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229|回复: 0

论“春天”(下)李元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9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春天”(下)

说到穷理,不妨再看《北青报》某年月日题为《春季养生全方位提醒》的文章。说是“春天是流感、流脑等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什么呢?因为原因之一春天是“各种病菌、微生物繁殖、复苏的季节”,原因之二是“人的皮肤已经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御能力有所减弱
要说是由于原因之一而导致春天成了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那到了夏天,该是各种病菌、微生物成长壮大的季节,所以夏季更应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呀,怎么就非得跟春天较劲呢?再看“各种病菌、微生物繁殖、复苏之前的秋冬季,因患流感而挤在医院的急诊室里输液的患者难道不也是人满为患吗?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没有传染性疾病?一口咬定春天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作者和春天有仇啊!
原因之二就更让人摸不着北了,凭什么一到春天人的皮肤就“变得疏松”了,就算人“热胀冷缩了吧,那是不是老人和孩子的皮肤热胀冷缩得更厉害致皮肤更“疏松”呢?那些体质虚弱、那些有着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的皮肤也是对环境冷热变化不寻常地敏感而致皮肤更“疏松”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可为何传染病总是爱光顾上述人群呢?既然皮肤热胀冷缩,大冬天的皮肤该够紧吧,患流感的人数咋就不见少呢?再说病菌病毒又不是专找皮肤,总不会上呼吸道等地方也热胀冷缩了吧。追根溯源,老人、孩子以及体质虚弱的人都是因为相对正气虚,所以面对传染病往往首当其冲;而那些因不良的生活习惯耗散了真阳元气的人则是咎由自取。所以,一个人能否护得住自己的真阳元气,才是抵御外邪的根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菌、病毒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谁正气虚了,成了有缝儿的蛋,病菌、病毒就找谁,对任何人、在任何季节都如是!专家找不到从问题的根本入手的路,找来些牵强附会的“原因当然不能自圆其说,其所主张的什么“春捂”啊、“踏青”啊等等,皆不过是些舍本逐末、无关痛痒的“养生”之道。
全方位提醒》文还提到了“春困”。说:“春天的觉似乎总也睡不够,…这是因为春天气温回升,皮肤和肌肉微血管处于迟缓舒张的状态,血流缓慢,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就相应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抑制性功能相对增强,于是就出现了‘春困’现象。”说了那么多“科学词儿,可就是不科学。凭什么“春天气温回升”了,“皮肤和肌肉微血管”就“迟缓舒张的状态”,又是热胀冷缩?“迟缓舒张的状态”是什么状态?晦涩费解。就算人体按照专家所说热胀冷缩了,随着春天气温回升应该血流加快才对,何以又“血流缓慢”了呢如果“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就相应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抑制性功能相对增强,于是就出现了‘春困’现象”,那常洗热水澡的人、常在太阳底下劳作或运动的人岂不会因经常大脑缺血而变傻呢生活在赤道的人是不是更爱睡觉?海南岛人是否比黑龙江人反应要迟钝?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人,难道会因早晚温差特别大而白天明白晚上糊涂吗?显然,作者的说法是荒唐可笑的。人是恒温动物,不是两栖爬行的冷血动物。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的时候,人体可以通过不以意识为转移的自动调节来适应外界的寒暑变化。人还会通过增减衣物以及使用空调、暖气等等手段来保护自己,否则的话,按照作者的逻辑,人到了夏天就该因脑缺血夏眠了,用热水烫烫脚就会因脑缺血失忆了,那还了得!我怎么觉着这位专家作者的大脑血液不太够哇。
春困”是怎么回事呢?如前所述,“春就是人体气机的生发,“春困”就是生机或被邪气所困生发不起来,或由于耗散过多而无以生发。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以妄为常的生活方式,导致没能密固真阳元气,耗散大于收藏,于是乎邪气困住了正气,或正气太虚自身就无力生发,就是“若冬无夏。就如同种子干瘪,作物怎能指望发出茁壮的幼芽!水库干涸,水坝怎能期待倾泻奔腾的水流!任何时候“以欲竭其精、以散耗其真”,都会使人“春困”,又岂仅仅在春天。不是有一句话叫做“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三九”吗,那就是真阳亏,正气虚,一年四季都打不起精神。
作者呼吁“应该努力克服‘春困’”,那是做不到的。种子瘪了,水库干了,无论怎么“克服也只能是长出萎厥的幼芽和流淌涓涓的细流,真阳不是靠“克服”得以密固的,生机也不可能靠“克服”得以生发。例如晚上熬夜或失眠的人,白天打不起精神,一“克服就能精神焕发了吗?那是不可能的!例如运动员头天过度房室,第二天上场比赛时萎靡不振,一“克服”就能取得好成绩吗?那是不可能的!
