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6633|回复: 24

扯淡出来的“西方文明”(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9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6-1-29 17:46 编辑

原帖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281217-1.shtml

更多阅读到  http://blog.sina.com.cn/huangzhongp
        不求点击率,欢迎拍砖,更欢迎指教


声明:
  1、本人所谈到的西方
历史的所有内容,完全取材于 西方著名学者的 著作。
  
  2、本人所谈到的西方
历史的所有内容,完全拒绝  国内学者著作,不带他们的一丝痕迹。



1、前面的话

      由于一些“历史学家”的偏执与偏心,出现了一个少有的怪现象:中国大陆编写的欧洲历史,远比欧美学者自己编写的欧洲历史要光鲜照人,也就是说,欧洲历史,我们的“专家”的评价,比欧美学者的评价高出N倍。

    比如,古罗马,在欧洲专家的笔下,美好的东西自然不会遗漏,而屠杀、战乱、夺权、饥荒、无视科学等等,也无一漏网,总之只有客观的陈述;而到了我们的“专家”手中,罗马只有科学、艺术、法律、强大等等,锦上添花尚嫌不足,似乎如果没有从天而降的祸患,罗马帝国不知会创造出怎样一个伟大的未来。甚至,“专家们”一再不无遗憾地感叹:丝绸之路的没能直接连通“伟大的”罗马,因而使中国与“民主科学”失之交臂。对于中国军队手下败将轻松摧毁罗马帝国,没有一个专家愿意因此做一点对比分析。

    再比如,欧洲中世纪,是欧洲人的正宗后裔公认的“黑暗时期”。这时,大部分的王公贵族是文盲,是彻底的粗鄙武夫,欧洲大陆动辄饥荒,瘟疫蔓延,城乡各地臭气熏天脏乱不堪,所谓大城市也不过是中国乡村小镇的规模。这些实实在在的事实,在欧美专家的著作中,俯拾皆是,但是,在我们“专家”的大作中,打着灯笼,也是难以找到的。

    又比如,在前些时甚为火爆的《大国的崛起》一书(电视片)中,“专家们”对于发现新大陆、“蓝色文明”津津乐道,至于为什么是西班牙、葡萄牙首先走向大海,始终一声不吭;至于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西班牙就此一蹶不振走向衰落,到底是为什么,“专家们”同样是一言不发。

  其实,中世纪的欧洲,基本不会造海船,更不懂得远程航海技术,仅仅一个小小的地中海,航海权也被阿拉伯人掌握着。长期以来,阿拉伯海盗随意闯入这些欧洲国家抢掠,欧洲国家唯一可做的就是请神父念经祈祷。
  
        西班牙葡萄牙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恰恰是来源于阿拉伯人。因为此前这里是阿拉伯国家,这里的居住着大量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正是从这些人致富的经验,让基督徒懂得了航海、经商是条好路子;正是依靠这些人,基督徒才拥有了远航海船和水手。当西班牙人依靠这些人致富、变强后,便神经错乱地屠杀“异教徒”,使得西班牙从此百业凋敝,就此衰落。

      《大国的崛起》说:英国人消灭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所以西班牙衰落了。一个舰队覆灭,就会导致一个国家衰落?那么,日本袭击珍珠港,美国不也就衰落了?舰船没有了,再造就是了;水手没有了,再招收不行吗?问题在于,西班牙因为将能工巧匠阿拉伯人赶尽杀绝了,而基督徒们还没有学会这些。所以,西班牙想不衰落也不行了。

      有趣的是,“专家们”说英国因为战胜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一跃成为海洋大国,为了自圆其说,不惜隐瞒此战之后英国近百年时间根本没人关心所谓“海军”建设的事实。

    如此等等,在西方是历史常识的东西,到了我们的“专家”这里,成为了坚决不谈的“禁区”。

    其实,这些禁区,不存在任何政治上的问题,而是“专家”们自己设置的。他们只有一个目的:西方自古就比中国强。

    我不是一个盲目排外的人,也不是什么学者。我只是针对专家们的“著作”中的一些疑问,在西方人的著作中,找到了一些答案,证明了我们的“专家”的虚伪。

    我们必须积极地认真地学习西方,因为我们今天落后于他们。但是,西方的崛起,本质上源于启蒙运动。是启蒙运动,促成了现代科学民主的发展进步。而启蒙运动,也不是西方独立的思维成果,而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发酵的产物。

    无论彻底地排斥什么,还是彻底地崇拜什么,都是荒唐的,缺少理智的。

    盲目崇拜中国传统文化,排斥西方文化,是闭关锁国行为,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在不断学习、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发展形成的。

    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另一种闭关锁国行为。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说说“希腊文明”----子虚乌有
    
    
    古希腊文明,是指在公元前8世纪--前323年间,被称为希腊人的人们 “创造”的文明。此前的几个世纪,称为荷马时期,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为“英雄时期”;此后古罗马时期,称为“希腊化”时期。
    
    希腊文明时期的希腊,从来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希腊人的地盘主要在爱琴海两岸的诸“半岛”或者岛屿上。
    
    希腊人分成大大小小若干个独立的“城邦”。说是城邦,实际上是一个村庄或几个村庄的联合体,人口不过万儿八千的。他们或农耕或渔猎或商贸,但多以农业为主。为了利益,相互间战争不断。
    
    希腊有两个“超级大国”,为斯巴达、雅典。人们一谈到古希腊,90%是拿这两个“超级大国”来说事,最多的是雅典,因为古希腊的名人大多长居于此。
    
    斯巴达,是四个或者五个村庄的联合体,称霸希腊时,也不过9000户人家,衰落时仅700户,按照平均每户5人计算,巅峰时人口4.5万人左右。因土地较肥沃,故以农业为生。斯巴达是2名国王加上长老会议的政治模式。两个国王分别由两个家族推选产生,权利相等。国王只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除非领兵在外,大权始终在长老们手中。
    
    雅典,是4个家族的10个部落的联合体。综合西方各研究者的数据,巅峰时期人口在6.7----17万人之间,取中间值则是11万左右。因土地相对贫瘠,故手工业和贸易较为发达。雅典是9名执政官(起初是1名,后来是3名,最终为9名)、贵族会议的政治模式。9名执政官由公民会议选举产生,轮流执政处理日常事务。军事上还选出10名司令官。但是,大事由400人议事会或者后来的500人议事会议决。
    
    斯巴达和雅典,其规模相当于我国今天的大一点的乡镇。在管理体制上,与我国解放前的农村家族、村庄没多大区别:平时,族长(或庄主)处理杂七杂八的事务,担当调解员的角色,但凡遇上重大事务,则召开家族会议(各房推举的代表)或者村民大会(每家派一名代表)集体讨论决定。直到今天,我们到不少偏远乡村,还能找到这种影子。
    
    显然,这不过是一种部落或者部落联盟性质的村民自治性的组织。这样的环境中,能够独立(这是关键)创造出多大个文明,无异于天方夜谭。最多,比大邱庄、华西村、南街村闹得水声更响一点,但是要想完全靠自己的力量产生出中科院院士,只能是一种梦想。
    
    古希腊运气不错,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就在希腊的旁边。特别是以两河流域为中心的西亚,古巴比伦消亡了,亚述帝国兴起;继而新巴比伦诞生,接着出现波斯帝国。这里与南方的埃及、东方的印度、东北面的中国之间,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交流频繁,始终是处于经贸繁荣、科技文化发达的状态。
    
    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明确记载:希腊文字就是希腊人模仿西亚的腓尼基字母创造的。这大约发生于公元前8世纪。和日文来源于汉字一样,今天我们熟悉的26个英文字母,源头就是腓尼基人的字母。
    
    希罗多德还明确记载:流行于希腊的奥菲教义是从埃及传来的。就和基督教的上帝、耶稣来自于中东一样,我们熟悉的宙斯、阿波罗、普罗米修斯等“明星”,本是古埃及人创造并崇拜的神灵。
    
    至于希腊人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科学史家W.C.丹皮尔说:“早期希腊哲学家所搜集到的事实大部分是从外来的来源得到的----他们的天文学是从巴比伦尼亚得来的,他们的医学和几何学是从埃及得来的,可能一部分是通过克里特岛。”科学史家乔治·萨顿说:“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
    
    近些年来,西方学者也越来越多地“发现”,从《荷马史诗》开始,直到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都有了大量“模仿”西亚文化的内容。
    
    其实,古希腊人从来就承认:“光明来自东方”。《荷马史诗》的编著者荷马出生于 小亚细亚的士麦那;希腊诗人阿基洛古是帕洛斯岛人;毕达哥拉斯生于小亚细亚的萨摩斯岛;亚里士多德是斯塔吉拉人;高尔吉亚是利昂提尼人;普罗泰格拉是阿布德拉人;提奥 夫拉斯图斯是累斯博斯人;芝诺是塞浦路斯人;特拉叙马库斯是卡尔西冬人;“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是可斯人……他们都是出生、成长于境外,成熟后回到希腊本土发展的“希腊裔”人。毕达哥拉斯、德摩克里特、柏拉图、梭伦、亚里士多德等都有留学西亚、埃及的经历。
    
    古希腊的知识界,是“海归”的天下。
    
    遗憾的是,因为不绝的战争,巴比伦、波斯、古埃及的大量史籍消失了。老师的作品销毁了,而来自穷乡僻壤的学生的作业,因为地处偏远等原因保存下来,故而学生为后世所传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3、古罗马到底有多伟大?---独裁与野蛮
    
     一说到西方,洋奴和汉奸学者们总喜欢说完古希腊,再说古罗马。事实证明,古希腊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文明”,那么古罗马呢?
    
     古罗马直至帝国内战爆发(公元337年),是西方人所谓“希腊化”时期,也就是仍属辉煌时期。这大致相当于我国战国晚期至东晋初,正是我国百家争鸣,并诞生造纸术、地动仪等一系列引导世界科技文化进步的成果的时代。
    
     先说古罗马的的科技、文化。
    
     洋奴们不断夸耀古罗马科技、文化如何了得,然而,严肃的西方学者不仅不领情,而且还爱抽洋奴、汉奸的嘴巴。
    
     让我们学习一下英国著名学者W.C.丹皮尔教授的教导:“罗马人似乎只是为了完成医学、农业、建筑或工程方面的实际工作,才对科学关心。他们只用知识之流,而不培其源----为学术而学术的源泉,结果,不到几代,源与流就一起枯竭了。除了3世纪后半叶亚历山大里亚的第奥放达斯是希腊最伟大的代数学(注:西方历史学家早就发现:代数学是从中国传到波斯的,而亚历山大里亚属于波斯地盘)著作家以外,没有一个第一流的人物。在罗马帝国头300年间,罗马法的伟大成就登峰造极,但是,罗马政权还没有衰微,科学就显然已经和哲学思想的其他部门一起差不多停滞不前了。知识没有进步,人们唯一的工作只是写些注释和撮要,主要是希腊哲学家的注释和撮要。”请记住:丹皮尔教授是一位典型的持欧洲中心论的西方专家,他为什么如此谦虚呢?
    
