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905|回复: 2

面对误会(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1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对误会
今天讲一个真实而悲怆的“误会”故事:唐山地震时期,有这样一个家庭,年轻的父母和一个年幼的孩子。父母各自忙着工作,有时就将孩子独自锁在家里。有一只小老鼠常跑出洞来,孩子就把面包屑等食物扔给老鼠吃,渐渐地孩子与老鼠成为好朋友,只要父母不在家,老鼠就和孩子一起玩耍。地震即将发生的当晚,在三口人都在家的情况下,老鼠破例跑出来,冲他们“吱吱”叫着,父亲几次将老鼠赶出去,老鼠又要回来叫,父亲举起铁锹要追打老鼠,老鼠突然跳上床咬了孩子一口,孩子痛得大哭起来,这下激怒了父亲,将老鼠逼到院子里的死角,一锹把老鼠打死了,母亲也急忙抱孩子准备去医院,当他们三人离开房子时,地震发生了,身后的房子轰然坍塌。望着血肉模糊的小老鼠,家人恍然大悟,老鼠是为了救他们一家,而他们却彻底误会了小老鼠,一切都悔之晚矣。
误会是人们经常遇到的,产生误会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说多半由于猜忌、武断、自负、一意孤行创造的,对方无意的言谈举动,认为是有意的挑衅;将对方的“无所指”,当成“想当然”的针对自己。一旦误会形成了,又不顾对方的道歉及解释,使误会进一步加深,最终对方也会认为不可理喻,将误会恶化成怨恨、仇恨。事物都有其现象与实质两层方面,现象一般给人以假相,实质往往就隐藏在现象之下,如果不能透过现象看实质,就容易造成误会。拥挤的车厢,一个人踩了另一人的脚,踩脚是现象,无意是实质,过于注重现象,就忽视了实质,世间有些仇恨结怨,也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其实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在心里不断的自我夸大、自我暗示,现象与实质发生了混淆,酿成不必要的误会,结成不必要的恶果。
误会一旦发生,要用理智去反复权衡问题产生的原因,当暂时弄不清问题的实质时,不妨再看看事态的发展,不分青红皂白,急于下结论是错误的,即便是对方有意造成的,尚且需要忍辱,何况是无意间造成的?将无意当有意来对待,对方会感觉受到伤害;将有意当无意来看待,当对方醒悟过来时是感激涕零。古时一位国王宴请得胜回朝的武将们,席间一位武将喝醉后,在王妃敬酒时,有了不轨的举动,王妃偷偷将武将的盔缨拔下来,并告诉了国王。国王马上命令将灯熄灭,要求武将把盔缨拔下来扔出去。国王知道那位武将一定是喝多了酒,在他眼里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王妃,所以就原谅了他有意的行为。事后当那位武将得知此事后,唯有以赫赫战功报答国王。相反的例子:在奴隶社会,奴隶不小心看到奴隶主眷属一眼,马上要被挖掉双眼。这两个例子对于如何处理误会是有一定帮助的。有些时候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在某些特定环境里,是无意的,或是无心而发的,过于在意这样的言谈举止是狭隘自私的表现。有这样几句话对误会的产生加以说明:“误会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下所发生。”由此就可以知道,避免、消除误会的事,就要多去了解、运用理智、耐住心性、多加思考,全方位理解对方,遇事常反省自己,任何情况下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这样,由于误会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就化解了。
我亦凡夫,修学佛法得知,将对方的“有意”做“无意”来冷处理,岂能与人误会?人何与我误会?

末学和南
发表于 2009-2-18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发表于 2009-2-19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将对方的“有意”做“无意”来冷处理,非常好!谢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19:36 , Processed in 0.03435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