文章又建议“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也可有效预防‘春困’,因为作者(与“腊十八粥”为同一作者,估计兼职厨子。)认为“‘春困’与机体处于偏酸环境和维生素摄入不足有关”,这个认识也是相当肤浅。想想看,真精元气的蓄积,怎能单凭“蔬菜、水果和维生素”解决问题,就象水库的堤坝到处泄漏,下两场雨对水库存水能起多大作用呢?所以说,要从根本上消除“春困”,使生机旺盛,关键在真阳的“藏而不泄”,即让种子饱满,水库充盈。方法就是顺应人身的运化规律,不吸烟、不酗酒、不熬夜、忌生冷、祛贪念、讲公德、节制房事、不滥用“清热去火”药(包括凉茶)、“补药和抗生素以及因人而异的非商业化的体育锻炼等等。
文章的最后还谈到了春季过敏的问题,说“目前对各种过敏症还没有根治的办法,只能是对症治疗。其实“过敏”,就是因为元气虚,表现为“若春无秋”等症状,治疗上应当针对患者的元气盛衰对治疗(而不是对“症”治疗),只要医生方法得当,患者又能遵医嘱,治愈过敏症不是难事。“穿长袖衣裤、鞋袜,…戴挡风镜和口罩,…避开鲜花开放的地方,…服用抗过敏的药物等等离开根本、连不懂医道的人也能罗列几条的措施,实在不足与论,恕不赘述。
专家的不着调儿在于其对中医经典的学习不足,以及想当然地“发挥。所以谈论问题总是或错误百出,或偏离本质,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可能在点儿上。
类似的不着调儿的还有《北青报》某年月日题为《春日如何养阳》的文章,说“春日养阳”第一是要“顺应气候”,因为“人们已穿了一季的冬衣,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危及健康。可凭什么说“穿了一季冬衣”的人代谢功能就弱了,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了,人的身体傻啦?不识冷热啦?肯定不是。那些冬季未能“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而正确养生的人,其封藏的真精元气一定少,春季生机一发动,就会真阳不敛,“若春无秋,表现为感觉燥热,而过早地减少衣物。冷空气一来,夺其浮越在外的表阳,本来就内里虚,于是病邪乘虚而入,就落了病了。所以“春病”的关键在于“冬不养”,而不是“穿了一季的冬衣(冬季不穿冬衣岂不是会病得更惨!)顺应气候”这句话,不单应在春季,其实是“放之四季而皆准”的。所谓“春捂”的含义是热了减衣服的同时,别忘了天凉了再及时加衣服,不能偷懒儿。因为人们的体质各异,所以才会有“二、八月,乱穿衣”的现象。但作者单纯强调“春捂”,就有失偏颇。认为“春病”的原因在于“穿了一季的冬衣”,就更是乱扯了。
文章认为“春日养阳”的第二招是“注意饮食”,(“养阴”也罢,“养阳”也罢,哪季不该“注意饮食”。)但问题是作者说“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就不靠谱。“肝主生发,其性为“木,在味为“酸。“木就是生发之性,“酸就是收敛之性,生中有敛,天道也。怎么“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呢?正相反,过食具有收敛性质的食物(或药物)就会抑制的舒泄条达之性,造成生发之气郁滞横逆而克伐脾胃。而如果人体内有寒邪,吃了酸敛滋阴的食(药)物,敛住了邪气,造成“若春无秋,倒是会出现“肝阳上亢的病症。但作者说:“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利于发寒散邪,扶助阳气不知作者依据什么经典得出上述食品可以“发寒散邪,扶助阳气”,关乎生死,就是故事也不能乱编。吃了那些个东东就能“发寒散邪,扶助阳气”,那要大夫干什么?要黄帝内经》、《伤寒论干什么?自由发挥得太离谱了吧!这就是不认真学习经典的典型毛病。
