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西汉时代张仲景撰写的《伤寒论》为中医奠下了辨证论治的基础,集理法方药于著作之中,被后世医家视为中医学中必读的经典著作。仲景以六经的角度分析病机及用药,此辨证论治的理论被后世医家不断研究与解读。近年圆运动理论续渐受到重视,当中对经方的理解与运用有其独特的观点,尤其是此理论以五脏枢轴转动的角度分析与探讨经方的运用,是前人较少研究过的。本文试以圆运动理论作为切入点,探讨《伤寒论》六经辨证与圆运动理论的相关性及规律。 方法: 本论文以文献研究的方法,以圆运动理论作为切入点,探讨与《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相关性及规律。本论文搜集与圆运动理论相关的文献及研究资料,当中包括学术论文、学术期刊、议会资料、中医书藉等等,并对圆运动理论理论进行分析,综述此理论由萌芽、发展、完善直至成熟的阶段,探讨阴阳、五行、六气、十二经络、水火及开合枢的圆运动规律,将此与《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以圆运动理论分析六经辨证的规律,再搜集火神派及各名医家就着圆运动理论对经方运用的见解及医案,展示圆运动理论对《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应用与意义。 成果: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部分内容: 1.分析整理与圆运动理论相关的文献及资料,探讨圆运动理论的起源及发展与中医 学的关系。圆运动理论可视为起源于河图洛书及先后天八卦,而在《黄帝内经》对人体生理及病理的理论中观察到圆运动规律,到张仲景六经辨证中三阴三阳也包含着圆运动的规律,直至清代的黄元御及彭子益将其完善,总结及撰写成《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正式提出“圆运动”一词。 圆运动理论内容的雏型,与《周易》河图洛书及先后天八卦有密切的关连。黄元御根据《河图》以十之数合五方及五行,以五行的阴阳属性而构思圆运动理论,并以五行为其圆运动理论的核心基础。至于先后天八卦,以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在后天八卦中可以看出天地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及冬藏,以至二十四个节气的变化与运行有圆运动的规律在其中。而圆运动理论应用于人体生理及病理方面是在《内经》开始。《内经》中记载了五行气机升降浮沉为人之生理,是生长化收藏之本,升降失常则为病。虽然当时《内经》没有以“圆运动”一词论述之,但在其理论当中可以观察到圆运动的规律。到了汉代仲景创立六经辨证,完善了理法方药的辨证系统,当中六经辨证就包含了圆运动的规律。六经的实质落实在脏腑经络,以及其气化和开合枢,当中都包括了圆运动的规律,尤其是六经之中的开合枢圆运动规律,以太阳为开,阳气为合,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以六经的开合枢形成了六经及脏腑的圆运动规律。到了清代黄元御,其著作《四圣心源》中记载他对圆运动理论的详细论述,以脾土为中心的五脏圆运动理论已续渐成形。木火金水为四象,是阴阳升降的体现,脾土居中为中气,主宰整个五脏圆运动的变化。到了晚清医家郑钦安,其著作《医理真传》反复记载到心肾水火相交的重要性,以坎中真阳上升与离中真阴下降相交,以维持人体阴阳水火的平衡,体现了阳气上下运动交通的思想。最后到了清末民初的时期,由彭子益总结了医家的的经验与观点撰写著作,正式提出“圆运动”一词,以圆运动理论解释天地以至人体生理病理的运行规律,当中包括二十四节气、阴阳五行、六气、十二经络,并确立以五脏为中心的圆运动理论,并以圆运动理论分析六经用药。2.探讨各类圆运动规律。圆运动的规律在中医理论之中有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第一:阴阳圆运动规律。阴阳本为一气,这一气升降运动的变化就是阴和阳。在阴阳升降变化之中,除了阴和阳两个相对的概念以外,还有“中”和“枢轴”的概念。