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586|回复: 1

关于三伏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30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三伏贴泛滥无法鉴别其质量,特求教三伏贴制作方法或哪里有质量有保证的三伏贴。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7-6-30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一篇文章,里边内容没有修改是否可以采用其方其法还望先生指正。谢谢


三伏贴要用姜汁、蜂蜜调和。取姜汁时,将生姜洗净粉碎,用无菌纱布挤压取汁。关节痛则不用姜汁,用蜂蜜调和,然后就可按药方进行制作。

关节痛:肉桂、炮姜、白芷各10克,研成粉末,加一些蜂蜜进行调和(因为蜂蜜可驱寒祛湿),药膏就好了。将一小勺药物放在药膏上,如果是胳膊疼,就要找曲池穴(屈肘,在手肘窝外横纹尽头的窝里),如果是膝关节痛,贴在两个膝眼上(有内膝眼和外膝眼,在膝盖的两个窝眼处),用胶布固定,贴10个小时,10天1次。

鼻炎:取白芷3克,细辛1.5克,白芥子3克,苍耳子3克,辛夷花1.5克,捣碎弄成粉末,用姜汁调和。贴在大椎穴(低头,后颈颈椎最突出的高骨下的凹陷处)、肺腧穴(大椎穴下往下数三个突起,定住,再往两边约一个大拇指直径宽的地方)。贴2个小时就要取下来。10天贴1次,连贴3次。如果经常流鼻涕,导致头痛,则说明鼻炎较严重,应用蝉衣1.5克,蛇衣3克,全蝎2克,诃子3克,乌梅肉3克,磨成粉用姜汁调和,贴风池穴(颈后枕骨的下缘,距耳朵后部约两手指宽的凹陷处)、大椎穴、肺腧穴,贴4个小时,7天贴一次。

便秘:取巴豆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磨碎加生姜汁少许,贴在肚脐、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横指处)、气海穴(肚脐正下两个手指宽处),每次贴6小时,每7天一次,连贴3-5次。

驱寒升阳:取吴茱萸10克,磨成粉,用姜汁搅拌均匀,取麝香壮骨膏贴在小腿上的足三里穴、肚脐和脚心,每3天贴敷一次,每次贴6个小时左右,可祛寒升阳,治疗老寒腿、手脚冰凉。(整理/快乐老人报记者 李仲文)


三伏贴药材逐个看
  主要药材:细辛、甘遂、白芥子、元胡、吴茱萸、人参、生姜

  北细辛药效较好,它辛温入肺经,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通窍的作用。由于药效较“猛”,一般用于内服的量不会超过2钱。而三伏贴是外贴皮肤,细辛正好能发挥作用,将药效更好地渗入人体中。

  白芥子辛温入肺经,能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在三伏贴中,主要是起到刺激穴位的作用,帮助其他中药药效更好地进入人体,同时促进人体的气血循环。一部分人贴敷三伏贴皮肤会起泡,除了药贴的过敏反应外,白芥子也会刺激皮肤,因此需要讲究贴敷的时间。成人为4~6小时,小儿为1~2小时。但如果个别人贴敷后皮肤过于痒、热,也可以视情况减少贴敷的时间。

  甘遂苦、寒,有毒。能起到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用于痰饮积聚,气逆喘咳等肺系疾病。

  元胡辛散、温通,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既能行血中之气,又能行气中之血,气畅血行,通则不痛。

  吴茱萸性温热,对脾胃虚寒、手脚冰冷等疾病治疗效果不错。在三伏贴中起到补阳气、温阳的作用。如果是手脚冰冷的患者,可以将吴茱萸打粉后贴敷在涌泉穴。

  红参作用为补气。生姜性温,补阳气和扩充毛细血管。如风寒感冒时可以喝些生姜、红糖煮的水趁热喝可祛风寒。

  

