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411|回复: 3

朱清时,会是蔡元培第二?(来源: 南都周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7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清时,会是蔡元培第二?2009-11-13 9:48:58 来源: 南都周刊 浏览量: 5075 网友评论 2 条
“有人说,南方科大这件事朱清时要是做成了是英雄,失败了也是悲剧英雄。我没有那么伟大的使命感。这个实验的结果无论成败,都有价值。所以,我现在很平静。”
  “去官化”、“去行政化”、“教授治校”,秉承对高校改革的教育理念,本已解甲归田的朱清时,在舆论强烈的聚光灯中履新南方科大校长。在现实环境中,面对厚望和质疑,他能否如同当年的蔡元培那样,革故鼎新中国的高校教育?
南都周刊记者·洪鹄  李嘉琦(实习生) 摄影·孙炯

只身南下的朱清时,现住在深圳迎宾馆的这套套房既是办公室也是会客厅兼睡房。

采访当天,他刚陪同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考察了南方科大的拆迁进展情况。






南方科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方案参赛效果图。南方科大的校园建设工期约为两年。


  十一月的第一天,深圳陡然降温。朱清时穿着一件单薄的衬衫,斑白的头发被风吹得有点乱。这天下午,他接了几十个电话,比往常更忙。

  “朱校长,原教育部长周济昨天下午被免职,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朱校长,钱学森先生昨天上午逝世,钱老是中科大的创办人之一,能请您谈一谈他吗?”

  朱清时曾以为不会再接受采访。一年前,他从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位置退下来,退休前两个月,他和《科学时报》、《中国青年报》的记者作了两次长谈,聊自身经历和教育理念。他知道,自己退下来后就只是一个纯粹的学者了,说话没有分量了。

  “我很有紧迫感,但不是为自己。”

  朱清时,很可能是中国大学校长里在媒体亮相最频繁的一个。即便如此,关于中国高等教育,他依然觉得“还有很多积压已久的话没法说”。他抓住一切机会说这些话,在媒体上、讲座中,每年三月的“两会”上,他坚定不移地反对扩招,反对扩校,反对高校管理行政化,公然批评教育部的本科教育质量评估,称自己最大的理想是改革高考。

  一向低调的中科大,出了一位不惧风头的校长。在网络上,朱清时被称为“中国最牛大学校长”,在网友心中,他俨然是中国最有见识的教育家之一。

  2005年,病榻上的钱学森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说,现在的中国不能完全发展起来,很大程度就是因为高等教育发展不起来,“大学不能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培养人才去办学,没有独特的创新的东西,冒不出杰出人才。”

  朱清时和钱学森关心的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高教界谁都明白”。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前教育部长周济在任6年,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抓得颇有成效,唯独高教改革甚微。

  现在,63岁的周济默然离任。63岁的朱清时则刚刚开始一生最重要的事业——如今,他有足够的空间在深圳来建一所他理想中的大学。

  朱清时的新身份: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我用五年来做一个实验

  “他是科学家,也是真正的教育家。”南方科大筹备办主任梁北汉概括道。

  尽管在全球200多人的海选中呼声最高,朱清时一开始并不心动。掌舵中科大十年,他疾呼改革,痛陈高等教育之困局。又能如何?“想做一件事很难。”陈规陋习难改,利益关系网更是难破。十年间,朱清时一直在中科大推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这件事,到他退休也没有完成。
但吴家玮劝他:“你来吧,这一次会不一样。”

  吴家玮,南方科技大学(筹)校长遴选委员会委员、香港科技大学的创立校长。1992年,香港科技大学于仓促中呱呱坠地,17年时间已取得亚洲第4、世界35位的排名。从无数百年老校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吴家玮告诉朱清时,深圳这次就是想以最快的速度建一所类似于香港科大这样的大学。这座雄心勃勃的城市,可谓不惜一切代价——聘请最好的校长,最强的教授,一切唯求学术上的强大。行政方面,只要是合理的需要,一切都给你开绿灯。

  2009年9月10日,朱清时走马上任,成为国内首位通过国际猎头公司全球选聘的大学校长。从深圳代市长王荣手中接过聘书,任期五年。聚光灯下,朱清时说,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现在开始。他将和深圳一起,举倾城之力,建一所一流大学。

  10月下旬,朱清时去南非参加第三世界科学院士大会。他印了几百张南方科大的宣传页带过去,在大会上发完了。

  “没想到反响这么大。大陆的台湾的香港的,所有华裔科学家都关心南方科大这件事。”朱清时说,中国的高教改革需要一个出口,现在南方科大就是这个出口,人们看到了光。

  早在9月中旬,朱清时就已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400多封应聘信,最近的频度是每天有30多封邮件来申请教职。

  南都周刊:为什么南方科大的建立在华人学者圈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

  朱清时:中国的高等教育需要改革,这点大家都知道。但冰很厚,破冰很难。我们高教体制中最不合理的就是干部任命制。学术机构的好坏要看真理能不能发言,谁掌握真理就听谁的,而不是谁行政级别高就听谁的。如果大学管理采用行政化,真理就不能够发声,大学的创造力就会被扼杀。

  南都周刊:南方科大和传统高校最大区别在哪?