这个是圆运动理论中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第二:五行圆运动规律。五行本为一气,五行是阴阳圆运动不同状态的体现。肝主升、心主浮、肺主降、肾主藏、脾主运化,五脏的功能与阳气升降不同的阶段相应。 第三:六气圆运动规律。在天为六气,在地为五行,六经之病为一气之偏见,不病则不见。《伤寒论》中六经病都与六气相关,太阳则病火,阳明病燥,少阳病暑,太阴病湿,少阴病寒,厥阴病风,这对于理解《伤寒论》六经病的病机有所帮助。 第四:十二经圆运动规律。手三阴经主收降,与手三阳之升互相配合;足三阳经主收降,与足三阴经之升互相配合,如此手足十二经表里间升降互相配合,形成一圆运动。 第五:开合枢圆运动。太阳主阳气在三阳之释放,阳明主阳气之敛降,少阳主三阳运行的枢机;太阴主开,收纳三阳的阳气入三阴,少阴主藏主枢机,将阳气带到厥阴后再准备升发出三阳。六经开合枢的阳气升降出入明显地与五行圆运动规律相同,故此六经开合枢体现了圆运动的规律。 第六:水火圆运动。人体本应是水火互根,水火在人体透过五脏升降出入,形成水火在人体运行的圆运动规律。“气不离水,水不离气”,水液在圆运动五脏中的运行依靠着阳气的作用,其气化的规律与五脏圆运动的规律彼此相合。 第七:二十四节气圆运动规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对四季的描述,是天地阴阳变化的具体反映。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的规律基本上与六行六气圆运动的规律互相吻合,阳气的运行仍旧是春木升、夏火浮、秋金降、肾水藏、土居中寄于四时、相火与秋金同降于水中。 3.六经辨证与圆运动相关性研究 《伤寒论》六经辨证是从三阴三阳的角度去辨证论治,六经辨证实际是一个综合的辨证系统,包含了开合枢、脏腑及经络的实质,而这几方面均与圆运动有一定的相关性。天地间万物普遍都有圆运动的规律,因为圆运动是阴阳二气上下升降的具体表现,所以无论是开合枢、脏腑、十二经络、六气、以至是六经,是包含着圆运动的规律,可将圆运动理论定位为解释及研究《伤寒论》的方法及理论。 六经的开合枢是六经辨证在各种辨证法所独有的特点,而六经主要落实在脏腑之中,故此这两方面是圆运动理论研究《伤寒论》的切入点。六经开合枢的阳气升降出入运动符合圆运动理论的规律,同时可与五脏圆运动的规律互相参考对应,以开合枢及脏腑圆运动的角度研究《伤寒论》。唯一同中带异的地方是六经辨证与五脏圆运动并不是完全对等,因为六经以水火阴阳立论,以三阴三阳为本,其中轴是三阴和三阳的枢,分别就是少阴和少阳;而脏腑圆运动以脏腑的角度立论,其中轴在于脾胃中土,因此研究时应与开合枢圆运动互补,这样就可对《伤寒论》有较深入及全面的研究。 4.六经辨证与“圆运动”规律探讨 本论文主要从开合枢及脏腑圆运动的角度探讨六经辨证的规律,可以说是从六经阳气的升降出入及脏腑的生理病理去分析六经辨证。 太阳主开,主宰三阳从内而外释放阳气,敷布阳气于肌表,为阳气最顶盛之时,是阳气圆运动的最顶端。太阳病从开合枢圆运动的角度分析,是外邪侵犯影响到太阳阳气开机不及,所以以麻黄、桂枝等温散的中药开提阳气,驱散外邪,恢复太阳阳气开机。以脏腑圆运动的角度分析,是外邪犯肺,影响肺主表卫外的功能。另-方面,若太阳阳气开机不足,太阳寒水则为死水,无法在全身流动,故以桂枝温太阳,气化水液,配以茯苓、泽泻、猪苓、白术去死水。因此太阳病的病机在圆运动的角度分析,其病机为太阳阳气开机不足,太阳体表经络及膀胱腑受邪,肺主表卫外的功能失效,太阳寒水气化不利。正因为如此,太阳病最常用的药是桂枝,其次是麻黄,而太阳坏病最常用的药也是桂枝,其次是茯苓。 少阳为三阳之枢机,无论是太阳的开与阳明的合都与少阳枢机有关,而且三阳入三阴,或三阴出三阳之道路,也与少阳相关。在人体阳气及五脏的圆运动中,少阳内应肝木,为圆运动左旋向上之动力,为阳气从阴出阳的释放之时。少阳病的病位为半表半里,阳气相对较弱,在圆运动中来看阳气正在升发及释放当中,因外邪侵犯少阳而使阳气郁滞,与邪相争则寒热往来,气机郁滞则化热伤津,出现口苦咽干之症,以及与肝胆经络相关的胸胁苦满之症。肝木在圆运动的上升,需要中土的配合。当肝木气机郁滞,火热上冲,影响脾升胃降,则可出则胃气失降的干呕之症,以及嘿嘿不欲食的脾气郁滞之症。从少阳病的治疗方面看,少阳病最常用是药是柴胡,其次是黄芩。柴胡有推陈致新的功效,可理解为驱除一切使肝胃气机枢转失调的邪气。 