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5645|回复: 8

古书竖排之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3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偶然在一篇资料中看到关于古书竖排的妙处,觉得很有意思,转帖于下:---------------------------------------------------------------------------------------------------------------------------------------------

熊春锦先生讲《道德经》第一章(二)

第一章 观妙

讲解二

(根据春锦先生 2003-10-29讲座录音整理)



今天我们讲《道德经》第一章。请大家首先进行三调(略),然后在状态中听课。

道生天地万物母

有的同学提出来,希望进一步将道经第一章带着大家深化一下,在这里用这种方法--我们解读《道德经》的方法,是运用道的能量来展示,运用道的基本要素达到反朴归真的一种诵念方法,必须与心灵的感悟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你掌握了这些方法,并且能够正确运用,无疑就掌握了一把进入道德经这个巨大宝藏的开门之匙。如果只是运用西方科学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来解读这部道德经,那么前进的速度将会非常慢。


我曾经跟几个同学谈过,道德文化与西方文化,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存有非常大的差异性。现在我们很多文化领域与西方式的文化同步了,西方文化取代了我们东方文化。比如我们现在拿到的这一本《道德经》书,它就是按照西方的排版方式来排的。那么当我们读的时候呢,是从左到右,是摇着头在读。这个摇头呢在中国的道德文化史上称之为否定式,而按照古版的排版方式,应该是上下排版,从上到下阅读一本书,这称之为肯定式。也就是说当我们读到这些书的时候,经常头往上抬往下点,是使自己的身心内部处在一种肯定的状态。对,有道理,读了这一行的时候,从上往下一看这一句有道理。而西方的排版方式,读一行你就在摇头,说不见得。你就把自己的内在的自我意识放在第一位,不会主动去肯定道德文化下诞生的文字篇章所内涵的深意,当然这也可以说是一个笑话,更深的意义在那呢?

由于我们的头部在左右晃动的时候,两侧的胸锁乳头肌刺激了颈部动脉的化学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使我们大脑的供血供氧水平处在波动的状态,因而影响我们大脑对文章的肯定和深层次的感悟。但是我们东方文化的竖版,当你在阅读的时候,头部是上下点动的运动,这一运动呢,实际上有利于脑脊液的循环。直接营养大脑皮层整个大脑脑组织的液体,称之为脑脊液,这个脑脊液从到脑循环到脊髓,然后又从新循环到大脑之中,当我们颈椎这种前后运动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启动整个脊髓的气机和血液的循环,使大脑里面处一种在容易进入灵悟状态的运动模式,领悟和掌握文章的实质。至于说肯定和否定那可以作为一个笑话来说。但是就这一点,就是说从大道德本质炁的原理在我们身体里面的运用来说,而中华的道德的文化每一个细节,特别是古代时代都是紧密地与道和德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理形科学,这种理形科学我们在各个环节我们都没有保持住,相反被西方科学所替代了。


我们在研究一个事物,认知一个方法的时候,我们必须与道的本源、德的实质,与气机的原理紧密地相合。那么呢,我们才能够增德而进道,这个道是可以用一些方式模拟的方式加以阐述的,是可感知的,但是却不能用现代的文字,用我们这一个社会环境和空间背景环境说的非常明白,说的非常清楚。这也像以前的曾经讲过的,我们生活在二维空间的动物无法理解三维空间,它没办法理解三维空间的人,但是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却同样也没办法去描述和形容四维空间、五维、六维,甚至十几维德空间。只能是用一种模拟的方法来阐述这个“可道”--这个“道”,这也就是可道德一种含义。当然老子作了一种深化,就是说,这个道是一种非常道,并不是我们两维空间所能看到、所能掌握、所能完全明白的。

  道是一种自然的、根本特性、以及能量。这个“道”正像后来许多人能够进入道的空间环境,或者说接近这个环境所作出的大量解释,对自己的心感体悟用文字做了许多表述,想把这个道阐释清楚。但是由于涉及到每一个人德的厚度纯度、身心变化同步性高低的制约,所以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解释和学说。

