乐、朋友之乐,是不是很难得啊?
    ○ 是,是有点“不亦乐乎”──这后来成了一句成语。
    ● 这个成语的原意是“不也很快乐的吗”,后来含义有点变化,多用来表示极度、非常的意思。

    —————————————————————————————
    [造句]
    ○ 不亦乐乎──要开学了,同学们在新教室里,有的打扫卫生,有的出黑板报,有的排练小品,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
.

[ 本帖最后由 sanyang 于 2010-5-2 17:5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而第一(2)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

    —————————————————————————————
    [同学录.有子] 姓名:有若,字子有。鲁国人。孔子晚年所收学生,比孔子小33岁。据说长得很象孔子,孔子死后,曾受到同学们的推崇。在《论语》中出场4次。

  ● 孔子去世后,他的一些学生继承老师的遗志,也当起了老师;有子就是其中之一。

    ○ 这段话,是学生变成老师以后对学生讲的?
    ● 听口气蛮象。他这段话,主要讲孝悌。
    ○ 孝悌是什么?
    ● 孝敬父母是孝,敬爱兄长是悌。
    ○ 仁呢?
    ● 仁是孔子对一个人的最高要求,解释起来有点复杂,我们把《论语》一点点读下去,大致能明白。这里只要记得,仁有很多表现,但基础就这两个字:孝悌。
    ○ 孝悌了,就不会犯上作乱……
    ● 是的。冒犯上司,就是犯上;捣乱造反,就是作乱。后来用这句成语,多指对抗朝廷。
    ○ 听上去,“作乱”比“犯上”要严重……
    ● 那当然。有子说:“为人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的人,很少见;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从未有过……”鲜:少的意思。
    ○ 听他这口气,好象是为了不犯上作乱,才需要孝悌的……
    ● 说得有意思。我想,孝悌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不应该为了别的什么目的。有子这个话也许是对国君讲的──对一国之君来说,总希望大家懂规矩、守秩序,所以他会提倡孝悌,多少有点功利主义。
    ○ 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呢?
    ● 有子接着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建立了,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就自然产生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就是仁的根本吧!”
    ○ 哦,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是做人的根本,他讲的也是人与人相处的道理……
    ● 是的。从孝悌开始,培养自己懂规矩、守秩序的习惯,然后引申到朋友关系,师生关系,再到君臣关系,都是同样道理──所以说“孝悌”是根本。
    ○ 可是我曾听说,一些对父母很孝顺的人,也会造反……
    ● 看你,又扯远了,我们暂时不讲。既然是成语,就根据你的理解造句吧。

    —————————————————————————————
    [造句]
    ○ 犯上作乱──《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大闹天宫,还自称齐天大圣,在玉皇大帝眼里,这简直就是犯上作乱。
.
.

[ 本帖最后由 sanyang 于 2010-5-2 17:5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而第一(3)

    —————————————————————————————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 孔子很会看相的……
    ○ 真的吗?
    ● 他说:“花言巧语、堆满笑脸的人,很少是仁人。”令色:讨好的表情。
    ○ 从一个人的表情,就能看出他是不是仁,为什么?
    ● 一个字:假。
    ○ 反过来说,“仁”就是“真”?
    ● 差不多,“仁”就是真,有时候真的有点傻,象小孩一样──对了,你们班有没有巧言令色的同学?
    ○ 没有吧,不过,有几个同学见到老师或大人,嘴巴比较甜……这算不算?
    ● 那要看他有没有别的目的,比如想叫妈妈买个玩具,想当小干部,有的就花言巧语……
    ○ 但我发现大人都喜欢嘴巴甜的小孩。
    ● 不单单小孩,大人之间也一样。比如,当领导的一般都喜欢嘴巴甜的下属,喜欢奉承,喜欢听好话啊。有领导喜欢,下属才会这样;有长辈喜欢,小孩才会这样──真叫人没办法,你看孔子那口气,“鲜-矣-仁”,用了一个倒装句,很感慨的感觉。
    ○ 你是说,在当时,也是巧言令色比较吃香,所以孔子才这样感慨?
    ● 是啊,因为他吃亏就吃在这里呢!
    ○ 孔子也会吃亏?
    ● 吃了一辈子亏了,有时还是哑巴亏。所以我想,你将来是做巧言令色之人呢,还是做个真实一点的“仁人”?
    ○ 当然做“仁人”啦──不过也是哦,巧言令色比较容易讨人喜欢。
.

.


