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394|回复: 3

话说“名医”和“传人” 作者:李元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7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说“名医”和“传人”
偶见北京东城区朝内南小街和金宝街交汇的十字路口东北角有一家叫“紫禁城”的中医诊所,它的招牌是“中国四大名医传人长期坐诊”。我这心里咯噔一下,“中国四大名医”是谁呀?我在中医圈儿里摸爬滚打有些年头儿了,自认虽不算见多识广,可也不至于孤陋寡闻到不知“中国四大名医”的名头,汗颜呀。可了不得,照这路子,其他诊所还真没得拼了。不敢怠慢,急忙趋前探个究竟。“传人”的宣传牌子挺大,照片不小,不用看说明,熟脸儿有几张,不过是和所谓“京城四大名医”中的两位——汪逢春、施今墨有点儿关系,即有汪、施二位的或徒弟或子嗣榜上有名。
虽是虚惊一场,却让我有所感悟,知道说出来特别得罪人,招不待见,可憋在心里又觉着有违良知,不得不吐。不是为了抬张三贬李四,说的是理。
先说“京城四大名医”。不知道这个名头有何意义,谁有资格评定呢?如果是业内人士,那评定者又是何方高人?又该算什么级别的“名医”?反之,如果是外行来评定,那这个评定结果的权威性还算数么?据某人著书立说,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的中医条例规定要对所有中医从业人员实行考核立案,当时北平城的萧龙友、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作为主考官,负责命题与阅卷,不知怎么一炒作,从此即有“京城四大名医”之称。(照理说当时的北平城也没“京城”什么事儿,只不过后来的人不重细节,不讲究了。)
据我所知,是年北平城尚有赵文魁、韩一斋、冯济卿、袁鹤侪等颇有声名的中医师,(只不过他们头上没有几大“名医”之类的光环,所以没人给他们著书立说,后人知之不多。)设想一下,假使当时负责命题与阅卷的主考官是另外四个人,那“四大名医”就会另易其主。所以到底是谁评定了这个名头竟无从考证了,其“权威”的意义无从谈起。这是一。
老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京城四大名医?其他的中医师算老几?总有人喜欢搞什么“四大美人”、“四大名著”、“四大奇案”……之类的,那是玩儿文字游戏,讨个口彩儿。(“美人”的标准是什么?谁比谁更美?凭什么只有四个美人?同理,“名著”、“奇案”……怎么就“四大”?其他什么这个那个的“四大”皆属无稽之谈。)反正造“四大的人不用负任何法律或者道义上的责任。(反过来脑子发热跟着起哄的是绝大多数的人,而像我这样抠个理儿的人凤毛麟角。)还有个说法是“萧龙友位居京城四大名医之首”,更是不着调,其他三人谁排老末?根据啥?咋论出来的?“四大名医”说法都站不住脚,这“之首”不是瞎掰是什么?这是二。
我不是刻意和“四大名医”过不去,但学无止境。不管是“名医”还是非“名医”,过五关斩六将和走麦城的时候都有,一味地将其中的某些人神话不是实事求是。别人把他们四人架在“四大名医”的火炉上,他们一点儿也不怕烤得慌?(“紫禁城”诊所制造了一个“中国四大名医传人”的火炉,“传人”们坐在上面似乎也很惬意。)也许没人把“京城四大名医”也忽悠成“京城四大武林宗师”,不必担心有上门儿踢馆玩儿命的,所以“四大”欣然接受“名医”光环,对过五关斩六将津津乐道,对走麦城闭口不谈,此态度恕我不敢苟同。我们在高深的学问面前扪心自问,自己把握了几成?对虚名就那么渴望、那么心安理得么?这是三
推N步讲,就算“名医”们就是扁鹊、华佗、张仲景、孙真人转世,他们的后代或徒弟就一定能继承衣钵吗?有谁知道医圣们(如扁鹊、仲景)后代或徒弟们的“名医”名头吗?(刘备的儿子就不能是阿斗吗?刘备手下曾有“五虎将”,其后代或徒弟们咋样,咋就逼得廖化挂了先锋印?诸葛亮的后人是干嘛的?……)别总拿自己的爸爸、爷爷甚至祖上好几代爷爷或者师傅说事儿,没啥意思。(扁鹊、华佗、张仲景、孙真人又有谁是靠着高举“世家”、“传人”的招牌扬名立万儿的呢?)自己苦练内功,悬壶济世,那多光彩,干嘛自己的腿不使劲儿,非要找棵树靠着站着呢?说实在的,历史上能上榜的人物,其子嗣或徒弟也能与之比肩的还真就不多!