  对这个非常道的“道”,要想理解它,感知它,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能明白它,就必须跳出心的束缚,跳出身的束缚,跳出这个三维空间的屏障。而且要冷静地认识到,虽然我们能够突破本身的屏障,进入到四维空间、五维空间,或者六维空间、七维空间,但是我们对道的解析、领悟,对道的体悟还存在着量级的不同,范围的束缚。所以说,要真正能够到达宇宙核心去体悟、感悟、心悟、灵悟这种道的最本源的自然环境,对她的能量以及其它不可描述、不可言状的众多物质和众多特性,还是很不容易的。不能描述是因为我们受到了文字的限制,受到了三维空间屏障的制约。要等到人类都能突破这个屏障的时候,才能够解释好,并接近于道的认识。

  老子在对道的深邃理解与认识的前提下,在开篇第一章,就将“ 道可道,非常道”提出来,明确地告诫所有阅读者和后来者:不要轻易去解释这个道。我们对道的认识必须要通过自己内部的实践,通过身心的解放,与自然化合后突破三维空间的制约,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可道 ”和“ 非常道 ”。对道的理解,对她的命名,也是同样的道理。“名可名,非常名 ”,虽然我们可以用一定的文字,用一定的方式来表述这个道,给她命名、定名,但都是一种强加的方式,并不能完整的囊括道的全部深刻内涵。所以我们在认识道之后,在求证道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自己固囿在一个小范围内,封闭了自己的心,闭塞了自己的身,不能跳出内环境这个小天地,那就只能简单的、局限的、自作聪明地去解释这个道。虽然命名为道,也只是一种“可名 ”的状态,但更要知道那种“ 非常名 ”。

  大道本来就是无名,无象,无声,无音。可以说,在三维空间所有的词汇、语言都没有办法对这个“道”来定义,只是为了使人们能够进入道的环境状态,进行同步变化升华而才不得不强名的。所以我们在解读的时候,要用心身去感悟“道”,既“可道 ”,又是“ 非常道 ”;既“可名” 又是一种“ 非常名 ”。老子在这里是让我们每个读经的人通过这句话,将自己的心和身这两个主观意识对自己心灵深层真我的封闭展开来,为他让开路。也就是“我退位,吾登台 ”的含义与作用。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如果把阴我的场性强加在认识道这个方面,而不能突破“可道”与“可名” 的制约,那就不可能真正认识“ 非常道”和“ 非常名 ”,那么对道的认识就难以进入佳妙的境界和状态。只有在心里面、在理念上建立起基本符合道的正觉正识,运用道的能量场冲开你的大脑皮层,使大脑中深层次的阳我和真我与道亲近,解除阴我对真主人的封闭,那么读好《道德经》也就不困难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而乐 于 2017-4-13 16:55 编辑

有感于此,末学再扩充臆解一下:
整书的排版为左开式,左青龙,方位八卦为震卦,为萌动、生发,主动、主升出;右白虎,方位八卦为兑卦,为喜悦、愉快,主静、主降入。所谓“开卷有益”,书本从左一打开,目光向右一定,诚敬心一打开,书中知识就已经自然流进来了,多么美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看书学习要达到这种喜乐状态一般不容易,因为缺乏诚敬心,缺乏静。

再看书中文字排版,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先看上文需抬头,再看下文需低头,抬头仰望是敬仰、渴望求教,低头俯首是谦虚、接受反思(人思考时好像有自觉的低头动作)。《系辞传上》·第四章:“《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可见,从上到下的文字排列方式也,一是让读者在看书时就向古圣先贤看齐,二是也有降下的意思,看书学习不就是接纳、收入吗。降极必升,一列从上到下到底,在左边又接着下一列。一列接一列从右到左排列,首列安排在一页之右边,示意以静、入开始。

可见,古圣先贤的智慧高明,也是用心良苦,著书立说传世以教化后世,处处都为读书者考虑。不知是是否是刻意设计,还是因为古之著书者都已经得道所以所作所为处处皆自然合于道了?

