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143|回复: 1

孩子"两面派",家长该怎么教?(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9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钧钧妈 于 2016-3-29 11:16 编辑





孩子在家很听话,在学校却屡屡被老师投诉,这样的“两面派”让家长很头疼,究竟要怎么做才能改变这样的状况呢?


家长问:张校长好!我儿子已经上过四次小树苗,在家的表现慢慢有进步,好多良好的习惯已经养成,不用我们提醒了。可是在学校的表现却差强人意,每次上完小树苗课程回来的第二个星期,老师就开始不断投诉,说儿子上课不专心、作业没完成、跟同学打架,有时还把同学给逗哭。儿子在学校的情况我看不见,我无法想象一个在家很贴心的小孩,在学校会那么顽皮。所以想请问张校长,我该怎么做孩子才能改变呢?我好期待在学校的他也能够快快地改变。


讲师答:要改变一个小孩的习惯或是情绪,是一件大工程。除了方法要用对以外,也要花很长的时间。




这个孩子上了小树苗,之所以有改变,是因为他在课堂上有了体会。小树苗的课程,是将平日在家和在学校里应该有的做人处世的态度,通过一些游戏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一个调整。孩子刚上完课回去后还记忆犹新,蛮新鲜的,他还记得在小树苗课堂上老师所教的,做一个明理的人,就是最幸福的人!因为要让师长褒奖自己,很简单,不用去故作乖巧,只需要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即可。这样不止师长褒奖,功课也会大大的进步。


可是有体会归有体会,孩子心里有一条虫,这条虫随时在动,痒痒的,促使他管不住自己,这也难免。所以我们要有耐性,让他多接触几次小树苗课程,慢慢给他塑型,等他稍微有些定型了,这个小孩子再变回去的机会也就不大了。我们碰到过很多这样的小孩,在家和在学校都很好动,甚至有些暴力倾向。参加完几次小树苗后,回去慢慢有了很大的改变,要知道其实动不动就要打骂人的那种习性,其惯性是非常巨大的。


小树苗,就是需要我们花时间去好好呵护的,每隔一段时间就得要浇浇水、施施肥啦。不能够说种下去沾到土,就不管他了,那样的话,即使是仙人掌也是难以存活的。




另外还需要父母注意的一个教育重点就是,父母在平时跟小孩聊天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父子有亲、母子有亲。距离拉近了以后,再帮孩子树立一些正确的观念,孩子觉得亲切有道理,自然也就愿意遵循这个道理去做。


我跟我小孩见面的时间不多,但是见面的时候,先拉近距离,跟他聊一些他感兴趣、喜欢的东西,父子有亲嘛。比如,我的孩子喜欢打撞球,其实我们都知道,打撞球那种场合,很多小孩的行为都不是中规中矩的,抽烟、成群结党比比皆是,可是我们总不能硬生生地阻止他不去,也不可能跟他说,打撞球无非就是两颗球撞来撞去,一根杆子推来推去的,有什么意思。有一次跟他见面聊天,我就问他,最近打撞球有没有进步啊?他很感兴趣,立刻跟我大谈撞球经,还有他是如何进步的。我也跟他聊了很多我读书时候的爱好,我曾经也喜欢打撞球,还喜欢打桥牌,连下课十分钟都不放过。哪一个年轻人心里没有一条虫呢?我先认同了他的这种游戏娱乐节目,毕竟打撞球也不是什么坏事,然后再以有经验的过来人身份,跟他讲了一些那种场合里该注意的事情和碰到不同的人时该怎么应对,他听得头头是道,也会把他在那种场合碰到的一些情况跟我讲,我们了解到了就比较安心了。


但如果我们是站在与孩子敌对的角度上讲话,无论讲什么,他的耳朵都是盖起来的。我们得要讲到他入心,就是说他可能会碰到的情况,我们以前也碰到过,先告诉他该如何应对,让他感觉到我这样讲真的是为他好,把这个距离感拉近之后,才能够继续聊天。什么叫有亲?就是好好地跟孩子聊天,不聊天连一个朋友的亲切都不如,怎么有亲呢?


我每次和我孩子见面的时候,都泡壶茶,与他一起喝茶聊天,聊他的工作,聊他的学习。孩子会感觉自己的父亲也像是一个可以聊天的朋友了,而且比朋友更尊敬。等这个亲切感有了,我们就可以教育孩子一些事情,帮他树立正确的观念了。






刚刚这位家长面临的情况,其实就是孩子的表现“表里不一”。举个简单例子来说,我们出门在外的行头都是光鲜亮丽的,连衣服上的小小褶皱、皮鞋上的点点灰尘都会介意,看起来那么一丝不苟的人,打开家门,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房间就像是被炸弹炸过一样凌乱不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出去表现给别人的是最好的一面,可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却是一塌糊涂,如果有一天被发现表里不一,那这种交往也一定会大打折扣。像这种观念,在平常与孩子聊天的时候,我们就要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灌输给他。


我们都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可以更好,希望他在外面不要吃亏,也不要占别人的便宜。其实就是教他学会“公平”二字,让人心服口服的两个字。可是这个“公平”要怎么去教呢?请期待下次解答。



摘自《幸福内心禅》第138集
http://www.ximalaya.com/7816526/sound/10601291




黄庭禅网站:http://www.htz.org.cn/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黄庭禅微信公众号:neixinchan。
直指人心,清净本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三七养生加入

x
 楼主| 发表于 2016-4-21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钧钧妈 于 2016-4-21 10:38 编辑