大概披着一件名家“传人”的外衣走街串巷确实很威风,有这么一件外衣不仅很有面子,收获名利也要容易很多,难怪不管真假,好多人没这么一件外衣死活也要找一件。(实在不行弄个教授、博导、主任医师也将就啦。)例如中医骨伤名家“双桥老太太”罗有明去世以后,就突然冒出了一个自称曾是罗的徒弟并得其密授“真传”的“干孙女”。老太太一生授徒数千人,活着的时候没听说收哪个徒弟为“干孙女”,可人一不在了,就不知是大风刮来还是地里长出来了“干孙女”,(因为这位罗老太的“干亲”说是要开业了。)反正死无对证。再比如,有人著书,自称“刘太医”,而且是祖上打明朝开始就是“太医”,辈儿辈儿相传。可惜作者也不曾翻史书,明朝皇上除了开国的朱元璋活到70岁,其他的或四五十、或二三十岁就驾崩,“太医”比杀手也高不了哪儿去。只不过把年代说久远了一是真伪难查,二是读者容易晕,反正都不愿意和经典扯上关系。经典,那多难呀!不是吗?
医圣仲景师可从来没有忽悠自己是几代“中医世家”或是什么大师的“传人”,看看他老人家是如何著书立说的,他说他的《伤寒杂病论》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胎药录》,并平脉辨证”而完成,并痛批那些“不念思求经旨,各承家技”的庸医。(如前几天见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中,“名医”孔伯华之孙孔令谦先生张口闭口“我们孔家”而绝口不提经典如何如何说,即属此类。)可惜,什么“祖传秘方”、“中医世家”以及什么什么“学派”(如“补土派”、“滋阴派”、“温病学派”)等诸如此类的招牌多得像长草,经典和医圣反倒被冷落,鲜有问津。为什么?小聪明闹的,虚荣心闹得,钱闹的。
孙思邈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步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看着那些“传人”或当今“名医”、“专家”们坐在摄像机前自我感觉超好、眉飞色舞、侃侃而谈的样子,我常感叹,他们当中有谁能拍着胸脯掷地有声地告诉我们,他(她)的学问不是源于“家传”(或是“中西医结合”、甚至是自我“原创”)而是经典?我渴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重申一下下,我和“中国四大名医”的原创“紫禁城”诊所、和“京城四大名医”以及他们的“传人”们皆素无冤仇,也没与自称是仙逝罗老太太的“干孙女”以及“刘太医”(或其他“太医”们)结过什么梁子,而是论一个理,论的是做中医这门学问的态度,论的是随处可见的不念思求经旨,各承家技”的害人害己、毁灭中医的现象,我的依据是仲景师和孙真人的教诲,而非逮谁灭谁的一己偏见,话糙理儿不糙。我知道说这些话肯定会得罪一大片人,可关乎千万人生死大事,不得不鼓起勇气讲出来。(李元和)

发表于 2010-1-27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开国的朱元璋活到70岁,其他的或四五十、或二三十岁就驾崩,“太医”比杀手也高不了哪儿去。
------------------------------------------------------------------------------------------------------
我觉得太医们也够冤枉的,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一天一个,张仲景去做都救不了呀。
发表于 2010-1-27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色字当头一把刀,也不能全怪医生的。
发表于 2010-2-4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着实写的不错,其实理儿就是那么个理儿。
今后,若是各地能多出几个经方大家,中医疗病每有覆杯即愈之效且又经济实惠时,民众定会趋之若骛。经典的光辉必能再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16 08:09 , Processed in 0.0247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