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8-18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碘盐更可怕 危害岂止儿童
(作者为上海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主任医师)
前言
中国只有部分山区因缺碘有克汀病,大部分地区不需要特别补碘,饮食中本身就够了,现在周围甲状腺结节、甲亢、甲状腺肿瘤(癌症)等病人大量增加、体检也发现上述疾病的职员大量增加,这个才是可怕的事情,危害大多数人。
碘盐有什么危害?
多吃碘容易引起甲亢,推广碘盐以后,甲亢等甲状腺疾病患者明显增加了.可有关部门为了垄断的利益,是不管对人民健康是否有损害的。
补碘要有针对性,不是人人都需要,况且中国大部分地区不缺碘。
还有加铁酱油,铁进食过多同样诱发癌症。
去年10月召开的“第一届中意甲状腺外科论坛”公布的信息告诉我们,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是10年前的3倍,特别是沿海地区。“巧合”的是这10年正好是自199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碘盐时期,其中是否有联系呢
据报道,天津近10年甲状腺癌从0.8/10万增加到2.5/10万,增加了3倍,女性是男性的3倍,达10.39/10万;上海市2003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为5.87/10万,而目前是6.89/10万。与会专家认为女性因多吃含碘高的海鲜诱发了甲状腺疾病高发。笔者认为,海鲜中含碘大多在10微克/100克以下,例如海虾为8.4;小黄鱼9.5,鲳鱼8.9,带鱼8.7,梭子蟹8.4,板鱼4.7,干海带和紫菜特别高,分别为17500及245(单位均为微克/100克)。经过折算,若每天吃500克海鲜也只摄入了50微克左右碘,而1000克碘盐中含35毫克碘,折算成每克盐中是35微克,若每天吃10克碘盐(大多数居民超过10克),从碘盐中摄入的碘超过350微克,因此实际上碘盐的含碘量大大高于海鲜。世界上被公认的观点是:“甲状腺癌与缺碘无关,而与高碘有关”。那么为什么要人为地在盐中加碘呢
缺碘的原因与食盐加碘
人体内的碘需要经常从食物中摄取,获得补充,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碘缺乏的根本原因是生活环境缺碘:在碘缺乏地区的水和土壤中的碘含量非常少,所以在此环境中收获的粮食和生长的动、植物中碘含量也极少,人们经常食用这些食物就会导致碘缺乏,并因碘摄入不足而致病,所以碘缺乏病常呈地方性,特别是山区。由于缺碘会影响人群的健康和人类的体质,因此防止碘缺乏病工作得到全世界专业人员及政府的重视。我国政府曾于1990年向国际专门机构承诺,在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并采取国际通用的做法,在食盐中加碘。采用食盐加碘而不是在其他食品中加碘的原因是:盐是每个人必需的食品,天天要吃它,但又不会吃得太多,所以容易控制碘的摄入量;碘盐的价格相对便宜,大家都买得起。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我国曾是碘缺乏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活在缺碘地区的人口达7亿多,碘缺乏对我国的人口素质产生过严重的影响。碘是合成甲状腺的重要原料,人体内总共只有碘15-20毫克,其中70-80%存在于甲状腺,甲状腺中碘的浓度比血浆中高25倍。人体中的碘主要是通过甲状腺素参与全身一系列的生理活动:它涉及人体生物氧化、水盐代谢、维生素吸收和利用、神经系统发育等100多种酶的活力,对促进新陈代谢、蛋白质合成、调节能量转换和加速生长发育等起着关键的作用,维持了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所以,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若不能摄入足够的碘,其产生的后果是不完全一样的:
孕妇缺碘可致胎儿流产、死产、先天畸形、甲状腺功能减退。在胎儿13周后及新生儿阶段,若摄入碘太少,会使胎儿或婴儿的甲状腺素合成不足,造成大脑发育不可逆的损害,其严重后果就是患克汀病,该病是以智力残疾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精神综合征”或甲状腺机能低下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是语言、听力、智力的大脑皮层发育不良,出现以聋哑、身材矮小、智力低下、肢体麻痹和瘫痪、痉挛或步态共济失调、斜视、痴呆、性发育障碍等为特征的“呆小症”及头大、面方、眼裂水平状、眼距宽、鼻梁塌陷、唇厚、舌外伸状、表情呆滞等症状,如不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将导致患儿终生智力残疾。
儿童、青少年期缺乏碘会对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因为发育期儿童的身高、体重、肌肉、骨骼的增长和性发育均需甲状腺素的参与,缺碘的表现为甲状腺机能降低、甲状腺肿、脑和智力发育障碍,并可有斜视、聋哑及运动功能障碍、体格矮小、性发育落后。碘缺乏地区的儿童智力发育不能达到应该有的水平,如果以智力商数表示,碘缺乏使儿童智力商数降低10-15个百分点。
成人期缺碘出现的症状主要是甲状腺肿(常为多发的“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低、智力障碍等。