阳明为合,阳明承接了太阳和少阳的阳气,将阳气收敛入阴。阳明内应肺金胃肠,为圆运动右旋向下之动力,故阳气收敛潜降、胃肠腑气的通调,以至肺气的肃降,均与阳明主合相关。阳明病是以阳明经与其相关脏腑的病证,其病机是胃家实,当中包括阳明热盛及肠中燥屎相结使阳明的敛降失调。从圆运动病理的角度分析,阳明合机失降,一则是有形邪气阻碍通降的道路,另一则是无形邪气阻碍合机的运作。在阳明病的治疗方面,最常用的中药是大黄,其次是厚朴和枳实,这些都是攻下及通降阳明胃肠的药,目的是清解邪热,收降阳气为主,方药主要是白虎汤及承气汤。 太阴主开,使阳气入内,起到收藏万物,运化水谷及中轴升降的作用。太阴在圆运动的枢转中为中土,是阳气收纳入三阴之最初阶段,就如太阳刚完成下山而入黑之时。在天地中万物太阴为湿土,其土是封藏水液是要素,使水土合德,万物才得以发芽及生长。太阴开则阳气入,是三阴对外的门户,是潜降阳气的必然通道,为后世火神派温潜法的理论基础。太阴的病为脾虚,因病已进入三阴,为阳气不足而为病。从阳气开合枢的圆运动看,太阴主收纳阳气,另一方面从五脏圆运动看,脾主升清,故太阴脾土具收纳和上升的双重功效。如果太阴脾土不能纳阳气,脾土则失去动力而不升,同时不能运化水谷失职,以及不能升清散精。五行中火生土此土可视为肾火生脾土,肾阳充则脾阳充足,这样才能运化水谷,升清散精。由此可见,太阴脾与少阴肾在三阴病中的密切关系,脾开则肾藏,肾火充则脾土生,故治疗太阴脾以四逆类方治疗。 少阴主肾,为封藏之本,为三阴之枢,同时为水火之枢。少阴肾为阳气收藏之所,亦为肾水之地,故同主水火之封藏。从圆运动规律分析,阳气由太阴开始收纳,到少阴肾的封藏及枢转,之后才到厥阴的合机。少阴病可分为寒化及热化两个方面,少阴寒化证则少阴君火不明,整个阳气上升的圆运动不足;少阴热化证则为少阴肾水不足,心火亢盛,整个水液上升的圆运动不足,欲睡而不能睡的昏沉状态。从圆运动分析,少阴寒化症为整个圆运动阳气动力的不足,少阴肾阳无法蒸腾肾水上行,同时无法温脾而使脾的枢转失调,从而出现脉微自利的症状,故以附子温肾阳,干姜温脾阳,炙甘草守中阳。在少阴热化症方面,少阴主君心及肾水,故肾水不足,则心火亢盛。治疗时一方面以黄芩及黄连泻心火,另一方面以阿胶及芍药柔肝养肝,因肝木缺乏肾水而变得枯燥,同时防止风火上炎加重心火。 厥阴主三阴之合,为三阴阴气盛衰消长的极点,为阴尽阳生之时,从圆运动规律分析,厥阴承接太少二阴之阳气,为三阴阳气出三阳作准备。厥阴病可以大致分为“热厥”和“寒厥”两个方面。从圆运动的角度分析,厥阴与肝相关,厥阴肝为圆运动左旋向上的动力,而肝体阴而用阳,需有充足的肝血及温度去温养肝体,从而才有肝之用。“寒厥”就是肝体的血及温度不足,又可称为血虚寒凝,故仲景以当归四逆汤为寒厥之主方,以当归温养肝血,桂枝温肝阳,白芍敛肝血,细辛去寒凝等等。当升发太过,一方面容易出现热证,另一方面影响到阳明右降及其合机的运行,就出现”寒厥”,可考虑寒热并用,以乌梅丸作治疗。 由此可见,六经都具有圆运动的规律,当中以开合枢及脏腑圆运动的角度去分析为重点。六经本身圆运动规律的排序可以考虑根据开合枢圆运动的顺序,并配合相应的脏腑圆运动方位,以太阳居南方火位属心,并可考虑同属于肺,阳明居西方金位属肺,同时可考虑阳明居中属胃及大肠,少阳居东方属肝胆,太阴居中属脾,少阴居北方属肾,厥阴居东方属肝。这样的排序使《伤寒论》六经模型化,并有利于从阳气及脏腑的角度分析经方运用。5.圆运动理论对伤寒论的应用 圆运动理论有助认识人体阳气在脏腑中的升降活动,而火神派就是重视人体阳气的一个学派,以扶阳的角度去运用经方,当中的辨证及用药思路可借鉴圆运动理论去解释。尤其是少阴病中温潜法的应用,强调了先天心肾水心相交,以及脾胃中轴的重要性,而潜阳丹及封髓丹就是运用圆运动理论在扶阳中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临床时患者寒热错杂的病况往往需要合方的应用,从圆运动的角度分析,其病情是不同方位脏腑病变的问题,治疗时寒热的运用不会在同一直线上相互抵消,而是在圆运动的基础上在体内运转,这便体现了中医一气的圆运动观,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思路与解释。 结论: 《伤寒论》六经辨证与“圆运动”有密切的相关性,可将圆运动理论定位为分析及研究《伤寒论》的方法及理论,以此探讨六经辨证的规律。圆运动理论着重于五脏五行的阴阳升降,而六经着重于三阴三阳枢机及脏腑的阴阳变化,彼此立论角度有所不同,前者重视脏腑,后者重视三阴三阳,但两者都符合阴阳二气圆运动的规律。故此六经证治可以从圆运动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及研究,尤其是以五脏为中心的圆运动理论及开合枢圆运动去探讨,从中可以观察到六经实际是落实到脏腑及开合枢之上。后世医家从圆运动理论中发展了经方的运用,当中火神派在温潜法中的应用便是最佳的例子,同时对经方合方在疑难病中的应用开拓更多辨证论治的思路。