     在经济建设上,罗马帝国也是乏善可陈。帝国早期,主要是以战养战,到支撑扩张的人力物力资源消耗殆尽后,帝国主要靠榨取亚平宁半岛之外的土地上的产出实现骄奢淫逸。稍懂罗马历史的人都知道,在罗马帝国的地盘上,社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是西亚和埃及一带,因此,这里成了帝国的钱包和粮仓,而庞大的罗马城仅仅是一个挥霍场所。遗憾的是,帝国当局坚决抑制工商业的发展,只是重视农业。罗马皇帝们一再下令,逼迫北非、西亚等地铲除葡萄种粮食,使得罗马帝国连葡萄酒也没有喝的。尽管如此,罗马帝国还是动不动就闹饥荒。
    
     再说古罗马的政治。
    
     古罗马,洋人历来将它定义为奴隶社会,是一个人性缺失的时代,这一点不假。
    
     古罗马原本是从多瑙河沿岸迁到亚平宁半岛上的几个小部落的联合体,通过发动无数次战争,逐步发展成以地中海为中心、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他们发动战争的目的,一是夺取土地,二是掠夺占领地区的所有财物,三是将被占领土上的百姓统统作为奴隶。罗马大军所到之处,百姓要么被杀,要么掳做奴隶。一次性杀死数万人、掳数万人为奴,这样的事件不胜枚举,其血腥与残忍,无以言表。
    
     尽管罗马人以奴隶劳动果实为生,但是,在罗马人眼中,奴隶还不如牛马,牛马不仅能干活,而且还可以吃它的肉。罗马时代,一次又一次颁布奴隶主可以随时处死奴隶的法律。比如,公元57年,罗马元老院通过法案,奴隶主在家被杀,不仅在这家所有奴隶要被处死,而且连已被释放尚未离开这家的获释奴隶也要被处死。罗马人以观赏一个奴隶杀死另一个奴隶为乐,他们观看两名奴隶持剑生死相搏,仿佛当时中国人看斗鸡、斗蛐蛐一样兴高采烈,与当今人们看篮球赛一样的感觉。要说古罗马人有人性、讲人权,只有傻瓜、250才相信。
    
     洋奴学者经常说到罗马法如何如何,罗马有什么民主、法治的基因。
    
     说起来颇为有趣,罗马帝国与大清帝国一样,也有一帮八旗子弟---罗马公民,他们从出生到死亡,可以不干任何事,帝国按时给他们按人头发放粮食衣物零花钱。后来,这帮货们觉得做饭太麻烦,于是帝国干脆改为发放面包。这些洋八旗子弟一辈子只有一个义务----当兵打仗。如果打胜了立功了,还有土地和金银珠宝等奖赏。结果自然与大清八旗子弟相同,变成彻底废物。到了后来,罗马帝国不得不通过赐予“罗马公民”身份,征集“蛮族”男子上战场。蛮族汉子自然不会像罗马公民那么废物,于是政变更加频繁,以致龙椅上坐着的是蛮族人。
    
     罗马看起来还是民主的,它曾经有元老院等类似今天议会的机构,即便是独裁者渥大维也不是金口玉言。一次,渥大维在一个骑士家做客,席间,一个奴隶将一只水晶高脚杯打碎了,主人要将这个奴隶扔进鱼池喂鳗鱼。奴隶向渥大维求救,渥大维劝说,骑士不理,还是将奴隶扔进了鳗鱼池。对此,渥大维也没有生气。
    
     但是,若因此说古罗马讲民主重法治,那绝对是扯淡。
    
     罗马时代,动辄数以百计“元老”(大约相当于今天的议员)被屠杀,以至于这些贵族们活一天算一天,今朝有酒今朝醉,连后代也不敢要。尽管这些罗马帝国的贵族们,无论谁当皇帝都点头哈腰,但仍然逃不脱被屠杀的命运。所以,过不了多久,元老院就换成全新的面孔。公元前43年,渥大维和安东尼、雷比达联合夺取政权后,大肆追杀政敌,一次性杀死300名元老。尽管元老院是一直存在,但是,大多数时间,元老们连皇帝的面也见不到,因为皇帝根本没把他们当人看,长期呆在其它地方。帝国首都迁到君士坦丁堡之后,元老院被皇帝遗忘,扔在罗马自个儿民主议政去了。
    
     龙椅的诱惑是巨大的。如果按照中国的习惯,所谓罗马帝国,可以分为N个朝代。大家为了争夺这把椅子,你刚唱来我登场。有脑袋进水花钱买椅子的;有认干爹继承位子的;有干脆领兵杀进皇宫直奔椅子的;也有前线将领阵前黄袍加身的。无数人为此掉了脑袋,不少人坐上椅子后被人割了脑袋。到了后期,更是内战连连,以至于出现30余人割据称王。中国历史上的大戏,罗马帝国无一例外地,全部上演过。就这样稀里糊涂之中,363年,朱利亚努斯在与波斯作战中负伤死去,不久,罗马就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
    
     5世纪中叶,匈奴人在今天的匈牙利一带崛起,四面出击,驱赶得北欧的日耳曼人鸡飞狗跳。匈奴人,原来呆在蒙古高原,被中国汉朝打得满地找牙后,大部分归顺汉朝融入主流,小部分一路西行,如入无人之境,最后占据当今东欧一代,继续向西向南扩张。在匈奴大军多次践踏、大面积掳掠之后,随着日耳曼人向南方蜂拥推进,三下五除二,西罗马帝国便奄奄一息。
    
     476年,稀里糊涂中,蛮族们让西罗马帝国灰飞烟灭了,西欧就此进入了所谓的“中世纪”。
    
     西罗马帝国虽然完蛋了,但是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仍一如既往地生活着,而且寿命长达千年。
    
     东罗马帝国完整地继承希腊文明、基督教文明,皇帝是基督教教主,也是国家政权的主宰。东罗马人读的书,一半是基督教经典,另一半则是古希腊人的著作。东罗马帝国同样继承了罗马帝国热衷于“篡党夺权”的优良传统,几经折腾,7世纪后,东罗马皇帝也是希腊人。遗憾的是,除了房子建得有特色且颇为壮丽,雕塑还算过得去,而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上,同样是一塌糊涂。
    
     一部东罗马历史,除查士丁尼统治时(527 ----565 年在位)有过短暂的辉煌,剩下的就是一部挨打史、屈辱史。
    
     5世纪,为了少受匈奴人攻击,一次给匈奴首领阿提拉送去14000镑黄金,以后每年缴纳贡金2100镑。
    
     6世纪,在 “蛮族”们(主要是日耳曼人)的侵略、蚕食下,帝国在欧洲地区仅剩下沿海的一些据点。
    
     7世纪之后,就一直处于阿拉伯人的没完没了的“欺负”之中,帝国在亚、非的领土丧失殆尽,沦落为龟缩于小亚、巴尔干半岛部分地区的国家。帝国原本指望西欧十字军能够教训一下阿拉伯“异教徒”,以出口恶气,结果,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却将东罗马首都拜占庭洗劫一空,大火焚烧7天之久,并且将帝国大片领土予以瓜分。
    
     1461年,仅一隅之地的东罗马被奥斯曼帝国消灭,拜占庭成了阿拉伯国家的都城。当然,东罗马帝国的全部地盘早已变成穆斯林的乐园了。
    
     说来有趣:在文化传承上,这个窝囊的东罗马帝国,是最有资格的代表西方文化的---正宗嫡传的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由于它实在是窝囊得过头了,所以,西方历史学家们宁愿在黑暗的中世纪(西欧)上多做点文章,也不愿提到它,连“希腊化”的资格都不给它,让人有一种东罗马与欧洲文明无关的感觉。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3、中世纪欧洲---文盲与武夫的世界
    
     476年,由于匈奴人的不断扩张,以及为躲避匈奴的北欧“蛮族”----日耳曼人的持续攻击下,早已腐败透顶的西罗马帝国覆亡了。从此,西欧进入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丹纳,以形象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中世纪西欧社会:
    
     “蛮族的洪流也就决破堤岸,滚滚而来,一批来了又是一批,前后相继,不下五百年之久。他们造成的灾祸非笔墨所能形容:多少人民被消灭,胜迹被摧毁,田园荒芜,城镇夷为平地;工艺、美术、科学,都被损坏,糟蹋,遗忘;到处是恐惧,愚昧,强暴。来的全是野人,等于休隆人与伊罗夸人突然之间驻扎在我们这样有文化有思想的社会上。当时的情形有如宫殿的帐帷桌椅之间放进一群野牛,一群过后又是一群,前面一群留下的残破的东西,再由第二群的铁蹄破坏干净;一批野兽在混乱中喘息未定,就得起来同狂号怒吼,兽性勃勃的第二批野兽搏斗。到第十世纪,最后一群蛮子找到了栖身之处,胡乱安顿下来的时候,人民的生活也不见得好转。野蛮的首领变为封建的宫堡主人,互相厮杀,抢掠农民,焚烧庄稼,拦截商人,任意盘剥和虐待他们穷苦的农奴。田地荒废,粮食缺乏。(生民无疆注:这是中国从六朝到北宋的一个漫长时期,中国人正在实施科举取士,创造唐诗宋词,进行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研究武学、律学、书学、算学、画学、医学....对比一下,我们是什么感觉呢?)
    
     “十一世纪时,七十年中有四十年饥荒。一个叫做拉乌·葛拉贝的修士说他已经吃惯人肉;一个屠夫因为把人肉挂在架上,被活活烧死。到处疮痍满目,肮脏不堪,连最简单的卫生都不知道;鼠疫,麻风,传染病,成为土生土长的东西。人性澌灭,甚至养成像新西兰一样吃人的风俗,象加莱陶尼人和巴波斯人一样野蛮愚蠢;卑劣下贱,无以复加。(生民无疆注:这是中国北宋时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高度繁荣,看一看《清明上河图》,读一读欧阳修、柳永等人的词,放一放宋人发明的焰火,甚至搭乘宋朝商人的海轮到印度西亚做做生意旅旅游,是什么感觉呢?)
    
