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5945|回复: 4

理工男转行学中医记(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5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静美静妙 于 2017-10-15 15:02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微信公众号:中医书友会
2017-10-14 发布

理工科跨到中医学,如今他在临床第一线

导读:
此文作者是一名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理工科研究生,他毕业以后,又重新改行学习中医,其中经历,读之令人动容。(编辑/库喜龙)
理工男转行学中医记

作者/李兵

前言

大家好,我叫李兵,是一名中医大夫,目前奋战在临床第一线。我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资历甚浅,不值一提。只不过,我的本专业乃是电子通信工程,曾经从事航天测控数据链的研发,后来因为兴趣,转行学习中医。自忖从理工科跨到医学,尤其是和文科关系密切的中医领域,我的中医成长之路充满曲折艰辛。今日回首过往,那些难忘的岁月,难忘的故事和人,将这些记述下来,尚可供读者一阅。若拙文能对您的中医学习,或是中医认识有所启发,固所愿也。

(一)缘起

我对中医的热爱起自何时?已经难以追索。只记得在我八岁左右的时候,偶然间接触到中央二台播出的一档中医纪录片,非常简短,大概不到40分钟,我只记得在片尾,出现一位很有学者气质的老中医,悠悠地说道“西医是治人得的病,中医是治得病的人”,至此全片戛然而止。从此这句既富思辨,又略带神秘色彩的话便深深印入我的脑海。一颗对中医痴迷的种子已经埋下,只不过它的生根发芽却晚了很多年。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数理化等科成绩很好,什么高中数学联赛,物理联赛之类也参与了一把,居然成绩不错,小有斩获。自然的,我的大学专业选择了理工类的电子信息工程,并且考入了在该领域很有竞争力的名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我的高中物理老师对我抱有很高的期待,他认为我具有极强的数理分析能力和缜密的思维,将来能在电子信息领域好好干一把,没准能成为什么科研领域的带头人之类。那时我只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兴趣,但接触少,心得更是谈不上。

在大学读书时,电子信息类专业对数学要求高,专业课有一定难度,课业很重,于是在业余时间,我常阅读一些人文社科类的书籍以作调济。这一段时间,我接触了一些传统文化的书籍,很杂,并无系统,经史子集都有一些,也开始慢慢接触到中医文化。也就在这时,小时候埋下去的那颗酷爱中医的种子开始萌发,不知不觉,我对它越来越感兴趣。

中医是一门极有魅力的学问,它贯穿于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我“越陷越深,难以自拔”。于是在一个纯工科院校中,图书馆的书架前,实验大楼旁的林荫大道,宿舍前的路灯下,留下了一个痴人的往来身影,那个痴人手中拿的不再是《信号与系统》,《射频电子线路》之类的专业书籍,而是《黄帝内经》,《常用中草药》之类的书。虽然与周围格格不入,但我却乐在其中。但是人往往难以对抗生命轨迹的惯性,大四考研我还是选择了本校的测控专业。我没有勇气选择转行,我可以和“微波电路”,“傅里叶变换”之类死磕,但我缺乏学好中医的信心。面对浩瀚的中医学问,我只有望洋兴叹。期间我和一位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就读的高中同学联系过,她告诉我,中医根本不是光靠教科书上那些知识就能够运用的,需要跟名老中医抄方,至少三年。她的话彻底打消了我想自学成才的幻想,我就是个中医票友,而不是专业人士,人要有自知之明。

记得王菲的《传奇》开头这样写道“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我对中医,就是这种感觉。在读研期间,我对中医更痴了。有一次,我必须在第二天早上八点半之前完成仿真程序的调试。可是程序的bug我怎么也没有找到,急得我烦躁不堪。十一点后,实验大楼关门,我被锁在实验室,望着摆满试验台的计算机,各种数据线,身上又饿又冷,内心几近崩溃,理智告诉我必须重新回到工作状态。我强迫自己上网找出《素问》的“上古天真论”,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待心情慢慢平静下来后,继续调试程序。在这个艰难的孤独夜晚,仿佛有一个美丽的“她”,轻轻来到我的身边,她握住我的手,那一刻,黑夜不在,孤独远去,“她”就是中医。

又一次,周围三五哥们小聚,几瓶啤酒下肚,大家开始闲扯起来。有个哥们说毕业际找工作时,非10k月入不签(注:我第一个研究生毕业于2011年,10K即一万,1k一千),有人接过话,什么华为、中兴太累,国企研究所赚钱太少。我却在一旁闷闷不乐,因为我意识到随着毕业季的来临,中医梦在逐步离我远去,以前我可以躲在校园内想入非非,而一旦毕业,工作繁忙,成家立业,经济压力,等等,我再没有任何时间精力去学习中医了。当晚我醉了,我居然像一个失恋的人,默默地躲在被窝中流泪。那时我还没有女朋友,更没有什么恋爱经历,但我却感受到了什么是心如刀绞,我终于明白过来,我已经深深爱上了中医,我根本不能满足只是当个票友。我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我要转行。那是2010年4月份。

(二)奋斗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先贤屈原《离骚》的名句最好地描述出了当一个人面对理想挚爱时,所爆发出的一往无前,生死无畏的精神,这是一股多么浩荡的能量!回想起三年前本科即将毕业时,我没有勇气选择中医,但这次不一样了。彼时,中医学的浩瀚,无师无门这些限制令我畏惧。此刻,面对这些情形,我却充满斗志。只因为心中的一份理想。中医博大精深,我选择从源头学起。无师无门,我选择自修。所以我的学习路径一开始便直指中医的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我并没有采用现代中医药大学的教材,因为我知道只要我把四大经典吃透,我就可以俯视那些大学教材。没有老师,我便翻阅后世名家的注疏,数本之间,往来贯穿,并参以己意。时常遇到难题,我的办法是先搁置,继续往下看,有的难题会在后面的学习中悟到。这期间,我接触到了胡希恕先生的经方学术体系,我全身心投入进去。那个时候正好赶上我研究生的毕业季,耳畔时常传来各种招聘会信息,以及周围同学们的签约喜讯。毕业的愁绪伴随着对未来的憧憬,周围各种浮躁气息涌动,而我的内心却非常平淡,每天过着研读经方,晨起饭后背诵方歌的日子。其实我早已有打算,我要继续考中医方向的研究生,即第二个研究生,只不过不是当年,而是后年。我需要一年缓冲,我要好好学习经方打下根基。