  制作过程有讲究

  1、 将药材研磨成细末粉状,备用。

  2、 生姜榨汁,将姜渣过滤后只取生姜水。生姜水在常温下只能存放24小时,如果当日使用不完,要及时放入冰箱中冷藏。

  3、 将生姜汁倒入药材粉中搅拌均匀。

  4、 使用搓汤圆的方法把药物搓至食指头大小,放入膏药贴中即可。(制作完成的三伏贴如果未能使用,需要放入冰柜中冷藏。)

  

  不同穴位 功效有别

  提高免疫力

  肺腧穴:为肺脏的背腧穴,此穴可以治疗肺系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慢性气管、支气管炎等。

  膏肓穴:小朋友贴敷时常用的穴位。

  大椎穴:在督脉上的穴位,对阳气的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患风寒感冒,可以使用风油精在风池穴和大椎穴搓揉。

  膈腧穴:咳嗽、呼吸不畅的患者常用穴。

  肾腧穴:肾为先天之本,该穴为关于肾的重要穴位。

  天突穴:哮喘、咽喉炎、痰多者常用穴。

  神厥穴:位于脐中,别名脐孔穴,气合穴,气舍穴,气寺穴,维会穴,命蒂穴。腹痛、痛经者、身体虚弱者常用。

  注:在节气交换的时候,在家可以使用艾灸温灸上述穴位,同样可以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

  

  改善肠胃贴敷

  胃腧、脾腧、中脘穴、神厥穴、足三里穴

  妇女经带

  肾腧、神厥穴、关元穴、气海、三阴交、血海

  呼吸系统疾病

  肺腧、膏肓穴、大椎穴、天突穴、膻中穴

  读者们正在动手制作三伏贴药物。

  制作三伏贴可用打磨好的粉末后加入姜汁和蜂蜜。




教你自制

“三伏贴”治疗疾病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或醋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贴敷方法

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贴敷时间

①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

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有人觉得麝香太贵,那就舍弃不用吧!效果肯定要差些!


于三伏天上午11时以前为佳,因此时阳气生发。初、中、末伏各贴药1次,连贴三年。

药物配方:

1、哮喘
       取穴   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   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 ,麝香1.5克 ,生姜汁适量。

2、虚寒性便秘
       取穴   神阕、足三里、气海
       药物 巴豆2克,吴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姜汁少许。

3、风湿性关节炎
       取穴 曲池、足三里、外关 、 阳陵泉、绝骨
      药物 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4、高血压
       取穴   神阕 、 涌泉
      药物   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5、过敏性鼻炎
       取穴   肺俞、百劳、膏肓
       药物: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适量。






   [黄毅]要说起来这三伏贴实际上是属于中医针灸穴位贴敷的方法之一,它是在三伏季节贴的。穴位贴敷很早,在马王堆汉墓52病方里就提到了贴敷,它是把芥子泥贴在百会穴治毒虫咬伤,之后穴位贴敷在名清逐渐盛行,我们三伏贴起源是在明末清初的一本《张氏医通》里提到治冷哮,主要是因寒出现的哮喘的病,冷哮用三伏贴。以后这个三伏贴就逐渐开始在三伏季节开始贴敷了。实际上在更早一千年唐带孙思邈提出在三伏天的时候服药,所以三伏的治疗也就是冬病夏治的治疗有很多种方法,三伏贴是属于其中之一。现在据我们了解,全国基本上各个省市都有三伏贴的治疗,像今年、去年都有很多其他的社区包括卫生局所要北京三伏贴的统一培训教材。在全国用的药物基本上大多都是按张氏医通的炒白芥子泥的方法在穴位上贴敷。它主要是利用有辛温作用的药物做成贴敷膏,重点用在背部,我们知道背部足太阳膀胱经有脏腹的腧穴等,在背部贴敷达到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国都在用。
    [王和天]对,全国都在用,大同小异。其实正如黄主任所说的,三伏期间中医讲春夏养阳,一年之中春夏是阳气往上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护它,不能说你长上来了我就给你砍下去,因为中医讲阳气这个东西就像天和太阳一样,如果我们失去它的保养和温煦就不能长寿和不健康,“折射而不张”,我的生命就不能焕发出光彩了。任期阳气最高的时候是夏至,冬至是阴气最盛的时候。但是为什么在三伏期间要贴?因为出伏是在夏至后第三个更日呢?为什么在一个月以后再做呢?因为这个时候是阳气开始向体内潜伏了,我们是借助天的阳气、人的阳气,为什么最好上午做呢?就是要借助药的阳气把隐藏在体内最深的阴寒之血驱散掉。中医讲“天人相应”我们就是在这个时候几方合理把病去除,也就达到了药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在三伏天贴。

