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459|回复: 1

论春天(上)李元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9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春天”(上)


每到立春、雨水、惊蛰等节气一过,关于“春季养生”的专家高论就铺天盖地、迎面而来。我家有份《北京青年报》,10多年了,该报不管是以前的《每日健康版》,还是后来的《健康守望版》、《饮食主义版》,凡是涉及到中医的文章,靠谱的不多。又岂止《北青报》,任何报纸、电视等媒体,讲中医靠谱的还真就不多。为啥呢?做学问多累得慌呀,花时间又不来钱,凭小聪明瞎忽悠,那多省事儿呀!
兹引用《北青报》几篇有关“春天话题的文章,唠唠嗑,得罪谁了也未可知。爱谁谁吧。
该报某年月日题为《春天当心血压随气温上升》的文章开篇就说:“‘春气者,诸病在头’。到了春天,凡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眩晕。现代医学发现,春天还容易使血压波动而升高、出现头痛、头昏、失眠等症状。因此,患有高血压的朋友春天不可大意。”这段看似有道理,实则经不起推敲。
所谓“春气者”,绝非作者理解的“春天”。《黄帝内经》用春夏秋冬来打比喻,以说明人身气机的生发、生长、收敛和收藏的运行规律。人身气机的这个规律确实与一年四季相应,但人的一生以及生活中的每一天,乃至时时刻刻都有春夏秋冬,“生命在于运动”不是在于体育运动,而是这个生生不息、一刻不能停止的运化过程。如果这个比喻被业医者看成仅仅是谈论自然界的四季,那根本就是曲解圣贤书,就是不及格,就一定是庸医。
黄帝内经》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这段话清楚地表明:阴阳运化的本质,就是真阳元气的收藏密固。所谓的阴阳“不和”,就是好像有春天没有秋天、有冬天没有夏天那样,即只有生发没有收敛(而成为邪气)、或只有收藏没有生长(而成为邪气)。圣人一个“”字,已经讲得明明白白,四季不过是个比方。这样“春气者,诸病在头”这句话就很容易理解了,即人体生机在升发之时(若“春天”也)由于真阳元气不能密固导致不收敛而虚火上炎,所出现的症状表现在头上(而决不是到了春天各种病都在头上的意思)。没学过医的人也知道,像这样“若春无秋的邪气所引发的病症(如作者所列举的“头痛、头昏、失眠”)哪一个季节没有?单挑出春天说事儿,不仅牵强附会,而且说明作者根本就误解了《黄帝内经》。
再看“到了春天,凡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眩晕。现代医学发现,春天还容易使血压波动而升高、出现头痛、头昏、失眠等症状”这段话。中医说的“五脏”是什么?还真别说,中医“大师”或“专家”整明白的自古以来就不多。《内经》说的“”就是“春天”,就是人的生命现象中一切具有生发功能的代名词。所谓“上亢”就是过分生发而收敛不足的邪气,那么“肝阳上亢”就是“若春无秋”,就是“虚邪贼风”在头上的邪气。以高血压病为例,难道就仅仅是春天“特别容易出现头痛、眩晕”的症状吗?这显然是背离实际情况的。
毫无疑问,人身气机生长收藏的运行规律也确实是与四季是相应的,如“肾”为“封藏之本”,应季在冬,冬天不知培护保养真阳元气,耗散过多,到了春天,生机一动,就很容易虚火上亢,发而为病。但又岂止是在冬季,人身立命的这点儿本钱不该时时刻刻地守护并不使之妄泄吗?所以“肾”的封藏,又不能理解为仅仅是在冬天的表现。例如头天熬夜上网或打麻将或房事不节,第二天就会感到头疼眩晕,这种由于夜晚睡眠不足导致白天头晕目眩的症状就可以用冬天肾不封藏、春天肝阳上亢来表述,而这个“冬天肾”和“春天肝”不就是收藏和生发的代名词吗?“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这句话,并没有说只有冬天才要“阳密乃固”吧。正相反,请看《黄帝内经》的表述:“春三月,…以使至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夏三月,使志无怒,…秋三月,使志安宁,…无外其志,…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已得,…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即在任何时候都要养护好老本儿,不可妄泄。所以,所谓“肝阳上亢”就是因为真阳元气没能密固的结果。换句话,任何时候对真阳元气“杀、夺、罚”,都会导致“肝阳上亢”,岂止是在春季!这样看来,“到了春天,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眩晕”的说法以及那个什么“现代医学发现”岂不是错乱了逻辑关系、认识过于肤浅了吗?只有抓住了产生疾病的问题本源,谈养生、谈预防才有意义,否则,如《春天当心血压随气温上升》所建议的“控制盐的摄入、少食油腻食物、饮食上宜清淡、戒烟限酒、坚持体育锻炼”以及喝“降压茶”、吃“凉拌三丝、黑木耳炖猪肉、凉拌芹菜”等招数,皆不过是充斥满大街的似曾相识的隔靴搔痒、舍本求末的地摊儿货。而该文的标题中把人体血压的升降说成是与自然界环境温度成正比的物理的热胀冷缩的关系就更是作者不求甚解的想当然,难道赤道非洲人就比北极爱斯基摩人的血压高吗?或者说爱斯基摩人从北极到了赤道就会血压升高吗?这是德云社都说不出来的不好笑的笑话!
