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1703|回复: 28

关于读经以及快乐读经的一些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5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孩子幼儿教育的过程只有一次,而验证正误需要一生的时间,家长要审之慎之。

探讨四个问题:
一、孩子成长的特性。
二、家长对孩子的态度。
三、读经是否有必要。
四、关于快乐读经。

一、孩子成长的特性:
自然界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教我们“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徼。”“既知其子,复守其母。”以得一,悟道得道。

孩子2岁前,浑然天成,人见人爱,更不用说孩子的父母。老子说:这时的孩子是近道的,看什么都是画,是感性的,老虎见了都不伤害。孩子处于“道生一”的阶段,所以这个时候的父母容易产生“孩子不需要教育”或者“孩子不能受到伤害”等等类似理念。
2岁到5、6岁(黄帝内经里说是7、8岁,但是现在孩子发育早,以孩子掉牙为准。),已经受习性影响,有了好恶。强说为思想上已经“一生二”,这个“二”时,基本上是给什么都能接收,只有很简单的判断分析。
5、6岁到10~13岁(黄帝内经里说是14~16岁,但是现在孩子发育早,以女孩子初潮为准。),已经有了初级的判断分析能力。知道好坏之间还有不好不坏,善恶之间还有不善不恶等等。为“二生三”。
10~13岁以后,随着性特征的发育,思想也发展到了“万物”的阶段,已经有了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现在叫出现逆反心理。这以后心性上的发展,更多是个人“悟”了。

10~13岁以前,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并不是独立的个体,因为孩子思想还没发展到“万物”的阶段,实际上和父母还是一体的,可以看作父母的身外身,甚至送养的孩子,在自然状态下流露的心性依然以父母受孕时期父母的心态为特征。故这个时期,父母自身需要的,孩子也需要,孩子随父母一同成长,10~13岁以后,以前的环境和教育才慢慢占上风。

所以5、6岁前的教育很重要,10~13岁前还能教育,以后更多的是完善。扭转,难度相对大些。

二、家长对孩子的态度:

关于需要、自由、公平、尊重。

自然状态下孩子需要什么?由孩子成长的特性,我们知道这一点孩子和成人不一样,如果一个成人要修学修行是需要收敛的,也就是从万物到三二一道。孩子正相反,是生发的,需要的是五色、五音、无味、驰骋畋猎、难得之货。这是客观自然,所以这个自由度是需要家长控制的。否则,就离天性愈远,而且10~13岁以后,则完全被习性控制。

家长这个控制协调教育的责任,决定了在孩子10~13岁以前不可能是公平的,更不用说提到尊重的高度。公平尊重,那些是孩子10~13岁以后的事情。而且这些态度更多是对父母的,拿应该对父母的态度来对待孩子,那我们又拿什么来对待我们自己的父母呢。

10~13岁以前,孩子的主要环境是父母和家庭,如果他得到的是公平(这个词最蠢又最高贵,我们自己用了就蠢,老天爷用了就高贵.)、尊重(益而损之?抑而损而益之?)、自由、需要,以后遇到“坏”小朋友,“坏”老师,“坏”.......需要、自由、公平、尊重得不到满足时会不会勃然大怒,会不会杀人放火,会不会跳楼自杀?待商榷........

但是"树叶学问”专家和一些“心灵鸡汤”熬制者,不管这些,一个“爱”字被他们无限放大,大到没了自由度,大到让他们自己感动,让别人涕零。http://www.37ct.com/redirect.php ... &ptid=17160----曾经有人请古国治去讲关于孝道的课,他回答:“在中国,孝道不是最急迫要解决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怎么做父母,有问题的孩子,一定是父母有问题。”我会一直记着这句话。----完全的离经叛道,却说的头头是道。而我们作父母的跟着他们从一个树叶到另一个树叶,一碗鸡汤又一碗鸡汤,心中亦是树叶树叶鸡汤鸡汤,烦恼疑惑随之沉浮,却不愿意从经典中吸取智慧,花力量修行修学。只期希望于快乐鸡汤,习性之可怕可见一斑。

三、孩子读经是否有必要:

先说经典是什么?所有经过几千年验证的经典讲得都是本源的问题以及修习的方法,描述的是天性或者道,只是侧重点不同,或者方向不同。天性和道在我们俗人看来是精神层次的东西,但是在圣人以及修习到一定次第的人看来确是物质的,客观存在的,但是因为我们俗人看不到,所以成经典以描述。

“我跟孩子读经读了一年半,原来心中的许多困惑都解开了。因为经典明明白白都写在那儿,只是自己没有去读,去接触。”-----姜与炙甘草
我也有同感,以前读书也不少,三教九流什么都读,皆浅尝辄止。受时代制约,经典读的不多,只看过一遍<道德经>,记住了道法自然,时时解惑用“我自然”,却不知道实际上是懒散、逃避和骗自己。心里是一盆酱子(河南话,糊涂的意思),有时候灵光一现,得一点点小智慧,几十年不过三两次,等再次拿起经典却发现“经典明明白白都写在那儿,只是自己没有去读,去接触。”

