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4342|回复: 32

伦理错位导致的问题:海灵格《爱的序位》、《谁在我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3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简介与评论:

  海灵格认为,在家庭中有一股强大的系统动力引领着每一个活在系统中的成员,这份动力来自亲族多代成员之间的联系,并受着对平衡的原始需求的支配。我们的情感动向便会为着达至系统平衡而做出一些表面上看起来非常不合情理的行为。“爱的序位”便指出支持着这份爱存续下去的一项恒常秩序。
  本书所讲述的是有关人类关系中的一些秩序,而这些秩序往往早已被爱所排定。唯有当我们洞察这些秩序,爱才能成功。我们经常困惑于盲目的、没有了解的爱,并且没有领悟这些秩序。但是当真正的爱使我们知道并且尊重这些秩序时,便能实现我们的愿望。不论是对我们或是对我们周遭的人,爱会散发着安祥的气息并具有治疗的效果。
       ……

  这本书示范了家庭治疗的重要治疗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解释。这主要是指通过家庭系统排列,将各种牵连纠葛及其解决方法展现出来,同时重建了当事人与父亲或母亲中断了的联系,因早期分离和丧失所产生的恐惧、破坏也得到消减或治疗。

----------------------------------
  家族排列的功能,就是要協助我們辨識家庭系統背後的狀況,把隱藏在集體潛意識的動力,藉由這個方法帶到光亮的地方,讓我們看清楚真相。同時也能找出愛的解決的途徑,調整被干擾的家庭系統,讓愛重新在家庭中流動,發現關係中的愛。家族排列治療法是目前歐洲心輔界與心靈成長團體中相當盛行的方法,由德國心理大師伯特‧海寧格整合發展出來的,他定義他的工作方法為心靈的工作。

  其作用的層面在心靈上、靈魂上,也就是「身心靈」三個層面中的「靈性」層面。他透過角色扮演與代表的反應,找出問題根源,回歸愛的序位,處理生命中許多的困擾,例如自殺、災害、重病、死亡、墮胎、收養、離婚、家庭失和、家庭暴力、謀殺犯罪、陌名情緒、感情問題、親子教育、兒童學習障礙等重大事件;也可以運用在工作、抉擇、組織整合、人際關係、靈性成長等方面。在歐洲及世界各地已經有許多人在運用這個方法,幫助了無數的家庭與心靈。
----------------------------------

  伯特·海灵格,德国享有盛名的心理治疗师,他所创新整合的“家庭系统排列”,轰动了整个欧洲。近十年来,美国及欧洲其他国家地区争相邀请海灵格前去演讲示范。自2001年以来,海灵格曾两次来到中国大陆地区开展“家庭系统排列”工作坊,在与会的数百名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和心理学爱好者中引起极大反响。海灵格早年曾任二十年牧师,卸下牧师之职后开始潜心研究精神分析,最后在家庭治疗的训练中,自成家庭系统排列治疗方法。海灵格目前居住在德国。



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现场合影(台北)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灵格语录

  生命和死亡——
  每一个生命都要得到肯定和尊重。
  死亡是我们的朋友。
  死亡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支持力量。
  我们每天都向着死亡走去。

  人生——
  人是有那么一点点自由。
  每个人都有资格决定他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希望有更好的明天。
  要用全新的眼光去面对每个不同的情况。
  危机唯有到达高峰时才能够解决。
  多愁善感守护着一种不为人知的幸福。
  人在幸福中会体验到危险与不安。

  论疾病——
  信念促成疾病,醒悟便得康复。
  疾病乃是拒绝荣耀自己父母的结果。
  疾病乃是企图为他人赎罪。
  和解比赎罪更好。
  癌症由恨生成,却远远地回避着爱。
  有时癌症是一种赎罪的形式。
  头痛的问题可能是来自被堵塞的爱。
  多数情绪的痛苦都是中断了的爱。
  心痛和头痛常常是堵塞了的爱的一种表达。

  论爱与秩序——
  爱是秩序的一部分。
  秩序是早已被排定了的。
  爱只可以在秩序的范围内成长。
  爱常常是有代价的,常常让人感到愧疚。
  爱只是一颗种子,并不能改变土壤。
  悲剧中的英雄是盲目的。
  人要回归秩序,面对真相。