其实当我决定转行并付诸实施后,我遇到了强大的阻力,父母亲戚并不赞同。在川大读书的发小劝阻无效后,甚至想和我父母联系,他以为我的决定是瞒着家人的草率行事。除了只有一个朋友支持外,我没有其余的精神支持。但我对中医的热爱支撑着我走下去。直到一件事的发生。2012年春天,我妈妈不小心得了上呼吸道感染,起先只是咳嗽,到第二天开始高热,胸口到咽喉撕裂般剧痛。从2010年秋天开始学医,读书不足一年半,毫无临床经验,也无老师指导,我却自信满满地给我妈妈号脉。我记得当时给妈妈号脉,足足有五分钟,我全神贯注于指尖,仔细感觉,脉好像有些浮,有往来活动的感觉,再使劲按,脉还比较有力,结合高热,咽喉呼吸道疼痛,应该用白虎汤。于是我毅然写下白虎汤的几味药,然后出去抓药,再亲自熬,最后把汤液端到我妈妈的面前,我妈妈也非常配合,一口气喝下。当晚我是辗转反侧,深怕自己失误。当天蒙蒙亮,我就急冲冲来到妈妈身边,一量体温,只有37.6度,我心中还是不放心,当我妈妈说咽喉的疼痛减轻了很多时,我如释重负,我知道我用对药了。于是接着服用白虎汤,第三天我妈妈的体温完全正常,咳嗽亦轻微,休息一两天便恢复如初。

这么一次怎么看都需要送医院输液打针的急性病,却被初出茅庐的我三下五除二给解决,我们家里人大吃一惊,从此亲人们不再试图劝说我回心转意,因为他们好像明白过来:一个完全自学的人仅靠读书一年半就治好了一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虽说有侥幸,但也足以说明此人是有些天分的。从此我更多了一份家人的支持。首战告捷,我信心大增,那段时间的成长可以用狂飙突进来概括。在整个2012年期间,我基本上熟悉了经方的方证体系,还学习了后世的温病学,通读了近代中医大家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这期间我通过号脉成功预判了一位爷爷将患中风偏瘫。我还解决过一些朋友的小问题,也算进一步积攒了临床经验。这个时候我基本上可以在临床上独立应诊了。说实话,直到开始突击准备报考中医方向的研究生时,我才买来《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大学教材,因为不熟悉这些内容,便无法答题。可以说我的中医根底完全是自学中医四大经典打下的,基本没有受到大学教材的影响,这是我最大的幸运。后来当我看到无数科班出身的同学还有师弟师妹们,因为受大学教材的影响变得只会考试,不能临床时,更加坚定了我对学习中医经典的信念。   

2013年金秋时节,天气晴爽,桂花飘香,我来到郑州,走进了河南中医药大学校园,这里将会是我人生一个新的舞台:我有幸成为当代经方大家王付教授的研究生,追随王老师学习经方。王付教授早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已故的经方大师陈亦人先生(陈亦人先生和刘渡舟先生均为上个世纪经方界的泰斗,号称南陈北刘),在一次经方年会上,我碰见了王付老师当年读书时的同窗,这位老师告诉我,当年在南京学习时,王付老师从未去过中山陵,玄武湖等景点,每天的生活就是学习,吃饭休息,再学习,他投入了全部的精力。陈亦人先生曾评价说,在当时全中国比赛背《伤寒论》,首推王付,无人能敌。王付教授超人的付出铸就了他深厚的经方功力,在临床上,他用经方,既法度森严,又灵活多变,疗效极高,患者有口皆碑。我能跟随老师学习,实乃人生大幸。

此外我还遇到了我们班的中医三剑客:有点诙谐的库喜龙,待人热忱的杨伟超,略带腼腆的刘道新。这三人均是河南中医药大学本科出身,继续读研深造。他们完全是中医的铁杆粉,中医功底非常扎实,学习认真刻苦。听闻刘道新同学在本科期间各科成绩接近满分,库喜龙同学大二时便利用暑假寻访名老中医跟诊抄方,杨伟超同学闲下来就拿着针灸垫子练习手法。我既欣喜,又感到压力。以前我是一人的奋斗,现在既得名师指导,又结识了这么多同道好友,倍感鼓舞,我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

“当你自觉掌握一门学问时,其实有可能你连门都未入”

“当你感到舒适安逸时,危机已经潜伏,而且它会很快出现”

“胜利其实有两次,第一次在心中,第二次才出现在战场”

         ——金一南  中国当代著名战略学者  国防大学教授


经方的方证对应是初学者上手最快的路径,每个方剂具有明确的适应症,经得起重复,没有过多的医理推测,只有针对症状的治疗方案。对于一个拥有缜密思维的理工男,方证对应的学习太对胃口。在我来到河南中医药大学读研之前,我就已经很熟悉整个经方的方证体系。现在身处中医药大学,良师益友,诸多条件齐备,我原以为自己马上就会功力大进,恰恰相反,一个巨大的危机出现:我遇到了学医以来的第一个瓶颈。

我在门诊跟师学习时,每遇到一个病人,总是先在心中自拟一个方子,然后再和老师的方子对比,从中比较优劣。我发现我很难跟上王老师的思路,自己的方子和老师相距甚远。尤其是我逐渐发现了自己的一个思维短板:方证对应的简明可以快速为一个中医初学者铺就前进之路,但是几乎无一幸免,功底不足者很容易陷入对症候群用药的惯性。此外,面对复杂病例时,这种思维习惯还会带来滥用合方的弊端。例如,在《伤寒论》中有两个方剂是治疗头晕头痛的常用方剂,其一是小柴胡汤,其二是苓桂术甘汤。二者病机相去甚远,但在临床上区分二者却非易事。理论上,小柴胡汤的病人脉弦,苓桂术甘汤的脉沉细。二者的舌象均可以表现为白苔。因此在不能准确辨析二者时,最简单的方法是合方治疗,表面上看这样照顾全面,无有遗漏,自以为高人一招,但这其实是一种偷懒行为。王付教授极善于合方治疗疑难杂病,但他用合方乃针对多个复杂病机,从未因辨证不清而试图通过合方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惰性。因此这种思维惯性最怕两类病人:其一是主诉太多,从头到脚都不舒服,各种症状加起来有几十项之多。面对纷繁的症状,不是大脑死机,就是合方再合方,最后开出二三十味药的大方。其二是主诉太少,一来就是一个症状,比如脱发,如果舌象脉象又接近常人,大夫碰到这种情况往往感到难以下手。总之这段时间我非常苦恼,以前的方证对应学习已经在我大脑建立了症状与方剂的敏感链接,思维的惯性总是将我导入针对症候或是症候群的用方思路。周围的老师还有同道好友提示我方证对应的“证”指的是病机,并非简单针对症候或症候群的叠加。这个道理容易明白,但是想要真正突破对症治疗的思维惯性,需要重新梳理经方体系的每一个方剂,方与方之间的异同,涉及方证的鉴别比较,药证的鉴别比较,舌脉诊断的感悟与理论推演等等。这是一个庞大的工作,需要硬功夫,真功夫。