涉及类似说不清春季“阳亢问题的还可以参见《北青报》某年月日题为《不同方式对待春天上火》的文章,同样是本末倒置,把“春天上火”归咎于自然界的气侯变化。错在何处,不再赘述。该篇文章解决问题的办法,思路与上文相似,但更简单,主要是喝“芝麻红糖粥”和“板栗冰糖粥。粥倒是不难喝,但一定解决不了问题,要是真有问题还就真误事儿。
《北青报》报某年月日还有篇题为《春季养生喝“药粥》的文章,解决“阳亢”的招儿就热闹一些,一下子端出来“荠菜、韭菜、芹菜、猪肝、红枣、薄荷、枸杞、胡罗卜、菊花、山药”10碗粥。本来,对在日常生活当中吃水果、凉菜或变点儿花样儿喝茶、喝粥无可厚非,但对此赋予无限夸张、穿凿附会的意义,就是歪理邪说了。像上述两篇文章的共12碗粥,作者说喝了它们就能“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助阳杀菌、养血安神、清新怡神、降低血压、减少烦躁、降低血糖和胆固醇、促进肝细胞新生、使人肢体轻松、耳聪目明、提神醒脑……”等等,可以适用于“肝肾不足、头目昏花、胃纳不佳、腰膝软痛、四肢乏力、多梦失眠、夜尿增多、久病体虚、虚劳阳痿、咳嗽久治不愈、皮肤粗糙、夜盲症、眼干燥症、小儿软骨症……等病症,天底下有如此奇妙的粥?谁相信?作者自己会相信吗? 鬼都不信!不过报社编辑和电视台“养生”节目的制片人、主持人相信。真信假信,不得而知。
看到此处,让我想起《北青报》某年月日的题为《腊八粥选料有讲究(和《春天当心血压随气温上升》同一作者)那篇文章,作者向读者推荐了一种含有18种原料(“粳米、薏米、糯米、黄豆、赤小豆、花生、核桃仁、羊、狗、鸡肉、白萝卜、芹菜、龙眼肉、酸枣仁、何首乌、枸杞子、燕麦、大枣”味道奇特的怪味“腊十八粥”,说是喝了它可以“补中益气、养脾胃、和五脏、除烦止渴、预防高血脂、高血压、中风、心血管疾病、降低血中胆固醇、抑制多种恶性肿瘤、预防骨质疏松、润肺、止咳、利尿、下乳、补肾纳气、益智健脑、增进食欲、乌须生发、抗衰老、养心安神、延年益寿、益气养血、抑制血糖值上升…”其功效比起上述12碗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好像不忽悠真对不起谁了。抓不住养生保健的根本,而企图用喝粥、吃菜解决问题的误导忽悠不胜枚举。像《北青报》某年月日的《春季养肝多喝粥》、《给孩子吃一款补血菜》、《木耳红枣汤给你好脸色》、《N种配方相伴女人美丽》、《尝试一下“花粥”美容》、《野菜入馔能治病》、《春季饮食,养肝为先》、《春生保肝脏,御风养阳气》等篇文章,都像是用手纸,瞎扯胡扯。共同特点是使用中医的词句,可就是中医的理讲不清。(试问春天“养肝”,别的脏腑不该养?夏秋冬就可以不“养肝啦?乱弹琴!)养生与治疗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儿,本质、核心的东西不明白,于是就在标、在末上故弄玄虚,尽情发挥。如果这道菜呀、那碗粥的(以及社会上狂吹的“药茶”风、“药酒”、“药膳”风)有那么神奇,那在这个世界上能吃会喝的人就将是最健康的人了。还讲修身养性干什么,要医书、大夫、医院诊所干什么?两会最热闹的议题之一就是聊“医改”,终不能将来有一天中医院校变为职业培训的高职,医院都改粥棚或餐馆、茶馆儿,医生摇身一变成卖粥的伙计、炒菜的厨子或端茶递水的阿庆嫂吧。
过去有吹嘘仁丹、狗皮膏药、大力丸的,后来还有神话芒硝水儿、钙片儿、凉茶、脑白金、六味地黄丸以及各种保健品或治疗仪的,但他们都是商人(甚至是骗子),只要是商人,真理和道德是永远让位于金钱的。那些为商人们创造出来的神话而推波助澜、在广告中口沫横飞、装腔作势的明星们,他(她)们明医理吗?还不是昧着良心赚骗人的钱。但那些不是在穷理上下功夫,而是热衷于在粥、茶、汤、水果、青菜等方面大做文章的作者,又是因为什么呢?原因嘛,不复杂,无非名利二字。
李元和
发表于 2010-3-20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正准备看(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12:57 , Processed in 0.02097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