幼儿读经如看画,多好的学习阶段。对于读过经典,对经典有感悟的父母“孩子读经是否有必要”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对于对经典没有接触过
的父母提议看看经典,没有时间也让孩子到读经班接触一下经典。

四、关于快乐读经:

读经的目的: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孩子长大后有对抗习性,改良秉性,复归天性的主要工具和依据,生活能美满和谐。不是为了标榜,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成王成名。
读经的方式方法:
王财贵老师的体系是健全的健康的,可以多揣摩。
读经最受益的是全家读经,孩子10~13岁以前背诵的经典只是画,以后才能慢慢体悟,而家长体悟的经典就是智慧,能直接作用到孩子身上。
关于快乐读经:
我等竖子,小子,俗人别期望,那是圣人教育自己孩子可以用的办法,那是生的孩子就是圣人生而知之可以用的办法。
我等竖子,小子,俗人只有端正目的,少受私欲牵引,能陪孩子读经不急不烦,坚持行浸润熏陶之功夫,已经是可喜可贺了。

关于王财贵老师:

读经典教育的目的是传统文化的再教育,是为了修复一代人的文化残缺,把民族之根传承下来。这是大方向。
孩子读经只是星星之火,我们期望的是全民民族文化的觉醒。

感恩王财贵老师,无为而治,不言而教。

关于王凤仪老人:

白话圣人,树根学问。


附录:
孩子们的父母,因为长年累月被排斥在教学活动之外,就渐渐退化成了只负责孩子们学费和生活费的“慈善机构”,退化成了全然没有教育意识:吃喝玩乐,无所不为,身教全无;束书不观,自甘浅陋,言教全无。他们把孩子们的成长责任一古脑儿推给学校,只在期末看看孩子的成绩单,分数好,就笑一笑、夸几句、奖励几张钞票或几件玩具;分数差,就打一顿、骂几天,如此而已。孩子们在家里的处境也几乎象个孤儿。教育成功最根本的条件,是刻骨的爱心和彻底的责任心;有了这份爱心和责任心,即使父母是文盲,孩子也有可能成长为可观的人才。但学校教育恰恰无法具备这一根本条件。
(摘自贺益德老师的感叹)
发表于 2009-8-15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好。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孩子长大后有对抗习性,改良秉性,复归天性的主要工具和依据,生活能美满和谐。不是为了标榜,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成王成名。

我等竖子,小子,俗人只有端正目的,少受私欲牵引,能陪孩子读经不急不烦,坚持行浸润熏陶之功夫,已经是可喜可贺了。
发表于 2009-8-15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孩子生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他,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是我们的责任,这责任是重大的,我们不要辜负了上天。
       其实我们不是天天在背吗: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如果你承认她,为什么不承认得深刻一些,去付诸实施?仔细想想这些话了吗?《三字经》仅仅是要小孩子背的吗?
        担负起父母的责任!
发表于 2009-8-18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请教则然老师

上午本来想去给孩子办退园手续,走到幼儿园了,却在外面转悠了好久才进去,心里还是不清明。在园里,看到小孩子在快乐的玩,各种玩得设施,小孩玩得那么高兴。我的心就更挣扎了,觉得自己要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了。
     犹豫不决之后,我决定再到读经学堂看一下。我就在外面,没有进去。听到孩子们吵吵闹 闹玩耍的声音,都是很活泼的。约有半小时后,开始上课了,慢慢的响起读书声。反正这个学堂与当今一些有名的学堂比起来,它就属平民的了。没有其它的课,没有书法、没有武术,就是读经,下了课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但孩子们也没读傻,听他们都是很活泼的。
     孩子的父亲已同意我给孩子退园去学堂,我自己却又犹豫起来了。好象是两条路的选择,这两条路是完全不同的。硬件设施最好的幼儿园和最简单的学堂,我选哪个?哪个才能带给孩子真正的成长和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慧清 的帖子

俺也是三七网的受益者,大家共同学习,称谓大了,要折杀人的。

玩耍是孩子生发的天性,这个为第一重要吧,需要保证的。

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大脑好比仓库,应该是有取舍的吧?

你生养孩子一定也有自己的理念,知至自会有定。

我个人是提倡读经的,但是对读经班(读经班现时对时代来说应该属于矫枉的,应该提倡的。)不太熟悉,如果你或家庭有时间能和孩子一起读经,益处应该更大,选择范围自然也更大。机缘不到或者不允许,找个孩子有玩耍时间的读经班也是可行的。

快乐,如果没有积淀----------------这个词更多的是代表习性的,是不长久的,又快又乐,如嫖妓,酗酒,吸毒,麦当劳(快餐,又快有乐没有营养),雪糕。。。。。。。。
万物一阴必有一阳,又快又乐,必然对应的长时期的苦闷烦恼,不如沉淀下来的平静喜悦实惠。