真正的转折来自一次惊心动魄的治疗经历。2014大年初二,我妈妈突然说腹痛腹胀,我号脉,关尺弦滑,以为只是气滞,于是开了一付行气止痛消食药。到了晚上腹痛加重,并转移至少腹,体温升高,按腹阑尾点压痛,右少腹也出现肿块,是急性阑尾炎。家里人主张去医院手术治疗,我坚持中药一试。我毫不犹豫地开出了大黄牡丹皮汤。因为关于此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医案我实在是太熟悉了,包括在门诊跟王付老师学习,亦如此使用。服药后的情况却大出意料,我妈妈腹泻很顺畅,但体温不退,包块不减,腹痛更加厉害。再诊断,脉细滑,舌黄腻,是阳症没错,应该是大黄用量不够,增量,于是这次大黄用到15克(第一次为10克),服药后这次更糟,腹泻量加大,次数更加频繁。此时此刻再用方,颇费踌躇,接下来转方为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千金苇茎汤,服药后情形更糟,出现不到十分钟即腹泻,泻出的全是药液,竟然肠滑失禁,药力根本无法运化,情形到此一步,泻下不见功,止泻又恐拖延,而且我妈妈右少腹的肿胀更加重了,至此我方寸大乱,甚至我怀疑我妈妈属于特例,属于纵然治疗思路正确仍会失败的极少数。这个时候,我们全家决定明早八点即去医院,不能再拖延,因为一旦阑尾穿孔,那就真成了大病。此时为晚上八点钟,我只剩下12个小时。一时间我思路纷飞,一会儿我怀疑是不是前几付所抓的药材质量太差,一会儿又去翻一翻医书,无一例外阑尾炎首选大黄牡丹汤,一会儿我又不甘心失败,如此患得患失了好一会儿。不行,我要振作,面对困难,躲避犹豫都不是办法,我必须要冲上去,哪怕最终失败,也不会留下什么遗憾,我冷静下来,重新整理思路,这次我反向切入思考,我没管阑尾炎,开始分析我妈妈的高热。从得病开始我妈妈的体温居高不下,尽管屡次泻下仍发热不减。凡是大黄类方剂对于阳明里实导致的发热效果很好,既然屡用大黄攻下发热不退,那么这种发热只有可能是柴胡证或是石膏证(作者按:我妈妈属于三阳范畴,未入三阴),于是我考虑使用小柴胡加石膏汤,但必须解决肠滑失禁的问题。最终用小柴胡汤合真武汤再加生石膏及薏苡仁之类(柴胡40克,黄芩15克,清半夏15克,生石膏90克,炙草15克,干姜40克,生白术30克,茯苓30克,生白芍50克,炮附子30克,炒薏仁30克,冬瓜子30克,生姜6片,大枣10枚)。

抓药连熬药,晚上10点钟开始服第一煎,过了半小时,没有腹泻,到了十二点,体温38.2,前几日这个时候体温都在39度以上,看来有戏。我守在妈妈一旁,到了凌晨四点,妈妈开始出汗,起先小汗,不多久,周身透汗,同时右少腹的肿块突然缩小三分之二,一量体温36.5,居然诸病全解!我欣喜异常,这个方对阑尾炎有如此神奇之效,而且只是服用一次。后面几天治疗就进入坦途,用一些活血化瘀,利湿排脓的药物善后即可。这次治疗经历惊心动魄,中途一度我打算放弃,但最终解决了问题。在这之前我根本想不到小柴胡汤能治疗阑尾炎,至此我终于明白所谓方证对应,是建立在深厚的经方功底之上,必须对每一个经方进行深入学习研究,然后洞察表象,直指病机核心。绝不仅仅是对症候群用药那么简单。

我开始重新认识经方,重新研究经方,原来麻黄剂不是只用来解表,还可以治疗遗尿腹泻,黄连剂不仅仅清热,还可以治疗下肢冰冷,地黄剂既可以滋阴还可以退腻苔等等,每一个经方蕴藏了无穷的奥妙,吃透一个经方就能应对临床上相当多的疑难病,若能真正掌握100首经方,将成为临床高手。但必须真正的吃透,举一例,对于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四个方的异同,我死磕了整整一年。其实很多书都有这个方面的内容,但书中的解释均不能令我满意,包括王付教授给我的答复,我也觉太简略,内心仍有疑虑,没有可以指点我的人,就自己死磕自己,务必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绝不轻易放过自己。我把二百来个经方反复刷了好几遍,遇见难题无数,全靠自己死磕,绝不姑息,绝不放松。如此下来,我对经方的理解不断深入,也变得对临床越来越自信,这些自信来自我死磕的功夫,来自我对经方深刻的理解。对于后世时方,我也采用如此学习办法,务必求甚解,绝不浮光掠影,亦不人云亦云。

我读研的前两年一直住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的老校区,当时老校区图书馆尚未搬到新校区。因此真正懂行的人会知道老校区图书馆藏了很多宝贝。我是其中淘宝最勤快的人之一。至少有一年我几乎每天都光顾图书馆,和管理员老师混得贼熟。去得多了,我对图书馆藏的那些宝贝甚至可以达到如数家珍般熟悉。正是大量的阅读,思考,才能在死磕经方中,不迷失自我,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解。尤其是研二这一年,我周围的同学要准备执业医考试(注:我的执业医考试在研三),准备毕业论文课题,而我则沉下心来,一头扎进中医图书文献的世界。甚至在长达半年内我只接触用文言写的古代各类中医文献,不读任何今人写的著作,完全培养出了和古书的亲密感觉,这种感觉是叩开古典中医的金钥匙,我始终认为熟悉感是任何学问的第一步,迈出这步后,才可能进一步理解,再到熟练,最终到融会贯通。也正是靠着这段时间的超大阅读量,支撑着我死磕经方和时方,并一路前行,最终完全建立起属于个人对经方乃至中医方药的理解体系。

图书馆,跟师上门诊,一个人死磕,光阴似箭,我在河南中医药大学读研的三年过得很充实。后来,当我用经方成功解决各类疑难杂症时,方知功夫永远不会白费,真正实力的爆发来自此前长时间的准备。

(三)感悟

当走入中医这个圈子后,我才发现,类似我这样因为兴趣而转行加入中医行列的人不在少数,无一例外,是中医的魅力深深吸引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对中医发自内心热爱。跨学科的背景往往能使他们具备全新的视角审视中医,巨大的热情又促使他们异常努力,与中医药大学科班出身的毕业生相比,他们先天劣势,但是他们的成长速度惊人。因为中医是需要热爱才能学好掌握好的。试问天下间的学问哪个不是如此呢?

就自己而言,我付出了很多,但收获了更多,每当我前进一步,还有一片更广阔的天地等待我去探寻。中医的学问无有止境。说到无有止境,我立马联想到清代名医徐灵胎的故事。

徐灵胎小时候,非常聪颖,一入私塾,学习进步神速。有一天小徐灵胎有些疑惑请教私塾先生:请问先生,何为时文尽境?(注:时文即八股文,为私塾教习的主要内容,选题皆出自四书五经)

私塾先生答曰:我朝(注:即清朝)诸位贤达所作即为时文尽境。

徐灵胎又问:似学生这等,何时可臻此境?

先生答曰:攻苦数年,庶几可以。

徐灵胎接着问:如此这般,数年后,学生又当学习何种学问?

先生大惊,乃答曰:当学经学(注:即研究儒家经典十三经的学问),经学乃不尽之学。

徐灵胎又问:经学中以何经最难?