     “到一五五〇年,英国只有猎人,农夫,大兵和粗汉。一个内地的城镇统共只有两三个烟囱。乡下绅士住的是草屋,涂着最粗糙的粘土,取光的窗洞只有格子没有窗子。(生民无疆注:这是中国明朝中叶,参观一下故宫、明十三陵、全国各地的古镇,或者陪着徐霞客游山玩水一次,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至于法国,到十五世纪末,国内的优秀人士,所谓贵族只是粗野的蛮子。一五二二年,巴大萨·卡斯蒂里奥纳伯爵写道:‘法国人只重武艺,看不起别的事情;他们非但轻视文学,而且深恶痛绝,认为文人最下贱,所以把一个人叫做学者是对他最大的侮辱。’总之,整个欧洲还处在封建制度之下,人像凶悍有力的野兽一般只知道吃喝,打架,活动筋骨。”(生民无疆注:这是中国明朝中叶,随便找一部明朝士大夫日记类的作品读读,琴棋书画诗酒山水扑面而来,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大家可别瞧不起这些蜂拥而来的“野人”,西欧后来的贵族,诸如国王、公爵、骑士什么的,全是这些野人及其后裔。
    
     在这些野人的领导下,中世纪的西欧具体是什么样的呢?生民无疆随后将从多方面予以介绍---坚持用洋人提供的历史资料,拒绝参考洋奴学者写的欧洲史。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5、说说欧洲人的奴性
    
    
    
     每说到西方,人们便想到“民主”、“人权”、“科学”,而且将这些与西方的文化和历史联系起来,似乎欧洲从来就是民主、科学的社会,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我们知道,西方哲学主要来源于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教义。我们不妨看看这些西方圣贤说过什么。
    
     古希腊头号圣贤苏格拉底说:“我要对公民们说:你们彼此虽是兄弟,但是神还是用不同的东西把你们造出来的。你们之中有些人具有统治的能力而适于统治人,在创造这些人的时候神用了金子,因此这些人也就是最珍贵的。另一些人是神用银子作成的,这些人就成为统治者的辅助者。再有一些人是农夫和手艺人,这些人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统治者应当把这个神谶引以为戒,即:一旦铜铁做成的人掌握了政权,国家便要倾覆。”这就是说,根据神的安排,人类社会被分为金子做的人、银子作的人、铜做的人、铁做的人这四个等级,每个人出生前,神已经确定好分别属于哪一个等级。苏格拉底还说,金子做的人会生出金子做的儿子,银子和铜铁做的人会生相应的儿子。至于苏格拉底经常提到的奴隶,自然是等外品,只不知他认为奴隶是用什么做的。
    
     第二号圣贤柏拉图认为,国家是个人的放大,个人是国家的缩小,据此勾划出了自己的“理想国”。柏拉图也是一个以精神力量----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这“四德”治天下的倡导者。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按照神的意志设计和实施管理的,所以,“我们制定有关不敬神的法律如下:如果一个人在语言上或行动上犯了不敬神的罪,任何人见到了就应该起来维护法律向地方官报告。地方官接到报告之后,就应该立刻依法把这个人送到法庭。如果地方官接到报告之后拒绝这样做,已经有人揭发,他就要以不敬神的罪名受到审判。国家里面要设三个监狱:第一个是在市场附近的普通监狱;第二个是在午夜法庭附近,将称为‘感化所’;第三个要设在国土中心的某个荒野山区,要用某种果报惩罚的名字来称呼。当他们监禁期满后,如果其中有人思想健全,就让它恢复正常生活;但是如其不改,再度被定罪,就应该把他处死”。总之,谁敢反对神甚至否定神的存在,一定要好好教训他,让他匍匐在神的脚下,或者将他从肉体上消灭。
    
     古希腊的圣贤们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事实就是如此,只不过我国的“精英”专家们不肯“引用”而已。
    
     再看《圣经》。《圣经》罗马书说:“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
    
     上帝的意志有谁能抗拒得了呢?既然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我还是老老实实认命苟活吧。因此,中世纪以来的欧洲人,在匍匐在基督教脚下的同时,面对大小封建主也十分“遵纪守法”。
    
     西欧进入中世纪之后,形成若干个王国、公国等,各国国君大封功臣,形成了世袭的大小领主(贵族)、平民(主要是农奴,地位和西藏解放前农奴基本一致)两个等级,此外还有一个凌驾于世俗社会之上的教士等级。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欧洲,始终是身份世袭制度占绝对主导的局面。
    
     欧洲人民普遍认为:国王的后人才能当国王,贵族的后人一定是贵族,农奴的儿子只能是农奴,完全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好汉儿混蛋。整个中世纪直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接近1400年时间,欧洲的老百姓就没有搞过一次起义,也就是没有造过反。17世纪,英国贵族们搞了一次“革命”,最后也是老老实实地,迎请国王自家的人来做国王,直到今天。
    
     中国不一样,自古以来,谁造反成功,谁就当皇帝。朱元璋是要饭的和尚出身,刘邦原来不过是个村长,他们打下天下后,便自个儿当皇帝,普天之下没有人认为不合适。文盲李逵一直认为,皇帝的龙椅,他的宋江哥哥也是可以坐的。
    
     国人总在说“奴性”,比起奴性十足的欧洲人,中国人差远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6、说说欧洲的家族制度---族权
    
  
     五四时期的陈独秀、鲁迅等“旗手”们,对中国家族制度深恶痛绝,认定儒家学说为祸首。有“只手打翻孔家店”之称的吴虞先生,为了与家族划清界限,毫无保留地与家庭决裂,不仅在大庭广众之下辱骂自己的父亲是“老贼”,亲手痛揍自己的父亲一顿,而且宁可将自己的钱拿出来娶小老婆、逛妓院,也不给自己的儿女用于上学。
    
     殊不知,欧洲的家族制度及其危害性,一点也不比中国差。中世纪的欧洲,同一血缘的人们世代同堂共享财产的现象十分普遍,家族干预其成员的私有财产处置,具有对成员婚姻的决定权,而且家族之间的仇杀也是见怪不怪的事情。
    
     据法国大学者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在整个封建欧洲,当时存在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群体。在法国,当人们谈到亲属成员时,通常直接称之为amis(朋友);在德国则称之为Freunde(朋友)。一份写自11世纪法兰西岛的法律文献这样列数家族成员:‘他们的朋友们,即他们的母亲、兄弟们、姐妹们以及以血缘和婚姻维系的亲属’。”
    
     中国有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习惯或者风俗,欧洲也不例外。大小领主(即贵族)的后人共同继承、共同使用公共遗产,共同居住在祖传的城堡里,例如博骚家族几代人均控制者普罗旺斯地区的各个伯爵领,虽然这个家族的每一分支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但都认为整个采邑的统治权是统一不可分的,并且所有人都采用同一普罗旺斯‘伯爵’或‘诸侯’的称号。至于平民百姓,更是重视血缘关系了。在整个乡村,到处都是由若干个有血缘关系的家庭组成的 “兄弟会”,他们共用一个炉灶、同桌进餐,耕种同一块共有地。
    
     个人财产所有权,往往最终为家族所掌握。比如,某人想将属于自己的财产卖掉,必须首先售给家族成员。即便是已经卖给家族之外的人,在规定的范围按照约定的顺序,家族成员在偿还已付价钱之后,仍然可以取代买主的地位----这就是曾盛行于欧洲的家族成员享受赎回权的制度。“这种赎回权制度盛行于从瑞典到意大利的各个地区,任何一种习惯制度都不会更为根深蒂固;在法国,只有大革命才将它废除。”
    
     和中国人一样,欧洲人的婚姻大事,也是由家族长辈决定。“在一个个人十分渺小,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社会里,婚姻(我们知道,婚姻与众多形形色色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远远不被视为个人选择的行为。是否缔结婚姻首先是由父亲决定的事情。……亲属们可以干预这类事情,有时候是与父亲联合加以干预,尤其是他父亲不在世时,就更是如此。”
    
     中世纪欧洲自始至终笼罩在家族间复仇的乌云之中。每个家族都有一个族长,全体成员听从他一个人的指挥。只要家族成员受到外人的伤害,在族长的带领之下,家族成全体成员将拿起武器来惩罚杀害或者仅仅虐待其家族成员的行为。11世纪,勃艮第两个贵族家族在葡萄收获季节的发生了纠纷,双方的械斗搏杀持续了30年,其中一方就有11人死于非命。最位奇怪的是,这种家族仇杀行为为法律所认可,例如,在卡斯蒂尔的塞普尔维达,地方法律规定,复仇者只要与原来的受害人拥有同一个太祖父,就可以向杀害亲属的凶手复仇而不认为犯罪。
    
     阅读西方人撰写的西方历史,我们发现:
    
     第一,没有国内专家们写的西方历史那么美好,他们承认西方历史有很多很多不光彩的地方;
    
     第二,在论述到并不那么美好的地方时,作者也是那么心平气和地娓娓道来,而不像国内某些专家写中国历史那样边写边骂,还痛心疾首、义愤填膺地对古人进行一番深揭猛批。
    
     20世纪上半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知识阶层风行一时。不知道吴虞、鲁迅、陈独秀等五四干将们研究过没有:谁是欧洲的家族制度的祸首?难道也是孔夫子?欧洲人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祖先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7、说说欧洲妇女的权益
    
    
    
     五四以来,不少精英人物痛感中国妇女地位低下,在不断呼吁提高妇女地位的同时,将中国妇女受虐待归因于中国传统文化,矛头直指儒家学说,并持续地进行深揭猛批。
    
     殊不知,自欧洲有文字记载以来,无数证据证明,欧洲历史上,妇女的地位一点儿也不比中国女人高,可以说处境更糟糕。
    
     古希腊最大的圣贤苏格拉底,是这样教导人们的:“一个女人的美德,如果你想知道的话,也可以很容易地描述出来:她的责任是在管理她的家务,和看管屋里的东西,以及服从她的丈夫”。
   著名的柏拉图认为,女人的智商和小孩、奴隶差不多,除了有各种欲望、痛苦和快乐,啥也不懂。
   同样著名的德谟克利特则说:“接受一个女人的命令,对一个男人来说是最大的侮辱”。德谟克利特还谆谆告诫道: “女人不应该动口舌,因为这是很危险的,”“少说话对于女人是一种装饰,而装饰简朴,在她也是一种美”。
   中国圣贤们,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等,还从来没有如此蔑视妇女。
    
     在欧洲文化的另一主要源头《圣经》之中,也有不少类似的言论。如《马太福音》中说:“人若休妻,就当给她休书。只是我告诉你们,凡休妻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就是叫她作淫妇了。人若娶这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这就是说,被男人休掉了的女人,连再嫁人的机会也没有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宋朝以前,女子再嫁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明朝以后,至多也就视再嫁不够光彩罢了。
    
     直到十八世纪以前,欧洲妇女的生存状况都是十分可怕的,她们基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婚姻由父母或者家族决定,出嫁后必须绝对服从丈夫,而且未经允许不得迈出家门一步----这就是今天欧美妇女大多婚后便辞职回家当家庭主妇的来历。更为可悲的是,欧洲男人为了确保妻子独处时不红杏出墙,不仅发明了将女人阴部套上铜铁锁链的 “贞节带”,而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贞节带还是畅销产品。据说,直到十九世纪上半叶,这玩意儿还在市面上流行。有人曾经将“贞节牌坊”作为儒家思想虐待妇女的罪状之一,开句玩笑,无论如何,获得贞节牌坊怎么也比戴上贞节带好受得多吧。
    
     中国自汉朝以来,有作品传世的才女,数不胜数。举个例子,比如中国宋朝,既有李清照诗词歌赋无所不通的文人墨客,也有韩世忠夫人梁氏这样的巾帼英雄,在《全宋词》作者中,女性多达107人。岳母刺字、苏洵之妻管家、薛氏教子等众多资料证明,宋朝妇女识字率显然不低。翻遍十八世纪以前的欧洲历史,也找不出这样才女辈出的场面。女子接受教育的资格都没有,谈什么女权,绝对是扯淡。
    
     欧洲的风流王公们,并不比中国富贵而好色的男人少。勃艮第公爵好人腓力普就有3个正式妻子和24个外室。法国学者马可·布洛赫说:“历史提供的证据更加明晰无误。我们知道,贵族的婚姻常常是一宗平凡交易,贵族家族中私生子成群结队。”在男权专制的时代,世界各国无不如此。顺带举个例子,以高呼“打倒孔家店”而闻名的吴虞,本有妻有妾,59岁时又纳一个16岁女孩做小妾。这足以说明,要想取缔这种丑恶的东西,是多么的不容易。
    