孩子"两面派",家长该怎么教?(下)                                                                                     



孩子“两面派”,归根究底还是要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有没有一个既生动又好用,两全其美的方法呢?来看看张讲师给家长朋友们支的妙招吧。


接上期
让我们从《礼记》里的一段小故事讲起。

有兄弟二人,他们的父母过世了。由于家里很穷困窘迫,甚至买不起一些丧葬该用的器具,于是,弟弟就跟哥哥建议,是否将他们的庶母(注:庶母即父亲的小妾)卖掉换一些钱财,用来办丧事。哥哥听后,坚决不同意,庶母也有自己的小孩,卖掉别人的妈妈来安葬自己的妈妈,这种事不能干,不仅会造成庶母小孩一辈子的恨,而且也毁掉了他的家,这样做不公平。

《礼记》流传下来至今有几千年了,如今,我们再读到这样的小故事,依然还是衷心的佩服这位哥哥,有着光明磊落的胸襟和一个公平的导向,值得我们去欣赏、学习。



像这样的故事,家长平时就有责任要做一些搜集,因为用小故事来讲道理,更鲜活,也更简单。
我的母亲不识字,可是她却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会搜集一大堆教忠教孝的故事,在她采茶或者喂猪的时候就讲给我们听。可能因为那个时代的人没有电视、电子产品等,他们更愿意聊天,并且也经常会聊一些教忠教孝的故事吧。所以从小到大,我的家境虽然清寒,可是我却从不羡慕那些富裕的人,因为母亲给我们讲的很多故事里都会有富裕之人在忘本之后如何糟蹋他人,最后落得个悲惨的结局,当然有良心的富人也很多。当这些故事听多了之后,自然就会变得有骨气。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也有很多有钱人很坏,他们的下场也没有多惨啊。可是当你把他的一生浓缩成一个故事来讲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没有老天爷不报的道理,统统报得清清楚楚。我在读《东周列国志》的时候,就有很深刻的体会。周朝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其中东周占了四百多年。当我们用一两周的时间将这几百年间的精彩故事、智慧典故读完以后,会发现,老天爷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人一辈子其实是很短的,当他盖棺定论的时候,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他一生中所发生的事情,就会很深刻,什么样的人得什么样的果报,这是一定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家长的陪伴也是小树苗茁壮成长的重要肥料之一。所谓的陪伴,不是说整天把他抱在怀里,买最好的东西给他;而是用人情义理来对他慢慢耳濡目染。在平时,就要去观察他哪里需要改正,然后再找一些相关的小故事来对他慢慢做调整。这个才是父子有亲、母子有亲。

像上篇提到的这个孩子,之所以会形成在家一个样,在校另一个样的“两面派”,就是因为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我们对他观察太少,并且也没有过多的去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孩子变成这样,家长首先应该怀疑的是自己,不要让我们的耳朵只能够听好听的话,忠言才逆耳。其次对孩子一定要多观察,积极地跟老师配合。然后在生活当中多跟孩子讲一讲表里如一的道理和故事给他听。


教忠教孝故事
比如前面所讲的《礼记》里面那段兄弟俩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题材。像这样的例子,慢慢根植到孩子的心中,孩子心里自然会有一杆秤,未来他是愿意成为一个光明磊落、讲求公平、表里如一、值得别人信任的人,还是想成为一个被人一提到就嗤之以鼻的人?结果不言而喻,想必都想成为一个被人竖起大拇指的人吧。

通过这些教忠教孝的故事,我们要传递给孩子的是可以效仿的正气,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明白做人应有的气节和道理,教会孩子成为一个明理的人。当然在寻找故事的时候,我们要避免掉入另外一个陷阱,就是有的故事会过于固执于方式而不懂变通,这样有体无用的教育,教出来的小孩只会呆呆的。


此是反面教材

譬如《二十四孝》有一篇故事叫做“卧冰求鲤”,这就是一个方式不恰当的最佳教材。父母生病想吃鲤鱼,这个小孩竟然脱光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将冰融化出一个洞让鲤鱼跳出来。其实,我们仔细想想,父母想吃鲤鱼,完全可以求助于其他大人,这样脱光衣服躺在冰上,冰是不可能融化的,反而有可能把自己冻死,这是极其危险的方式。用危险的方式去尽孝,让父母知道,父母该有多心疼,这个恰恰才叫做不孝。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故事去教育小孩,以后小孩虽然乖巧,但是却很容易吃亏。

而明理的小孩,首先是一个公平、磊落的人,然后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可以正色直言,什么时候可以委婉,分得清大小先后,做出来的事情对人对己也都有利。

我们在与小孩互动的时候,也一定要跟他表明,大人同样需要成长和进步,如果在生活当中发现我们的小毛病,请跟我们委婉的提出来,如果发现大的问题,而我们却没有注意,请严肃的跟我们讲。当孩子知道我们也是一个明理的人,他自然也就愿意去成为这样的人,大人与小孩的关系也就慢慢更亲近了。

所以,首先做到父子有亲、母子有亲,并且懂得去观察小孩,去选适合他的故事,自己也要将德行示范出来,这样,小孩自然会有所改变的。

摘自《幸福内心禅》第138集
http://www.ximalaya.com/7816526/sound/10601291


黄庭禅网站:http://www.htz.org.cn/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黄庭禅微信公众号:neixinchan。
直指人心,清净本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三七养生加入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8 21:27 , Processed in 0.04276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