先生曰:首推易经,易经乃经中之经,群经之首。

我认为中医之学即如同徐灵胎私塾先生所说的经学一般,乃不尽之学,而中医的四大经典即是经中之经,群经之首。往大里说,中医的外延可以触及传统文化经史子集的各个领域,从专业角度来说,中医的核心是探讨人与疾病的动态关系,怎样调节它,而非消灭它。这就是中医为何这般迷人的原因所在。直到今天,我始终觉得我的前面仍有无穷的奥秘等待我去探寻。况且中医的治疗手段大体分为两大类,一为中药方剂,一为针灸推拿,我曾在方药方面下过一番功夫,而针灸只是粗通,因此中医这个宝库,对我来说还有很多奇妙内容等待探索呢!目前我白天临证,夜晚读书,节假日亦如此,我却乐此不疲。可以说中医除了是我毕生追求的理想,它还给我带来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无穷无尽的正能量。最后我想继续讲述徐灵胎的故事作为此文的结尾:

经私塾老师点拨后,徐灵胎12岁学易经,15岁学老子,20岁习武,并学习天文,地理,星象,九宫,音律,乃至水利,兵法阵图,无一不通,无一不精。徐灵胎30岁始习医,36岁即名满江南,41岁为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作序。直到晚年,徐氏在著作《慎疾刍言》自序中谈到:其一生披阅之书千余卷,泛览之书万余卷。如此浩瀚磅礴的学力,试问天下英雄谁敌手?徐氏性格豪爽,有侠客之风,在他临死前,自作挽联“满上芳草仙人药,一径清风处士坟”,后与客人从容议论生死,谈笑而逝。如此人物,如此传奇,我辈习医者不亦当如是乎?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5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美静妙 于 2017-10-17 14:29 编辑


以下是微信号的精选留言

189
衣砵
说实话,我现在也在想是不是要转专业,我都读到博士了,可是我每天在中医上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自己的专业,基本和这个人相似,从经典入手,已经十年了,我越来越动摇
昨天
94
李伟亮
"所以我的学习路径一开始便直指中医的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格局,心中格局有多大,天地才有多大;心中的格局有多高远,目光才有多高远!以中医为生命伴侣的人,才会有如此缠绵悱恻的行文!虽山水相隔,李兵者,吾友也!人生于世得一真友,足矣。
昨天
88
名流(刘鸣)
后生可畏,写的精彩,特别是治阑尾炎的那段,读之亦感惊心动魄啊。
我以往留言曾说过:热爱+正确的学习方法+勤奋是中医成才的关键。今看此文,借用毛泽东主席的话就是中医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昨天
80
岐黄星火
作者妈妈的病是阑尾炎没错。但是急性大包块,肯定不是消化道里面单独形成的。先是中腹部疼痛,后因理气移至少腹疼痛。这明显是办表半里的腹腔有邪气。早做大柴胡汤处理即可。
昨天
75
海星
非常棒的小伙子,真不愧为学霸,学啥都霸气凌云。本人也是中医爱好者,可惜的是临近五十岁才接触中医,开始学点经络,按摩推拿治好小孩感冒发烧,后在网上听郝万山老师讲《伤寒论》,自已看些书,用柴胡加龙牡汤加桅子豉汤治好自己三十多年的重度焦虑失眠症,彻底从根本上告别了折磨自己三十多年的失眠。中医博大精深,需要读的书实在是太多了。我常想,为什么不早些接触中医,年纪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学不了啦,为此常发呆懊恼。现在更年期潮热,正在用中医调理。感谢中医书友会这个平台,让我学到不少中医知识。
昨天
51
一田园
看到作者的文章,又激起我的中医梦。本人从事药学20多年了,药物化学博士,工作后看中医药的书时间比看专业书还多,是不是我也高跳票去读个中医临床的硕士?不知道还有没有老师愿意带我这40多岁的学生?
昨天
48
会飞的云
看到作者的经历,让我不禁泪流满面。感觉我的经历跟作者有几分相似之处,也许些就是共鸣吧,只有切身体会过的人才能明白其中一个滋味。我大专读的是康复医学,毕业后工作2年才开始对中医感兴趣,于是决定改行学中医。2010年在网上看到有看中医招学徒,于是就去深圳跟师。这样坚持了1.5年,每天上班11个小时,包吃住月薪800。本以为师傅会教我们中医看病的真本事,可是到头来他只教我们推拿的技能(只想让我们帮他给病人做推拿,所得治疗费要全部教给他),只口不提教我们中医知识的事。无奈之下我于2011年到深圳某药店当中药营业员,月薪2000块左右。2013年我听说广西中医药大学有中医师承班,于是就报名并顺利通过入学选拔考试入读。同年我还报名参加了执业中药师考试并一次性通过(那些年我买了很多中医书籍,大概有150斤吧…因为看书太刻苦,瘦了20斤,头发也掉了不少)。好不容易一路走到现在,明年我就可以出师了,按照<中医药法>规定,出师后我就有资格参加确有专长中医师资格考试了。拿到医师证就可以行医了。
昨天
44
牡丹仙子
李兵——“学霸”:要努力,但更要注意自身的健康,要练功(气功)!强身要练功,学好针灸更要练功才行,否则身体受不了针灸也学不成你心中理想的状态。如果你针灸术到位,当年你母亲的阑尾炎更易治……
          看好你的中医人生,你辈是我华夏民族中医养生文化的希望和辉煌明天!
         再建议:抽空学习学习(1)《河洛精蕴》;(2)《周易》(你古文底子好,可直接读文言版的);(3)再熟读《针灸大成》
         遥看你、你们在中医的星空中闪烁!!!
昨天
43
张旭平
奇才,佩服我是五行爱好者,也喜欢中医,可惜不得门。现在网上太多诋毁中医的文章,有时候看着愤怒而又无奈,中医学习比西医更需要悟性,而且由于环境污染中医面临着无药可用的局面,真心希望国家高层能够重视并大力培养中医人才!另外我的体会是如果中医配合八字看病应该能收到奇效
昨天
40
.
爱好中医不一定非得转专业,我硕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业余学习中医好几年了,也跟随本地名老中医学习。学中医不一定非得厚古薄今,一切以疗效说话,现实中很多人讲中医头头是道,看病未必效果好。现在的大学中医教材也没有那么不堪,我也学过内经,伤寒,千金方,局方,审视瑶涵,傅青主女科,男科,等等,本科中医教材的编写也是有相当多的专家参与的,古籍各家论述相互矛盾的地方也很多,同种药材的产地不同,炮制采摘不同都有可能带来效果的不同,这也是历史上各家产生分歧的因素之一。学好中医需要相当的悟性,不是人人都能学会的,特别是把脉,普通凡人就不要指望把脉了,那是玄学来的,历史上的传世名医多为道家人士,我在跟随世俗的职业中医学习的同时,也拜访道士中的道医,他们之间多少还是有些区别的,家中有亲属在中医药大学读到博士现在又做了教授,跟他探讨,又是另外一个风格,医学没有中西之分,只有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自然科技的进步带来的便利性,何尝不是解决问题的帮手呢?在审视西医对人体认知的片面性的同时,不要厚古薄今,也要吸收现代科技在医学上的应用。
昨天
40
老天使
秀才学医如笼捉鸡。从经方入手,方证、药证、体质、腹证、针灸等缺一不可,再多临床多交流多总结,再旁及时方,把好的时方当作经方,终将还原经方朴素的临床思维,在现今的医疗格局中拔开云雾显露中医的光芒。
昨天
31
rongrong
我也是中医铁粉,苦于无法入门,自己买了一些医学四大经典来啃,每天看看微信一些名中医分享经方。其实有很多非中医科出来的,忠实中医想入门,作者如能引导我们这些入门是一件非常功德无量的事,期待作者整理一些如何入门继续深造的文章!
昨天
30
斯琦
我也是38岁坚定开始自学中医的,缘起我女患有复杂性的高热惊厥,西医判定要至少服药抗癫痫药物三年控制转为癫痫病,我偏不信中医无办法可用,就开始摸索中医的各类方法,目前正在研究和实践小儿按摩治疗此类疾病的疗效,初见成效,让人欣喜!而且小儿按摩还可以强化开发右脑,一举两得,我觉得天下父母都应该学习中医小儿按摩的知识,避免宝宝们长期受抗生素的毒害。李兵学长的经历会激励我,继续在中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昨天
25