春日养阳”的第三招是“调节情志”,但这不仅仅是春天应注意情志养生的问题还是 “放之四季而皆准”,也根本用不着作者舍近求远地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来说明不良情志对健康的危害,两千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经已经说得明明白白,无需“现代医学”再去“研究表明”。但问题是“现代医学研究”没有“表明如何调节情志,因为人的情志不是想调节就调节的。倒是中国古代医学研究黄帝内经中就给出了答案:“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志闲少欲、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简而言之,能够平时自觉地修养品行道德,就不会有不良的情志了。所以去掉因自私、狭隘、贪欲而造成的不良情志谈何容易,哪里是作者“应注意情志养生”一句话说得那么轻松。再有,文中的一句 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使肝木坚实让人摸不着头脑,“肝木坚实”作何解?又是作者的即兴发挥吧。
春日养阳”的最后一招同样是“放之四季而皆准”,就是“适当锻炼。对此本来不该有什么非议,但作者对经典的歪批不能不予以指出。文章说:“古人提倡春日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其中的‘缓行’即是小运动量的锻炼。照作者这么解,黄帝内经还能叫经典吗?所谓“披发缓行中的“”,是古人用以代指欲望和烦恼(三千“烦恼丝”是也),“披发”者,把束着的头发放下来,就是“志闲少欲”,去掉妄念,放下烦恼;“缓行”者,形容内心的安泰舒缓不躁动;“夜卧早起”者,是说春季以生发为主,收敛为辅(生中有敛);“广步于庭”者,表明气机通畅、无所滞碍。把正确养生的真谛昭示于天下,本是圣人的慈悲,可把“披发缓行”曲解为“小运动量的锻炼”诸如此类歪批经典的现象,报章也好,电视台“养生堂、“五味草堂也好,随处可见。
春日养阳所列举的4招儿(顺应气候、注意饮食、调节情志、适当锻炼),放在任何一条养生题目底下、稍加修改就可以成为另一篇文章。本来类似这样“放之四季、放之中西医而皆准的舍本逐末的养身保健文章满大街都是,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但糟蹋经典、不经认真思考就随心所欲地妄下经不起推敲的结论,却是太普遍存在的问题,让人不得不批,虽然批不胜批,还特别得罪人,但为了千万人的健康生死,只好人在阵地在,生命不熄,冲锋不止。
既然想用中医的思想来谈养生保健和治疗,就绝不能离开中医经典,以及对经典的正确理解,更不能依据自己的想象去“发挥”。否则就会似是而非,不伦不类。
孔圣人的教诲,经学问不精的后人以及居心叵测的小人歪批以后成了“吃人的礼教”和“中国封建专制的工具”,罪不在孔圣人;黄帝内经被无数后人用自己的小聪明“发挥”了以后,中医被戴上了“不科学”的帽子,罪不在著书的先贤。
做学问贵在穷理,忌在急功近利、耍小聪明走捷径。言“贵”前者,盖行此道者鲜也;说“忌”在后者,实在是有此流弊者,又数不胜数。问题是我们的媒体是鼓励前者,还是放纵后者,这不仅是个媒体工作者的责任和职业道德的问题,还关乎我们的社会风气以及千家万户的生与死。慎之,慎之。
媒体工作者尤其在关乎生死之道时不能满足于无知,将就凑合。(如果没把握,别不懂装懂,假模假式儿跟个半仙儿似地在那儿“主持”什么“养生”节目,不如不干,至少不给骗子或庸医搭平台。)更不能在钱的面前良心喂狗,失却道德底线。
最后总结一下,“春”者,阳之初升,故谓之“少阳”。在《易》用一阳来复的“复卦”可解,用“乾卦”的初爻“潜龙勿用”也可以解,(只不过《内经》用“春三月”勿“杀、夺、罚”来表述罢了。)总之,尤其生机初升时别祸害它,就如幼苗娇嫩时要格外小心。关键是好的生活方式。至于吃什么,喝什么,把握大体原则即可,(如吃饭,去早市、超市采购时花搭配着就行,不吃冰冻食物、尽量少吃油炸肥厚食物,不酗酒、不喝冷饮、王老吉凉茶等。)没啥特别的。别没事儿拿自己当“专家”们忽悠的实验品,浪费时间、糟蹋钱事儿小,把健康搭进去了再回头找“专家”理论?就算下了六月雪,您喊冤喊劈了嗓子,您也得自己担着不是?
李元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12:42 , Processed in 0.02374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