     古希腊的大人物说了这么多昏话,《圣经》中有如此难听的话,欧美人不仅没有用恶毒的语言攻击他们,而且始终将他们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
    
     道理很简单:只有善待古人,才能善待今人,并示范于后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6-1-29 18:01 编辑

8
  
  
  是否发出这一章,我犹豫了很久,因为担心基督徒误解。仔细想想,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我不是教徒,是无神论者,而且坚持信仰自由,客观谈问题,应该不会产生多大的误会。更何况,我写这一章,仅仅是针对“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都发达”这一论调的,因此,我想,即便有偏颇之处,真正的基督徒也会原谅我的。
  
   8、 平心静气说基督教 之 1
  
  
   平心而论,对于基督教,我没有什么绝对的敌意。尽管基督教历史上有过不十分光彩的地方,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一些传教士作过有损中华民族利益和感情的事情,但是这与基督教教义无关。任何一种宗教,或者一门学说,倘若能够流传百年,必然有其过人之处,有其继续流传下去的理由。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这些大教也好,道教、犹太教、印度教等教民略少的小教也罢,都有千年以上传教史,均应作为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给予高度尊重、充分保护。

   重要的是,任何一个宗教,都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其它宗教和文化。否定、打压、排斥其它宗教,无疑是愚蠢、无知的行为。实事求是地讲,在这方面,少数基督徒表现得很不好。我曾经多次与几位基督徒讨论宗教问题,因为我不赞成他们的一些观点,便有人将我当作“反基”恶魔,说我死后必下地狱。对此,我笑答:我是中国人,即便将来真的下了地狱,也是下佛教道教的地狱,与基督教地狱无关,上帝管不着我。某基督徒坚持只存在基督教的地狱,根本不存在其它的地狱,并声称基督教必将传遍世间每个角落,其它宗教都是邪教,都不值得一提。如此态度,好比一个生意人,想赚尽天下所有的钱,岂不是笑谈!

   宗教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是人类早期文化的产物。比如,《创世纪》中的许多东西,即便是原创,也构不成垄断。稍有知识的中国人都知道,在中国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三皇五帝等大量传说。不夸张地说,这些关于人类早期活动的故事,远比《创世纪》丰富、生动。不过是因为当今教育体制的缺憾,许多人知之甚少罢了。

   《圣经》,特别是旧约,原本是中东地区的先民们代代相传的一些神话故事和格言、谚语的集合,故事范围也没有跨出中东地区一步。不管专家们研究得如何辛苦,即便考证出伊甸园的具体位置,也只能证明先民们确曾在此生活过,而无法证明上帝来过这里;即便证明确实存在亚当、夏娃,并确定了身高、体重、肤色等,也没法解释四大洋五大洲的多种肤色人类的来源。作为宗教,基督教的诞生晚于佛教数百年,假如上帝真是万能的,是不会等到释迦牟尼传教数百年之后,才降生耶稣的。按照上帝的脾气,也肯定会立即以雷霆般的手段,严厉惩罚杀死耶稣的人类。

  只要读者动点脑子,就会发现,《圣经》中的很多东西是不能当真的。创世纪说,上帝造了亚当夏娃这两个人类始祖,以及豺狼虎豹等飞禽走兽的始祖。好在旧约将一代代记载的还算清楚,从“亚当共活了九百三十岁就死了”,一直说到亚伯拉罕。到了新约,也详细列出了耶稣的家谱,而耶稣出生的时间更是“公元”了。我们姑且算这都是真的,而且耶稣的所有祖宗都以千岁计算寿命,那么,人类的历史不过数万年。事实显然不是这样,至少在中国大地的考古发掘证明,数十上百万年之前,地球上就有人类在活动。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N万年之前,地球上就有生灵在奔跑跳跃。而地球,至少在数亿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基督教于其他宗教一样,用老百姓的话来说,都是教人积善行德的。基督教早期组织,便是以经济互助形式出现的。真正的基督徒,都是道德操守高尚之人,这样的人与事不绝于西方历史。近代以来,基督教会在看病就医、教书育人方面,做了不少有益于中国人民的事情。抗战时期,在拯救中国人性命上也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一点,我们是不应该忘记的。

  关于基督教也给人类带来不少负面的东西。早期基督徒们为了传教,跳大神、用死去的基督徒的遗骨治病之类的笑话,充斥了罗马帝国。整个中世纪,可以说,欧洲就是在基督教统治之下的政教合一的社会,和当今的个别阿拉伯国家差不多。而且,教会掌握着教育权,但是教会的学校只培养教士,使得整个欧洲遍地文盲,甚至大多数贵族乃至国王也是大字不识一个。教会也拥有收税权,什一税始终是压在中世纪百姓头上极为沉重的负担。教会甚至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建立了独立教会国家,更不要说教会持续不断组织十字军东征之类的罪恶活动了。所以至今,欧洲人仍称中世纪为“黑暗”时期。

   尽管《圣经》中的大部分内容是教人积善行德,但是其中的糟粕还是很多的,比如歧视妇女、宣传暴力等等。尤其“耶和华”、耶稣一再强调信徒们只能相信他,使得辨别力差的信徒们极端的排斥其他学说,因此,基督徒们干出了大量的令人发指的罪恶勾当。比如12--15世纪,基督徒们将西班牙、葡萄牙的穆斯林几乎屠杀殆尽,尽管穆斯林统治西班牙葡萄牙时,对基督徒极其宽容。实事求是地说,希特勒屠杀犹太人也与此有直接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6-1-29 18:06 编辑

9、 平心静气说基督教 之 2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和平共处的国度。据明确无误的史料,至少早在唐太宗时期,基督徒就来到中国传教。按照霍华德.维克斯勒教授的说法,唐太宗还是“喜欢”这玩意儿的,尽管我不知道洋教授的依据何在。不过,这时候跑到中国来的是景教,为聂斯脱里派,属于基督教的“歪门邪道”之流。查阅各方资料,在唐朝,基督教和其他西来的宗教一样,流传范围始终仅局限于洋人圈。中国人只对佛教、道教感兴趣,进入唐朝中后期,在中国内地,景教也就不消自亡,只能在西北边陲游牧地区打转转了。

  元朝统治疆域广大,钦察汗国、伊儿汗国都奉中国为宗主,故流浪于中国大地的基督徒颇多。由于元朝高层大多信奉萨满教、佛教或伊斯兰教,道教也属于重点扶持对象,所以,基督徒相反纷纷改宗与基督教有姻缘关系的伊斯兰教,成为当今“回族”成员。

  明朝中后期,欧洲的洋和尚,接连不断地进入中国。此时,基督徒们正在大规模地,屠杀西班牙的穆斯林,屠杀美洲、非洲、澳洲土著。中国皇帝向来宽容,只要不胡闹,对任何宗教都不排斥。比如伊斯兰教,明朝皇帝还亲自撰写牌匾,予以褒扬,有现今西安的清真大寺为证。明朝皇帝对基督教也一视同仁,还让洋和尚在朝廷做官。

  就这样,到了清朝,洋和尚在中国有了几个固定的传教点,便向罗马教廷报功请赏。罗马教廷开始头脑发胀,欧洲最有学识的人们比如担当着法国“最高法庭”职责的巴黎大学,他们用西欧思维作出裁决:中国必须绝对服从基督教,也就是必须听他们的。于是他们派出全权大使,找到康熙皇帝,语气强硬地要求中国:禁止儒家学说、道教、佛教、伊斯兰教,不得追祭祖宗,如此等等。康熙帝岂能接受这种条款?结果自然是,将西欧和尚赶出中国。康熙帝从不无端地排外,在北京,始终存在着俄罗斯和尚创办的教堂,也就是所谓的东正教堂。

  鸦片战争后,在洋枪洋炮的支持下,西欧的洋和尚和鸦片烟一起,开始大规模地涌入中国。之后的事情,就不用我来叙述了。不过,中国不是欧洲,中国人有敢于造反的传统。一次义和团运动,还是把少数胆大妄为的洋和尚吓怕了。即便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许多洋和尚还是没敢回到曾经作恶的地方去。

   我丝毫没有否定基督教神圣性的意思,也无意反对谁信仰什么宗教,因为每个人都有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但是,我十分反感某些基督徒(这里说的是某些,不是全部)唯我独尊,排斥别的宗教,尤其厌恶他们无视历史事实,将宗教与“发达”联系起来,说佛教、道教甚至儒家学说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有基督徒说,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都发达、繁荣,这是典型的扯淡。

   基督教被君士坦丁确立为罗马的国教之后,罗马帝国不仅没有走上繁荣昌盛之路,而且愈加衰落,国内动荡不已,民不聊生,并很快分裂为两个国家。西罗马在被匈奴蹂躏得一塌糊涂之后,很快被蛮族三拳两脚打死,西罗马大地就此进入长达千年、没有白天的中世纪。如果中世纪也叫发达,那么今天的朝鲜人,一定比“上帝”的日子还要美满!一部东罗马历史,就是一部挨打史、屈辱史。如果说这也叫发达的1000年,那么,目前被美国占领的伊拉克、阿富汗,也属于发达国家了。

   如果说信仰基督教就发达,要么,这段历史与基督教无关,要么,昏暗的中世纪欧洲和可怜的东罗马是因为信仰基督教造成的。倘若这落后与基督教无关,凭什么把今天西方的“发达”的功劳归到基督教头上!

   西欧走上发达之路,源于启蒙运动解放了欧洲人的思想。而启蒙运动,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破除人们对基督教的迷信,消除神权。这,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随便翻几本启蒙运动大师级人物的著作就行了。

   有基督徒说,信仰佛教的国家,没有一个发达的。这又是典型的扯淡。我只说中国的事情。

   佛教是汉朝时传入中国,到六朝时,便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此后痴迷佛教的皇帝不胜枚举,饱含禅意的名著数不胜数。汉朝打败匈奴,匈奴的残余逃到西方,在今天的匈牙利定居后,一方面打得东罗马年年纳贡,一方面驱赶着上面说的那些野人将西罗马帝国摧毁。唐朝打垮突厥,突厥西逃到里海一带,后来建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又打得欧洲的基督徒满地找牙,并且消灭了东罗马帝国。中国的两个手下败将,分别消灭了一个基督教帝国,你说中国强大不强大?如果将今天西方国家发达归功于基督教,那么,也应该将这接近1500年的辉煌历史归功于佛教了。

   众所周知,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是佛教传入之后的事情。如果说宗教能够影响到国家的“发达”,那么,这是不是佛教的功劳?反之,在十五世纪末以前,欧洲对人类的科技进步基本没有贡献,是不是应该由基督教承担责任?