  父母和孩子——
  父母的关系不关孩子的事。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不能分割的。
  父母付出,孩子接受。
  你的父母有权插手你的人生。
  孩子们对父母的爱是无限的。
  孩子要跟随父亲。
  荣耀自己的父亲。
  即使父母有罪过,他们仍然是父母。
  荣耀自己的父母便是荣耀大地。
  孩子的心灵无法容忍任何对父母的贬抑。
  子女必须尊敬并且荣耀自己的父母。

  伴侣关系——
  关系其实也会经历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伴侣之间发生的事,别人绝对不能干涉。
  女人跟随男人,男人服务女人。
  每一种关系会设下不同的界限。
  连结既是爱的奖赏,又是爱的代价。

  论分手——
  不负责任地分手常常会带来破坏性的后果。
  伴侣分手也许是必须的。
  要么分手,要么强留,两种痛苦必选其一。
  伴侣分手往往是无可避免的。
  在分手当中,愤怒通常是替代悲痛的工具。
  离婚是父母双方的事。

  付出与接受——
  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决定有权利。
  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
  回报的责任,我会体验为罪恶。
  没有亏欠的压力,我会感到轻松和自由。
  当他们要帮助你的时候,你要小心。
  带着爱从别人那儿接受的人是谦卑的。
  吸入是接受,呼出是付出。
  鞠躬也是一种付出。
  深深地吐气!那是一种让爱流动的方法。
  多一点爱意,少一点恐惧。

  原谅与尊敬——
  人不能要求别人原谅。
  人没有权力去宽恕别人。
  慈悲需要勇气面对全部的伤痛。
  原谅其实是一种僭越。
  我知道你所赐给我的,我十分敬重它。
  感恩之心便是不带傲慢的接受。
  尊敬必须来自内心深处。
  无聊的好奇心表示缺乏对他人的尊重。

  清白与罪恶——
  清白者往往是较危险的人。
  忠诚应以爱为出发点。
  愧疚和无愧并不等同于善良和邪恶。
  清白与罪恶并不等同于善良和邪恶。
  清白者是不原谅人的。
  如果某人正视他的罪恶感,便可获得力量。
  罪过是不可挽回,也不能补偿的。
  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是一种高技巧的报复。
  赎罪是一种补偿行为。
  唯有罪人才能够宽大仁慈。
  人世间的罪恶是会消逝的。

  问题与行动——
  问题本身往往是解决的方法和动力。
  如果描述是正确的,问题应该早已解决。
  只要发生了,我们都要客观面对。
  我们所犯的错误往往是最好的老师。
  每一个行为后面都有其正面动机。
  爱是一切行为后面的动力。
  事实往往与人们所说的相反。
  所有的情绪都是帮助我们成长的。
  我们只有在必须行动之前才是自由的。
  每个人都有力量面对他的难题。