嘿嘿,自己的宝贝,主意要自己拿,内省不疚。
发表于 2009-8-18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简单越好
发表于 2009-8-18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见一,关于儿童读经:老实读,反复读,专一读
浅见二,关于对待孩子: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
浅见三,关于我们自己:子率以正,孰敢不正
发表于 2009-8-18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扼杀了赤子之心------罗晓南博士著

发表于 2009-8-19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雪上加霜

则然及几位回复的朋友:非常感谢你们。
上午来看了你们的回复,一天都在琢磨,自觉渐渐清明了,不料刚刚接到孩子父亲的电话,又把我的心搅乱了。说幼儿园来电话了,孩子被分在了XX班(是一个令人人羡慕的班级),周五开家长会。
我我我,不要这么考验我呀!!!
早知道,我昨天就该狠狠心,把园退了啊。
怎样才是顺道而行啊?
心乱了。
发表于 2009-8-24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则然、洞庭烟雨、姜与炙甘草。我的注意定了,孩子九月一日去学堂。以后我会来报道一些孩子的情况。其实我觉得我的责任好大。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慧清 的帖子

既然走这条路:
家长 《弟子规》、 《大学》、《 中庸 》、《道德经》基本上要做到熟读的(好在这几本书,字也不多 ),从“真”上修学,在“真”中修行。孩子的环境才能圆融。

和孩子讲道理,多用“推己及人”的方法,孩子容易接受。

孩子读过经典,知道一些规矩,要引导孩子不能都拿来要求别人,主要是要求自己的,“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省”,看问题更多的是要宽容,会“找好处”。

自己和孩子一起提高。

-------------------
这些建议,供你参考。
发表于 2009-8-27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师兄们学习,受益非浅
师兄说的真好

"浅见一,关于儿童读经:老实读,反复读,专一读
浅见二,关于对待孩子: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
浅见三,关于我们自己:子率以正,孰敢不正"
发表于 2012-7-2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这个帖子, 希望则然师兄回复近期心得与感悟.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姜与炙甘草

几年前的老帖子又翻出来了,你可真行。

先来检讨一下自己:
楼主满篇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真是惭愧。
任何道理可能都是“之一”,任何道路也可能只是“之一”,以前写东西太急躁了(现在这个毛病可能也没改多少,以后继续努力改。)。看个大的态度吧。
因为喜欢学习传统文化,所以依然坚持“孝和顺”是个登堂入室之门,这个“过门”是捷径,这是中国几多圣人为子孙找的捷径,许多传统知识,德行智慧由此生发。
父母有问题怎么办?学习。  学习后怎么知道还有没有问题?标准是什么?  可能有许多标准,我还是以为以“能否理解孝顺,能孝顺为标准”最方便。有没有真诚和宽容,有没有德行和智慧在父母公婆这里一试便知。

至于读不读经,能否快乐读经,从一个问题生发出许多问题,多言数穷,不再赘言。

我孩子今年要上四年级了。平常给孩子改改作业,这些是老师要求的,孩子学习比较轻松(真正轻不轻松,在小学要过了四年级才能有个初步结论。),学习不错。
我自己的想法,孩子培养大的方面,一是性情,二是能力。
性情方面需要家长的关怀和爱,理解和包容,不对孩子大声以色,还要让孩子明白责任与义务,自由与规则。期间尽量”率以正“,尽量做到中庸。
能力方面主要是: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逻辑能力,学习能力。),创造力的培养。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侧重点不同:7、8岁以前侧重注意力,记忆力,也就是正心诚意的能力,在我就是要求每天坚持读经就行了。3、4年级,侧重理解力,更多的是背诵64卦,通过大致理解上下卦,内外卦的位置,一二三四五六阴阳爻的位置来背诵。以前看王财贵老师的孩子在三四年级读易经,慢慢学习轻松了,当时还不以为然,现在看还是有道理的。5、6年级我计划让孩子读 新概念英语,因为孩子有读经的基础,想来每天坚持读,不至于太难。上初中后她自己更多的要自主了,我希望她那时学校生活依然轻松。我自己的孩子大体这样规划,

为的是尽量让孩子能在社会和自然面前轻松些,自然些。再远点说,为了孩子四十以后收敛打点基础。至于实际如何,看自己造化了。
漏了创造力,创造力好像是我们国家体制教育的短板。我不这样认为。创造力应该是前面三个能力和兴趣的集合体。它是需要大势需要物质基础的,会有的。就像20几年前,饭店招牌广告”鸡鸭鱼肉“,10年前”生猛海鲜,山珍海味“,现在”绿色食品,手工食品“一样,有个过程。或者再举个例子,20年前公共健身器材损坏丢失,乱丢垃圾,不排队,现在多少有改观,但不能说20年前的中国人垃圾,也不能说明现代中国人的精神比较文明,主要还是生产力的作用。过程必须有的。
现实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轻易    指责、教育     孩子的老师。就像不指责父母,不 指责、教育 正在给你看病的医生一个道理。“孝和顺”过门了,这可能是一个很显而易见的道理。
发表于 2012-7-2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则然师兄,关于读经,我很想向您请教,能不能加我的QQ43743464,谢谢您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18:42 , Processed in 0.0269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