   世界上另一大宗教伊斯兰教起源于中东,信徒主要在西亚、北非。伊斯兰教兴起后,迅速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而且创造了高度繁荣、发达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西方能有后来的科技文化知识,主要是继承了穆斯林的成果。直到奥斯曼帝国中期,欧洲各国无不闻穆斯林而魂飞魄散。

   显然,三种宗教的信徒,都曾创造过辉煌,也都曾经历过昏暗时期。

   如果仅仅看基督徒今天日子过得不错,就断定基督教有什么特异功能,必然得出极其片面、可笑的结论。

   在今天还有不少国家,如非洲某些国家,国民大多信奉基督教,可是这些国家陷入民生凋敝、战祸连连、政局动荡之中不能自拔,难道上帝还有偏心不成?

   我认为,除了邪教,任何宗教都是平等的。不同的宗教,教义会有所不同,但对于人类而言,都属于精神食粮;而宗教本身,就好比吃饭的工具,有的是筷子,有的是刀叉,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才是正途。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宗教是有国界的。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成果之一,就是将各国听命于罗马教廷的天主教会,转变为隶属于各国政府,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国家教会。不管什么宗教,只要在中国大地上传教,首先必须忠于中华民族,永远无条件地服从于中华民族的利益。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6-1-29 20:14 编辑

10、说说欧洲的海洋文明----之 1
  
   一个人事业有成,成为超级“大腕”后,总会有大批的专家学者对他的成长之路展开研究,为他撰写传记,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众星捧月之中,“大腕”会自然而然地增加许多头衔、经验、经典语录等等。当然,因此也会诞生若干因研究“大腕”而获得什么“成果奖”的学术“权威”。

   欧美发达后,研究“大国崛起”之路成为国内的“显学”。研究“大国崛起”,是因为中国没崛起,所以,研究“大国崛起”的经验,是为了找出中国没崛起的教训……于是,大国崛起之经验、逸闻趣事、经典语录等等,以及中国没崛起的教训、逸闻趣事、经典语录等等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成果一:欧洲文明为海洋文明,中国文明为农耕文明,按大自然的赋予的颜色,称欧洲文明为蓝色文明,中国文明为黄色文明;
  成果二:欧洲文明为城市文明,中国文明为农村文明;
  成果三:欧洲文明为商业文明,中国文明为农业文明;
  成果四:欧洲文明为科技文明,中国文明为封建文明;
  ……

   文明的定义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欧洲文明是海洋文明吗?中国文明为农耕文明吗?

  果如是,欧洲历史应该主要体现在“海洋”二字上。按照当今最最时髦的判断标准,仅2000年来,欧洲各国的GDP中,来自于海洋,或者降低一点标准,来自于与海洋沾边的产业的贡献率,应该不低于50%吧?同时,欧洲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都应该以海洋为中心吧?

  果如是,中国历史应该主要体现在“农耕”二字上;各历史时期横向比较,欧洲人应该比中国人更加“海洋”一些吧?也就是说,在上述各项指标中,中国应该大大低于同时期的欧洲吧?

  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洋人是怎样撰写自己的“海洋”历史的。

   无须多说,欧洲人的正宗“航海史”,是从地中海开始的,尽管北欧尤其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在欧洲航海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一页。

  作为“内海”性质的地中海,无论是传说,还是其它什么记录,都足以证明,很早很早以前,地中海周边的先民,就在海上讨生活。毫无疑问,腓尼基人、埃及人、波斯人、希腊人等等,都曾在这里留下航迹。毕竟年代久远,今人很难确定他们的活跃程度。至今,我们只能知道,西亚(中东)的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留下了足迹;根据希腊人“神话”类的文字,以及散布于地中海岸上的希腊人定居点,我们可以判断,希腊人也曾为海上骄子。

  对于欧洲人来说,真正留下较为可信的文字依据的,是古罗马时期。这一时期,地中海成了帝国的内海,其性质类似于中国的洞庭湖、鄱阳湖,或者渤海。不过,在罗马统治者----罗马公民眼中,海洋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陆军才是正经的军队,骑士才是高贵的象征。精锐士卒被充任禁卫军,稍次的编入选军,最次的编入辅军。不用怀疑,罗马一定有一支舰队常年游弋于地中海,即便是出于治安需要。但是海军士兵,都是免奴----刚刚摘掉奴隶帽子的下等人,当然,海军司令自然得由高贵的骑士来担任。

  罗马公民不参加海军,也许有另外一个客观原因----怕水。罗马是个“农民国家”,古罗马有句经典的话:“我们祖先赞扬一个好人的时候,就称颂他是一个好种田人,一个好农民。”因此,自始至终,罗马公民们都是将全副精力投入到土地上,罗马皇帝带头,当上了头号大地主。贵族们起而效尤,想方设法多捞土地,以致出现了许多贵族所占地盘太大,仿若国中之国,进而尾大不掉。

  但是,在罗马的领土上,穿梭于地中海上的商船、运粮船只也是不少的,但是,他们主要是西亚人、埃及人的事,与罗马人无关。也许罗马贵族也想过经商发财,但是罗马法律禁止罗马贵族经商。因此,这些海上活动,与高贵的欧洲人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最多也就是做做消费者而已。

  罗马地盘上的红海一带,也有着繁忙的主要对印度的海外贸易,但是,船只主要是“印度和阿拉伯人的”。有西方学者说,后来,希腊人也到这里建立了货栈。对东方的外贸,尽管帝国收取25%的高额关税,由于没有值得出口的东西,罗马帝国亏透了。“据普林尼记载,约值二千万美元的黄金,每年从罗马帝国支出去,以平衡东方贸易差额。”

   就这样,欧洲跨入了中世纪。

  正当西欧大地上依然处于相互残杀、一片混乱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7世纪。几乎与中国唐朝创立时间相同,默罕默德的伊斯兰教诞生了。以宗教精神凝聚起来的穆斯林大军所向披靡,迅即占领大片领土。美国学者汤普逊在《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中说:“他们在648年占领了塞浦路斯,在653年占领了罗得岛;在654—673年间多次进攻了君士坦丁堡;在667年对它进行了第一次大围攻;在672—673年再度对它举行了围困。……不久,这些新征服者野猫线出海,而大海遂变为他们进一步征服的通路了。所有地中海沿岸各地都不能幸免他们的侵掠。他们对各岛屿进行侵犯,西西里遂被他们占领。……在750年巴格达城建造的时候,默罕默德教已控制着阿拉伯半岛、旧波斯帝国以及除小亚细亚各省以外所有原属拜占庭的亚非两洲领土。她用有着非常富饶的地区,全世界贸易的中心,并统治着千千万万最勤劳的农民、精巧的手艺者和狡猾的商人。它是所知道的陆上海上最古老商路的主人翁。”

  法国著名学者马可•布洛赫在其名著《封建社会》说:“阿拉伯人从很早的时候起就是水手,他们的海盗船从非洲、西班牙,特别是巴利阿里群岛的巢穴出发,袭击地中海西部的目标。从842年开始,他们上溯罗纳河,远至阿尔附近,沿河两岸大肆抢劫。890年左右,一艘来自西班牙的萨拉森人的小船被风吹到了普罗旺斯海岸(生民无疆注:位于法国东南部),也就是今天的圣特罗波兹城郊。船上的人昼伏夜出,杀害邻近村庄里的居民。他们隐蔽的这一地区多山岗,森林茂密,当时被称为梣树林堡,或叫弗莱内,是个易守难攻的隐蔽地。此时,这伙阿拉伯人同坎帕尼亚地区阿根托山上的同胞一样,在高地的茂密荆棘丛中建筑了堡垒,并召集同类入伙。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极为危险的盗匪巢穴。

   “维护阿尔卑斯山或普罗旺斯乡村的治安,为当时的各世俗政府的能力所不及。基督教徒惟有希腊人是技术熟练的水手,然而希腊人有时也像萨拉森人那样参与海盗活动,从中牟利。931年和942年,拜占庭船队两次出现在离梣树林堡不远的海岸,但两次进军均一无所获。951年,东法兰克(生民无疆注:今德国)国王奥托大帝自立为伦巴第国王,在962年加冕时就继承了查理大帝的皇冠。他相信自己的使命就是结束萨拉森人的侵掠。他首先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劝服科尔多瓦的哈里发下令撤走在梣树林堡的属民,然后又制定了一个御驾亲征的计划,但始终没有付诸实施。

   “我们看到,甚至在11世纪,莱林斯的修士仍在为赎回被阿拉伯海盗捕获并运到西班牙的基督教徒而奔忙;1178年阿拉伯人对马赛附近进行了一次袭击,捕获了许多俘虏。”

   瞧瞧,一群阿拉伯海盗占据位于今天法国沿海地区一个高地,作为烧杀掳掠的据点长达百年,西欧霸主奥托大帝也好,东罗马帝国也罢,竟然束手无策。阿拉伯海盗在地中海随心所欲,他们的船只深入到欧洲大陆胡乱抢劫,而欧洲人只能靠神父教士们祈祷上帝排忧解愁。洋奴们写的欧洲历史,是见不到这些历史事实的。

   9世纪以来,特别是10世纪以后,由于阿拉伯世界分裂和长期的内部纷争,才使欧洲人有了些许喘息的机会。基督教世界,在罗马教皇的发动下,在1096至1270年间,先后组织了八次疯狂与愚昧的群众性十字军东征。尽管长达200年的战争是灾难性的,但较为有效的促进了地中海地区的海上商贸活动,以威尼斯、热那亚为代表的海上商业力量在战争中发展起来。但是,作为国家海上力量的舰队,在欧洲国家仍然是空白。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至1204年)时,由各国派遣的骑士组成的十字军进攻目标是埃及,因为没有船只渡海,只好求助于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开价85000银马克,十字军无奈答应。为确保钱款到手,威尼斯将十字军扔到一个荒岛上,要求先交钱再渡海。十字军想尽办法才凑到2/5的现金,不得不同意威尼斯商人的条件:以攻打也是天主教徒的商业对头扎达尔城作为补偿。十字军在攻下扎达尔城后,被教皇狠狠臭骂了一顿。

   这一时期的欧洲,在航海和海洋贸易上依然处于十分原始的状态上。此前,在造船和航海上,真正代表欧洲大陆最高水平的,是阿拉伯人控制下的西班牙。自711年阿拉伯人占领并统治西班牙以来,由于与西亚地区始终保持密切的商贸文化往来,这里的造船、航海业都有了很快的发展。汤普逊教授在《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承认:“西班牙最熟练的工人一直不是基督教徒,而是摩尔人和犹太人。”10世纪末和11世纪初,王室内部纷争不断,在基督教国家联合打击下,11世纪末,西班牙倭亚玛王朝灭亡。西班牙恢复为基督教国家后,国民被分为四个等级。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便是第四等级的公民,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主要从事工商业活动。由于教廷呼吁和发动十字军东征,长期困扰西欧的私斗之风逐渐好转,各个行业开始复苏,总体来看,此时欧洲海上贸易呈上升势头,北海和波罗的海地区部分城市也结成了商业性的汉萨同盟,英国与葡萄牙签订了航海通商条约,威尼斯、佛罗伦萨等海上贸易也挺活跃,标志着欧洲的地区性海上贸易有所发展。不过,直到14世纪末,欧洲仍维持着在大西洋欧洲大陆岸边、地中海沿岸活动的水平,与中国商船的远涉重洋的航行有着本质的差距。
发表于 2016-1-29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人,白皮lei人shou。据说是犬戎之后代。
古时的犬,与狼分野不大,此处为白狼。