  论愤怒——
  第一种愤怒
  如果有人攻击我或对我做出不公平的事,我自然会有的反应,这种愤怒驱使我作出有力的反抗,而且给予适当的回应。
  这种愤怒是正面的,它帮助我行动,使我强壮。
  愤怒在这情况之下是恰当的。当目的达成之后,愤怒也会消失。
  第二种愤怒
  当我察觉到,我没有获得我可以或者应该获得的东西;或者是我没有要求、请求我可以或应该要求或请求的事情,我会感到愤怒。
  我们会对别人生气,用愤怒来取代行动,而愤怒也就成为没有行动的结果。这种愤怒会有瘫痪和削弱的效果,而且通常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以愤怒来替代爱,也是类似的作用,我会对所爱的人愤怒,用愤怒来取代爱的表现。
  这种愤怒的感觉,是幼儿被中断对父母亲的爱的经验。在日后相似的情况下,人会再次体验到早年的经历,这种经历更会削减他的力量。
  第三种愤怒
  当我冤枉了某人,但我又不想承认我的行为,我便会对那个人生气。
  我就是用愤怒抗拒自己行为的后果,而让他人来承担我的罪恶感。
  我用愤怒代替了自己的行动,而使得自己不作行动。
  这种愤怒便令我瘫痪,使我变虚弱。
  第四种愤怒
  某人给予我太多,使我无法报答,这是难以容忍的,我会带着愤怒抗拒他的施予。
  这种愤怒是以责备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子女对父母表示愤怒,愤怒便代替了接受和感激,也取代了自己的行动,这种愤怒使人瘫痪和空虚;或者也会以意气消沉和忧郁表示他的愤怒,用以取代接受、感激和给予。
  愤怒也会在分离之后以长期持续的的哀伤方式去表现,尤其是对某个死去或是离去了的人,假如我依旧欠他一份接受和感激,或是无法承认自己的过错及其后果的话,就会表达出这样的愤怒。
  第五种愤怒
  有些人的愤怒是从别人那儿,或是为了别人而承受来的,例如在团体中,有个成员抑压自己的愤怒,久而久之,团体中另一个成员(通常是最软弱的那一个)他会亳无理由地生气。
  在家庭内最弱小的成员是孩子,例如母亲压抑对父亲的愤怒,其中一个孩子便会从母亲那里承接到愤怒,而对父亲生气。
  在一个团体中或是家庭中最弱小的成员,不但经常会承接到愤怒,而且也经常会成为愤怒的目标,例如下属对上司生气,但他却将愤怒压抑,发泄到更加软弱的同事身上;或者男人对女人生气,却将怒气压抑,然后把愤怒发泄在孩子身上。
  愤怒的对象通常不只是由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例如由母亲转移到孩子,而且也是沿着一个方向,由强者转到弱者身上,所以,纵使女儿从母亲那儿承接了对父亲的愤怒,她也不会发泄在父亲身上,却是会发泄在一个让她感到安全的人身上,例如她的丈夫。
  在团体中较弱的成员,通常会成为这种假想愤怒的代罪羔羊,而不是那些原先预期中较为强势的人,例如辅导者或是团体的领导者。那些承接别人怒气的人,都具有一种愤怒的特质,而且都感到自豪而正当,但他们只不过以别人的力量和正当性在行动,这只会造成失败和软弱。而那些受到承接的愤怒的受害者,也会在他们理直气壮、义愤填膺之下而感到强壮有力,但事实上,他还是软弱的,而他的受苦也是没有意义的。
  第六种愤怒
  有一种愤怒,那是德行,也是能力:警醒的、专注的执行力和危机感,勇敢且清楚地面对困难和强权。但是那不是情绪作用。
  必要的时候,他们也会伤害别人,却不是因为害怕他或是出于恶意,而是长期训练和实践的结果,但对于那些有此能力的人来说,却是轻而易举的。
——————————————————————————————————

  一、当你让爱表达出来,你会得到自由。
  二、我甚至不想尝试去解释它。那只是我所观察到的。
  三、现在我不想做过于琐碎的分析。重要的是要辨识那些起作用的力量。细节部分应该加以确认。
  四、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就是透过爱。
  五、多愁善感守护着一种不为人知的幸福。
  六、处理伴侣关系中施与受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伴侣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七、压力要得到疏导。
  八、唯有罪人才能够宽大仁慈。清白者是不原谅人的。清白与罪恶并不等同于善良与邪恶,事实上,往往是相反的。
  九、不,不,不。你的描述只会强化问题。讲完了最重要的事之后,便要马上停止。
  十、没有什么固定而快速的法则,但你就是可以感觉到是否正确。
  十一、压抑是一种比较容易活下去的方法。试着用你的双眼正视,就像正式挑战一样。
  十二、当每一个属于家庭系统的人在你心中都有一个位置时, 一种圆满的感觉便会涌现。
  十三、我们不需要知道细节。而你只要知道这些人属于你的家族系统,然后在你心里给予他们一个尊敬的位置,这样就足够了。
  十四、唯有当我们与命运保持和谐一致时, 我们才能够从中获取力量,从而改变命运。
  十五、等待方式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结果,要带着专注来等候。

——————————————————————————————————
  孩子的成绩不好,你(父母)要对他说,“我以前也是一样。”
  过度亲密是对成长的拒绝。
  紧挨着父亲站立的男人会吸引女人;但是如果他是紧挨着母亲站立,女人会为他感到难过。
  (关于分手时的愤怒)“我到底对你做了什么错事,使得我对你如此地愤怒。”愤怒有时被用来作为一种防卫,以对抗必须承认的罪恶。
  对于那满怀爱意的付出,我们有责任要同样满怀爱意地接受。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爱比他们(伴侣)之间的爱重要得多,爱的法则就会被扰乱,家庭就会面临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的危险。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夫妻之间的爱要享有优先权。
  承认世界的本来面貌,没有意图去改变它;这样才有可能形成泰然镇定的心态和清晰的洞察力。
  如果人们在原生家庭中曾经被伤害过,那么他会不知不觉地把这个伤害和疑惑带进新的关系里。
  所有的亲密关系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飘向终点,为接踵而至的一切腾出空间。
发表于 2009-4-3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关于爱

爱是有次序有条理的

Order and Love

Love fills what the Orders contain.
Love is water, the Orders her jug.

