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周老师非常推崇子贡,在几次讲座中,反复讲到子贡。他说子贡是孔门四圣之一的“行圣”,姓端木名赐,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演说家,同时也是儒商的始祖,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孔子带领门生,周游列国14年,庞大的开销,大部分来自子贡。
这样的子贡,自然是聪明的。子贡当然有理由骄傲,有理由自信。因为他确实优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孔子对他的评价却是:器。似乎有点匪夷所思!因为在《为政》中,有这样的句子: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有学问、有修养的君子,不应该仅仅只是一种可供使用的器具。那么,子贡,还称不上是君子了。
得到这样的评价,估计子贡这个聪明人也没有整明白。于是又有一问:何器也?孔夫子的回答更是巧妙:瑚琏也!
瑚琏,是一种祭器。在当时的环境之下,以当时对祭祀的重视程度上看,瑚琏自然是尊贵的。而且应该是华美异常的珍品。从其名称上粗略的看,其材质也许是玉的。
孔子说子贡是瑚琏,也就是赞叹子贡是高贵的、有大用处的(当时祭祀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就是在夸奖子贡是个人才,即使还够不上君子,但是也离君子的境界不远了,也属于大器了,是器中最高的境界。
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对话,总是那么的可爱和充满了智慧。
讲到子贡,周老师在讲台上大声呼吁:现在的社会,正处于儒家复兴,国学复兴的井喷关头,专家有了,研究成果也有了,缺少的,就是子贡这样的人,就是子贡这样对儒学复兴、国学复兴大力支持的财阀。如果有了足够的资金,儒学,就能得到更快、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影响。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孔圣堂的一系列推广国学的措施,就能付诸实践,到那时候,孔圣堂的学员,也许就能像孔门弟子一样,成为社会上的抢手人才。
周老师还说,他曾经在几百人的企业家讲座中,疾呼:谁愿意做子贡?几乎在场的企业家都举起了手,可是,却没有一个拿钱出来的。后来还是得到三和集团董事长的支持,才办起了这家“孔圣堂”。要不,他自己还不知道在哪里打工或者读书。(掌声,笑声)
由此我不由想到倾其所有、辞去深圳市公务员的职务、用生命来推广经典教育的赖老师,想到为推广经典教育长年奔波、大声疾呼、头发已花白的王教授,想到悲天悯人的净空法师,想到国内外各位不遗余力地推广国学的各位大师,以及默默无闻地在推广国学这条崎岖小路上一直前行的老师们,还有孤军一般,坚持让孩子接受经典教育的家长们......感动的热潮涌上心头,眼前一片蒙蒙雾气......
真是太需要子贡这样的人了,这样用强有力的经济来支持国学推广的“大器”。这样,经典教育就能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让更多的华夏儿女重新认识到自己祖宗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用经典来滋养我们的心灵,这,才是我们做人的根本,才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