很感人很受启发。但有两点不解,非本科医读研也不能考执业的呀,以前研究过规定的,现在改了吗?
经方力大,效果好覆杯立愈,用不好就会很危险,尤其是给家人开药,稍有差池悔之何及。
昨天
22
五味
道茫茫其修远兮,李兵治母阑尾炎一则,如其他患者有此信心让你治吗?恐怕‘120’早到门前了,中医道确实也难,辩证稍有偏差,后果不堪设想。
昨天
21
横刀笑风云
这位师弟,福莫大焉!比起我们这些在中医院校里受西医思想荼毒的人,将来造诣不知要高多少倍。中西医结合本来就是一场梦遗,哪天开一所真正传统纯中医教学的院校,才是中医药发扬光大的开端。
昨天
21
伯仲苑
又一个赤诚的行者上路了,经过磨砺必将光耀四海!工科的经历是你的优势,你将对本质的东西悟道更深。过程是幸福的,祝福你!
昨天
21
紫龙
"
""所以我的学习路径一开始便直指中医的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格局,心中格局有多大,天地才有多大;心中的格局有多高远,目光才有多高远!以中医为生命伴侣的人,才会有如此缠绵悱恻的行文!虽山水相隔,李兵者,吾友也!人生于世得一真友,足矣。"
读伟亮老师的评论,颇有西游记中镇元大仙要与孙悟空结拜的味道,能得李老师如此高的评价,青年才骏,我辈标杆!
昨天
20
春夏秋冬
中医难学其实在于没有了中医思维,中医思维其实就是道德思维,道德思维就是规律与经验组合思维,那就知道这里道德的具体内涵,道就是大道也就是大自然的各种规律是什么?德其实就是理,道的具体表达意象、征象、表象(这里表既是表里的表,又是表达的表)等各种物化的各种生理、病理、机理的特异状态。
自然是整体又是环环相扣的,所有就有天人合一,整体论也就是系统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应表达的援物比类、援物比像辩证法。这就是关系辩证观。
现在的我们每天生长生活于科技发达后人为环境里,哪里还能知道这些,那些老师一个个没有这个真正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的只能是书本上死的文字,到底啥意思不知道?到底啥样啥真实的感觉不知道?
中医没有中医思维也就是中国文化思维是不可能学好的。
昨天
18
司马一农【画画师姐的迷妹】
研究过考证问题的来给大家回复:这位同人入学的时间正好是最后可以的阶段。其他同人可能没这个机会了。但是如果有从事中医行业的想法,可以通过师承完成。目前《中医药法》及其配套规范(目前还是征求意见稿,已经第二次征求意见了)中提出,师承5年,参加考核,可以拿到传统中医师的证件,能够在参与考核的范围内执业,能够经营中医诊所,但仅限于所在地区。如有进修学位,则有机会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进而可以全国范围内中医科执业。建议各位有兴趣的同人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微信公众号,密切关注法规规章发布动态。
昨天
18
吴传方架
从作者治疗妈妈急性阑尾炎可知作者还未掌握方证对应之精髓,反复用套方大黄牡丹汤,以为是专病专方。真正的方证辨证,是“有是证,用是方”,根据患者实际症状,明辨六经,辨明方证去用药。
昨天
16
将二八车骑到年底
我今年37岁,从事金融工作。去年8月开始下决心改行学习中医,现正在自学《伤寒论》,今年曾为母亲治疗身体的水肿,效果很好。由于本地没有名医,所以苦于投师无门,非常郁闷!!!或许我没有资格考取执业资格证,但我决心已下:无论年龄与记忆力带来的困难如何,无论可不可考证,我只用最终的实力说话!!!
昨天
16
谭源生
水多了添面,面多了添水,教材不行,就强调经方,经方没有理论,就强调科班,非中医发展之道。过分强调经方治疗,否定教材有失偏颇,如果有人像读经典一样用功读教材,疗效绝不会输给经方派。易得无用,生涩至宝,是物以稀为贵思想作祟,是重形式轻内容,是崇古泥古,中医学徒当如如不动,辨医学源流,生犀烛洞见,谈笑间祛病疗疾,又有何难?
昨天
15
陈潇潇也叫 cynthia
答:跨行考中医研究生,中医中西医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可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后2015年政策更改,临床型硕士不招收本科非医学的同学,自此,中医爱好者想考取执业医,只师带徒的8年抗战了。最后一级的跨考同学
昨天
15
韦希夷
后生可畏,佩服!
孙思邈: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内经》: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杨力:要精通《内径》,必先精通运气;欲精通运气,又必先精通易理。
后生有这等天赋和志趣,若能以佛法潜心修性,深加研习易经,认真推演五运六气,将来必成大器!
昨天
15
博大沉雄
想成才,成为中医大家,其实很简单,你必须热爱这个行业,其次是要有导师。临床经验是关键,单方、验方灵活运用肚子里要有 ‘’货 ‘’这是关键所在。照本宣科要不得,没有思路或者思路不清晰玩一辈子中医也是惘然!早上起来打开手机看到这篇文章感觉好奇一气之下把文章看完,这是个奇才公子必定成大气!现在国家中医药教学模式不敢苟同,中医后继无人感到悲哀!
昨天
15
相风~
只有真正喜欢的东西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研究,不知疲倦(我父亲从医一生,退休十多年了依然看古书抄经方,就是因为喜欢中医。)。作者和他志同道合的几个研究生同学会是是中医复兴的希望!任重道运,加油!!!
昨天
15
lijing
现代中医太需要这样的人才了,想起当年的神童宁铂,如果体制不是硬把他拉进科大学物理,也一定会成为神医。感叹现在的中国教育体系有毁人不倦的神功。
昨天
14
吱吱
真切的想知道作者如何从非医学本科走进临床的,我2013年中药学毕业想要考临床医学的研究生被告知已不能报考,现在跟一位老中医跟师学徒,但对于今后合法执业仍十分苦恼,希望作者可以指点一二,多谢!
昨天
14
Gary
作者的经历非常感人,一个理工高材生毅然放弃去高科技转向自己的中医爱好和志向,中国的本土医学有希望。注意到作者的入门和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来自于对母亲的治疗,也就是说妈妈当了小白鼠。而且妈妈是对儿子百分百的信任,而且作者也是近全力用尽所有的知识和爱护。这在现实中难以想象。没有一个人病人会对你有百分百信任,你也不可能把每个病人当成母亲,即使有那样的爱心。作为理工男,不仅是要自己去做个神医,更重要的是让这个古老的医学以现代化的方式继承下去。
昨天
14
黄东林
读这篇文章让我产生巨大共鸣!我也是理工男,读博期间接触了中华传统经典以及中医而一发不可收拾!自学了好多年了,虽然没有换行到中医,但也在为身边有缘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昨天
14
悬壶济世邓医生 手机号13666286652
读医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行医三年才知天下无技可施,传统医学不临床十年以上,诊治数万以上病人很难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的,这也是中医往往晚熟的缘故,兴趣是学习的强劲动力,读进去更要走出来,多实践,该同学将会成为一个好医生。
昨天
13
马尔大夫
也是理工男 半路出家学中医 如今已经抄方十年 跟刘老的弟子 半路出家的人都有一种强烈的宿命感