  朱清时:去行政化、去官化。南方科大的行政人员就是一般的管理人员,待遇不会差,但没有行政级别,没有权力,就是为教授为学术服务的。我们要实现真正的学者治校。

  我这个校长可以说也是一个服务人员。这一点,先辈们比我们清楚自己的位置。当年的清华校长梅贻琦,就是给教授搬凳子的人。一个大学只有把学者放到第一位来尊重,学术才有希望。

  南都周刊:学校建设现在进展如何?

  朱清时:已经在进行拆迁工作,但校区建好不是一两年的事。我们打算先借一块地方,明年9月先开学。我们会先招十几个教授,学生打算直接从高二的孩子里招50个。我一向反对高考,高三就是把孩子摧残一年。我们的办法是,边申报、边基建、边招生、边聘人(笑),就是不能耽误。

  南都周刊:您一直强调要招最好的教授,具体执行标准是怎样的?
  朱清时:我们会聘任各大学有经验有名望的教授组建一个团队,由他们按国际通行标准来选人。

  选人标准以香港科大作为基准线。就是说,我们招来的教授,绝对够资格在香港科大当教授。

  南都周刊:南方科大用什么吸引一流人才呢?比如薪酬,深圳大学教授的月薪是两万,香港科大教授月薪是十几万,南方科大作为吃“皇粮”的公立大学,薪酬肯定有一个限度。
  朱清时:我可以透露一句,我们教授的薪酬水平和香港科大基本一致。这是深圳市政府同意的做法,当然再高,高不了了。中国的高教改革需要人出力,南方科大破了这个冰,来这里等于参与了中国高教改革事业,这将是我们一生的事业,非常光彩。

  我讲个故事。中东这几年也新建了一所研究型大学,教授年薪是几百万美元。我有一个科大校友在加州理工,中东那边也在挖他。他为什么不去呢?大家觉得去中东做教授怪怪的,谁都知道你去那里是捞钱了,而不是去做学术(笑)。但是来南方科大,你就会有个自豪感。中国有最好的生源,而且中国在高速发展,急需一流的教育。

  南都周刊:加州理工和香港科大的经费来源,很大程度依赖民间捐助,有了独立的财政来源才可以让这些名校能够做到去行政化。这方面南方科大有没有开启国内公立大学资金多样化的先河?
  朱清时:深圳市领导对我说过,全力支持办学。但我也很明白,南方科大要有前途,一定要有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所以我来深圳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去拜访大企业,最近我要去拜访华为。让我特别感动的还有南怀瑾老先生,我跟他说南方科大这个事,他立即表示,愿意捐助100个学生的奖学金。

  南都周刊:除了资金方面,南方科大有没有其他措施保障自身的独立性?
  朱清时:南方科大将是国内第一所受立法保护的大学。我已经提议,制定好南方科大的章程,然后交深圳市人大审议,通过以后就成了深圳特区的法律,以后就依法办学,政府一是要保障经费来源,二要保证各方面权力对大学事务不插手。

  南都周刊:上任一个半月,您现在的感觉如何?兴奋还是如履薄冰?
  朱清时:我现在的心情,就是到这里来做一个中国高校改革的实验。在现有大背景下,如何办出真正一流的中国大学,恢复大学的真正面目和高等教育原有的定位。深圳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条件,这是以前在中科大做梦也争取不来的。当然,实验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变化,我会把它们看成是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我会观察。这就足够了。看清楚这一点,情感上就不会太波动。

  有人说,南方科大这件事朱清时要是做成了是英雄,失败了也是悲剧英雄。我没有那么伟大的使命感。这个实验的结果无论成败,都有价值。所以,我现在很平静。

向教育部“叫板”的校长

  朱清时在很多地方工作过,“从来没考虑过地域因素”。

  1967年,大学毕业时面临两条路:一是去天津塘沽盐厂当工人,或者去青海的山川机床厂。谁都知道天津好,是大城市,只有朱清时乐呵呵地去了青海。“文革”初始,全国的科研机构都瘫痪了,唯独青海艰苦偏远,连权都没人夺。朱清时当了五年工人,毛遂自荐进入缺人的盐湖研究所。时隔几十年他还庆幸:“我没耽误。要是当时贪图大城市去了天津,可能一辈子都和研究无缘了。”

