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739|回复: 1

做个好病人作者:黄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7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做个好病人
病人都想找个好大夫,却不知大夫也希望能遇见好病人。虽说现在医院的制度不能拒收病人,但是光有看上去谦恭的态度,却不能真正做个好病人,即使遇见明医,医者也难以倾全力救助,不是说医生不负责、不认真,而是冠军的教练所教出的学生也不可能个个都是冠军,所以,要想真正解除自己的病痛,医生的医术是一方面,患者的配合是不可缺少的另外一面,否则,即使得遇明医,终也会擦肩而过。
让我们依据经典来看看,究竟怎样的病人是医生无法救治的。
《史记·扁鹊传》:“人之所病,病疾多(人得病,症状可以是千变万化、千奇百怪的);而医之所病,病道少(但是医生可以将症状归类整合,看似不同的症状、病名,实则有着同样的病机,就如张仲景的《伤寒论》,就将千差万别的症状归类成为六经辩证。所以说,好的中医大夫一定有很强的归类能力,“致之在格物”,这样才不会被患者的症状牵着鼻子走;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也是要求中医大夫有很强的,从纷繁复杂的症状当中找出本源的能力,才不会沦落为头痛医头的糊涂大夫。)。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感情用事,任性而不理性的患者不可治。在临床上常可看见妄图用自己的想法来左右医生的患者,比如嗓子不好,就要求医生给开消炎药,哪怕大夫一再解释不是炎症的事,仍然坚持,甚至若大夫不照自己的要求办事,就心生埋怨;再如明明身体虚弱,不适合针灸治疗,即使勉强施治,也看不到一丝效果的患者,就因为听及旁人随口说针灸好,便坚决要求治疗,大夫不允,就哭诉大夫不关心自己。以上两种做法,一是把医院当药店,二是把旁人当大夫,都是对大夫的轻视,需知隔行如隔山,医者学习数载方有处方的权力,切不可傲慢地用自己的成见,或是从电视、书本上学的一点科普知识去挑战大夫的权威。《素问》第十一篇中也有类似话语:“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此处“不许治”,一方面是说患者不愿意接受这位医生的治疗,另一方面,若是患者带着成见而来,对医嘱的执行大打折扣也叫“不许治”。更有甚者,不仅用自己浅显甚或错误的医学知识给自己开方,更迫使家人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吃药,左右其饮食习惯,那可真是害人害己。),一不治也;轻身重财(把钱财等身外之物看的比命还重要的人不治。现在人们的生活较之以前富裕许多,加上国家完善的医疗保险,因没钱而不看病的人比古时候少了很多。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许多人,相当一部分是白领,透支自己的青春和健康来换取大量的财富,最终却因为重病缠身,终将一生积蓄又尽数交给医院。这些人在年轻的时候,多数身体就亮了红灯,但是为了地位、财富,为自己找找种种理由,比如工作太忙不得不加班,没有时间锻炼,没有时间看病等等来纵容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待到真的患了绝症,又不惜花重金求救于大夫,看似惜命,那早些时候干什么去了?若是早知一生辛苦的积蓄终会花在看病上,年轻的时候又何必如此透支自己的身体?所以类似这种年轻人,即使身体不适,也只求给几片药,在最短的时间内缓解症状以求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从不停下脚步关心自己者,不治。),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饮食不节,起居无常的人不治。若问最基本的养生原则是什么,总而言之就是生活规律。医生治病只治三分,七分是患者的配合,若是天天熬夜,饥一顿饱一顿,怕是神仙也难救不珍惜自己之人。),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现死脉者不治。《濒湖脉学》中有死脉一说,因为这种脉一出现,就宣告体内相对应的脏器死亡,对应于现代医学中的诸如急性肾功能衰竭,虽说现代医学能用置换脏器的方式来延长患者的寿命,但是此人的存活时间也就屈指可数了。),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身体虚弱到已经喝不进药,或者说已经不能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者不治。医生治病,不能救命,是指医生不是神,凡是能抢救过来的病人都是本不会死之人,若是生命已如一盏将灭的油灯,那即使是华佗在世,也无能为力了。所以在《伤寒论》中对于身体最虚弱的病人,就只能以乌梅丸一试,若是没有起色,那也只能听天命了。),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迷信一样东西的人不治。有病人常说一句话“我就信中医”,那我不禁要问,中医是什么?中医治病的原理是什么?和西医的区别究竟在何处?如果只是泛泛认为中医没有副作用就盲目信服中医这就叫迷信,需知道错服中药,对人体的损害绝对不小于西药。或者有的病人听说专家、名医就蜂拥而至,再也听不进别的大夫的意见,也叫迷信。我们提倡要相信大夫,但是前提是为什么我要相信这个大夫,是因为他能思路清晰地告诉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他打算怎么治疗,我需要注意什么才能不再复发,或许有人会说,医学的知识非常专业,因此大夫不可能给病人解释清楚,但是医生可以用打比方的方式,让患者大致了解自己的状况,即使是深奥的中医,也能用白话的形式尽可能让患者了解我相信他,是因为他是一位“明医”,而不是“名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发表于 2010-4-19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个好人才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14:32 , Processed in 0.02395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