也是经方入手 通达豁透 一发不可收拾
昨天
13
恒~
本文作者母亲节后发热腹痛,经过作者认为是阑尾炎,可以说初步辨病,导致了“误治”才会病情加重(如果有接触到大黄牡丹汤的人,根据症状其实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考虑),作者最终经过仔细分析用药得失,改用新法用药而愈,读来佩服作者胆识!仲师所说坏病应“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估计即所言如此吧!
昨天
12
李杰
此乃我们中医辈学习的典范,要想学好一门学问,就是要首先热爱它,再就是要多读书,勤思考,边学习,边实践,不但总结经验,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真可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想信此辈一定很快能够成为一个中医大家。
昨天
11
张春明
写的很好,展现了中医的魅力,但现实的中医院校毕业生,研究生,博士毕业生却治病无效,可能的原因是西化的中医,因研究生用的西医的研究方法,如研究防风的退热作用,给试验动物打的是人工致热源,而致热原非寒非热,得到的只能是药用植物学研究结果,非中医结果,中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疾病,病因是风寒暑湿燥火,七情,屠幼幼研究的青蒿素治疟疾严格地也应是药用植物学理论,中医治的是人,是调解人的阴阳,应用药物的偏性调理疾病,不董阴阳者不能称为中医,故现在的教材西医的内容占一多半,病理学,生物化学,内科学,外科,妇科,诊断学,……使学生临床当中身不由已运用西医思维,走向歧途,造成治疗无效,所以应立即调整中医院校教材,突出四大精典教学,除解剖学外其它西医课只做一般了解,否则中医教育必将导致失败,师承三年可以为人治病,而研究生则不能为人治病就是最好的佐证
昨天
11
李磊
成功不能复制!
中国执业医师考试分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
其中中医又分中医、中西医结合、苗医、蒙医……等等专业。报名分传承和科班出身,门槛不低。如果有兴趣,自学中医固然好,但是无资格给人诊病,严格来说属于非法行医,需慎之又慎。
   文中观点,甚为拥护,但路漫漫其修远,其中曲折之处,作者并未为外人道。
   愿更多的人热爱国医学,努力显其效,扬其名,为国人体魄健康做出贡献!
昨天
10
李星
我也是跨专业考的中医研究生 正面临找工作 开始也是很充满兴趣 四年里也遇到了各种挫折 后悔为啥当时报了这专业 但是静静想来还是很值的 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爱情 希望找工作顺利 我会坚持下去的 加油
昨天
10