中国古人取名十分严谨,这个名字之得来比匪夷所思还要匪夷所思。。。挑战任何现代遗传学。
据传,犬戎说狼是其祖先,极可能绝非虚构。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6-1-29 20:19 编辑

11、说说欧洲的海洋文明----之 2
  
  
  
  
   阿拉伯世界的内讧,让欧洲人甚至搞出身十字军东征之类的荒唐事,过了大约3个世纪的安稳日子后,他们不得不再次面对强大的伊斯兰世界了。13世纪末、十四世纪初,一个与中国颇有渊源的民族再次登上西亚的舞台。土耳其人,也就是在唐朝时与大唐军队征战中落败西迁的突厥人,这一时期,在不断夺取东罗马地盘的过程中崛起。土耳其士兵训练有素,战斗力远超过欧洲人的所谓骑士,也强于周边其他国家。

  1331年,土耳其人攻占尼西亚城,打伤拜占廷皇帝。
  1337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眼皮底下的尼科米底亚,戴克里先当皇帝时,他将这里建设成为罗马帝国的首都。
  1365年,攻占亚得里亚堡,土耳其迁都于此。
  1396年,彻底击败法国、德国和匈牙利三大欧洲强国联军。
  1453年,土耳其300艘战船和20万大军将拜占庭付之一炬,摧毁千年帝国东罗马。自此,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都城。

  土耳其人不仅在甘于欧洲大陆事务,而且不断攻城掠地,让欧洲人闻风丧胆。1521年,攻占贝尔格莱德,占领匈牙利。1529年攻陷维也纳。1525年,法国国王一再派使节请求向土耳其求援,帮助他们对付哈布斯堡王朝。1535年,法国终于与土耳其结盟,赢得了这个强国作靠山,顺带获得了在土耳其港口做生意的权利。

  与此同时,土耳其人在北非开疆拓土的不断成功,地中海渐渐几乎变作土耳其人的内海,虽然地中海北岸主要是欧洲人的国家。直至16世纪中叶,土耳其海军始终是地中海名副其实的巨无霸,穆斯林再一次成为这里的不二的主宰,欧洲各国不敢越雷池一步。尽管后来意大利的诸如威尼斯等完全靠做生意过日子城市,则采取行贿、拍马等各种手段,获取经商资格。

  土耳其的诞生,对于欧洲人时间大坏事。想当土匪,往东去不敢,唯有往南往西去碰运气-------这就是为什么西欧人为什么抛弃“十字军东征”的土匪传统,面对近在咫尺的北非、西亚不敢轻举妄动,而不惜冒着天大的危险开辟什么新航路、“发现”新大陆,不惜远渡重洋去抢掠一个蛮荒的“印第安”、“黑非洲”,不惜以大大超过一半的死亡率的代价去殖民美洲、黑非洲的原因。

   欧洲人真正走向海洋,是在十五世纪初。

   1415年,葡萄牙的亨利王子率舰队占领了阿拉伯人的休达城,他随即被任命为该城的总督。他以此为据点,派人沿着非洲海岸线,不断向南方探索,每到一地,在将那里洗劫一空之后,便建立据点。亨利王子的水手几乎全是阿拉伯人或者犹太人。“由于航海家亨利王子的倡导,他们在1419年发现了亚述尔岛。” 虽然这个群岛不过距离伊比利亚半岛咫尺之遥,但毕竟是欧洲人第一次走到古罗马帝国地盘之外的地方。掠夺财富、贩卖奴隶与殖民,迅速给葡萄牙带来巨大财富。为了进一步扩大掠夺规模,亨利王子创办了航海学校,利用阿拉伯技术人员和阿拉伯人留下的科学典籍,批量培养航海人才。葡萄牙人于是继续“探险”之旅,先占加纳,再到刚果、安哥拉,将一船船奴隶、象牙、珠宝等值钱的东西不断运回欧洲。

   西班牙人很快加入进来。更雄厚的工商业基础,使得西班牙后来居上。当葡萄牙人坚持不懈地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探索时,西班牙人在参与非洲“探索”的基础上,开始另辟蹊径。1492年,哥伦布出现了,西班牙国王为他准备了三艘船和一些兵士,这是不及我国宋朝普通商船的帆船,最大的一艘圣玛丽亚号也不过120吨排水量。哥伦布带着国王封他为新发现地终身总督的承诺,成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并且从美洲带回了一批被掳为奴隶的印第安人。不久,除巴西被葡萄牙占领,西班牙国王占领了整个中美洲、南美洲。通过屠杀土著和移民,这广袤大地变成了所谓的“拉丁美洲”。

  为什么最先走向海洋的是葡萄牙、西班牙呢?这是因为这里曾经是阿拉伯人的地盘。711年,阿拉伯人渡过直布罗陀海峡,通过多年征战,占领伊比利亚半岛。750年,倭马亚王朝被推翻后,唯一活下来的王室成员阿卜杜•拉曼潜入西班牙,于756年取得政权,建立科尔多瓦埃米尔国。中国历史上称之为西大食。在这里,他们兴修水利工程,将大米、蔗糖及其他有价值的农作物引进来,改良了西班牙的农业。他们探采金银等各种矿产。他们发展丝织和毛纺手工业,仅科尔多瓦便有纺织工13000多人。他们带来了玻璃、纸张、皮革的制造方法,以及刀剑甲胄制造的新技术。他们和所有阿拉伯人一样,热衷于海外贸易。西班牙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并称霸地中海。在前面我们谈到的袭击西欧人的那一群海盗,正是这一时期的西班牙人----阿拉伯人。到10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发展成西欧的经济中心、科技文化中心。首都科尔多瓦至少有50万居民(生民无疆据有关资料,科尔多瓦有居民10万户,按照平均每户5人计算得出),成为西欧最大最繁华的城市。阿拉伯人能够容纳各种文化,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不强迫异教徒改信伊斯兰教。他们始终与亚非阿拉伯世界保持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办有许多学校和研究机构,公共图书馆70多个,这里藏书丰富,不仅有大量阿拉伯人的作品,而且有古希腊罗马人的著作,甚至有来自中国的书籍。许多意大利人、法国人来此留学深造,正是在这里,他们才知道了欧洲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古希腊文明。基督教的葡萄牙、西班牙之所以能够成为西欧最早的海上霸主,正是继承了这一时期的遗产。欧洲学者也承认,在中世纪,基督徒既不是水手,也不是熟练的工人。

  关于阿拉伯人在航海领域对欧洲人的贡献到底有多大,我们还是引用一段西方人的话作为证据:“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出现了一类新的探险家……他们寻找新的商业航路。现在,我们所要讲的,就是关于这批探险家及其商业冒险活动的奇异成绩。在海上主人翁甚至陆上主人翁中,所有曾经指挥各民族命运的海陆军优势,再也没有像阿拉伯人的优势那样,在地理探险领域中,如此遍布着的。全世界就是他们所探险的全世界。他们的船只远涉重洋来寻找新航路,甚至像他们的哈里发在陆上开辟新通路一样;而他们所有这些活动的根源,在于闪族的商业本能……在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阿拉伯人在亚洲、非洲、西欧迅速展开的征服,更可令人惊异的事件了。我们的‘海军司令’(Admiral)这一字,除了阿拉伯字‘海上司令’‘Al-mir-ul-bahr’的来源以外,或者我们的‘船舶’(Barge)这一字,除了阿拉伯字‘战舰’(Barija)的来源外,还有什么来源呢?”(引自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国内有一些“专家”在撰写“大国崛起”的文章时,往往有意无意“忽略”阿拉伯人对西欧发展的特殊贡献,让人以为欧洲人生来就无所不能,仿佛“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是欧洲人的天性或者传统使然。其实,所谓“现代科技、工业文明”,从医学到化学,从天文到数学,从造纸到火药,乃至从造船到航海,欧洲人无不是继承了阿拉伯人的遗产。W.C.丹皮尔教授也承认,这一时期,“由阿拉伯语到拉丁语的翻译工作,在西班牙最是活跃。......那时科学文献的通用语言是阿拉伯语。” “葡萄牙人在阿拉伯和犹太天文学家的指导下,首先开始(航海)探险。”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6-1-29 20:29 编辑

12、说说欧洲的海洋文明---3
  
  
   前面说过,伊比利亚半岛原属于阿拉伯人统治。“手工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零星出现,商品农业和贸易的增长,航海技术的改进和航海的成功,最后,印刷机之类的惊人的文化联系工具的发明,以及军事技术方面的革新如枪炮的出现,----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地理大发现的先决条件”(《美国史纲》,作者阿•符•叶菲莫夫),乃至于航海必须的“航海手册”,所有这一切,阿拉伯人早已准备好了。阿拉伯政权虽早已灰飞烟灭,但留下了航海的传统,留下了大批热爱海洋、勇于探险、精于造船和航海、擅长制造枪炮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留下了图书馆、学校和大量的科学文化典籍。留居于伊比利亚半岛的阿拉伯人生产先进的大炮、火枪等武器,不仅满足本地区使用,还畅销法国等国家。尽管基督徒中的贵族们不屑于航海与经商,基督教平民无力也不擅长这一行,但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靠航海致富,不断刺激着基督徒们的神经。终于,眼热的骑士们,尤其是被排除在长子继承制之外(欧洲与中国一样,也是长子才能继承祖宗的爵位)的贵族们,走出所在的农庄,加入到航海队伍中来。

   阿拉伯人的工商业天才成就了西班牙的强大,而头脑发昏的西班牙国王斐迪南、腓力二世、腓力三世,反过来要建设“纯粹的基督教国家”,成批的穆斯林被烧死,剩下的被驱逐。美国加州大学汤普逊教授在《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指出:“在西班牙,除了摩尔人的王国以外,生产相当落后,随着1492年摩尔人的被驱逐,西班牙王国的国民中,丧失了最勤勉的能工巧匠。”西班牙迅速进入百业凋敝的境地。也许是天怒人怨,西班牙无敌舰队进军英国途中,遭遇风暴损失惨重,最后被临时拼凑起来的英国舰队摧毁。内外交困,特别是愚蠢的宗教和民族政策,使西班牙形成了国内政治经济恶性循环的局面。到17世纪初,西班牙已经沦落为欧洲无足轻重的二流国家。

   说到这里,有必要进行一点澄清。我们有些“专家”,一谈到“大国崛起”,将无敌舰队作为西班牙衰落、英国在海上“崛起”的标志,是毫无道理的。西班牙的衰落,源于其糊涂的国君、昏庸的内政,以及后来无休止地卷入欧洲大陆的战争。无敌舰队覆亡后,在海洋上,西班牙并没有损失什么,南美和其他地区的大片的殖民地,主权仍然是西班牙的,并没有谁跑去争夺。也就是说,地盘犹在,国力无损,想要恢复海军,再建设一支就是了。而且,英国侥幸取胜后,首先想到的是感谢上帝,根本就没有发展海军、走向海洋、像西班牙那样以国家力量去开拓海外殖民地的计划,而是仍然过着与从前一样的日子。