[ 本帖最后由 sanyang 于 2010-5-2 17:5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而第一(4)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同学录-曾子] 姓名:曾参,字子舆。鲁国人。孔子晚年所收的优秀学生之一。性格鲁钝,为人孝顺,注重修身。比孔子小46岁。在《论语》中出场15次,名列同学第7。

    ○ 曾子很年轻啊,孔子如果70岁,他才24岁……
    ● 曾子不属于才思聪颖的学生,也就是说,反应比较慢。但他可贵的地方,就是认真──认真这两个字,我们经常用,但什么样才是认真,看看曾子就知道了:老师并没有布置他功课,他还是自觉地每天反省自己……
    ○ 是不是这样──每天对着墙壁,闭上眼睛,嘴里叽里咕噜:上帝,原谅我的过错吧……
    ● 不知道他反省的样子,但一定不象你这样不诚。
    ○ 我开玩笑──他反省什么呢?
    ● 他反省的内容,也就是人与人相处的道理。他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他人出主意办事情,是不是不够尽心?与朋友交往,是不是不够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没和大家一起演习?”三:多次之意。传:传授。
    ○ 曾子用的也是反问句……
    ● 这很重要,说明他对自己很苛刻──比如,同样一句话,如果说成“为人谋而忠乎?”感觉就没那么苛刻,名为反省,结果也可能是为自己评功摆好……
    ○ 这样做人是不是很累?
    ● 这是修身啊。
    ○ 修身,就是自己修理自己?
    ● 差不多,就是自己找自己的碴。在孔门弟子中,曾子是很讲究自我修养的一位。当然要做到他那样苛刻,而且当作每天的必修课,不要说你,大人也很难做到。
    ○ 那还要做吗?
    ● 这样吧,我们从小事做起,比如,经常反省自己:借同学的东西,是不是还了?答应朋友的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完成了?每天读一段《论语》,是不是坚持了?
    ○ 这应该能做到吧!
.
.
发表于 2010-5-2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
发表于 2010-5-2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给孩子先不要读《论语》,先读《弟子规》。同时家长要学习弟子规改变自己的行为语言,以身教达到教育的目的。而后再读论语。。
发表于 2010-5-3 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原来我在儿教上看过一点。
发表于 2010-5-6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而时习之

学习的理论知识要实践一下的实习么,我觉得这样理解好,理论联系实践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而第一(5)

    ———————————————————————————————————————

    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小知识∙千乘之国]千乘,即千辆兵车。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代的战争,主要使用兵车,国家强弱常以拥有兵车的多少来计算。春秋初期,千乘之国为大国;春秋晚期,万乘之国为大国,千乘之国为小国。

    ● 孔子这几句话,是讲给做国君的听的──你要领导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
    ○ 这和我们有关系吗?
    ● 也不能说完全没关系。孔子对上级领导、对普通人的要求是一致的,都是从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来讲……
    ○ 那就不妨听听。
    ● 孔子说:“领导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对待政事要严肃认真,说到就要做到;既要节省财用,又要体恤大家;使用百姓的人力,要安排在农闲时候。”道:即导,领导、治理。时:农闲之时。
    ○ 嗯,他还挺照顾人……
    ● 不单单是照顾人。孔子的时代,已是春秋晚期,千乘之国属于小国了,生存不容易,所以孔子要提醒那个国君:不要以为自己是个国君了,就可以忘乎所以,而应该时时刻刻小心翼翼,勤政爱民……
    ○ 嗯,就象现在的发展中国家……
    ● 对啊,发展中国家可不比那些超级强国,有积累有本钱,稍微乱来一下还不至于伤筋动骨,发展中国家一不小心就会完蛋。
 楼主| 发表于 2010-5-21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而第一(6)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 这可能是讲给刚入学的新生听的──孔子说:各位弟子,你们来做我的学生,主要学些什么呢……
    ○ 他在宣布他的教学内容?
    ● 对。孔子说:“当学生的──在内要孝敬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言语谨慎,但说到就要做到;博爱大众,但要特别亲近其中的仁者。这样修行之后,还有剩余精力,就用来读书学习。”
    ○ 这些,就是孔子的上课内容?
    ● 是啊。你仔细听他的每一句话,是不是都在讲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啊?
    ○ 孝,悌,信,爱,亲……果然都是,而且,讲的也都是一些合群的道理。怎么他都教这些,读书学习的主课,反而都放在剩余时间?
    ● 孔子的学校有两个特点:第一,它不象现在的小学、中学、大学,以读书为主课,它更象一所礼仪学校,同学们在一起,读书,练习,交流,娱乐……
    ○ 顶多是个中专、大专吧,档次不高。
    ● 你以为现在的大学档次高啊?第二,孔子不单单“教书”,而且还“育人”。
    ○ 教书,是教知识;育人,是教做人……
    ● 对,孔子觉得,先要学会做人,有余力再去学什么语文呀、数学呀、外语呀……
    ○ 哦,他的主次,和我们正好倒一倒。
.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而第一(7)