The Orders are the holding,
allowing love to flow.

Order and Love cooperate:
Like a melody with its harmonies,
so love with its Orders.

Just as our ear is grated by dissonance,
even when explained,
so too our soul adjusts with difficulty
to Love without order.

Some treat the Orders as if they
were opinions which we can
have or change at will.

But they are as they are.
They work, even when we do not understand them.
We do not create them, we discover them.
We conclude them, like Meaning and Soul,
from their effect.
发表于 2009-4-4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09-4-4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3月初刚看完这两本书,很有感触。海灵格非常有力量。
以往看到一些心理治疗师的书籍,在谈到孩子长大成人、独立后,与父母之间在信仰、生活观、价值观乃至生活细节产生矛盾时,都是鼓励孩子勇敢地坚持自己,将父母看成另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评价父母的行为。但是,海灵格认为,孩子是无权评判父母的,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生命源头。孩子只有尊敬父母,发自内心地向父母鞠躬,才能真正与父母分离,成为独立的个体。
我也做了一些读书摘抄笔记,如果没人反对,我也放一些在这儿
发表于 2009-4-4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灵格《谁在我家》的摘抄笔记——

1. 正确的词汇能触动和感动人们,就算人们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能起作用。(序)
2. 如果你想让爱繁荣茁壮,你必须按它的要求去做,并克制自己不要做那些对它有伤害的事情。(导言)
3. 洞悉爱的法则是睿智,跟从爱的法则是谦恭。(导言)
4. 海灵格的灵性是接近于尘世的,是具体化、充满热情和肯定生命的。它拥抱着平常人的日常生活,是那些每天都在为了自己的痛苦和伟大而努力奋斗的平常人的生活。它把我们拉向生活,而不是让我们寻找逃避的路径。(导言)
5. 如果你想让爱繁荣昌盛,就必须在自己具体的生命环境中分辨出爱的法则,用它来约束和支持爱,而自己要带着爱来遵循它。(导言)
发表于 2009-4-4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良知的界限:愧疚和清白