   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瞬间致富的捷径,的确吊起了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的胃口。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这些国家走向海洋,并非一种长期的、自觉的、有计划的行为,更与所谓的“海上文明”无关。

   荷兰土地不适宜耕种,成为一个渔业国。因为十六世纪隶属于西班牙,受其影响才逐步加入到西班牙海外掠夺队伍中来。荷兰虽然曾在海外建立过若干殖民地,毕竟国小民少,国力不足,最终要么被当地人驱逐(如台湾),要么被其他“大国”赶跑(如北美、印度)。

   英国国王亨利七世曾经嘲笑并拒绝哥伦布提出的航海计划。在得到哥伦布成功的消息后,他于1494年派遣卡波特乘一条仅18名船员的小船,进行横渡大西洋的探险。次年,卡波特再次横渡并到达北美。由于北美人烟稀少,探险队所获有限,英国政府的海上行动就此沉寂。事实上,这时的英国,是仅拥有现今英格兰、威尔士的国家,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工商业的话,唯一值得称道的,也就是向意大利出口羊毛。在欧洲大陆的眼里,英国不过是化外之地。但是海上冒险活动的丰厚回报,激起了英国的少数亡命之徒和海盗们的热情,而正是这些亡命之徒与西班牙人争夺奴隶贸易市场,大干杀人越货的海盗勾当,甚至抢劫西班牙人的商站,严重影响了西班牙的商路安全,侵犯了西班牙的国家利益。由于英国海盗将抢劫来的财物的一部分送给英国女王,得到英国女王的赞许和保护,女王甚至授予海盗头子爵士、骑士的桂冠,才引发了西班牙和英国之间的战争。然而,直到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开战前,英国根本就没有海军,仅有的34艘战船,还是伊丽莎白女王的私人舰队。大敌当前,英国政府不得不求助于海盗帮忙,以高官厚禄吸引他们加入英国海军。由于老天爷帮忙,这支由乌合之众拼凑起来的舰队竟然大获全胜,不小心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海战过后,活动在海上的英国人,大多是英国的一些冒险家们,依然体现为亦匪亦商的海盗作风。少数获得国王授予的特许状的冒险家,开始组织一群亡命之徒从事更大的冒险活动。而国王授予特许状,并不是出于开拓海外殖民地或者发展海外贸易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王室捞钱。如英国詹姆斯一世(1603----1625年在位),对于海外贸易和发展海军毫无兴趣,他只关心两件事:一是搞到更多钱,甚至肥皂、纸张等日用消费品的销售权也“收归国有”,然后将这特许“专卖权”作为能够卖钱的东西,统统出售换回真金白银;二是为建立一个宗教纯粹的国家,拚命发展国教和迫害清教徒。1606年,伦敦公司、普利茅斯公司获得在北美殖民的特许状,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1607年----距离西班牙人1496年建立圣多明各100多年,伦敦公司才将120来名卖身给该公司为契约奴的英国农民送到大洋彼岸,建立了英国在海外的第一个殖民点----詹姆斯城。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中,卖身为奴的英国农民、避难的清教徒等,开始不断涌入北美。与此同时,法国、荷兰也向这里殖民,而且开始与英国人之间发生摩擦。但是,所有这些,在英国都不过是冒险家们自发的民间行为。

   英国政府将眼光投向海洋,并建立起强有力海上势力,是英国革命时期的克伦威尔。克伦威尔一不小心当上英国的老大之后,各种欲望极度膨胀,产生了填不满的征服欲,不过,他的视野也就只有英吉利海峡两岸这么大。他于1649年出兵爱尔兰,1650年出兵苏格兰,1654年将爱尔兰、苏格兰并于英国。控制英伦三岛后,又与荷兰大战了一场,并于1654年赢得胜利,同时 “不战而屈人之兵”,迫使葡萄牙签订允许英国商人在其殖民地经商的条约;1655年又打败西班牙,获得了西班牙的殖民地牙买加岛,同时占领了西班牙的敦刻尔克。克伦威尔的称霸欧洲的战争欲望,以及孤悬欧洲大陆之外的岛国特征,大大刺激了英国的海军建设。到1658年克伦威尔告别人世时,英国海军已成为欧洲当之无愧的霸主。1664年,英国舰队远航来到北美,一枪未发占领了荷兰人的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今天的纽约,直到此时,才算是英国以国家力量直接投入到了全球性殖民活动,但是,这距离英国与西班牙战争,已经80年了。

   欧洲大陆上的强国法国,同样曾经嘲笑并拒绝哥伦布提出的航海计划。尽管法国有少数冒险家加入到海外殖民行列,甚至比英国还要早一年在北美建立殖民点,在路易十四时代也建立了东印度公司等海外贸易机构,但是,法国向来最关心的,是与陆上强国之间玩华山论剑的游戏。这与法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有直接关系。十八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家。1789年革命前夕,农业经济占国民总收入的四分之三,2500万居民中只有200万人住在城市里。俄罗斯教授叶菲莫夫《美国史纲》说:由于“法国在十七至十八世纪时,还受着封建专制制度统治,农民为封建义务网所缠累,事实上被固定在土地上面。法国殖民地的人口增加得很慢,仅在加拿大的几个地区,集中了相当大量的法国人口。大部分属于法国的北美土地中,并没有农业殖民地。法国人在那里建立不大的移民区----贸易站。他们以不值分文的东西向印第安人购买毛皮,并因他们极其醉心于一本万利的毛皮贸易,所以没有把印第安人从久居之地赶走。”直到法国大革命之前,由于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被牢牢固附在土地上,法国的对外殖民活动和贸易是中没有大的进展,自然不能为法国带来大量的财富。这种状况,又反过来让法国政府进一步忽视海洋。

  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说:“正当葡萄牙人在一为人所知的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发现和征服新世界的时候,法国人还经常在比武场上耍枪弄剑”。直到17世纪初,“在一个虽然濒大西洋和地中海都有港口,但却无船队。路易十三(生民无疆注:1610—1643年在位)登位时,法国连一艘大船也没有”,“法国海军久已消亡,黎世留(生民无疆注:路易十三的首相)红衣主教曾使之稍加恢复,但在马扎然(生民无疆注:1643----1661年任路易十四的首相)统治下,它又复败落。”当法国终于成为大陆霸主,在欧洲的擂台上,只剩下英国与其争锋时,法国才深感有必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由于法国想用左手抓鸡、右手抓兔,最终导致在“七年战争”中,与英国在欧洲、亚洲、美洲、海上同时动起手来的时候,显得不堪一击,并将海外不多的殖民地大量丢失。即便在辉煌的拿破仑时代,也始终只是大陆的霸主,没能建立一支足以抗衡英国的海军。直到工业革命到来,原材料和市场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之后,法国才真正地走向海洋。

  就此,西欧 “大国崛起”了, “海洋文明”开始了。

  大约1个世纪后,英国的殖民地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变成了地道的日不落帝国;法国也在这场海盗“文明”中抢得一杯羹。

  不过,以GDP为标准来衡量,也许只有英国一个国家够格成为“海洋文明”国家,因为只有英国人做到了本土产出量可以忽略不计;法国,也就算半个吧。

  不知道是否有专家统计过:在这场持续约5个世纪的“海洋文明”中,到底有多少人的生命被“文明”掉?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多少种语言和文化被以武力“文明”掉?到底有多少人被卖到“文明世界”为奴?到底有价值多少美元的财富被“文明”到欧洲?如果这也叫做文明,那么,希特勒也是一个大文明人,南京大屠杀也是一场文明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有一些“专家”在撰写“大国崛起”的文章时,往往有意无意地“善意”分析“大国”们的动机。他们谆谆就教导我们:这些洋大人走向海洋,仅仅是为了寻找新的贸易通道,目的是为了做生意。

  事实胜于一切雄辩。欧洲古希腊、古罗马就留下了抢掠人财、贩卖奴隶的传统,中世纪的骑士们买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去从事这一行当。欧洲各国的君主目标相对复杂一点,他们除了真金白银,更感兴趣的是对“新发现”土地的占领。因此,一代又一代的哥伦布们,每到一地,首先插上本国国旗宣布占领, “探险队员”们先是将财物则是抢掠一空,接着将土著或被掳为奴隶或被赶尽杀绝;随后,国王便向这里殖民,派遣总督。人烟稀少的美洲、澳洲,土著基本灭绝,然后,白人们掳掠奴隶来垦荒种地、挖矿寻宝,于是,广袤的美洲、澳洲大陆,变成了白种人的国度。只有亚非地区因人口实在过于稠密,尽管有无数人被屠杀,大批人被掳为奴隶贩卖到欧美,仍是原住民占主导的国家。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许至今,整个非洲、大半个亚洲,仍被这些洋大人的“总督”们统治着。
  
  奇怪的是,
  
  在遍布于中国各地的租界面前,
  在香港、澳门刚刚回归祖国的事实面前,
  在可恶的“麦克马洪线”仍然阻挡着我们脚步的事实面前,
  在中国失去了数百万平方公里领土的铁的事实面前,
  我们的“专家”们,竟然还在到处贩卖他们的“研究成果”------ “大国”们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破中国国门,目的仅仅是为了和中国人做生意。
  在谈到晚清、民国政府为了尽量保全国土所作的各种努力时,这些“专家”一再意淫般嘲笑道:中国政府因为不了解“大国”,总是以“农业国”的小人之心,度“商业国”的君子之腹,在与“大国”打交道时,担心对方对土地和政权产生非分之想。
  更为奇怪的是,偏偏就是这一个个“将杀父仇人论证为伟大的恩人”的“学术成果”,在中国大地上,拥有很大的市场!偏偏就是这样的“专家”,一个个变成了著名“教授”、“博导”、“政府特贴专家”、 “学术带头人”!
  我不知道,这世界到底怎么啦!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1、为什么那些不同国家的君主可以跨国家称王?
   首先,中世纪的贵族们是没有今天的国家概念的;其次,贵族们将当年主子赏赐的地盘视作私有财产,和房子牛羊没什么两样,自然后人可以继承。某一领主没有直系后人,必然由旁系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来继承。由于中世纪贵族们相互通婚,出现外国(这是我们今天的看法)人当国王、大公,就不足为怪了。
    
    
    2、为什么皇帝只有教皇加冕才算事?
    教皇的权利这么大,那他不就是皇帝中的皇帝了,还给别人加冕干什么?
    