我来吐槽中医,仅代表我的观念:中医理想很美,现实很骨感!作者是学霸类型高学历类型,以后结合工科方面的专长有可能再代表中医去弄过诺贝尔奖!但是现实是当今社会西医院多还是中医院多,大家一看就明白了。中医毕业本科生一般进基层或者找不到医生工作。不好就业!学中医如果连吃饭都成问题,还学什么?造成学中医当成兴趣爱好可以,如果养家糊口困难。当然硕士博士中医另当别论。关于合法执业可以以师承或者确有专长方式去考取执业医师资格。一句话中医你如果不是高学历就不要学了免得你都三四十岁了还要父母养。
昨天
10
敬斯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长江后浪推前浪,理工男转行入中医,中医的魅力所在,望李兵新一代的学子再次复兴中医,传承中医,扬我华夏神卅文化。能够在新世代里做名真正传统的中医。传播中医文化的正能量。
昨天
10
折知
中药方剂陷入了裂道不反的境地,一直在走着弯路。现代诸多名医大师也多是经验之得,并未传承至道。
中医之道亟待拨乱反正,必须从文化上正本清源,正统文化是中医之根本。
昨天
9
桯楹
其实什么时候学中医都不晚,庆幸的是你察觉到自己的心意而勇敢地去做了而且还做到了超乎自己意料的地步。勇敢果断,刻苦钻研,潜心学习,这样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昨天
9
白一飞
作者命中注定就是要做中医的,肯定八字可以看出来。好中医必须是学霸级的才能理解领悟并发扬光大,学习中医多看古书就可以了,现代的文章都是管中窥豹。熟读十本经典,临床丰富,学有余力的话可以研习易经命理,就知道传统文化有多么深奥可怕,真的是怀疑人生啊!也会理解孔子所谓的“知天命”什么意思了。临床多了,就会发现经方总会遇到治不好的病,抛弃经方换用另外一种思路和方法就治好了。
昨天
9
Mary
中医两大法宝:经方和针炙按摩,因年龄原因经方是学不了了,扎针等有机会学(上高中时给自己扎过足三里合谷),艾灸和经络按摩有百利无一害,一直在给自己调理,小病小痛都自己治疗,偶尔周围的人也受益(家里人还有不信的),我想这样地调理加上太极气功也不会有什么大病了。
昨天
8
真诚
喜哉壮哉,为中医而骄而泣,我等也是中途而学,苦于国不认之,送二女也正上中医药大学,感悟后继有人,尔辈却学习平平,时时忧虑,此文正好能激发好学之情,故转发望儿能奋发,理工男半路而攻研学中医,实乃吾辈学习之榜样。
昨天
7
刘氏
很励志的一篇文章,我中西医结合毕业,读书时候痴迷中医,也读了不少书,毕业后为了生计养家糊口,从事了疼痛专业,近两年主要攻读胡希恕胡老的书,南中大黄煌教授的书。还有其他经方大家的医案。慢慢的边读边临床体会。我有个同学当初中医几大经典全滚瓜烂熟,想想中途放弃了中医,考了个西医研究生,紧接着考了个西医的博士。学中医的人很多,坚持的很少。能跟名师更是少。
昨天
7
没人
举凡见阑尾炎用大黄牡丹,胆囊疾患用大柴胡类都是西医线性思维,中医思路方证对应对的是证不是病,近人推崇日本汉方医学,但后学不甚了了,动辄见是病用是方,而非有是证用是方,其实是偷懒不细察证,直接如西医套病,问题是西医对病治疗也会弄清病因,而非孟浪用药,事医者当慎之
昨天
7
贺喜
早年就读中医学院时,听说日本学医学者,得先有其他大学的经历。历来都说秀才学医,如宠捉鸡。似有道理!有李兵之爱好和素养,未来的国医大师也。祝愿祝愿!
昨天
6
你的名字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医没落,大势所趋,假使有一天峰回路转,也不知何年何月。贫不学医,富不学道。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不建议贫寒子第学医,为什么呢?中国国情。中医,当个爱好也就行了。理想是个好东西,一旦理想被现实打破,那将对一个人是很大的打击
昨天
6
修行只到一寸圈
砭针灸药导引,中医不只有药,每次看到学中医就开始号脉开药什么的,早知道望闻问切,切只是末尾,高烧什么的刮痧一次就行
昨天
6
意在其中
首先点赞作者学习精神。
作者的思维方式被学科教育已经固化了。以工科什么慎密思维是不能帮助理解中医的。中医是哲学思维。是对立统一的整体。世界观决定着一个人理解事物的能力。
刻苦努力是成功的基础,望作者破茧而出。
昨天
6
永恒
通读李兵文章酣畅淋漓,治病救人本身就是得艺高人胆大!自古就有庸医杀人不用刀之说!学医不宜更要精!跨专业学中医的多是经历丰富多彩珍,历来名医比比皆是如仲景、丹溪、李东垣数不胜数!惜生命更珍惜努力加倍学习!
昨天
5
邓江平以权废国法
炎黄有如此后辈之“犟”才,祖国医学之魂宝可保不灭而光大,也足可为后起之众学习中医、传承中医之典范!中医有此等后人执爱于中医,乃我中医之幸事!愿天下亿万后人皆具中医之慧根、皆为中医之才子,则中医复兴势不可挡也!
昨天
5
淡淡的烟味
家传推拿和一些偏方秘方,临床中有治愈有不愈。而自学中医至今,现在基本己放弃推拿改方药,对内科妇科儿科也有了几分心得,亦也治过几例癌症晚期,可惜没能治愈。自学中医之难如上青天,在于无师授对一些传染病不敢轻易下手,而最大大问题是无病家相信。
昨天
5
罗本逊
强!不过我一直觉得伤寒论中的诊断和治疗实在太像西医学的诊断了,鉴别诊断,用药试探,都是后来医书没有的
昨天
5
妙手回春
本人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小孩准备考中医院校,当年只因选双c,中医学不能选,选了土木工程,现还想跨行考研中医学,无基础,应如何办?
昨天
4
喜洋洋
中医魅力实在大,我作为西医大夫,身不由己自学中医
昨天
4
蓮生
留言里会飞的云同学,可否告知你报考并通过广西中医药大学师承班的详细信息
昨天
4
生命太短暂,没时间讨厌
希冀成为当代的傅青主等高人!本人对伤寒论中的泻心汤始终认证不清,本家人作者能否写文专论之,期待!
昨天
4
Echo
抛开大学书本,请问读四大经典应该读什么版本的书?是专注于历代注家注解的书吗。出版的书纷繁复杂,不知如何筛选。
昨天
3
楠鐿妈妈
看完后真是热血沸腾,我是比较幸运的,毕业后就拜了恩师(恩师是刘渡舟先生的徒弟),恩师惯用经方,喜欢方剂辩证,现在我虽然还没有进主治,但已经在门诊专看中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努力加悟性是学好中医的关键
昨天
3
若大旱之望云霓
看了这么多留言,感觉大家没读进去,作者自巳也很糊涂,作者没有说明为什么黄牡丹汤无效,而后作者的方子虽然对路,但知其然,并未知其所以然,大黄牡丹汤致腹泻不止而热不减,则提示患者体质阳虚,作者后方有干姜3O克和炮附子3O克,后方所以得效,正是基于扶阳的基础上,局部的阳郁发热掩盖了患者阳虛的体质之本质。很惊叹作者后面的方子,虽然有蒙的意思,但的确很全面,中医的整体观都体现出来了,这才是经方。所以真正的经方就是沒有经方。能否有人将五泻心汤的异同说出来,一解作者心中之惑。
昨天
3
龙雨枫
作为一名中医药医师,抛弃中医改西医已数年,真是惭愧啊!
昨天
3
纪国义
写的回肠荡气,真有气势,吾辈楷模!
昨天
3

我是农村人,但我一直很喜欢中医,自学经典!我相信像作者一样的人不再少数,要是有中医大师能给这部份人敞开大门,中医必可兴!兴趣.心在中医.才是成为中医的第一条件!
昨天
3
调营卫贺
后生可畏,非常棒的小伙子,我也是因爱好中医而由公共卫生改行为中医大夫,他的经历我也有,但我觉得没有李兵认真,要象他学习。在他身上看到了中医的希望,我辈应更加努力,有信心传承国粹,护佑苍生!
昨天
3
A牛帅
尽力疯 师兄TOP 1大学毕业学中医的,很是感动,王付老师是我老乡,本科教我们方剂,可惜现在自己在京求学,在中医上不成才,中医需要天分和缘分,一日结缘,终身为粉,盼望更多的人才学好中医
昨天
3
我爱党
中医和打拳一样 一遍有一遍的意境 我辈一辈子都在印证佛法 中医队伍就和武术队伍一样 良莠不齐鱼龙混杂 既说得清也说不清 有人在参禅  有人就混口饭吃 有人真功夫 有人假大空  有人在实证 有人很飘缈
昨天
3
小微
现在国家政策好,卫计委签合同备案,跟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三年,实习一年可考助理执业中医师,五年可考执业中医师,至少可以自己开诊所,进大医院可能不容易。学医路艰辛,前几年都是苦熬,如果是真爱,苦也可以吧。
昨天
3
诸法空相
经方治病,效果立竿见影,如桴鼓之应声!先辨症状属于哪一经病,然后择方,这样就不会有失误!故尔要熟记每一经病的症状、脉相,以及经与经之间的同一症状的病机是不同的,以达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灵活掌握经方!
昨天
2
A.恬淡虚无
我这次的评论,目的突出~是为了置顶评论而来,,首先感谢此文作者及好友们的努力,这也反应了一个客观事实,就是中医教育需要大力改革,反观我们中医类的本科生,研究生,对经典的学习是欠缺的,起码是时间上远不如在背英语单词上花费的时间多,而绝大多数真正从事咱们中医临床的医生使用英语的机会恐怕少之又少,英语除了所谓职称晋升又有何干呢?………
7小时前
2
王子
叹服!
我96年中医学校毕业,一直做超声,但心中的中医临床梦从没有熄灭。13年去镇上从事管理岗位,去年到另一家医院,管理搞顺后今年重拾中医。现跟师一国家级名老中医。等段时间准备独立应诊。
现然有梦想,为何你不来?
努力!
昨天
2
何付权
读了李兄文章,然后一口气把众人的评论也看完。是什么力量让我如此乐此不疲.。。
昨天
2
倾聆心音
大专三年,毕业三年,匆匆工作,虽一直学习但总觉没有好的环境
昨天
2
qn
按常人的思维,作者在治疗母亲阑尾炎束手无策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向老师请教,况且老师王付也是个有名的经方医家,作者却在一遍遍的转牛角尖,是对老师不信任还是什么,不可理解,不过好在最后转出来了
昨天
2
天道酬勤
“上医治未病”。复兴中医并非出多少名医大家,应该不改《黄帝内经》初衷,中医爱好者越来越多,跨入门内政策设限越来越严,我也是50岁才因自身病因爱上中医的,涉及多杂(经方、偏方、单方、外敷、食疗、推拿按摩、刺血拔罐、针刺艾灸、刮痧等等),初衷只是想调理好自身及家人健康(已见真效),自知考不了证,进不了中医门内行医,但政策不会不允许自己给自己给家人给朋友调理吧?现实的社会利益第一,人人都懂点中医治未病才是根本所在,才是真正的中医复兴。个人偏见,献丑了。
昨天
2
韩涛锋
留言里理工科毕业转行中医的能否留个微信,我们交流一下,我也想转行学中医。
昨天
2