看来今后得尽量买仿古竖排的书,尤其是经典,读书时好好实践体会体会~~
 楼主| 发表于 2017-4-14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而乐 于 2017-4-14 17:26 编辑

使用网页在线转换工具http://www.dullr.com/guwen.php尝试一下竖排文字效果:


                      不 其 其 劳 真     也 不 然 不 上 时 天          
                      衰 心 俗 而 气     。 知 也 妄 古 之 。         黄
                      者 , , 不 从 夫     持 , 作 之 人 乃 昔   上   帝
                      , 愚 高 倦 之 上     满 以 劳 人 , 问 在   古   内
                      以 智 下 , , 古     , 酒 , , 年 于 黄   天   经
                      其 贤 不 气 精 圣     不 为 故 其 半 天 帝   真   。
                      德 不 相 从 神 人     时 浆 能 知 百 师 ,   论   素
                      全 肖 慕 以 内 之     御 , 形 道 而 曰 生   篇   问
                      不 不 , 顺 守 教     神 以 与 者 动 : 而   第    
                      危 惧 其 , , 下     , 妄 神 , 作 余 神   一    
                      也 于 民 各 病 也     务 为 俱 法 皆 闻 灵        
                      。 物 故 从 安 ,     快 常 , 于 衰 上 ,        
                        , 曰 其 从 皆     其 , 而 阴 者 古 弱        
                        故 朴 欲 来 谓     心 醉 尽 阳 , 之 而        
                        合 。 , 。 之     , 以 终 , 时 人 能        
                        于 是 皆 是 虚     逆 入 其 和 世 , 言        
                        道 以 得 以 邪     于 房 天 于 异 春 ,        
                        。 嗜 所 志 贼     生 , 年 术 耶 秋 幼        
                        所 欲 愿 闲 风     乐 以 , 数 , 皆 而        
                        以 不 。 而 ,     , 欲 度 , 人 度 徇        
                        能 能 故 少 避     起 竭 百 食 将 百 齐        
                        年 劳 美 欲 之     居 其 岁 饮 失 岁 ,        
                        皆 其 其 , 有     无 精 乃 有 之 , 长        
                        度 目 食 心 时     节 , 去 节 耶 而 而        
                        百 , , 安 ,     , 以 。 , 。 动 敦        
                        岁 淫 任 而 恬     故 耗 今 起 岐 作 敏        
                        , 邪 其 不 淡     半 散 时 居 伯 不 ,        
                        而 不 服 惧 虚     百 其 之 有 对 衰 成        
                        动 能 , , 无     而 真 人 常 曰 ; 而        
                        作 惑 乐 形 ,     衰 , 不 , : 今 登
发表于 2017-4-17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一目十行(hang)得读成一目十行(xing)才对。
发表于 2017-4-18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喜欢读竖排的书,尤其是传统文化书。
好在佛经现在还有很多是正体字竖排印刷的。
发表于 2017-4-18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买了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 是正体竖排的,很喜欢.
作者:中华文化讲堂
团结出版社
发表于 2018-1-25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多了吧!竖排是因为以前字都写在竹片上,只能那样写,而且毛笔的用笔方法更合适写竖排文字,后来就变成了固定形式。至于摇头、点头什么的,难道人的眼珠子不会动?非要摇头点头看书!以前的人读书也罢,读诗也好,都喜欢摇头晃脑,这又算什么回事?是否定还是肯定?还是脖子出了问题?有些事情非要加上个人的臆测去高推圣境,那么离真相只会越来越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0 21: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功法都要求眼球或上或下的運動,上士聞道勤僅而行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5-4 06:13 , Processed in 0.0207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