    这就中世纪欧洲的一个特殊现象----中国人是不可理解的,中国人造反成功,可以自立为帝的。
    中世纪欧洲的贵族的爵位,必须有上一级大贵族的封赐,才会得到社会认可。中世纪所有国王,都是皇帝封的,没有一个是自封的。骑士,必须得到国王封赐。
   中世纪的西欧,教皇是至高无上的。自然,想当皇帝,就只好请教皇来加冕了。拿破仑那么牛,也得如此。
   但是教皇是世俗世界之外的---高于世俗,所以,他不会跑来当这个世俗的老大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只管耕耘 于 2016-1-29 20:35 编辑

13、海洋文明--吃饱了撑出来的概念
  
  
  
   洋奴们说,欧洲是海洋文明,中国是农耕文明。这一说法,流毒深广,几乎成了人们研究分析中国当今存在的所有问题的主要“理论基础”。今天中国无论什么令人不满意的事情,都会与“农民意识”、“小农经济”、“农耕文化”等挂钩。

   其实,这种看似深刻的理论,完全是建立在杜撰出来的历史基础之上的。

   生民无疆在《说说欧洲的海洋文明》中,以历史事实否定了洋奴们所谓“欧洲是海洋文明”的说法。我们不妨就此说说中国的情况。

   中国与欧洲大陆不一样。尽管中国大部分地区远离海洋,但是中国大地上满是江河湖泊,所以我们的先民很早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远的不谈,仅仅众所周知的赤壁之战(中国的三国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中晚期),就足以证明我们的祖先在水上是十分活跃的。

   进入唐朝,我国的造船业和海上贸易甚为兴旺,沿海地区是“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吴门持粟帛,汛海凌蓬莱”的繁忙景象。中国对外贸易业很发达, “进入远东的真正大门不是在陆地上,而是在海上。……波斯和中国间商业关系早已存在。在巴士拉港口,常见从中国经过马六甲海峡、锡兰和印度的马拉巴沿海而来的帆船。但是,如果中国帆船能冒险航行这么长距离的海路,阿拉伯帆船当然也能这样航行的。”(引自《中世纪经济社会史》,美国,汤普逊) “在玄奘西游之后过了不长时间,阿拉伯人即将通过海路与中国建立经常性和持续的关系。因此,在黄海与地中海之间的陆路和海路交通从未长时间的完全断绝过。从公元7世纪起,一批穆斯林探险家便进入中国。……我们甚至应当承认,中国人为使阿拉伯人学会向远东航行而做出了贡献,波斯湾的商人是乘他们的帆船而在南海从事最早的几次远航。……唐代仅在广州市就生活着10万名阿拉伯人。……《中国印度见闻录》(生民无疆注:这时期的一名阿拉伯商人撰写的游记)向我们提供了唐代中国的一种无疑是简单而又是忠实的形象。环地中海民族首次听到讲述瓷器和茶叶。……他们接着再次证明最高的文雅、文明、智慧和最后是真正的哲学都在中国人一方。……中国人教会了阿拉伯人如何造纸!”(引自法国学者安田朴《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广州、明州(今宁波)、泉州已发展成为国际性商贸港口,大批外国人侨居于此。

   唐朝建立了强大的水师。洋教授撰写的《剑桥中国隋唐史》说:“三个朝鲜王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高丽对中国的态度越来越敌对。……645年春(唐)太宗到达前线,进攻开始。太宗亲率大军和他的大将李世勣直趋辽东,同时由大将张亮率领海军43000 人分乘500 只船从海道进攻高丽首都平壤。……到了660年,充分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中国大将苏定方率领号称10万人的大军出山东半岛渡黄海,在百济的首都、锦江边的泗沘城附近登陆。……百济的抵抗运动由一位名叫牟岑的将军领导,他短暂的恢复了王室,直到663年后期才最后投降。叛乱者得到日本人的支持,后者在锦江口与中国人进行的一次大海战中损失了400多条船。”

   到了宋朝,造船业和海上贸易更是发达。宋人掌握了先进的船舶设计建造方法,可建造出适应各种环境、满足各种特定需求的船舶。近些年,不断有宋朝海舶被发现。1974年在福建泉州湾发掘出的一艘宋朝沉船,经复原,该船排水量约370吨,远大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时的船只。这尚属中型海舶。众所周知,宋朝已经将指南针用于航海,大大拓展了航海范围。宋朝与日本、朝鲜、东南亚、南亚、西亚直至非洲,都有繁盛的海上贸易往来。航行于印度洋、南中国海的大型船舶,均属中国商人所有,或者由中国建造。我们只要读一读宋明小说,就足以看出当时海外贸易之兴旺。

   宋朝政府非常重视海外贸易。北宋时专门在广州、泉州、明州、秀州、杭州、交州等地设置市舶管理机构(行政管理和税务征收机关)。南宋又增设温州、江阴和华亭(今上海松江)市舶管理机构。据陈振先生《宋史》:“北宋的海外贸易,输出的主要是金、银、铜钱、铅、锡、瓷器和各种丝织品,输入的主要是各种香料、药材、犀牛角、象牙、珊瑚、琥珀、珍珠、玛瑙、水晶等。北宋末年政府每年从税收和对外贸易差额中获利达一百多万贯。”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时统计,每年‘抽解’与‘和买’所得的税收及利润‘约可得二百万緡’。南宋外贸发达,海盗也很猖獗,为了保证外贸的正常进行,港口城市的地方官很重视海上治安。绍定五年(1232年)八月,著名学者真德秀出任泉州知州,他组织官军、民兵进剿海盗,残余海匪南逃,‘今贼徒深入广南,正当舶回之时,必有遭其剽劫者,其不亏失国课(生民无疆注:即税收)。’‘而福建提舶司正仰番船及海南船之来,以供国课。今为贼船所梗,实切利害,本州不敢以闽广异路为限,’真德秀准备与广东水军联合剿灭海盗,以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促进对外贸易正常进行。”

   宋朝政府拥有一支庞大的水师。此时,水战,已经演变为主要作战形式之一;水军也升格为战争双方的主要兵种。宋金战争、宋元战争中,双方水师不断在江河湖海展开厮杀,均频繁使用火箭。绍兴31年(1161年),宋朝水师出动百余艘战舰,千里奔袭金国在山东的水师,以火箭将其消灭,使金国海上力量南侵计划破产。南宋军队在对元军作最后抵抗时,主要依靠海军力量在东南沿海作战。直到1279年,宋廷覆亡于广州附近时,宋军仍然拥有舰船几百艘,水军数万人。

   元朝通过招降招抚宋朝的商人、海盗和海军,组建了更加强大的水师。元朝先后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海上征服行动,分别于1274年出动战船900艘兵士1.5万人、1281年出动战船9000艘兵士10万人征讨日本,1280年出动战船100艘兵士5000人征讨占城(今越南南部),1292年出动战船1000艘兵士2万人和一年的粮草征讨爪哇。尽管由于气候和水土等原因,四次行动均无果而终,但足以看出,当时中国造船能力、远洋航行能力和海上军事力量之无以伦比。如此规模的海上远征活动,对于当时欧洲人,无异于天方夜谭。正如美国学者在评价15世纪地理大发现时所说:“如果没有罗盘和科学的制图学的发明,没有造船技术的巨大进展,进行如此长距离的远航是不可能的。”(引自《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元朝远洋商贸活动也十分繁荣,元朝政府基本保持了宋朝以来的市舶管理机构。据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等洋人记载,中国的港口帆樯如云,商贸之兴盛举世无双。除了一般商人,元朝皇室和朝廷大员也常常组织开展海上贸易,与宋朝一样,中国商船的航迹遍及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最远到达今坦桑尼亚。据当时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印度所见:“这个国家的全部贸易都操在中国船只手中” (转引自周良霄、顾菊英《元史》,旅行家姓名从韩儒林《元朝史》),要想到中国,惟有乘坐中国船只,仅在古里佛(今加尔各答)就见到同时停泊着13艘中国商船,其中较大者有3—12帆,船员千名,每艘大船另配有3艘供应船,这样的船只只有中国的泉州、广州能够制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宋至明,由于海外贸易发达,大批中国商人侨居海外,许多人因为种种原因就此定居当地。有史可查的,在印度、东南亚都有大批中国侨民。到明朝末年,仅在菲律宾,就有数以万计的中国侨民。同样的,也有无数外国商人侨居、定居于中国。中国当今的“回族”,主要是这些商人的后裔。

   同时期的欧洲,正处于中世纪。中国繁忙的海上活动,对于欧洲人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即便在内河航运方面,直到15世纪,由于关卡林立、战争绵延、盗匪横行,欧洲大陆的河流基本处于天地长在水长东的闲置状态。商旅也好,军士也罢,“要使旅行既不过分疲劳又不缓慢,就必须骑马或坐马车”(引自洋人著作《封建社会》)。徒步、骑马或坐马车行进于泥泞的大地上,基本是欧洲人交通的唯一方式。而千年前,中国全面完成了交通南北的大运河,神州便是“沉舟侧畔千帆过”和“王睿楼船下益州”的繁盛气象。

   那么,中国如此值得骄傲的表现,是不是可以称之为“海洋文明”呢?当然不行!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海外贸易也好,国土防御也罢,海洋在中国的经济、军事、政治活动中都不可能扮演重要角色。由于可以用来交换的物资并不丰富,加之导航和动力等手段落后、风险巨大等诸多原因,对外贸易所能带来的财富必然是十分有限的。据周一良先生《宋朝简史》,即便是工商业高度繁荣的宋朝,在政府货币性的财政收入中,商税的贡献率也才占到1/5,农业税始终占主导地位。

   从政府层面来讲,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必然始终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

   中国的农业技术水平远高于同时期的欧洲,然而,金国“全国每年从土地上获得的平均收入正好足够供养全国人口,但是能储备较充足的粮食,就需要有好的年成了。”(《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德国傅海波、英国崔瑞德编,史卫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8月)同时期的南宋,农业水平和气候条件优越一些,正常年份,粮食稍有剩余。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尽管中国历朝历代政府都坚持“以农为本”,但仍出现过许多次全国性的饥荒。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导致全国生灵涂炭,起因便是可怕的饥荒。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一旦出现饥荒,必将是灾难性的。

   同时期的欧洲,情况更糟糕。据《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仅14世纪上半叶,法国“1304年饥荒;1305年饥荒;1310年饥荒;1315年饥荒……1330—1334年饥荒;1334年饥荒,人口大量死亡”,英国“1315—1316年普遍饥荒……1321年半饥荒;1325年普遍旱灾……1351年普遍饥荒”。所以,无论是古罗马时代,还是中世纪的欧洲,除帝王外,贵族们都居住在自己的采邑内,靠收取地租过日子,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扩大地盘和地里的收成如何,而对其它创收手段毫无兴趣。

  直到欧洲人开辟出了“新大陆”,有无数奴隶在无边的土地上为他们生产粮食棉花了,不愁吃不愁穿了,英国人才敢于将大批良田圈起来养羊发展毛纺业,西欧(记住,只是西欧)才有十足的胆量来“重商”。

   在人类吃饭都成问题的时代,什么 “海洋文明”、“重商主义”,无异于梦呓。

   看到这样的历史事实,我不知道那些动辄批评中国历朝政府“重农”政策的专家们作何感想。难道是这些专家不知道前不久中国还出现过“三年自然灾害”,全中国人吃不饱肚子?不知道饿肚子是什么滋味?还是中国历史上那位“何不食肉糜”皇帝一般的智商?

   说到这里,联想起袁隆平先生参评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经历。有些评委刚刚吃饱肚子,就将为解决全中国人吃饭问题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置之脑后,开口商业,闭口产业化,嘴巴半开半合时必定是金融业,似乎自己从来没有使用过粮票,没有排队购买过粮食。

   中国人有句口头禅:吃饱了撑的!有些专家,应该让他们尝尝饿肚子的滋味,省得他们一吃饱就胡说八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5-19 07:38 , Processed in 0.05672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