回@张旭生,中医博大精深,有部分就是跟易经相通,医易本身不分家,只是被现代文学框架所强拆
昨天
2
治病必应!You know,I can!
牡丹仙子,请讲讲你的针灸治疗这样急性阑尾炎呗
昨天
2
彤彤
我很佩服这位,现在博士虽多但为生计的多,我有耳鸣转成脑鸣每天都很难熬,不喜欢西医,如能帮助到我就太好了
昨天
2
安处
我是理工科毕业,毕业后考了公务员。工作期间逐渐喜欢上了中医。想过很多办法做中医,但本科非医专业没有机会再考医学临床研究生了。今年参加了师承教育,等出师后就有机会再考医师证了。
昨天
1
AN
本文作者母亲节后发热腹痛,作者认为是阑尾炎,以阑尾炎处方,虽用中药,但这却是典型的西医治法,不效。后舍弃先入为主的阑尾炎病名,却按实际仔细八纲辦证,才得药方,故而应手有效,这才是真正的中医治法。
3小时前
1
李兵
我是本文作者李兵,需要交流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李兵谈医”,里面也有我个人微信。非诚勿扰。

5小时前
1
粗粗的鼻毛
年轻人如此勤奋好学,中医看来还是有希望的。同是他父母的信任也是非常重要,竟然容许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尝试,宽容大度。不多见。
5小时前
1
坚持&努力
如果早两三年发表这样的文章该多好啊,就是我的指路明灯了
昨天

我要作刁民
看到笔者的经历,让我想起了黄元御等古代神医们的自学成长之路,笔者的勇气和毅力让我深深的佩服,我也和笔者一样痴迷中医文化,可是在看到中医临床研究生必须是科班出身,我退步了。没想到世间真有如此痴迷中医药文化,并为此奋勇追求的人。想为笔者点一万个赞
2小时前

会飞的猪猪
不愧为学霸 起手就是四大经典  刚刚接触中医 为你点赞
3小时前

  羽冰冰 
学中医可以半路出家吗,怎么着手。是需要老师带,还是学校。对中医特别感兴趣
3小时前

伴我闯荡
我是35岁的理工男,去年才开始坚持学中医的。我的工作是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负责新产品导入的,特别忙。下班后还得照顾老婆女儿。所以我每天凌晨1点到4点起来读中医书。然后还得睡个回笼觉来补充点体力以应付白天的工作。我曾用逍遥丸治好了同学十几年不愈的嗓子疼。真心感到中医之神奇美丽。也希望我们这些为梦想而努力的“非科班”早日转正。
5小时前
作者回复
4小时前

善观行于正原18853533681
祝早日通易经,身心不二,生死自在
5小时前

大龙
类似的经历,感同身受,相信与作者终会成为朋友
8小时前

动育恒
书――是向上的阶梯中学习人家的一点长处。历史上的孔明先生先在卧龙岗上熟读万卷书之积蓄,才有后汉三国。所以学中医既要恒又要专,不要被物欲横流左右前行的脚步,多与同行交流,读清代柯琴的《伤寒来苏集》让我们领略古人风彩,还有太多的高人,积成《中华昆仑集》!中医达人就是理工的李兵辈!!!
9小时前

达生堂中医药~丰彦洪
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将是中医学的发展。
10小时前

杏子
“水爲陰 火爲陽 陽爲氣 陰爲味 味歸形 形歸氣 氣歸精 精歸化 精食氣 形食味 化生精 氣生形 味傷形 氣傷精 精化爲氣 氣傷於味”全《内經》中,本段文特异,拙年轻时,无多杂念,静夜尝抵龈味之,计百日许而乐不可述!与喜经典的年轻人共勉。
14小时前

快乐老大敏
写的非常好,深有同感,真正的中医传承,就是靠我们这些对中医充满感情的人来担当,未来一定是个大医精诚之人。愿你不忘初心,修成正果。悬壶济世,以服务人类健康为己任。
昨天

自然
非常棒的小伙子,非常精彩的评论区留言,让我们中医药爱好者、拥护者、坚守者产生共鸣。
但其中一个误区,已由同道谭源生给指出了,特意重复贴如下:

水多了添面,面多了添水,教材不行,就强调经方,经方没有理论,就强调科班,非中医发展之道。过分强调经方治疗,否定教材有失偏颇,如果有人像读经典一样用功读教材,疗效绝不会输给经方派。易得无用,生涩至宝,是物以稀为贵思想作祟,是重形式轻内容,是崇古泥古,中医学徒当如如不动,辨医学源流,生犀烛洞见,谈笑间祛病疗疾,又有何难?

妙也,潭兄,吾以为又一如天龙八部之扫地神僧之境界者也。
祝愿中医走在健康的道路上……
昨天

当归
胡老早有先论,阑尾炎有属大茶壶合大黄牡丹皮汤方证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5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1.由于国家政策不给力,很多学子想转行学中医而不得。
2.为什么想转行的学生们,当初上大学的专业没有选择中医呢?
难道只有到一定年龄了才会认可中医吗?
发表于 2017-10-17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静美静妙 发表于 2017-10-15 15:08
1.由于国家政策不给力,很多学子想转行学中医而不得。
2.为什么想转行的学生们,当初上大学的专业没有选择 ...

从上学开始就一直在学“科学”,所以一般人都不太了解中医吧。只有到了一定年龄,经历过了一些事情以后,才会明白中医才是真正的科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7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此文,我觉得中医还是会大有希望的!如果很多这样的学霸们都能成为中医的有缘人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5-17 15:48 , Processed in 0.02214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