上海市的碘水平
在未吃碘盐以前,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曾对上海市的“碘水平”作过相关调查和测定,其结果是:
各种食品中碘水平:上海的河水中平均含碘27.6微克/升,(水中碘少于14微克/升时易发生地方性甲状腺肿);对上海市场供应的十大类83件食品作了检测,也显示了各种食品中的碘含量属于世界公认的“非甲状腺肿流行地区”的食品水平,结合膳食调查结果折算,6岁以下儿童人均每天从食品中摄入碘87.8微克,小学生是104.7微克,中学生为128.6微克,成人是141.3微克,60岁以上的老人是150.3微克,孕妇是259.5微克,均能满足相关的碘营养要求,上述数据充分证明了上海市民碘摄入量很正常。
甲状腺肿:触诊检查308名儿童均未发现有肿大者,符合“碘缺乏病低流行地区甲状腺肿大于5%的临界标准”。
尿碘水平:儿童尿碘平均值为102.5微克/升,属正常水平。
智商IQ:平均值达108.72。根据英国和芬兰科学家做了一项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智商最高的人群是中国、新加坡、韩国和日本的国民,他们的平均智商达105,其次聪明的人群分布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他们的平均智商是100。所以上海地区人群在吃碘盐前的智商已属于很高水平。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对全国地区性缺碘情况进行调查,按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人群平均尿中含碘量50微克以上、甲状腺肿大发病率不超过5%来衡量,上海是全国唯一不缺碘的地区。从历史上看,自上海1844年开埠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一例与缺碘有关的本地病人,所以当时的卫生部长陈敏章在全国碘缺乏病防治会议上就指出,“全国除上海市外,都存在缺碘地区”。
碘摄入过多同样有害
缺碘对人有害,过多同样有损健康。我国有一些地区因当地的水和食品中含碘量太高而出现“流行性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例如河北黄骅县张巨河大队的2889名居民在喝浅井水时,甲状腺肿是2.83%(水碘含量为34.5微克/升),1978年改喝深井水,水碘达306.5微克/升,甲状腺肿上升到9.87%;在河北省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甲亢(甲状腺机能亢进)发病率是随水碘含量增加而增高:水碘为42.18μg/L,甲亢发病率9/10万;水碘104.60μg/L,甲亢发病率为22/10万;水碘431.67μg/L,甲亢发病率为33/10万。这些结果均提示摄入高碘与碘性甲亢关系密切。
正常人,当每天摄入的碘量不足50微克时,就可能患碘缺乏病,需要增加碘的供应,如果每天从外界能获得100微克――150微克的碘就足够了,超过太多的后果同样是严重的。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不少地区曾因服用“碘营养品”使大批学生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头痛、胸痛等急性中毒症状,就是明显的例证。为此,卫生部专门发文规定除了碘盐外,不准生产、供应其他加碘食品。
不适当地吃碘盐也会有副作用。曾有报道,杭州自食用碘盐后,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的门诊病人比例从原来的0.9%增加到1.47%;常州自食用碘盐后甲状腺炎住院率增加52.0%;福州、吉林、丹东等地甲亢病人分别较以前增加0.3-3.0倍。自上海市实施全面吃碘盐以来,内分泌医师“主观上感到”甲亢病人及甲状腺肿等相关疾病也有增加,但没能提供确切的数据,从另一份调查并经统计学上分析,现在上海市的甲亢病人发病率比普吃碘盐前显著增加。纵观补碘历史,补碘中不发生甲亢病人增加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不会年年继续增加,即会维持在比以前高的水平上。
大量调查研究还证实,高碘区儿童智力水平低于碘水平正常区,除智力水平外,对儿童心理功能测定也证明高碘组学生在反应速度、动作技能、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等方面的表现都低于对照组。例如河北的一份研究表明,高碘不仅会引起甲状腺肿,而且会对脑、肾、胚胎发育以及子代的代谢造成不良影响,此项研究荣获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供参考的意见
碘缺乏病与高碘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都应该是可以防治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方法:在缺碘地区食用含适量的碘盐是消除碘缺乏病最重要的举措,但同时也应避免高碘引起的高碘性疾病。笔者认为:普遍吃碘盐的前提应是该地区存在缺碘,对不缺碘的地区没有必要“挤入”补碘的群众运动中。上海及不缺碘地区的居民,尤其是经常吃海带、紫菜等海水产品的人,建议你还是吃非碘盐为好。上海是全国唯一不需医疗证明可以随意购买非碘盐的城市,且每个区都有非碘盐供应点,你可以随意购买。由于甲亢有遗传性,因此凡家族中有甲亢病史和本人曾有过甲状腺疾病史的人,吃碘盐和海货会加重症状,所以,这些人千万不要吃碘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