  1991年,身为院士的他完全可以选择一个更大的城市和更好的位置,但他乐意回到母校。中科大当时条件很一般,只有钱临照一个院士。朱清时来了,就是第二个。

  两年后朱清时成为副校长,再过两年,当上校长。住的始终是97平米的教工宿舍,从家步行到办公室5分半钟。

  上任第二年,轰轰烈烈的高校扩招运动开始了。朱清时拒绝了扩招的诱惑,决定不建新校区、不拿贷款,要给师生们留一个安静的校园。

  中科大至今没有大规模扩招,本科招生保持在1860人,只有同类高校的一半。朱清时认为,收效明显。国家每年评出的“十大科技进展”都有中科大的成果,上榜率远高于其他学校。“这就是潜心做研究的结果。”朱清时对自己的坚持颇为满意。

  2008年春天,朱清时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把中国教育比作一辆高速飞驰的火车,“方向开错了,但所有人都坐在车上不肯跳车”。这一次,他针对的是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在国内高校普遍以“总动员”形式迎评的紧张氛围中,朱清时不但指挥中科大“原生态”接受检阅,还直接指出教育部的迎评之举劳民伤财、伤害人格以及学术诚信,被普遍认为是义士之举。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地处合肥的中科大,本就不具备区位优势,容易被边缘化,在该扩张时没扩张,似乎失去了发展的大好时机。而在媒体上公然和教育部“叫板”,也被认为是“不成熟”的表现。

  “他是学者,不是政客。品德高尚,说真话,是个典型的士,但不会趋炎附势,不知如何争取资源,不懂得怎样在中国混,尤其不适合做校长,我个人至少现在还认为他不是一个十分成功的校长。”中科大毕业生、现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天文系的昆洛德认为,这是校园里对于朱校长的普遍评价。

  中科大BBS上有一篇流传甚广的帖子名为《朱清时校长在任时的战略错误》,措辞严厉,回帖甚众。朱清时神色坦然地说,他看过,“有些东西学生们以后会理解的。”他没有多加辩驳。

  南都周刊:您在任时,强调的是安静的书桌、安静的校园,但是这个时代诱惑太多了,而且中国不像美国,不是每个教授都有生活在小城市的定力。范维澄院士、余红兵教授都走了,这几年中科大教师流动性比较大,这跟待遇不高有关系吗?

  朱清时:中科大的待遇确实不是太好。中科大跟南方科大一样,能够留住的是理想主义者。有些人到一定年龄,想追求另外一些东西,这也能理解。中科大和南方科大要办好,不是要让所有能干的人不走,而是形成动态平衡,让更多优秀的人来就行了。

  南都周刊:您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朱清时:是。有些时候,我不怕别人不理解。像当初我批评本科评估,一开始学校里都不支持我。后来风向变了,这个评估也不搞了,大家又说,你做得对。

  南都周刊:最近高教界的一件事您听说了吗,中山大学甘阳办博雅学院,力图在本科生中推行通识教育。
  朱清时:我觉得这是有点滑稽的事情。任何人才都不可能定向培养,就像种花一样,不能预测哪朵花就一定开得很好,你如果预定了,就拼命去施肥,反而适得其反。花要长好,要靠竞争。

  我们理工科在培养人才的时候,比较谦卑。我不会说我们是在把学生往大师培养,我们只是尽量给你提供好的教育,好的土壤,仅此而已。

  茶几上摆着朱清时最近读的一本书,《无法解除的方程——天才与对称》。所读之处,有蓝色钢笔整洁地勾勾画画。他翻到某一页说,“这个人,是我念中学时的偶像。”

  那是数学家伽罗瓦的一帧小小画像。少年朱清时,曾拿描红纸铺在书上,用铅笔临摹下这张像,夹在数学课本里。伽罗瓦18岁时证明五次多项式方程根数解的不可能性,21岁时决斗而死,短暂的生命充满了智与美。

  尽管早已不带研究生,朱清时说,其实自己很爱当老师,等南方科大建起来,会给学生开讲座,讲伽罗瓦的故事。“现在的孩子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容易被激励了。我经常给学生讲邓稼先、钱学森的故事。他们都是理想主义的代表。有人跟我说,现在这个时代,光凭一腔理想做事是不行的。我倒觉得,不管什么时代,没有一腔理想做事,都是不行的。”
发表于 2009-11-17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1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发表于 2009-11-18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实验的结果无论成败,都有价值。”
激动,希望学术界早日能有几个勇者出来唤醒群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5 01:55 , Processed in 0.01923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