    ———————————————————————————————————————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同学录∙子夏] 姓名:卜商,字子夏。孔子晚年所收的优秀学生之一。出身贫贱,学问扎实,文学专业的成绩比较突出。曾在鲁国的莒父担任长官,后收徒讲学。比孔子小44岁。《论语》中出场20次,名列同学第4。

    ○ 子夏的出场次数比曾子多,又比曾子大2岁,他和曾子谁厉害?
    ● 差不多吧。孔子死后,他俩都当了老师,招了很多门徒,而且都教出了很厉害的学生──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 子夏这个话,就是对他学生讲的?
    ● 可能吧。子夏说:“重视品德才学而轻视美色,事奉父母能竭尽全力,事奉国君能奉献生命,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认为他学习过了。”贤贤:前一个“贤”作动词,看重和尊敬之意;后一个“贤”,指品德才学。易:怠慢,不重视。
    ○ 和上一回孔子讲的差不多,好象还要绝对一点──照子夏的说法,如果你能做到那几点,即使没上过学,也很不错了。
    ● 是啊。打个比方说,你们班有两位同学:一位同学功课很好,但说话不算话,答应办的事敷衍了事;另一位功课没他好,甚至是班级倒数几名,但为人爽快,答应的事就全以赴地去做,而且一定做到──这两位同学,你更愿意和谁交朋友呢?
    ○ 当然是讲信用的那个啦。
    ● 讲信用,说明他学会了做人;不讲信用,说明他还没学会做人──子夏和孔子一样,他们所说的学习,可不光是读书,学知识……

    ———————————————————————————————————————
    [相关词语]
    ● 竭力──用尽全力。语出“事父母能竭其力”。
发表于 2011-2-10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有趣,以后儿子大点要读论语的时候要好好研读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1-6-6 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而第一(8)

    ———————————————————————————————————————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 孔子教人做一个君子……
    ○ 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上次并没有说清。
    ● 据统计,《论语》中一共出现了107次君子,我们一个个学,等学得差不多了,自然会清楚。
    ○ 这里是第2次出现。
    ● 孔子说了五点:“作为君子──不自重,就不会有威仪;注重学习,就不会孤陋寡闻;待人,以尽忠和诚信为主;交友,不结交不如自己的人;有了过错,不要怕改正。”固:固陋,见识浅薄。
    ○ 主要也是一些人与人的相处之道。
    ● 我想,这是在社交场合中,君子应该注意的五个要点──我们一条条对照一下,看你能打几分?
    ○ 这个,压力蛮大嘛,可以试试看……
    ● 第一条,在那些社交场合是不是不够自重,经常嘻嘻哈哈,旁若无人的大声喧哗?
    ○ 这个我还挺注意,只是达不到孔子要求的那样庄重──3.5或4分吧。
    ● 第二条,平时不读书不学习,以至与人交流时显得孤陋寡闻,缺乏见识,说,做得如何?
    ○ 这我还行,我为自己打4分。
    ● 第三条,待人接物夸夸其谈,答应朋友的事敷衍了事,不讲信用,你是不是这样?
    ○ 当然不是这样。这方面,不敢打自己满分,4.5分总还是有的。
    ● 第四条,是不是整天和成绩比自己差的同学混在一起,不求上进,还降低自己身份?
    ○ 这很难说,玩得好的朋友,我平时也没特意去分别,打3.5或4分吧。
    ● 第五,有了错误不承认,还要硬撑……
    ○ 错了就说错了,然后订正,没什么可撑的,打4.5分。
    ● 呵,蛮自信嘛。不过话说回来,在这方面,我们大人要向你们孩子学习。
    ○ 为什么?是你们大人比我们要面子吗?
    ● 是啊。“过则勿惮改”是很难的,要有勇气和自信。大多数人怕丢面子,所以硬撑──其实想穿了,人人都会犯错,承认也没啥,就象孩子,订正了就是──你呆着干嘛?
    ○ 我在想,这五条里面,有一条我不太同意。
    ● 哪一条啊?
    ○ 就是“无友不如己者”……
    ● 这有什么不对?古话说“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那可以帮助你长进呀……
    ○ 我想,朋友不如自己,帮他提高就是了,何必不和人家交朋友呢?再说了,人家成绩不如你好,人品也未必不好呀……
    ● 这说的也是哦──可惜孔子去世那么久了,不然倒是可以问问他。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09:21 , Processed in 0.0344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