6. 孩子也会毫无异议地适应他们所在的群体,带着不可磨灭的印迹,和那些族群连结在一起。年轻的孩子所体验到的和家庭的连结,就好像体验到的爱和运气一样,无论家庭怎样养育他们,无论家庭怎样忽视他们,无论这个家庭信仰什么,也无论这个家庭做了什么事情,家庭的价值和习惯对他的体验来说都是最好的。(P7)
7. 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良知都在努力地护卫着我们的归属权,保护我们避免被遗弃、避免受损失。它要把我们维持在我们的群体中,直到我们和其他人一起保持一致。(P9)
8. 当我们从群体中获得力量从而独立时,连结和良知会有所松动。但是,如果我们让自己保持着虚弱和依赖,我们就会保持着服从和忠诚。在家庭中,处在这个位置上的是孩子。(P9)
9. 正如愧疚和清白的外表会让人们上当受骗一样,群体的良知也会把孩子对世界的感知渐渐地塑造成一个固定的模式。它会用家族的信念粉饰孩子的认知。必须冲破虚假的外表——我们所属群体中创造出来的美德,才能得到真正的善。(P13)
10. 一个小孩走进一座院子,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他惊诧不已。母亲说:“你看,那多美啊!”这时,小孩的注意力必定要集中在妈妈的话上,看和听就被阻断了,他和客观事物之间的直接接触被价值判断取代了。孩子不再相信自己对事物本质陶醉的体验,而必须遵从外在的权威,由对方来定义什么是美,什么是好。(P13)
发表于 2009-4-4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1. 对于那满怀爱意的付出,他有责任要同样满怀爱意地接受。(P14 小故事“爱的礼物”)
12. 我们观察一下那些成功接受自己父母现实状况的人们,他们把这些接受的体验转化成持续流动的力量和营养,让它们进入其他的关系中。就算父母对自己不好,也能够在这些关系中丰富地接受和付出。(P15)
13. 他们会这样想:“让你感到欠了我的情,好过让我欠你的情”。很多理想主义者都保持这种态度,这就是广为人知的“助人者综合症”。这种人自我中心、抛弃需求、为自由奋斗。他们从根本上讲是和关系对着干的。无论谁只想付出而不想接受,都只不过是想维持高高在上的幻象,拒绝接受生命的施舍,否认自己和同伴之间的平等。别人很快不想从拒绝接受的人那里得到任何东西了,反而会怨恨他们,远离他们。(P15)
14. 在付出与接受中,第三种通往清白无辜的途径,也是最好的途径,就是完全付出和接受,通过大量的付出和接受的交换,得到心满意足的感觉。这种交换是关系的关键:付出者接受,接受者付出。接受者和付出者双方是平等的。对这种清白无辜感来说,不但付出和接受之间的平衡很重要,之间的量也很重要。大量的付出和接受,才会让我们感到富足和幸福。(P16)
15. 父母自己也曾经是孩子,当他们把从上一代接受过来的东西,付出给下一代时,他们就取得了付出和接受之间的平衡。包瑞斯有一首诗《黄金球》中优美地描述了这一切:“因为爱/爸爸给了我/我无以回报......我曾经接受的东西/现在付出/这来自不再回来的人/没法回赠”。(P17)
发表于 2009-4-4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16. 我们千万不要随便表达感激之情,去逃避付出一些可能和应该付出的东西。不论是谁感觉到真正的感激之情,都可以肯定地说:“你给我,并没有考虑我能否偿还,我带着爱接受你的礼物。”不论是谁接受这份感激之情,都要肯定地说:“你对我的礼物的爱和赞赏,对我来说,比你能给我的其他东西更有价值。”怀着我们的感激之情,我们不仅肯定彼此之间的付出,同时也肯定我们彼此双方是一个整体。(P18)
17. 爱意根据接受者的接受能力限制付出,就好像它根据付出者的付出能力来限制接受一样。这意味着伴侣双方对付出和接受之间平衡的需求,限制着他们的爱和他们的伴侣关系。(P20)
18. 当受伤的一方感觉到高高在上,而不能弯下腰来根据爱需要适当的报复对方时,就不可能得到平衡,关系就面临着威胁......报复的伤害必须比原先要小一些。(P20)
19. 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伴侣双方引起的伤害不断升级,好像伤害爱的事情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似的。那时,他们的交换在负性增长,这种交换把他们紧紧地凝固在烦恼中。他们是在维持付出和接受之间的平衡,但不是在爱中进行。(P21)
20. 当伴侣分手时,如果留下来的一方设法接受这个机会,让自己生活得更好,那么他就会让之前的伴侣得到自由和放松。这可能是最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宽恕。(P25)
发表于 2009-4-4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21. 我们把让屈服变得可行的内在态度称之为谦恭。那是指对真正无助所作出的谦逊的宽恕和服从。在这种状态下,加害者和受害者双方都怀着谦恭的态度,屈服于他们不可避免的命运,他们就会中止内疚和补偿。这让他们能享受生命和欢乐,而不把自己的幸福跟别人的付出联系起来。这也让他们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死亡、面对自己的困难生活,而不必顾虑个人的愧疚和清白。(P28)
22. 在感受到真正的谦恭时,我们会认识到,不只是我们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且我们的命运也会决定我们。意外事件对我们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是由一些法则决定的。这些法则的秘密,我们不能也不必去猜测。当我们面对命运带来的罪责或好运时,谦恭是最好的态度。(P28)
23. 如果我们拒绝面对真相,生活在似是而非的幻象里,这算什么自由?只有承认并接受事物本来的真实性,我们想要的自由才会到来。那么,我就能完全支付我的债务,不拖不欠,获得自由。我也可以全数接受别人的付出,满足需要,获得自由。(P31)
发表于 2009-4-4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发表于 2009-4-22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引导,才买了这本书,认真看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09-6-4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已经有了,因为孩子才慢慢接触到这些的,现在真是很欣喜!
发表于 2009-6-9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要去买这两本书看!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09-6-9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2-4 01:23 , Processed in 0.02585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