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183|回复: 6

惊蛰雷出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5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日惊蛰。

具体时间:3月5日(正月二十七日)11:43:30

惊蛰,蛰虫伏于地下,冬眠未醒,闻春雷而惊觉,将出地面之时也。

冬三月,潜龙勿用,阳居坎中,是为闭藏之象。

春三月,见龙在田,阳出震下,是为发陈之象。

震为雷,为正东之木,破土而出,飞行天际,阴阳相交,电闪雷鸣,惊蛰之象也。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亦是干支历卯月(农历二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夏小正》曰:"正月启蛰"。惊蛰原本称为"启蛰",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名"启",为了避讳景帝之讳"启",就改成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习惯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

惊蛰之后阳气出地,燥气渐增,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因燥而咳嗽。梨汁的凉润之性正好可以润燥止咳,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但是要注意不可一概而论,如果是外感寒湿之气所致的咳嗽,就需要二陈汤之类燥湿化痰,而非梨子的凉润之性可解了。
发表于 2016-3-5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早上,我特意观察小区的植物:迎春花已怒放,白玉兰开苞,紫玉兰含苞,山茶花依然春意盎然,蜜蜂闹枝头。
路边,雨水后鹅黄的柳枝已经彻底变绿,绿芽张嘴了。
发表于 2016-3-5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2016年数九日历: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一九”:2015年12月22日-2015年12月30日

  “二九”:2015年12月31日-2016年1月8日

三九四九冰上走

  “三九”:2016年1月9日-2016年1月17日

  “四九”:2016年1月18日-2016年1月26日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五九”:2016年1月27日-2016年2月4日

  “六九”:2016年2月5日-2月13日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七九”:2016年2月14日-2016年2月22日

  “八九”:2016年2月23日-3月2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九九”:2016年3月3日-12日

  “出九”:2016年3月13日

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九尽,杨花落地。
发表于 2016-3-5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地上有雷
地下有雷
发表于 2016-3-6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8-3-5 11: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好,我爸爸身体有些问题,怎样找您详细咨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5-19 12:24 , Processed in 0.04355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