    [主持人]正好有网友问一般贴敷穴位是不是选择晴天,上午十点到下午五点最佳,是不是贴敷的时候受到天气的影响,阴天的时候是不是不适合贴敷呢?是有这个说法吗?

    [黄毅]其实刚才王处已经都说了,他说“天人相一”,外界的阳气十点的时候、有阳光的时候最好了,阴雨天的时候毛孔也会闭合。晴天十点到五点阳气比较盛,体外的阳气和体内的阳气相呼应也有疏发的作用。阴天往往外界的阳气不够,体内毛孔也闭合了,第一也不利于药物的吸收,第二也不能外因于咱们的阳气,主要还是有这个意思。







三伏贴”适合的症状
贾乐红说,临床上,冬病夏治最常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咽炎、体质虚弱所致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其次是疼痛性疾病,比如颈椎病、肩周炎、因虚寒所致的腰腿痛、风湿性疾病等,这些都是遇冷则加剧的病;另外,比如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每次贴敷时间成人以4-6小时为宜,如果短于4个小时的话,可能会影响疗效,但儿童不得超过2小时,。有些人贴敷后会出现一些局部皮肤反应。贾乐红介绍,一般来说轻微的皮肤发红或冷热感觉属于正常,如果出现奇痒灼痛难忍等应立即去掉药膏。
贴药期间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同时也要远离空调。因为进入空调房后,皮肤会因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贴敷当天更是应避免过度吹电风扇,最好是在自然通风的地方。
治疗期间饮食方面要清淡为宜。忌烟、酒、生冷、辛辣、海鲜易致敏及刺激性的食物。贴敷局部3天内不能沾水。
健康小知识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





我的伏贴处方如下,是直接从中药店买的:白芥子400克   细辛400克   元胡100克   甘遂100克   猪牙皂100克   麻黄100克上药粉碎,过筛备用。取老姜适量,用木碗或研钵捣碎,纱布包裹,压取姜汁。随用随制,不要隔夜。不要用铁杵捣或搅汁机取汁。用时取药粉30 克,加姜汁制成团块,涅饼,置生白布上,对准相应的穴位贴覆。外用关节止痛膏撕成小调加固。

      贴药最好选在中午,效果最好。时间贴药的时间一般为3-4小时,但个人体质不同,如贴药后感觉局部痒、刺痛的,可适当缩短贴药时间。如贴药后无任何不适反应的,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至六小时或更长。贴药十个小时之内不宜洗澡。





三伏贴疗法自古代流传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清代张潞的张氏医通就有记载『诸气门下。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就是三伏贴疗法的应用。   

三伏贴的成份?

三伏贴所用中药,白芥子、细辛、甘遂可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结、开窍通络,细辛还具免疫抑制作用,可使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减少抗原抗体反应,降低过敏发作机率,也减轻过敏症状,姜汁则具散寒止咳的效用,所以综合使用有助改善气喘。




在东直门医院推拿疼痛科,有一种与三伏贴原理相似的贴敷手法,名为“穴位贴敷”,对治疗疼痛非常有效。推拿疼痛科主任刘长信表示,与三伏贴不同,“穴位贴敷”在取穴和配方上都是科室自创的。技术上,承袭骨科大师刘寿山掌握的“宫廷理筋术”,配方中含有散寒助阳、化痰散结、活血化淤、芳香走窜四类药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12:49 , Processed in 0.0185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