【关键词】:圆运动 六经辨证 伤寒论 相关性 证治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222.2
【目录】:- 中文摘要3-8
- Abstract8-19
- 目录19-22
- 引言22-24
- 第一章 圆运动理论探讨24-39
- 第一节 圆运动理论沿革24-26
- 第二节 圆运动理论内容26-39
- 一、阴阳圆运动规律26-28
- 二、五行圆运动规律28-30
- 三、六气圆运动规律30-35
- 四、十二经圆运动规律35-36
- 五、开合枢圆运动规律36
- 六、水火圆运动规律36-38
- 七、二十四节气圆运动38-39
- 第二章 六经辨证与圆运动相关性研究39-47
- 第一节 六经实质研究39-43
- 一、六经病证虚实说39
- 二、六经气化说39-41
- 三、六经经络说41
- 四、六经脏腑说41
- 五、开合枢学说41-43
- 六、综合理解六经43
- 第二节 六经辨证与圆运动理论相关性研究43-47
- 第三章 六经辨证与“圆运动”规律探讨47-64
- 第一节 太阳病47-49
- 一、“太阳”含意47
- 二、太阳开合枢47
- 三、太阳病欲解时及欲剧时47
- 四、太阳相连之经腑47-48
- 五、太阳与六经气化48
- 六、太阳表里的六经48
- 七、太阳病辨证规律48
- 八、太阳病治则与用药规律48-49
- 第二节 少阳病49-51
- 一、“少阳”含意49
- 二、少阳开合枢49
- 三、少阳病欲解时49
- 四、少阳相连之经腑49
- 五、少阳与六经气化49-50
- 六、少阳表里之六经50
- 七、少阳病辨证规律50-51
- 八、少阳病治则与用药规律51
- 第三节 阳明病51-55
- 一、“阳明”含意51-52
- 二、阳明开合枢52
- 三、阳明病欲解时52
- 四、阳明相连之经络脏腑52
- 五、阳明与六经气化52
- 六、阳明表里之六经52-53
- 七、阳明病辨证规律53-54
- 八、阳明病治则与用药规律54-55
- 第四节 太阴病55-58
- 一、“太阴”含意55
- 二、太阴开合枢55
- 三、太阴病欲解时及欲剧时55
- 四、太阴相连之经络脏腑55
- 五、太阴与六经气化55-56
- 六、太阴表里之六经56
- 七、病辨证规律56
- 八、病治则与用药规律56-58
- 第五节 少阴病58-60
- 一、“少阴”含意58
- 二、少阴开合枢58
- 三、少阴病欲解时58
- 四、少阴相连之经络脏腑58-59
- 五、少阴与六经气化59
- 六、少阴表里之六经59
- 七、少阴病辨证规律59-60
- 八、少阴病治则与用药规律60
- 第六节 厥阴病60-64
- 一、“厥阴”含意60
- 二、厥阴开合枢60-61
- 三、厥阴病欲解时61
- 四、厥阴相连之经络脏腑61
- 五、厥阴与六经气化61
- 六、厥阴表里之六经61
- 七、厥阴病辨证规律61-62
- 八、厥阴病治则与用药规律62-64
- 第四章 圆运动理论对伤寒论的应用64-71
- 第一节 火神派64-67
- 一、郑钦安64-66
- 二、李可66-67
- 第二节 李赛美教授67-71
- 第五章 讨论71-74
- 第一节 伤寒论六经辨证与圆运动理论的相关性71
- 第二节 从圆运动理论探讨伤寒论六经辨证规律71-73
- 第三节 圆运动理论对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应用与发展73-74
- 结语74-75
- 主要内容及结果74
- 不足和展望74-75
- 参考文献75-78
- 致谢78-79
- 详细摘要79-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